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 文学文化知识 1.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2.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二、内容赏析诗人即将分开故土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选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交融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分开故土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

2、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中考重点习题稳固11说一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2分“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绝妙。_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风光?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_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轮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2.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

3、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如今哪里?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 文学文化知识1.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比较有名的如“三吏“三别。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2.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二、内容赏析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岐三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妙回忆。当年出入其间,与李龟年这样风光无限的乐师交往,是很“

4、寻常的。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一句很有名,“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悲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一句也不愿多说,更让人体味到那种深沉的悲哀与感慨。三中考重点习题稳固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思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C 。 A. 诗的前两句中,寻

5、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照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 文化知识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派诗人。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二、内容赏析古人有重阳登高

6、、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慨“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很快,诗人又从这种自我感伤中走出来,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它们在陷落的都城,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欣赏诗歌要特别注意体味核心意象,像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打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三、中考习题稳固1.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7、菊花。答:例如: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欢之情。背景分析共1分,情感分析各1分2、这首诗写了重阳节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 “九日、“登高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 文化常识 李益:唐代诗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二、内容赏析前两句写

8、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妻神寒骨。这样的宁静假如不被打破,也许诗人可以沉浸其中,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可是,就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顿时,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作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晚,集体的失眠也不可防止。读时发挥想象,沉浸其中,就能体会到那种苍凉旷远的意境三、中考习题稳固 9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4分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答复大漠月夜图。 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对偶 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2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10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