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导学案_2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导学案_2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导学案_2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导学案_2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导学案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导学案_2.docx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部编教材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指导老师单 位课程内容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会利用相关史料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形成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一课,本课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下

2、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课包括两个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教材以 “背景 内容 历史意义 ”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内容精炼。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而新文化运动一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抽象,对儒家的“纲常伦理”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增强学生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学资源(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2) 人民

3、教育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7 年 7 月(3)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5) 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6) 罗志田: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 1929),中华书局 2006 年版(7) 陈平原:“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版(8) 伍启元: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黄山书社2008 年版教学过程PPT及其序号教学内容1 同学们,这段话是百年前的一位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呼唤、对青

4、年的呐喊。他是谁?何以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2 有人说:思想源于时代,思想又引领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拜访那群激情昂扬的人物,去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3 社会现象一:北大师生问好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教员们不从事研究,只为养家糊口,学生们多为京官子弟,不用心学习,只为升官发财。北京大学不是一所学术中心,而是一座官僚养成所。4 社会现象二:阿毛饿死殉节设问: 1. 阿毛的父亲为什么逼迫女儿去死?2. 你认为阿毛用 14 岁的鲜活生命换一块冰冷的牌坊值得吗? 为什么?5 社会现象三:瑞珏难产而死1. 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有几个悲剧人物?2. 造成瑞珏惨死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5、6 政治现象:袁世凯尊孔复古1. 袁世凯大肆举行祭天祭孔仪式,为了达到什么目的?2. 袁世凯为什么要拉出孔子作护身符?7 这种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封建帝制,却没有根除封建思想;剪掉了人们脑门后的辫子,却没能剪断人们心底的精神辫子。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一个个思想的先驱将犀利的笔化作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封建专制、封建礼教。8第一个勇敢站出来与这个黑暗的封建时代作斗争的是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陈独秀。1915 年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而且生活拮据,但是,他更关心的是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中国,该何去何从?反观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君主立宪的维新运动

6、和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他猛然醒悟: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经过几个月的忙碌,青年杂志在上海诞生,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9首先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青年杂志的封面,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 1. 法语,青年; 2. 刊物的封面人物是卡内基先生,他白手起家,后成为美国钢铁大王,是富有进取心的励志青年。其次,让我们来看看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请思考,陈独秀将满腔的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10 那么,他希望新青年拥有怎样的新思想呢? 民主、科学从这个层面上看,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11 “三纲 ”之下,臣、子、妻是君、父、夫的附属品,丧失自由独立之人

7、格,而陈独秀希望新青年挣脱旧思想的牢笼,大胆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变封建奴隶性的臣民为拥有独立思想的公民。12 陈独秀认为新青年要勇于破除权威,摒弃愚昧迷信,用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眼光去判断世间万事万物,从而真正的思想解放。13 一个人的呐喊声是微弱无力的,一群人的呐喊声才能响彻云霄,才能掀起强烈的思想飓风。兼容并包这幅油画又名宽容,是一幅描绘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像作品。画中人物有锋芒毕露的陈独秀,有留美归来的胡适,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提出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一时间,大师云集,百家争鸣。北大由原来的官僚政治中心发展成为学术研究中心,也成为

8、新思想的发源地。14 在这群特立独行的教授群体中,如果说鲁迅是用顽强的笔杆当匕首,劈向旧道德的真的勇士,那么,胡适则是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文学革命的先驱。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而旧文学使用的文言文艰深晦涩、难以理解,因此,胡适提倡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让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为更多的人广泛接受。15 政治现象:与新文化运动前的北大相比,这种现象折射出怎样的时代色彩?16 社会现象 :与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女性相比,你读出了哪些信息?17 新文化运动给 “五四 ”时期的国人尤其男女青年以灵魂震撼和思想洗礼,在他们内心深处埋下了打破封建礼教枷锁、 冲出封建专制牢笼的思想种子,引领他

9、们勇敢追求自由独立的人生,为以后的中国革命起了思想宣传作用。18新文化运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理念、人生之旅,塑造者他们的生命情怀、人格品质,焕发出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 请思考:从新文化运动时期三位代表人物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什么共同观点?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 ”?20 当我们再次凝神注视这张油画时,发现有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明显不同于其他人。对,他就是穿长袍拖长辫却精通多国语言的辜鸿铭。21 昔年人人留辫,独他剪辫;如今已是民国,剪辫令下了一遍又一遍,他却坚决留辫;在那个人人推崇西方文明的崭新中国,孔孟之道被斥为迂腐,忠孝仁义被笑为愚蠢;辜鸿铭这个精通西文的“半个洋人 ”,却站在风口浪尖,潜心翻译儒家经典,传播中华文明于世界。辜鸿铭是否为了沽名钓誉、标新立异?【合作探究】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外来的西方文化呢?22我们又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旗手们的偏激行为呢?在当时那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这种做法实在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合理性,所以,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了解之同情”,我们应该对历史抱有“温情的敬意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