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品价值新说 _单位: _邮编: _ 商品的价值从何而来呢?一是它的效用性,二是它的稀缺性。这二者共同决定了商品价值,二者都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价值效用性×稀缺性 所谓效用性,指的是商品的用处,即满足人的需要的才能。比方食物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诗词歌赋可以陶冶情操,等等。 效用性是价值的第一属性,任何物品或工程,不满足这一属性,也就是说没有效用,那它的价值为零。效用性也叫作“使用价值,它与商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构造、文化内涵等等相关,表现的是商品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能给人提供某些功能、满足人的某些要求,其立足点主要是商品。所包含的主要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比方废纸
2、、变质的蛋糕,它没有效用,只有扔进垃圾箱,你要出售,一定不会有人要,因为它的效用性为零,所以价值为零。当然,废物利用那另当别论。 效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某人不能发现和利用物的“效用,那这物对于他现实的效用也将为零;假设某人只能部分发现和利用物的“效用,那这物对于他现实的也只有部分效用。所以对于特定的人,效用不仅与物的特性有关,还与人的才能有关。比方绣花的针线对绣花女有用,对钢筋工那么无用。 人们在度量效用时,有时可以象测量人的身高或体重那样,用数字来表示,这就是所谓的基数效用。比方个人计算机和电视机的稀缺性一样,你用5000元买来计算机,1000元买来电视机,自然计算机对你的效用大于电
3、视机。这里是基数的比较。 但许多效用并不能用数据来衡量,人们便把它们排出先后次序,以后先次序来比较它们的重要性,这就是所谓序数效用。比方上午9点你要参加一个会议,但你女朋友也是上午9点乘火车出远门,是参加会议还是去送你女朋友?这两者的效用无法用数据来计量。假设二者对于你的稀缺性一样,但你决定去为你的女朋友送行,这说明“为女朋友送行的效用被你摆在了第一位,而参加会议那么被摆在了第二位。这就是序数效用在起作用。 稀缺性是指这东西很缺乏,稀罕、少见、难以得到,或者你想得到你得付出代价。你想填饱肚子你得去找食品,你想抵御寒冷你得去找衣服,食品和衣服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唾手可得,而是要付出代价才可
4、得到。它与人的文化、兴趣、偏好和社会活动相关联,表现的是人对商品的态度、意愿、欲望,立足点主要是在人。所以它包含的主要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可以说,但凡经济物品,都有稀缺性,没有稀缺性,其价值为零,自然不成其为经济物品。 经济学中的稀缺品是指一切可以通过交换获得,但又不能充分满足各人欲望的物品或效劳。 稀缺性是价值的第二属性,任何物品或工程,不满足这一属性,也就是说它不稀缺,那它的价值也为零。 比方太阳光、空气,它有效用,但并不稀缺,不会有人用它来卖钱,因为它的稀缺性为零,所以价值也为零。但假设你能搜集太阳光,留着阴天或夜晚出售,那它就是稀罕物,当然就有了价值。 可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是物事物
5、与人的关系,是商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的表现。任何事物,无论是不是商品,相对于它的使用者而言,都存在是否有用、用处大小和有用程度强弱的问题,也就是存在是否有价值、价值多大的问题。而且价值的存在有客观的、不依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一面,但价值又以主体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作为表现形式,以它是否能满足主体的愿望作为归宿。任何一物,只要存在,就自然决定了它对主体是否潜在有用性,但其价值只有通过主体的主观感受和实际占有才能得到实现。所以,不能因该物对某些主体无用就否认它对于其他主体的存在价值;也不能因该物对某些主体有用,就将其价值强加给另外的主体。单纯强调价值的主观感受性,会否认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单纯强调价值的客观实
6、在性,那么割断了价值与主体感受的必然联络。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稀缺性表现为“供求关系,但马克思把它排斥在价值之外,以致使得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之间严重脱节,所以无法解释现实中诸多的价格问题。 马克思把劳动看成商品价值的源泉,那是因为劳动可以创造“效用。劳动能创造价值,但并非价值就是劳动。金子能闪光,但闪光的并非就是金子。劳动创造“效用是有条件的,当劳动的创造物与人们的需求脱节时,那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并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商品中凝结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的说法,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即当劳动既能转化为“效用同时又能保证“稀缺时,劳动凝结为商品的价值,当社会经济特征表现为卖方市场时,
7、商品消费者往往可以做到这二者兼得,这在十九世纪及其以前是常见的。当劳动不能转化为“效用或者不能保证“稀缺时,劳动便不凝结为商品的价值,当社会经济特征表现为买方市场时,商品消费者很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在二十世纪及其当代社会是常见的。生活在十九世纪的马克思,未能发现劳动创造价值的局限性,那是历史条件的限制。苛求古人和迷信古人都不可取。就如牛顿发现力学原理后,曾有人以为他终结了物理学,其实物理学远未终结。 还需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价值都是来自人类的劳动,自然资源显然有宏大的价值,包括土地、水源、矿物、植物、动物、景观、地形和化石资源等等,它们都不是劳动产品。人们一般不会否认其价值的现实性,但往往就
8、是不成认它们的经济学价值,实在令人难以思议。理论应该是现实的总结,为什么要强迫现实去适应理论?再说,即便是人类劳动,也不可防止的包含着某种自然资源的元素,因为人本身也来自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绝不能把人的自身,把人自身的肌体含有的物质成分剥离到自然之外。比方由于遗传基因的差异,人有不同的“天份,肌肉和脑细胞会有不同的内质,不同的人的劳动千差万别,决不可能有一样的“抽象劳动,所以不可以用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其价值大小。即便是一张漂亮的脸,一口好的嗓音,一双较长的腿或一头金发,都有可能成为价值的源泉。那些影星、歌星和体育明星,不正是依托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加上后天的努力,来获得大大高于普通人的
9、商业价值吗?不成认自然资源的经济学价值,其理论必然脱离现实。 劳动、活动、运动、行动等这一类概念的含义相近,假设把“体育运动与“消费劳动相比,应该更加标准,更加便于测度。既然“劳动表现为商品的价值,那“运动又表现为什么呢?谁能理解“人类无差异的运动。谁能说得清长跑100米与举重100公斤包含的“人类无差异运动是否相等?又怎能用“社会必要运动时间来说明其“抽象运动的大小?尽管它们有共性:都是体能的消耗。总之,劳动能创造价值,但劳动不是构成价值的本质内容,谈到价值,我们必须想到效用和稀缺,二者缺一不可。 关于价值问题,为了便于理解,也可借助数学模型来表示,这与牛顿力学第二定律有类似之处。众所周知,
10、牛顿力学第二定律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它自身的质量成反比。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a=F/m或:F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在光滑的斜面上,小球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向下滚动,在斜面的各点,小球的加速度不同,所受的作用力也不同。参照牛顿第二定律来研究价值,把商品的效用性比作小球的质量,它是商品自身固有的特性,类似如物体自身固有的物质的多少。把商品的稀缺性比作小球的加速度,它是商品与购置者的关系,取决于购置者对商品特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商品这些特性与本人的关系的认识程度,类似如小球的加速度随着斜面角度斜率和在斜面上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商品的价
11、值那么类似如小球所受的作用力,在斜面不同的点位小球所受的作用力不同,正如社会中不同的人对同一商品的价值衡量各有差异。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借用牛顿力学第二定律的公式,来表示价值、效用性、稀缺性三者之关系: 稀缺性价值/效用性a=F/m 公式说明:商品的稀缺性与它的价值成正比,与它的效用成反比。 例如一瓶饮料,其价值是1美元暂借价格单位表示价值,其效用性是1效用单位暂用“效用单位表示效用,那么它的稀缺性就是1美元效用单位按物理学的单位定那么可知稀缺性的单位为:美元效用单位。价值增加一倍,它的稀缺性就是2美元效用单位。效用减少一半,它的稀缺性也是2美元效用单位。假设效用减少一半的同时,价值增加一倍,
12、它的稀缺性就是4美元效用单位。也就是说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减少、价值增加时,那么说明它更加稀缺。即所谓“物以稀为贵。虽然由于经济学的抽象,我们并不能象物理学那样运用上述公式去计算商品的价值,但它毕竟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念,更有利于我们去把握价值中潜在的本质内容。 一些经济学前辈如亚当·斯密,在研究价值的时候,由于没有利用到这类公式,或者说没有把握价值的内在联络,他自己也陷入了一种含混。他说使用价值极大的物品,其交换价值往往极小,甚至根本没有;交换价值极大的物品,其使用价值可能很小,甚至根本没有见?国富论?第一编第四章。他以水为例,水对于人用处极大,使用价值极高,但交换价值却很低;与之相反,钻石只是一种装饰品,其使用价值相对较低,但交换价值却很高。这种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相背离的现象,曾被称为“价值悖论,其实,只要引入上述价值公式,“价值悖论就会迎刃而解。水的使用价值高是指其总效用高,但在水源充足的正常情况下,它没有稀缺性。而相反钻石因为极其稀缺,所以其价值很高,可见,“价值悖论根源就在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清。亚当·斯密的困惑,正是由于他把效用性使用价值与稀缺性的反比例关系,错误的理解为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反比例关系。 我们认识世界重在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络。古代西方人把宇宙想像成一只宏大的海龟驮着大象在游荡,而大地那么是驮在大象背上;小时候也曾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