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航标教育·清溪分校 新航标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 授课老师: 潘少娥 日期: 年 月 日上课时段10:0012:00辅导科目:语文(七)课次:第 次课时:( 2 )小时上课地点:北京新航标教育清溪分校教学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知识点。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言文的学习难点: 文言文的学习教学过程一、 作业检查,上次课知识梳理:二、知识点、例题:孙权劝学: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

2、(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鲁肃(敬才爱才)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课后评价一、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 满意 一般 差二、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 教师签名: 作业布置负责人意见负责人签字:日 期: 年 月 日新航标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教案上课日期:2016年月日星期 学生姓名: 课次: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一、本节课知识点讲解(一)、重点字词宰割(zi g) 筹划(chóu) 彷徨(páng hu

3、25;ng) 仰慕(yng mù) 可歌可泣(qì) 衙门(yá) 重荷(hè) 鲜为人知(xin) 当之无愧(kuì) 锋芒毕露(lù)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rú) 深邃(suì)卓越(zhuó) 马革裹尸(gu)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gng cuì y) 至死不懈(xiè ) 元勋(xn) 浠水(x) 弥高(mí) 孕育(yùn) 黯然神伤(àn) 曛(xn) 铤(tng) 衰微(shui wi) 赫然(hè ) 炯炯(jing) 窥视(ku

4、)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xuè) 潜心贯注(qián) 无 暇(xiá) 磐石(pán) 孰(shú) 迥乎不同(jing) 一反既往(fn jì) 慷慨淋漓(kng ki lín lí ) 气冲斗牛(du) 踌躇(chóu chú) 喧嚣(xun xio) 沉郁( yù) 应声而至(yìng shng) 一拍即合(jí) 义愤填膺(yng) 魅力(mèi)脚踝(hu

5、ái) 卿(qng ) 琐事(su) 滑稽(j) 荒谬(miù) 头颅(lú) 轮廓(kuò) 钦佩(qn) 白皙(x) 邪(yé) 涉猎(shè liè) 【第11课.邓稼先】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其中优秀的部分,“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老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邓爷爷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6、,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与邓爷爷同志表达的心声是一致的。2在写邓稼先以前,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3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的理想党员。”习题:1.下面几组字中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7、) A.租 诅 祖 沮 阻 B.勋 埙 陨 员 C.端 惴 湍 踹 D.稼 嫁 家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鞠躬 爆炸 宰割 苦闷 B.崇高 坦诚 仰慕 残案 C.大厦 蓬草 萦绕 长亭 D.颤抖 焦虑 筹划 彷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流泪 鲜为人知:少 B.当之无愧:愧色 锋芒毕 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 死而后已 :罢了 D.家喻 户晓:明白 马革 裹尸:皮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

8、,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全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疑难解惑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个句子是比拟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来振兴我们这个衰微的民族。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

9、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这句话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人们常用“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来讽刺那些只说大话,不办实事、言行不一的人。因而“口的巨人”似乎只能是贬义了。但本文作者却把“说大话”和“办实事”统一起来,用“口的巨人”和“行动的高标”来称赞闻一多,称赞他那种既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又肯于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习题.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划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

10、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5.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6.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7.学完本文对自己如何做人及如何做学问有什么启示?【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一、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二、文学(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

11、命运交响曲等。2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当代作家何为,原名何振业。按照访问的顺序,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要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习题:(1)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_(一再 再三 苦苦)要求。 (2)别以为这房间_(杂乱无章 乱七八糟)。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被称为“乐圣”。 B.贝多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

12、,不向厄运低头。 C.“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属于肖像描写。D.本文层次清楚,写作顺序是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个题目中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也包含了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可福楼拜家里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呢?题目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悬念,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文中四位作家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福楼拜: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屠格涅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都德: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明。习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13、A.纱毯 趣味 鉴赏 仰坐 B.犹豫 魅力 钦佩 脚踝 C.轮廓 模糊 覆盖 忘乎所已 D.翘起 和蔼 陶醉 荒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 ) A.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C.他完全陶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中了。 D.老师钦佩 王兰的学习精神。3.阅读下文。 甲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14、乙 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4.甲段描写的是_,乙段描写的是_ ;选文中留发长的是_ ,留短发的是_。 5.这两段都是对人物的_描写,甲段除此之外,还有_描写。 6.选段中写眼睛、目光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7

15、.选段中描写头的句子是:甲段: 乙段: 8.从选段的描写中,概括出两个人的特征(着重性格特征)。【第15.孙权劝学】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鲁肃(敬才爱才)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

16、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

17、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启示:人只要肯

18、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习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2.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1

19、)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结友而别。二、 课堂练习: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题目。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

20、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

21、,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节选自巴金秋夜) 1.理解“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一句中“绊脚石”的含义。 2.试分析,语段中的人物描写,表现出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3.归纳语段的主要内容。 4.判断下列语句,找出不是人物描写的一句( ) A.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B.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C

22、.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D.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5.试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三个到五个连成一段话,使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鉴赏 魅力 滑稽 钦佩 涉及 琐事 捋 脚踝 荒谬 义愤填膺 迸发三、家庭作业:(一)、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_,它是_ 主持编纂的一部_,记载了从战国大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字_,_(朝代)_ 家、_ 家。 2、邓稼先的作者是_籍华裔_ ,1957年物理学奖获得者。邓稼先是我国的“_ ”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_ 。 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_。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 、_ 和 _ 。 4、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_ ,选自_ 。贝多芬是_ 国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_,_。 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与 _ 、_ 被誉为“_巨匠”的_国作家_,代表作有_、_等。 (二)、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