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步练习1 苏教版 试题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步练习1 苏教版 试题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步练习1 苏教版 试题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步练习1 苏教版 试题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同步练习1 苏教版 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你打开一扇门 同步练习1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注意字音、字形、词义)诠(    )释            真谛(    )            跌宕(    )  

2、;          帷(    )幕bì(    )益            广mào(    )           

3、0;      liú(    ) 览            chn jn(        )2.填字成词。无(    )无束        

4、0;   (    )动人心            千(    )百态            危言(    )听崇山(    )岭   &#

5、160;        (    )不出户            五光(    )色            热泪沾(    )追名(  &#

6、160; )利3.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的字。(1)诠释(2)人文(3)憧憬(4)裨益(5)广袤(6)帷幕(7)交汇(8)写照(9)跌宕(10)真谛(11)潜移默化(12)危言耸听(13)敲门砖4.填空。(1)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其中标题和第一至四段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_      ,第五段至结尾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_               

7、0;。后者用的是_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为你打开一扇门”这句话运用了_                     的修辞手法。本体是  &#

8、160;                                    ,喻体是_          ,比喻的意思是:_ 

9、                                                  

10、     。  (理解加记忆)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本文以“为你打开一扇门”为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门”,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    )(2)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的大门。只有热爱文学并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打开这扇大门。(    )(3)本文除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对话的方式展开叙述,显得别具一格。(    )6.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1、#160; (弄清修辞手法)(1)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    )(2)而你对那些把你当作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3)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7.选词填空。(1)打开这些门,走进去,_(看看、观赏、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世界,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件乐趣无穷的过程。(2)只要你对门里面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_(开启、洞开、打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3

12、)你用彩色的文字,_(描绘、描写、描述)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色。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二、阅读理解(一)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

13、,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8.本段文字选自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是_      。9.“形象的诠释”是什么意思?  (关

14、键词是“诠释”)10.“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因为                           。11.“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这里的“憧憬”和“理想”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从语意角度入手)12.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13.“很多人的共识”是什么?1

15、4.这段文字是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的?主要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掌握层次结构及内容)15.从表达上看,这段文字属于_        性文字。在阐述文学与人的关系时,明确表明了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真意在于:                      &

16、#160;                                                 &

17、#160;           。  (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16.从第段中可见老师读诗的特点是:      &

18、#160;                                 。17.“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这两句诗用_、_两个词写出天、海、舟的关系。两句诗运用了_修辞手法。18.简述第段中的“接近”和“爱好”不能调换的理由。  (从语序与

19、认识事物的规律角度考虑) 参考答案:一、1. quán  dì  dàn   wéi  裨  袤  浏  憧憬2.拘  激  姿  耸  峻  足  十  襟  逐3.(1)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明。(2)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3)向往。  (4)益处。  (5)广阔,宽广。(6)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用以遮挡的幕。帷,帐子。(7)会合。  (8)真实的描写。(9)这里指起伏、上下。(10)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谛,佛教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11)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12)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13)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4.(1)青少年  文学  拟人(2)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