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近4年真题精选_第1页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近4年真题精选_第2页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近4年真题精选_第3页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近4年真题精选_第4页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近4年真题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 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近4年真 题精选重庆近4年中考真题精选(20142017)第1类挚爱亲情一、(2016重庆A卷1317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5题。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 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 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 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1 O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 中永不消散的感动。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 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 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

2、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 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 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 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 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 候特别像”那一刻,心卜的苗壳片片剥落如花。 老师曾经那 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 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 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 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 感动会

3、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 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 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 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 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 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 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 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 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 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想起曾

4、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 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 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 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 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 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 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 着微微的笑意。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 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 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 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足够了,漫长的

5、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 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 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 心灵家园!(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1盈然:漫溢的样子。1. 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 断的内容。(4分)片断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 逆的性格有所改变。片断二:朋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改变自己冷漠 的性格。片断三: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 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两个片断各2分,意合即可)【解析】片断二可在文中第段找出,即一个朋友因为自己是孤儿,一直待人冷漠,班上有个女生总想关心她,她却只当是怜悯,后来这个女

6、生的父母因车祸身亡,女生眼中的真诚和失落使朋友打开心扉;第、段讲的是片断三,即邻家大伯六岁的时候跟着聋哑父母回爷爷家过年,遇到汽车出现故障,父母牺牲自己,将他推出车外,从此,邻家大伯便在每年父母逝世的那一天用禁言的方式来怀念那份爱和悲情。2.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 丰富的表达效果。 (4 分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 的冷清。“一枕”扣住了“夜”“不眠” (2 分 ) ,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 难以入眠的情状(2 分 ) 。 (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在文中, “一枕”明显是一个量词, 从前文“不眠的寒夜”“辗转反侧中”可看出“枕”是与“夜” “不眠”相关,用它来修饰“冷清”

7、,写出了作者在夜里思绪紊乱,辗转反侧的情状。从“一枕”所在的第段可以看出,在一个飘雪的寒夜,作者由于失眠,思绪万千,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眠的情状。3. 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4 分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表达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理解,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 ( 意合即可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内心愤愤的情绪比作茧壳, “片片剥落如花”说的是“我”内心愤懑的情绪渐渐消失了。从第段可以看出“我”心里愤愤便和老师顶撞,当“我”离开的时候,老师嘴角的笑容以及和其他老师的话语让“我

8、”有所触动, “我”觉得得到了老师的理解,从而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化为喜悦之情。4. 文章第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分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动作描写 (1 分 ) ,通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 (1 分) ,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突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2 分) 。【解析】 这句话在文章第段, “父母护着他”“挤到车窗前”“推了出去”从“护”“挤”“推”这三个动词可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 护”表现出父母对孩子无时无刻的爱护;“挤”说明当时情况很危急,大家都很慌乱,父母为了孩子拼尽全力;“推”指当时

9、情况危急,尽管父母有所不舍,但为了孩子的安危还是奋力将孩子送往安全地带。三个连续的动作将父母在紧急情况下还是想着先保护孩子,在人群中挤到窗前,把孩子推出去送到安全地带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父母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在生死关头,为了孩子的安危,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切都缘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5. 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 下面最能 诠释题目含义的 一项是 (4 分 )( B )A.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B. 有时候, 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 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C. 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 像温暖的手, 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D. 此刻,

10、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 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解析】本文的题目是“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纵观全文, 可以看出其含义主要指的是“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念,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A 项只强调了感动 影响的深远;C D两项只强调了此刻瞬间的感受。故选 B 项。二、(2015重庆A卷1317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20分)我的暖,一寸长葛闪这是个身着工作服, 满身油漆和泥土, 满面灰尘,约莫 40 岁的中年男子。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

11、,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 第一个接俺烟的呢。”我一听,有点蒙。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 憨憨一笑, 说: “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有事吗? ”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 滑舌”。“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 “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不不不,” 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

12、间。”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f0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 ”我话 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12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 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 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 “叔叔好” , 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我实

13、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 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 “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 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17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 然后又接着说, “俺不中用, 俺只能给孩子这么点的暖! ”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

14、长度。“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 . 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 分 )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 (2 分 ) ,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2 分) 。 (意合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要素: 人物 ( 中年男子、 “我” ) 事件 ( 起因: 他的孩子进城读书,被同学们瞧不起,心理留下阴影;经过: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结果: “我”答应了他的请求, 他给了孩子温暖 ) 。 然后根据题目要

15、求“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 , 从原因和所做的事情两个角度进行概括即可,同时要做到语言简洁。2 .文章第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分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1分)。作用: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暗示了 “几天来”他 被拒的原因;为后面“我”的“皱眉” “犹豫”做了 铺垫。 ( 作用答出 3 点即得 3 分 )【解析】文章第段,很容易判断出是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 ( 肖像描写 ) ,句子中的“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等词句点明了这个中年男子的身份,也看出他工作的辛苦,再结合后文来看,他这一身装扮也成为这几天被拒绝的原因,同时也为“我”听说他想坐“我”

16、的车时“皱眉” “犹豫”做铺垫。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您是几天来 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几天来”说明父亲为此努力了好些天(2 分 ) ,表现出父亲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爱的执着深沉(2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所给文段内容,这一段主要写到中年男子给“我”递烟。然后从“几天来”这一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中年男子为此做出的努力,结合下文来看,中年男子这么做,就为了坐一坐“我”的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表现出作为父亲的他为孩子做出的努力和坚持,进而体现出父爱的伟大深沉。最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概括即可,表达要清楚,有条理。4. 本文情

17、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 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4 分 )悬念举例:第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递香烟?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儿?为什么他的孩子出来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作用: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文章情节有波澜。 ( 举例 2 分, 作用 2 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文章内容,文章第0517 段是在解释第04段的内容,即文章第014段主要 在设置悬念。然后分析设置的悬念,解答时主要从04 段入手分析,比如他和“我”素不相识,为什么要给“我”递烟,为什么只在“我”的车上坐一会儿等。最后明确设置悬念的作用,悬

18、念的作用主要围绕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角度回答。5. “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4 分 )这个父亲认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2 分 ) 。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 (2 分) 。 (意合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悉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情节, 文章写一个40 岁的中年男子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请求坐一次“我”的车。然后结合文章对父亲的语言进行分析:“一寸”是因为那中年男子认为自己与其他父亲比起来给孩子的爱太少,只有一寸的长度,少到不

19、值得一提,但我们从文中中年男子为孩子的付出又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不惜委屈自己也要为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而努力坚持,可见其对孩子深沉的爱。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合理组织即可。三、(2015重庆B卷1317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5题。炸 豆1阿慧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掉光 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

20、,蓄意沉甸甸地炸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 的 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 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 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 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 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 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 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 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 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

21、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 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 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 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 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 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身子,追逐 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 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 冲向路边水沟。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 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 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

22、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 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有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 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 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 等待豆的长大。 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瓦盆里的豆发了芽,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

23、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11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选自 2014 年 8 月 23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注: 1 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 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小妹被蛇追赶(1)小姐姐用茶缸 砸跑蛇(2)姐妹俩被豆茬扎破 脚板用细土抚慰伤痛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4分)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

24、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 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 农人对丰收的期盼。(2)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 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割掉豆棵的田地闲置、没有生机的状态。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豆的颗粒 饱满和圆润可爱,表达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比喻和拟 人各1分,颗粒饱满和圆润可爱1分,表达的情感1分) 4.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 分 )懂得照顾生病的奶奶;遇

25、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姐姐照顾妹妹。 ( 答出两点即得 4 分 )【解析】题干中的“长大”加了引号,提示我们这里的“长大”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成长,还指心灵的成长。联系文章看,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为满足奶奶想喝豆芽汤的愿望去拾豆粒,这是一种成长;在遇到被蛇追、脚被扎伤的困难时,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这是一种成长;姐姐照顾妹妹,姐妹俩一块儿照顾生病的奶奶,这些都体现了小姐妹的成长,由此概括作答即可。5. 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 谈谈你的理解。 (4 分 )(1) “炸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2) “炸豆”意味着豆子的成熟, 也暗示了文中小姐妹的成长; (3) “炸豆”一词富有冲击

26、力,让文字有了声音和动感,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答出两点即得 4 分 )【解析】根据文中第段“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炸裂”可知,这意味着豆子的成熟。 由此可知, “炸豆”是一个季节的代名词黄豆成熟的季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文章的故事是围绕一对小姐妹来写的,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小姐妹 “像大人一样” “更像两个大人了” , 因此 “炸豆”还暗示了小姐妹的成长。此外,以“炸豆”为题,充满了动感,具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第2类启迪教育四、(2014重庆A卷1317题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回答15题。喜旺的年 谷凡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

27、到喜旺的身 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 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 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下大了,许多地方 又会不通车。嘛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 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肯定是世界的爸爸 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 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 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 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 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就起床了,等他把早饭做好, 天空居然飘起了雪花。喜旺今年9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

28、不是农忙 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 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 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 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 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 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 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 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 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 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 静,连爸爸妈

29、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 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 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 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 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 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 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 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 他居然没有喊出来。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 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 己

30、。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 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 6 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11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 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 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 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12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 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 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 地流了出来。13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 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 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 放呢!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1. 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未见父母之前兴奋(或“高兴”)、急切和担忧(答成“害怕、 沮丧、 忐忑不安”亦可) , 见到父母后由兴高采烈转为委屈。 ( 见到父母前的兴奋1 分, 急切和担忧1 分; 之后的兴高采烈 1 分,委屈 1 分 )【解析】先分析题干,注意关键词“前后”“心情变化”。再通读全文,第段为见到父母前的描写,第段为过渡段,第段到文章结尾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