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数学第七篇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专题7.6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练习_第1页
2020届高考数学第七篇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专题7.6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练习_第2页
2020届高考数学第七篇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专题7.6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练习_第3页
2020届高考数学第七篇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专题7.6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练习_第4页
2020届高考数学第七篇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专题7.6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7.6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考试要求】1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2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3 .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4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5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问题;6 .并能描述解决夹角和距离的程序,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知识梳理】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如果表示非零向量a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直线l平行或重合,则称此向量 a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 1,a

2、,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叫做平面a的法向量.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里表小直线1 1 , 1 2的方I句向量分别为1 1 / 1 2n1 II n2? m =入 n2ni, n21 1 -L 1 2n1n2? n1 , n2= 0直线1的方向向量为n,平囿1 / ann? n - m= 0a的法向量为m1 _L an n? n=入 m平面a , 3的法向量分别为a / 3n n? n=入 mn, ma _L 3nn? n - m= 0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 b分别是两异面直线11, 12的方向向量,则a与b的夹角31 1与1 2所成的角9范围(0,兀)o,彳求法a -

3、b cos1 all blcos 0 = |cos 3 l| a b| = .|a| bl4.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直线1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n,直线1与平面”所成的角为0 ,则sin 0 = |cos a,n | =| a . n| a| n|.5 .求二面角的大小(i)如图,ar cd是二面角a -1- 3的两个面内与棱i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 。=Ab CD(2)如图,ni, n2分别是二面角a -1 - 3的两个半平面 ” ,3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0满足|cos0 | = |cosn1, n2 | ,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1与n2的夹角(或其补角).6 .点到平

4、面的距离用向量方法求点 B到平面距离基本思路:确定平面法向量,在平面内取一点 A,求向量AEJ法向量的投影向量,投影向量的长度即为所要求的距离.如图平面a的法向量为n,点B到平面【微点提醒】1 .平面的法向量是非零向量且不唯一.2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要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3 .线面角0的正弦值等于直线的方向向量a与平面的法向量n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 sin 0 =|cosa, n | ,不要误记为 cos 0 = |cosa, n |.4 .二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当求出两半平面”,3的法向量ni, n2时,要根据向量坐标在图形中观察法向量的方向,来确定二

5、面角与向量ni, n2的夹角是相等,还是互补.【疑误辨析】1 .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x”)(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2)若直线a的方向向量和平面 a的法向量平行,则 a/ a .().(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j0,L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二面角的范围是笆,兀.()【答案】(1) x (2) X (3) X (4) V【解析】(1)直线的方向向量不是唯一的,有无数多个;(2)a,“; (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或其补角【教材衍化】2 .(选彳2- 1P104练习2改编)已知平面a ,

6、3的法向量分别为 ni=(2 ,3, 5),年=(3, 1, 4),则()A. a / 3B. a 1 3C. a , 3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均不对【答案】C【解析】,niw入山,且ni 靠=23W0,a , 3相交但不垂直.3.(选彳2- 1P112A4改编)已知向量m, n分别是直线l和平面a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 cos m n =1一 -,A,2,则l与a所成的角为()A.30B.60C.120D.150【答案】A1【解析】由于cos 3n = 2,所以m n=120 ,所以直线l与a所成的角为30 .【真题体验】4.(2019 天津和平区月考 )正方体 ABCD ABGD的棱长为a,

7、则平面 ABD与平面BDC的距离为()A. J2aB. 3aC.-3-aD.-3-a【答案】D【解析】显然AC,平面ABD,以D为坐标原点,DA DC DD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平面 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a, a, a), A(a, 0, 0), Ra, a, 0), BA= (0 , a, 0),,|BAVn| 3则两平面间的距离 d= m= a.5.(2018 北京朝阳区检测)已知平面a的一个法向量为(1 , 2, 2),平面3的一个法向量为(一2, 4,k),若a / 3 ,则k等于()A.2B. -4C.4D. -2【答案】 C一 一,12-2,

8、【解析】 因为 a / 3 ,所以一o=-7=-r-,所以 k= 4.2 4 k6.(2019 烟台月考)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 (1 , 0, 2),平面a的法向量为n=(-2, 0, 4),则直 线l与平面a的位置关系为.答案】 l a1,【解析】 因为a=-2n,所以 U a .【考点聚焦】考点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例1】 如图,在四面体 ABC珅,AD平面BCD BCLCD AA2, BA 2g2, M是AD的中点,P是BM勺 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 3QC证明:PQ/平面BCD【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 法一 如图,取BD的中点O,以O为原点,OD OP所在射线分别

9、为y, 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 xyz.由题意知,A(0 , 2, 2), B(0 , 、2, 0), 口0, 2, 0).设点C的坐标为(X0, ya, 0).因为AQ= 3Qc所以 Q3x0 32+ 4y0,1f因为M为AD的中点,故M0,1).又P为BM的中点,故 P, 0, 2)所以 PQ= gx。,乎+ 3y0, 0 .又平面BCD勺一个法向量为 a=(0, 0, 1),故PQa= 0.又PC?平面BCD所以PQ/平面BCD法二在线段CD上取点F,使得DF= 3FC,连接OF同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B,C的坐标,设点C坐标为(X0, 丫0,0). CF=

10、4CD设点F坐标为(x, v, 0),则(x X0, y y0,1,0) =4( -X0, 2-y0, 0),3X= 7X0,42 , 3片才+ 4y3X0, +3y0,00,又由法一知PQ=32 34x0,4+4y,0 ? O已 PQPQ/ OF又PC?平面BCD OF?平面BCD.PQ/平面 BCD【规律方法】(1)恰当建立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须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

11、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训练1】 如图所示,平面 PADL平面ABCD ABC时正方形, PAD直角三角形,且 PA= AD= 2, E, F,G分别是线段PA PD CD勺中点.求证:PB/平面EFG【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 二平面PADL平面 ABCD且ABC四正方形,,AB, AP, AD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 A0 , 0, 0), B(2 , 0, 0) , Q2 , 2, 0),D(0, 2, 0), P(0, 0, 2),日0, 0, 1), F(0, 1, 1), G1 , 2, 0).法一-EF= (0, 1,

12、 0), EG= (1 , 2, 1),设平面EFG勺法向量为n=(x, y, z),则彳即iy”x+ 2y-z= 0,令z=1,则n=(1 , 0, 1)为平面EFG勺一个法向量,- PB= (2 , 0, 2), PB, n= 0, nXPB PB?平面 EFGPB/ 平面 EFG法二PB= (2, 0, 2), FE= (0, 1, 0),FG= (1 , 1, 1).设PB= sFE+ tFG,即(2, 0, 2)=s(0, 1, 0)+t(1, 1, - 1),尸,,t -s= 0,解得 s=t =2.L t = - 2 , PB= 2FE+ 2FG又FEWF郃共线,.二PB, FE

13、WF献面. PB?平面 EFGPB/ 平面 EFG考点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例2】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 P- ABCD勺底面是直角梯形,/ABO Z BCD= 90 , AB= BC= PB= PC= 2CD侧面PBCL底面ABCDffi明:D PAL BD(2)平面PAD_平面PAB【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取BC的中点Q连接PO 平面PBCL底面ABCD PBE等边三角形,POL底面 ABCD以BC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 BC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O与AB平行的直线为y轴,OP所在直线为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 CD= 1,则 AB= BC= 2, PO/. A(1

14、 , 2, 0), R1 , 0, 0), D(-1, 1, 0), R0, 0,何 . BD= (-2, -1, 0), PA= (1 , -2, - %3). BD- PA= ( 2) X 1+ (-1)X(- 2)+0X(-3) = 0, .PA1BDPAL BD(2)取PA的中点M连接DM则成,1, 23 1 DM= I,0, -23j, PB= (1 , 0, 3),一一 3)3,DM PB= 2X1 + 0X0+ 亍 x (%3) = 0,.DM/lPU 即 DIML PB士 3/-/3,i. 一. DM。PA= 2 ( 2, i, 0).因为 nBAi, nBD故 1n BA=0

15、, ? ; x+2y+3z=0,、n BD= 0J 2x+y=0,令 x= 1,则 y=2, z = 3,故n=(1 , 2,43)为平面AiBD的一个法向量,而 AB=(1 , 2, #),所以 AB=n,所以 AB/ n,故AB,平面ABD考点三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位置关系的探索性问题角度1与平行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31】 如图,棱柱 ABCB ABGD的所有棱长都等于 2, / AB/口/ AAC均为60 ,平面AAGC,平面ABCDR(1)求证:BD) AA;(2)在直线CC上是否存在点 P,使BP/平面DAC,若存在,求出点 P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1)

16、证明 设BD与AC交于点O,则BDL AC连接AQ 在AAO中,AA=2, AO= 1, / AAO= 60 , . AiC2=AA2+A(2- 2AA AQos 60= 3, . AO+A1C2=AA,. . AiO AO由于平面AACC,平面ABCD且平面AACCn平面ABCDAC AiO?平面AACC,,AOL平面ABCD以OB OC OA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 , -1, 0), %J3,0, 0), C(0, 1, 0), D(一寸3, 0, 0), A(0, 0, 23), G(0, 2, V3).由于 Bb= (-2aJ3, 0,

17、0), AA=(0, 1, 3),AA . BD= 0X( - 23) +1X0+ /3X0= 0,.-.BD AA,即 BDL AA.(2)解 假设在直线 CC上存在点P,使BP/平面DAD,设 CP=入木,Rx, y, z),则(x, y-1, z)=入(0 , 1,、3).从而有P(0, 1+入,飞3人),BP= ( - 3, 1+入,出人).n3,Ab,设床,平面DAC,则S卜3 1 DA,又Ab=(0, 2, 0), DA= (3, 0,乖),设防=(X3, y3, Z3),则Z3= 0,取能=(1, 0, 1),因为BP/平面DAC,则 n3BP),即 n3 - BP=- 3-J3

18、X =0,得入=1,即点P在GC的延长线上,且 GC= CP角度2与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32】 如图,正方形 ADE所在平面和等腰梯形 ABCD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已知 BC= 4, A* AD- 2.(1)求证:AC! BF;BP.(2)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得平面PACL平面BCEF若存在,求出敲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 二.平面 ADEF平面 ABCD平面 ADEF平面 ABCDAQ AF AD AF?平面ADEF. AH平面 ABCD. AC?平面 ABCD - AFAC过 A作 AHL BC于 H,则 BH= 1, AH= x 3, CH

19、= 3,. AC= 23,,AB+AC= BC2, . ACLAB,. ABn AF= A,,ACL 平面 FAB BF?平面 FAB ACL BF(2)解 存在.由知,AF, AR AC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A区AC AF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收0, 0, 0),R2, 0, 0),Q0,23,0),E(-1, 3, 2)., ,一 一 一,, r ,r , BP假设在线段 BE上存在一点P满足题意,则易知点P不与点 B, E重合,设际=入,则 入0,2 -入 、,3入 2入、.1+入1+入1 +入设平面PAC勺法向量为my= (x

20、, y, z).由AP=沿,壬,检1号(0,叭( 一2一入、写入 2入彳曰严 A7TTx+TTTy+Ez=0,- mi- AC= 23y = 0,y= 0,即彳 入一2 令x= 1,则z=kx,所以m 1,为平面PAC勺一个法向量.同理,可求得当 mr n=0,n= & 9,1的平面BCE由一个法向量.2 一 一 ,一即入=鼻时,平面 PACL平面BCEF3故存在满足题意的点 P,此时BP= 2.PE 3【规律方法】解决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基本方法(1)通常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2)探索性问题的关键是设点:空间中的点可设为 (x, y, z);

21、坐标平面内的点其中一个坐标为0,如xOy面上的点为(x, y, 0);坐标轴上的点两个坐标为0,如z轴上的点为(0 , 0, z);直线(线段)AB上的点P,可设为AP=入AB,表示出点P的坐标,或直接利用向量运算 .【训练3】如图,在四棱锥P- ABCW,平面 PAD_平面ABCD PAL PDPA= PQABI ADAB= 1,AD= 2,AC= CD= 5.(1)求证:PD1平面PAB (2)在葭PA上是否存在点 M使得BM/平面PCD若存在,求AM勺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 因为平面 PADL平面ABCD平面PACT平面 ABCDAD, AB! AD所以A

22、BL平面PAD所以AB PD又 PAL PD ABn PA= A,所以 PDL平面 PAB(2)解 取AD的中点O,连接PO CO因为PA= PD 所以 POL AD因为PC?平面PAD平面PADL平面 ABCD所以POL平面 ABCD因为CC?平面ABCD所以POL CO因为AC= CD 所以 COL AD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题意得,A(0, 1, 0) ,B(1, 1, 0),C(2, 0, 0) ,D(0, 1,0),P(0,0,1).设M是棱PA上一点,则存在 入C 0 , 1,使得AMM=入AP.因此点 M。,1 入,入),BM= ( 1,入,入).因为BM?平面P

23、CD所以要使 BM/平面PCD则 BM- n=0,即(一1,入,入)(1 , 2, 2) = 0,所以在棱PA上存在点 M使得BM/平面PCD此时AM_1AP=4.【反思与感悟】1 .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空间向量的一个具体应用,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这种方法可把复杂的推理证明、辅助线的作法转化为空间向量的运算,降低了空间想象演绎推理的难度,体现了由“形”转“数”的转化思想.2 .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用向量表示几何量,利用向量的运算进行判断;另一种是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几何量,共分三步:(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白联系,用空间向量(或坐标)表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线

24、、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根据运算结果的几何意义来解释相关问题.3 .用向量的坐标法证明几何问题,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关键,以下三种情况都容易建系:(1)有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2)有线面垂直;(3)有两面垂直.【易错防范】1 .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中的定理 .如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化归为证明线线平行,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all b,只需证明向量 a=入b(入C R)即可.若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线面平行,仍需强调直线在平面外.2 .用向量

25、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写准点的坐标是关键,要充分利用中点、向量共线、向量相等来确定点的坐标.【分层训练】【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 .若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a=(2, 5, 7),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u=(1 , 1, 1),则()A.l / a 或 l ? aB.l aC.l ? aD.l与a斜交【答案】A【解析】由条件知a u = 2X1 + 5X1 + 7X( 1) =0,所以au,故l / a或l ? a .故选A.2 .已知 a = (-2, 3, 1) , b=(2 , 0, 4) , C=(-4, 6,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c, b cB.

26、ab, acC.a c, a bD.以上都不对【答案】【解析】- c= ( -4, 6, 2) = 2(2, 3, 1) = 2a,,a/c,又 a b= 2X2+ ( 3) X0+1X4= 0,ab.3 .若危=入血 WCE则直线ABf平面CD前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在平面内D.平行或在平面内【答案】 D【解析】AB=入CU科ce AB CD 画面.则AB与平面CD前位置关系是平彳r或在平面内.4 .已知平面“内有一点M(1 , 1, 2),平面a的一个法向量为 n= (6 , 3, 6),则下列点P中,在平面a内的是()A. P(2 , 3, 3)B.P( -2, 0, 1)C

27、.P( -4, 4, 0)D.P(3 , 3, 4)【答案】 A【解析】逐一验证法,对于选项 A, MP= (1 , 4, 1),Mp- n=6-12+6= 0,MPL n, 点P在平面a内,同理可验证其他三个点不在平面a内.2a-5.如图所不,在正方体 ABCD ABGD中,棱长为 a, M N分别为 AB和AC上的点,AMh AN=*-,则MN3A.斜交C.垂直与平面BBCC的位置关系是()B.平行D.MNS平面 BBC1C 内【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于AMh AN=2a3 ,个则又CD,平面BBCC,3,3 /2a 、一-3, aMIN=所以CD=(0, a, 0)为平

28、面BBCC的一个法向量因为 MIN- CD=0,所以 MNLGD1,又MN?平面BBGC,所以MIN/平面BBGC二、填空题6.(2019 青岛调研)已知的=(1 , 5, -2) , BG= (3 , 1, z),若昭1配 电(x-1, y,3),且 BF平面ABG则实数x + y =.【答案】25f3+5-2z=0,【解析】 由条件得ix-1 + 5y+6=0,13 (x 1) + y- 3z= 0,4015解得 x = y, y=- y, z = 4,40 15 25-x+y = - y = y.7.(2018 合肥月考)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GDABGQ中,O是底面正方形 ABGD勺

29、中心,M是DD的中点,N是AB的中点,则直线ON AM的位置关系是AH【答案】垂直【解析】以A为原点,分别以AB,ADAA所在直线为x,v,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 A(0 ,0,0) ,M?,1, 2 ;,O、,g,0 :,N$,0,1 . AM-ONk1,2).(0, 一 ; 1 卜0, . ON AM直.8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e的法向量为n=(2, 2, 4),若a=(1 , 1, 2),则直线l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为;若a=( 1, 1,1),则直线l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 .【答案】 l,a l / a或l ? a1,【解析】当a=(1 ,

30、1, 2)时,a=2n,则l,a ;当 a= ( 1, - 1, 1)时,a - n= (-1, - 1, 1) (2 , 2, 4) = 0,则 l / “ 或 l ? a .三、解答题19 .如图,四边形 ABC明正方形,PDL平面ABCD PD/ QA QA= AB= 2PD证明:平面 PQCL平面DCQ【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线段 DA的长为单位长,射线 DA DP DC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依题意有 Q1 , 1, 0) , C(0, 0,1), P(0 , 2, 0), 则 DQ= (1 , 1, 0) , DC=

31、(0 , 0, 1) , PQ= (1 , - 1, 0).PQ- DQ= 0, P DC= 0.即 PQL DQ PQL DC 又 DCT DC= D,PQL平面DCQ又PQ?平面PQC平面PQC_平面DCQ10 .如图正方形 ABCD勺边长为2或,四边形BDE唯平行四边形,BD与AC于点G, O为GC勺中点,FO=班,且FOL平面ABCD(1)求证:AE/平面BCF(2)求证:CF,平面AEF【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取BC中点H连接OH则OH/ BD又四边形ABCD正方形,. . AC BD OHL AC故以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3, 0, 0), a 1, 0, 0

32、), D(1 , 2, 0), F(0, 0, 回 B(1 , 2, 0).BC= (-2, -2, 0), CF= (1 , 0, 3) , BF= (-1, -2, 3).(1)设平面BCF的法向量为n=(x, y, z),n - Bb= 0,2x-2y=0,送+ 3z = 0,取 z= 1,得 n=( -3, 3, 1).又四边形BDE助平行四边形,,DE=BF= ( 1, 2, 3),. AE=AN D E= BC+ BF= (-2, 2, 0)+(1, 2,、3) = ( 3, 4, 3),AE , n = 3 3 4 3 + 3= 0, AE_L n,又 AE?平面 BCF - A

33、E/ 平面 BCF(2) AF= ( - 3, 0, 3), 1- CF- AF= 3+3=0, CF- AE= -3+3 = 0,CF_LAF, CF_LAE,即 cn AF CF AE又 AEn AF= A,AE AF?平面 AEF CF,平面 AEF【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0分钟)11.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 ABCDAiCiD中,点M P, Q分别为棱AB CD BC的中点,若平行六面体的各 棱长均相等,则:A M 日A.平行C.垂直【答案】CAM/ DP;AiM/ BQ; AiM/平面 DCCD;AiM/平面DPQB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1B.2C.3D.4【答案】 C【解析】A/i= AA+AM= AA+ 2AH DP= Db+DP= A+ 2茹,.AIM/ DP,所以 am/ dp,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AiM/平面DCCD, AM/平面DPQB正确.12.(2019 成都调研)如图,在长方体 ABCDAiCD中,AB= 2, AA= AD= 2 P为CD的中点,M为BC的中点.则AM与PM的位置关系为()B.异面D.以上都不对【解析】以D点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D所在直线为x, y, z轴,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