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材料第八组8.1 毛泽东诗词四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8.2 毛泽
2、东自述少年时代美国埃德加·斯诺我于1893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儿钱,买回了他的地。这时我家有15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60担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35担即每人7担左右这样每年还有25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点儿资本,后来又买了7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那时候我家每年可以收84担谷。我8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
3、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10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了。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
4、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人。她可怜穷人,他们在荒年前来讨饭的时候,她常常给他们饭吃。但是,如果我父亲在场,她就不能这样做了。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多次发生过争吵。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
5、中国人的做法。 但我到了13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13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
6、,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
7、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我13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
8、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这教我父亲很生气,他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由于对方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使他败诉之后,更是这样了。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我父亲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他要我读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我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不消说,我父亲是反对这件
9、事的。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最后我从家里跑了。我到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在那里读了半年书。以后我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经书,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济。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
10、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 这件事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穷人要求富户接济,他们开始了一个叫做“吃大户”的运动。我父亲是一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仍然运出大批粮
11、食到城里去。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我不同情他,可是我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也不对。 这时还有一件事对我有影响,就是本地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个“激进派”教师。说他是“激进派”,是因为他反对佛教,想要去除神佛。他劝人把庙宇改成学堂。大家对他议论纷纷。我钦佩他,赞成他的主张。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父亲决
12、定送我到湘潭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起初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学堂设在我母亲娘家住的湘乡县。我的一个表兄就在那里上学,他向我谈了这个新学堂的情况和“新法教育”的改革。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很“激进”的。 我随表兄到那所学堂去报了名。我说我是湘乡人,以为这所学堂只收湘乡人。后来我发现这所学堂招收各地学生,我就改用湘潭的真籍贯了。我缴纳1400个铜元,作为五个月的膳宿费和学杂费。我父亲最后也同意我进这所学堂了,因为朋友们对他说,这种“先进的”教育
13、可以增加我赚钱的本领。这是我第一次到离家50里以外的地方去。那时我16岁。在这所新学堂里,我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8.3 青年毛泽东边继石等毛泽东16岁的时候,离开家乡,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比起有钱人家子弟,他很穷,年纪也大些。但是他比他们成熟得多,特别是他的作文,每篇都写得好,在全校出了名。这期间,他读了更多的书。有一次,他读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对书里写到的华盛顿、拿破仑、林肯、彼得、卢梭等人物非常佩服,在书上打了许多记号,写了好多批语,还对同学们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才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呀!”毛泽东从这时候起,就立志要做个救中国的人了。半年以后,他又到长沙
14、进了中学。不久,反对清朝统治的武昌起义爆发,长沙的革命党人也举行起义,宣布脱离清朝政府。毛泽东十分兴奋,心想:革命终于起来了,我既然要救国,就不能袖手旁观,我要去当兵,上前线去。于是,他毅然退了学,参加了新军,整天和士兵们一起操练,准备到战场上保卫革命果实。不料,清朝被推翻了,可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夺了。毛泽东大失所望,决定退伍,继续求学。1913年,他考入了长沙的一所师范学校,就是有名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习了五年多,奠定了他的知识和学问的基础,也充分显示了他独特的性格。当时在第一师范,提起毛泽东,没人不知道,他是个很特别又才华出众的学生。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读文
15、学、历史和哲学著作,主张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同学们经常看见他晚上在走廊的灯下看书,或是自备一盏灯,看个通宵。他写的文章常常被当作“范文”张贴出来,引起轰动;他也经常去找老师求教,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为了养成自学的习惯,他甚至故意到人来人往又嘈杂的城门口看书,锻炼脑力高度集中的本领。提起毛泽东锻炼身体的事,就更让人佩服了。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体育之研究,主张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自己就有意强化身体的适应能力。比如“冷水浴”:用井水浇身;“日浴”:在阳光下晒身;“风浴”:站在开阔地界,让大风尽情地吹;“雨浴”:下雨天到外面行走,让雨淋个透。他还锻炼一天吃两顿饭甚至一顿饭;至于到湘江
16、中去游泳,更是常有的事。长沙城郊的岳麓山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毛泽东经常和同学蔡和森等人去爬山、跑步,有时候还露宿在山里。有一次,他和蔡和森露宿郊外,一个在山上睡,一个在山下睡。事后,蔡和森的母亲问他们为什么不在一起,毛泽东笑笑说:“这样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胆量啊!”毛泽东的成长说明: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应该脚踏实地多学多练,不怕吃苦,还要敢于“自找苦吃”,才能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自己也受益一生。他当时在日记中写过一句很有气魄的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8.4 毛岸英邵华在朝鲜北部平安南道桧仓郡,有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那里的松柏挺
17、拔苍劲,郁郁葱葱。在松柏的环抱中长眠着一百多个志愿军英灵。 陵园里,有一座圆形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正面镌刻着七个大字:“毛岸英烈士之墓”。墓碑的背面,刻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火燃烧到鸭绿江鸭绿江在我国东北部,是中朝两国界河。边。为了支援朝鲜人民,为了保卫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毛岸英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跟随彭德怀司令员来到朝鲜战场,在志愿军总部工作。
18、0;这一年11月24日下午,四架美国轰炸机在志愿军总部上空盘旋侦察。彭德怀司令员发现了这一情况,决定除作战室留下两人值班外,其余人员一律进入防空洞隐蔽起来。 25日上午,随着防空警报尖厉的叫声,三架美军轰炸机鬼头鬼脑地窜过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本来这一天毛岸英可以不到作战室的木板房值班,可他想到第二战役刚刚打响,事情千头万绪: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要发布到各兵团、各军,前线的胜利捷报要及时传回祖国于是,防空警报刚刚解除,他便从防空洞中冲出来,跑到作战室去了。 “轰隆隆”天空中仿佛惊雷滚滚,那三架轰炸机狡猾地调转机头,重又飞临总部上空。有人大喊:“不好,快进防空洞!”话音未落,
19、凝固汽油弹就一个接一个砸了下来,作战室成了一片火海毛岸英就这样英勇地以身殉职了!他是那么年轻,在他面前展现的是一条漫长而又无限宽广的路。然而,为了朝鲜人民,为了祖国的安全,他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毛主席得到这一不幸的消息,沉默了好一会儿,缓缓地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接着,毛主席又扳着指头算了一下,说:“岸英刚够28岁,为了中朝两党、两国人民共同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8.5 “不能搞特殊”马英民等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尽管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但毛泽东还是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虽然格外疼
20、爱自己的小女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都是盐水煮黑豆。有一次吃饭,李讷看到大家的嘴是黑的,好奇地笑了,她对毛泽东说:“爸爸你看,阿姨、叔叔的嘴都是黑的。”毛泽东对她说:“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吃了黑豆也能长胖长高。你也应该带上碗筷和阿姨一块去吃黑豆饭。听爸爸的话,你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当时,李讷只有7岁,还是个小孩子,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就允许别人对她格外照顾。在毛泽东的严格要求下,小李讷没有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而是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
21、大食堂的盐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生活的考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不但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子女提供任何方便,反而更加严格要求他们,哪怕是在乘车、吃饭这样的日常小事上,毛泽东也从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正因为如此,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
22、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李讷在北大上学初期,正赶上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奇缺。李讷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员,应该为国家分担困难,于是在学校报口粮时,只报了17斤。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并说就应该这样做。由于定量不够吃,李讷经常饿肚子。有一次,李讷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李讷就再也没有从家里带过任何吃的东西。困难时期,李讷很少回家。一次,卫士尹荆山去学校看望李讷,发现她饿得脸发黄,心里很难过,回来后向卫
23、士长作了汇报。卫士长是看着李讷长大的,李讷从小就和战士们一起行军,风餐露宿,一样吃盐水煮黑豆,如今成了共和国主席的女儿还要挨饿,想到这些,卫士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瞒着毛泽东给李讷送去了一包饼干,李讷怕别人发现影响不好,见附近没有人,才大口地吞下两块饼干。这件事被毛泽东知道后,批评卫士长:“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卫士长解释:“别的家长也有给孩子送东西的。”听到这话,毛泽东更是生气,他说:“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此事过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李讷从学校回家。卫士趁倒茶的机会,向毛泽东提议:“主席,李讷回家了,两三个星期没见了,一起吃顿饭吧?”按常
24、规毛泽东是不允许女儿和自己一起吃饭的,他总是让她在大食堂吃饭,但这次,毛泽东理解卫士的心意,同时他也确实心疼女儿,便笑着回答:“那好,那好。”饭前,李讷向爸爸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尔后,她委婉地对爸爸说:我的定量老不够吃,菜少,全是盐水煮的,一点油水也没有,上课肚子老是咕咕叫。听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要带头,要做宣传,要相信共产党”饭准备好了,饭桌上摆着四菜一汤,还有辣子、霉豆腐等四个小菜,主食是热气腾腾的红糙米掺芋头的米饭。毛泽东拉着女儿的手说:“今天一起吃饭。”李讷随爸爸来到饭桌前,一股饭香扑鼻而来,李讷将头伸过去嗅了嗅:“啊,真香啊。”说罢抬
25、头冲父亲调皮一笑,显得那么天真可爱。“吃吧,快吃吧。”毛泽东爱怜地望着女儿。话音未落,李讷已开始向嘴里扒饭,饭太烫,她不时咝咝地向外吹着热气。毛泽东在旁边劝女儿慢点吃,可李讷慢吃不了几口,又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因为她实在是太饿了。看到女儿饿成这个样子,毛泽东脸上露出了几分苦涩,他再也无心吃饭了,转身拿起报纸看起来,以掩饰自己的情绪。李讷看到父亲不吃了,望着他问道:“您怎么不吃了?”毛泽东说道:“老了,吃不多,我很羡慕你们年轻人。”李讷信以为真,于是就将桌上的饭菜一扫而光。后来,卫士又从伙房找来两个白面掺玉米面的馒头,李讷又将这两个馒头连同盘底的菜汤一同吞下了肚。饭桌上的情景令卫士们感慨万千。饭后
26、,他们走进毛泽东的房间,想说服毛泽东给李讷一点优待:“主席,李讷太苦了,是不是可以”话没说完,毛泽东便坚定地说:“不可以,和全国老百姓比起来,她还算好的。”卫士长刚想说什么,毛泽东又接着说道:“不要说了,我心里并不好受。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还是各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8.6 毛委员送银元陈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是赣西南革命的中心。1929年2月17日,红四军从井冈山浩浩荡荡地挺进到东固山。“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欢声雷动。东固山的群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村村寨寨杀猪宰牛,盛情犒劳红军战士。第二天中午,阳光灿烂。
27、毛泽东在警卫员的陪同下,走进一家屋内。这农舍十分简陋,与其说是住房,不如说是一间四面通风的柴棚。这里住着一位年约二十七八岁的妇女,身边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小男孩。毛泽东走进农舍,环视了一下,关切地问:“你是东固革命军第七纵队党代表和参谋长赖经邦烈士的妻子吧?”妇女望着眼前陌生的客人,点了点头,用手理了理额前零乱的头发,文静地说:“是呀,我叫傅伏娇,你们是”警卫员连忙笑着说:“大嫂,我们是昨天从井冈山来的,今天,毛委员特意来看你。”妇女身边的两个小男孩听说是毛委员,喜出望外。毛泽东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问道:“告诉毛伯伯,叫什么名字呀?”两个孩子抢着回答:“我叫赖厚升。”“我叫赖鹏。”毛泽东
28、会心地笑了笑说:“你们的爸爸是党的好同志哟!”傅伏娇连忙端了一条长条旧木凳请毛泽东坐,她要向毛泽东诉说积压在心头的悲愤。她用有点沙哑而又有些颤抖的声音激愤地说:“敌人杀了我的丈夫,还把我的房子也烧光了。多亏组织上照看。我如今虽然拖着两个孩子,生活上的困难,总算还能克服。”毛泽东听了烈士妻子的诉说,沉默了片刻后,吩咐警卫员拿来了30块银元,亲手交给傅伏娇,并再三嘱咐:“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向组织上反映,不要苦了你和孩子哟!要好好把这两个孩子带大,这是烈士的希望哟!”毛泽东离开了农舍,傅伏娇和孩子久久地站在家门口,望着毛泽东渐渐远去的背影。8.7 两个红辣椒柯才等1929年3月11日,红四
29、军三千多人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向闽西挺进。初春的夜晚,寒气袭人。战士们衣着单薄,又冷又饿。队伍翻过了武夷山的杉木岭,天就黑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崎岖山路上行军,不少人的脚碰坏了,腿摔伤了,可战士们一想到毛委员和朱军长与他们一起行军,心里就有一股暖流,浑身就有了力量。队伍摸黑走到下半夜,终于到了长汀县四都的楼子坝。为了不惊动老乡,战士们都露天宿营,有的在屋檐下靠着墙根睡觉,有的就背靠背坐在树下、路旁打盹。夜深人静,寒风呼啸。战士们都睡着了,只有哨兵放轻脚步在走动。这时候,村口忽然闪出一星灯火,在黑暗中熠熠发光,由远而近地游动。渐渐地走近了,哨兵才看清提灯巡逻的是一个高大魁梧的人。仔细一看,啊,是毛委
30、员!哨兵心头一热,忙迎上前去,激动地叫了一声:“毛委员!”毛主席轻声地问:“没有惊动老乡吧?”“没有。”毛主席赞许地点点头,摸摸哨兵身上的单衣,问:“冷吗?”“不,不冷。”哨兵看到毛主席同样穿着单衣,声音不由哽咽了。“哪能不冷,”毛主席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红辣椒,塞进哨兵的手心,说:“咬一口,挺管用呢!”“”哨兵手心里攥着辣椒,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了。毛主席说:“我们刚到福建,老百姓对红军还不了解,更应该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哨兵连忙回答,“毛委员该休息了。”毛主席举起马灯,灯光照亮战士年轻而淳朴的脸庞。毛主席听出哨兵操着江西口音,就笑着问道:“是老表吗?”哨兵憨笑着点了点头。直到毛
31、主席走了,他还站在那里凝望着毛委员高大的背影。天亮了,老乡们一开门,都愣住了:一支穿着老百姓衣服的队伍正驻扎在他们村里。他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修路,有的在刷写标语。老乡们议论纷纷:这么说,这支队伍竟在这寒冷的野地里过了一夜,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呀?战士们亲热地向老乡们打招呼:“老乡,我们是红军!毛委员、朱军长领导的工农红军!”“红军来了!朱毛红军来了!”老乡们奔走相告。笑声阵阵,炊烟袅袅。太阳出来了,僻静的山村沸腾了。可是还没等老乡们水开饭熟,红军又要开拔了。老乡们急忙从灶膛里拨出煨红薯,跑出门去,往红军手里塞。只见一群孩子紧紧地跟在一个小战士身旁,跑呀跳呀,原来小战士的枪筒上挂着两个鲜红的辣
32、椒,在金灿灿的阳光下左右摆动,好像两颗闪光的红玛瑙,喜人极啦!8.8 平民小学柯才等1929年10月下旬,毛主席来到福建上杭的苏家坡。苏家坡,是一个有四十几户人家的山村,可是竟没有一所学校,很多人家三代都是文盲。毛主席深入群众,讲不识字的苦头,提议在这里办一所学校。大家一听,都很高兴。可是,没有办校的钱,没有教书的先生,没有上课的地方,怎么办?这一切,毛主席都想到了。他拿出自己的20块“交通费”,作为办学经费;又让地方党委机关的一个工作人员兼任教员;没有课本,毛主席亲自编写;还叫党委机关腾出一间小厅,摆上八张课桌,八条长木凳,挂上黑板,作教室。黑板上方的白墙上还挂着红旗和列宁画像。就这样,苏家
33、坡的第一所学校平民小学创办起来了。开学那天,14个男女孩子背着书包,欢天喜地地走进课堂。毛主席看到苏家坡的第一批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这里上课,高兴地笑了。毛主席住在教室隔壁的阁楼上,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使他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也给他带来了点矛盾不能安静地工作了。他知道附近有个圳背岩,那儿有个岩洞,很僻静,只是山坡上怪石嶙峋,杂树丛生。毛主席决定去那儿工作,于是他挥起柴刀,披荆斩棘,硬是从杂树丛中开出了一条路。从此,毛主席经常在岩洞里工作。他坐在洞口的石头上,或者埋头在膝盖上写作,或者临风远眺,思考问题。同志们说,圳背岩那条路不好走,要给毛主席另找一个安静的房间,毛主席不同意。他说:这条路虽然不好
34、走,可这是革命的路,天天都要走!毛主席为了开办学校、自己到山洞里工作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孩子们的耳朵里,大家感动极了。有一天下课以后,孩子们预先约好了,一齐沿着毛主席开辟出来的崎岖山路,悄悄地摸上了山。他们远远地看到毛主席正在聚精会神地写东西,都躲在大树后面,不敢吱声。没想到他们的行动被警卫员发觉了。“小鬼们,去去去!”警卫员喊了起来。毛主席抬起头来,看到一群小学生,忙亲切地招呼他们到跟前去。他问孩子们是不是来摘果子吃的。孩子们回答:“不是,我们是来走革命路的!”“走革命路?”毛主席仔细一想,恍然大悟,不由哈哈大笑。孩子们依偎在毛主席身旁,叽叽喳喳地告诉毛主席,他们上些什么课。毛主席说:“等我有空
35、,教你们识字,好不好?”“好啊!”孩子们拍着手,一齐嚷嚷起来。这一天,平民小学洒满阳光。毛主席真的来到孩子们中间。毛主席先分给大家一人一支铅笔,红橡皮头儿,黄灿灿的笔身,还印着一只大公鸡,真好!等孩子们安静下来以后,毛主席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手”字,然后举起手问道:“我们的手都能做什么呀?”“做工,种地,盖房子”孩子们争着回答。毛主席说:“对,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手,地主老财的手又白又胖,可是不会劳动,他们是寄生虫、吸血鬼;穷人的手虽然又黑又粗,长着老茧,可是能做工、种田,还会拿枪打敌人。”毛主席从一个“手”字讲出了深刻的革命道理:劳动人民手拉手地联合起来,就能砸烂吃人的旧世界,
36、创造出一个新世界!这真是一堂令人难忘的课。毛主席高举起他那扭转乾坤的巨手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孩子们心上。8.9 毛泽东看戏权延赤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口述整理。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同志来到上海。晚上,我随毛泽东来到干部俱乐部礼堂,准备看白蛇传。观众都已坐好,大家一见毛泽东走入,都起立鼓掌。毛泽东一边招呼,一边由工作人员引导走向前排。他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然后又向后面的观众招了招手,便坐下了。毛泽东一坐下,锣鼓便敲响了。他稳稳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演员,全身一动也不动,只有脸上的表情在不断变化。当金山寺那个老和尚法海一出场,毛泽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甚至浮现出一种紧张的恐慌。他嘴
37、唇微微张开,下唇时而轻轻抽动一下,齿间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终于,许仙与白娘子开始了曲折痛苦的生离死别。我有经验,忙轻轻咳两声,想提醒毛泽东这是演戏。可是,这个时候提醒已失去意义。现实不存在了,毛泽东完全进入了那个古老感人的神话故事中,他的鼻翼开始翕动,泪水在眼圈里累积凝聚,变成大颗大颗的泪珠,转啊转,顺脸颊扑簌簌滚落在胸襟上。糟了,今天观众不少啊。我忧心地用目光朝两边看,身体却不敢有大动作,怕吸引别人更注意这里。还好,观众似乎都被戏吸引了,没有什么人注意台下的“戏”。可是,毛泽东的动静越来越大,泪水已经不是一颗一颗往下落,而是一道一道往下淌。鼻子堵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声。我有责
38、任保护主席的“领袖风度”。我又轻咳一声。这下子更糟糕,咳声没唤醒毛泽东,却招惹来几道目光。我不敢作声了。毛泽东终于哭出了声,那是一种颤抖的抽泣声,并且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擤鼻涕。到了这步田地,我也只好任其自然。我只盼戏快些完,事实上快完了,法海开始将白娘子镇压到雷峰塔下就在镇压的那一刻,惊人之举发生了。毛泽东突然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在沙发扶手上,一下子立起身:“不革命行吗?”他沉浸在剧情中,大踏步向舞台走去。全场的鼓掌声终于将他唤醒。他稍一怔,也跟着鼓起了掌。我松了口气,主席回到现实中了。在我的记忆中,他是用两只手同“青蛇”握手,用一只手同“许仙”和“白蛇”握手,始终没有理睬倒霉的“法
39、海”。8.10 难忘的小红马阙中一每当我想起跟随毛主席长征的情景,就会想到主席骑的那匹小红马。从中央苏区出发,一直到长征结束,小红马从来没有离开过主席。小红马浑身赤溜,主席十分喜爱它。常常有这样的事,晚上主席去开会了,我们只要听到小红马“咴咴”的叫声,就知道是主席回来了。而这时,主席也往往会走近去摸一下小红马,风趣地说:“你还没睡呀?”一路上,毛主席很少骑它。可是,每逢看到伤病员,却总是要他们骑上。有时,我们看见主席长途行军很疲劳,劝他上马,主席就诙谐地拍拍小红马,说:“对不起了,我要骑骑你了。”夹金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这里天气变化莫测,常常是黑云满空不下雨,蓝天无云降冰雹,雾霾弥
40、天,寒气逼人。和我们一起走的卫生员小钟上山感到呼吸困难,当时没法骑马,主席就让小钟拉着小红马的尾巴上山。毛主席对同志是多么关心啊!过草地的情景,更加令人难忘。一次我们遇到了一条三四十米宽的河,水深,流急,一直没到胸部。毛主席一定要我们拉着小红马的尾巴过河,免得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我们过河后,毛主席还惦念着后面中央直属部队的其他战士,叫秘书长再把小红马骑过河去,让战士们都拉着马尾巴过河。他站在河边,看着几十个战士一个一个过河,直等到最后一个战士过了河,才转身和我们一道继续前进。过草地没两天,我的腿被划破了,不久,腿肿得很粗,烂到了骨头。淤黑色的水草地,散发出阵阵腐臭,一脚下去,真比钻心还痛。我忍着剧痛,跟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厂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石油专业试题讲解及答案
- 园林专业规范试题及答案
- 电工类专业试题及答案
- JavaEE轻量级框架Struts2 spring Hibernate整合开发 第2章Struts2与MVC模式
- 深圳审计专业试题及答案
- 煤矿杂物运输施工方案
- 戗台施工方案
- 暖风工程施工方案
- GB 28241-2012液压机安全技术要求
- 东亚文化之都
- 医疗保险学导论课件
- 八大员培训计划
- 喷砂除锈防腐施工方案
- 晨检午检体温记录表
-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4 繁 星|部编版(共14张PPT)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当代西方美学
- 人工挖孔桩施工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及应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