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文言文阅读冲关如何练(含解析)_第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文言文阅读冲关如何练(含解析)_第2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文言文阅读冲关如何练(含解析)_第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文言文阅读冲关如何练(含解析)_第4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文言文阅读冲关如何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wd.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粥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度守御事。松年奏:“乞飞班师,徐窥刘豫意向,假设豫置不问,其情叵测,当饬将士谨疆场可也。谍报刘豫于登、莱、海、密具舟楫,淮阳

2、、顺昌积刍粟,欲凭藉金人侵我边鄙。议者谓韩、刘、岳各当一面,可保无虞。松年奏:“三人声势初不相属,缓急必不相救。臣愿疾驰以赴其急。诏遣松年往江上,与诸将会议进讨,因觇贼情。帝决意亲征,遂次平江,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松年曰:“议论既定,力行乃有效,假设今日行,明日止,徒纷纷无益。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那么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缺乏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

3、多财,那么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自持囊至执政,所举自代,皆一时闻人,所荐一以至公,权势莫能夺。方秦桧秉政,天下识与不识,率以疑忌置之死地,故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为自安计。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八?,有删改)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B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C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D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

4、/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1A解析:答复此题,要注意把握语段中的谓语动词,并由此确定语句的主语、宾语等,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方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呼“推移等,“呼没有主语,其宾语是“其子,由此可以判断“呼的前面要停顿。“大化推移是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后面需断开。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易?,是中国经典之一,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和?经?两个局部。B“校书郎,官名,主管校勘典籍,东汉时期始置,明以后不置。C“行在,即“行在所,特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者专指天子巡行所到的地方。D“和籴始于北魏,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

5、民间强制征购粮食的政策。2A解析:A项,“?易?和?经?错误,应该是“?经?和?传?。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胡松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他学习特别用功,读书过目不忘,并且十分精通?周易?。B胡松年敢于犯颜直谏。在国家要收复燕云时,他上奏说边地开战就会有说不完的弊端,因为议论不符合当时宰相的思想,他被贬谪。C胡松年担任参详官时,认定沈晦为第一名,得到皇上的嘉许;在皇帝亲征刘豫时,他说任何事情都要身体力行才能有效。D胡松年不喜欢积聚钱财,皇帝赏赐的金帛,胡松年拿来作为军费;他喜欢接待宾客,俸禄不够,有人劝说他节省,他认为贤能多财有损志节。

6、3C解析:C项,原文中的“力行乃有效的意思是“尽力去做才能有效果,从后文看,其意思是要尽心尽力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松年奏:“乞飞班师,徐窥刘豫意向,假设豫置不问,其情叵测,当饬将士谨疆场可也。译文:答案 (1)胡松年上奏说:“请岳飞带军队撤离,慢慢观察刘豫的意向,如果刘豫置之不问,那么情况难以预测,应当告诫将士严守边疆就可以了。(2)方秦桧秉政,天下识与不识,率以疑忌置之死地,故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为自安计。译文:答案 (2)当时,秦桧当权,天下无论是否有见识的人,一律因为遭到疑心、猜忌而被置于死地,因此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以求自保。【参考译文】胡松年字

7、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年时丧父家贫,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他)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政和二年,以上舍生出仕,担任潍州教授。政和八年,在便殿赏赐应对,徽宗见他相貌雄伟,改任他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任殿试参详官,以沈晦为第一名,徽宗大喜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当时燕云地区正有战事,胡松年屡次上奏说边地的战争一开场,就会有说不完的弊端。这与当时宰相的意思相抵触,被贬为提举太平观。建炎年间,秘密上奏论述中原形势的利害,受召赶赴皇帝驻地,出任平江府知府。尚未入境,平江府的贪官解下官印退隐,(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在都市张榜公布,百姓得到了好处。岳飞收复襄、汉,命

8、令胡松年筹划守御事宜。胡松年上奏说:“请岳飞带军队撤离,慢慢观察刘豫的意向,如果刘豫置之不问,那么情况难以预测,应当告诫将士严守边疆就可以了。间谍报告刘豫在登、莱、海、密州修造战船,在淮阳、顺昌囤积粮草,打算依靠金兵入侵边疆。议论者认为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各当一面,可以保证没有危险。胡松年上奏:“三人声势开场没有相连,紧急时必然不能相互救援。我愿意急驰赶赴那里以应付紧急情况。(皇帝)下诏派遣胡松年前往江上,同诸将会集商议进讨之策,并趁机观察敌情。皇上决意亲征,于是驻兵平江,任命胡松年暂时担任参知政事,专门管理战舰。胡松年说:“议论已经确定,尽力去做才能有效果,如果今天执行,明天停顿,徒增纷扰而

9、没有益处。不久因病提举洞霄宫,居住在阳羡,虽然闲居但不忘国事,屡次上书论说买粮税收、秋防等事的利害,皇上都嘉奖并采纳了。十六年,病重,招呼儿子说:“造化推移,在所难免。于是躺到枕头上,鼾声如雷,一会儿后去世,人们都说他没有死。时年六十岁。胡松年平生不喜欢积敛财产,每次任官按例赐予金帛,因为军事消耗巨大,但一点也不向朝廷申请。有人劝他告诉朝廷,他说:“不申请就算了,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他)喜好接待宾客,俸禄不够用来花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胡松年说:“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自从任官到执政,所推荐代替自己的,都是当时的名人,所推荐的全部出于公心,即

10、使是权贵也不能让他改变。当时,秦桧当权,天下无论是否有见识的人,一律因为遭到疑心、猜忌而被置于死地,因此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以求自保。唯独胡松年鄙视他,到死也没有给秦桧写一封书信,世人因此赞扬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天启二年,擢御史,谒假归。明年冬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那么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

11、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那么铤而走险矣。大中不

12、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许显纯、崔应元搒掠备至,勒赃二千八百,五日一追比。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5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B汪文言初下狱/忠

13、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C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D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5A解析:答复此题,要注意把握语意和人名。“汪文言“忠贤“尊素都是人名,根据句意判断各人是作主语还是宾语,即可断句。如“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句意完整,其前后均应断开。6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讲筵,文中指天子的经筵,即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B“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办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甚至有当廷被杖死者。C“削籍,指

14、革职。“籍指官帽。D“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6C解析:C项,“籍,指官员名籍。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屡次向皇帝陈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题。B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屡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C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讲解时机不到不可急躁。D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

15、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7C解析:此题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魏大中弹劾魏忠贤错误,魏大中弹劾的是魏广微。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译文:答案 (1)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把他看作仇敌,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译文:答案(2)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行受玉玺礼,百官上表祝贺。黄尊素上表,这件事情得以中途停顿。【参考译文】黄尊素,字真长,

16、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被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明敏悟坚强执着。天启二年,(黄尊素被)提拔为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屡次陈述边防事务,竭力批评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心意。这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从没有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召见大臣令其答复有关政事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那么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时机,让大臣们当面商讨事情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天启四年二月,大风吹起黄沙,白昼昏暗,天像鼓一样鸣响,一连十天都是如此。黄尊素竭力陈述时事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把他看作仇敌,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章递入

17、,魏忠贤大怒,打算在朝廷上杖打他。韩大力营救,于是只剥夺一年俸禄。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直言上书接着弹劾,魏忠贤得到奏章后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献玉玺。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行受玉玺礼,百官上表祝贺。黄尊素上表,这件事情得以中途停顿。五年春,(皇帝)派黄尊素视察陕西茶马互市的情况。刚出京城,逆党曹钦程就弹劾黄尊素专门攻击贤良的人,助长高攀龙、魏大中暴虐的气焰,于是被削去官籍。黄尊素正直敢于说真话,尤其有深谋远虑。刚进入御史台官署时,邹元标确实帮助过他,(黄尊素)就进言奉劝邹元标说:“都城不是讲学的地方,以前就有徐文贞聚众议论的先例。邹元标没有听取采纳。杨涟将要攻击魏忠贤,魏大中告诉了他,黄尊素说:“去除皇帝身边的人,一定要有内援。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奏效,我们这些人将无法生存了。万燝死后,黄尊素暗示杨涟辞职,杨涟不听,最终惹祸上身。魏大中将要弹劾魏广微,黄尊素说:“魏广微是小人之中能忍受羞辱的人,过快地攻击他,就铤而走险了。魏大中不听,魏广微越来越亲近魏忠贤,从而酿成了大灾难。汪文言刚下狱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