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单元教学反思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单元教学反思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Unit 1课中充分的利用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和数字卡片把枯燥的数字教活了,为英语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问题导学贯穿整堂课,问,随时随地。让课堂真正地以问号开始,以问号结束。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思维状态。整堂课教学步骤清晰,思路顺畅,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渗透了情感教育,如:生活中的重要电话号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教学过程中,后面时间有点紧,所以最后的任务是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造成时间紧张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学生提问复习时有点拖拉;二是在进行数字链游戏时学生没做过,有点迟缓;三是数字教学用的时间超时了

2、。所以,以后在时间观念上还要加强。总之,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令人满意。也从此让我懂得英语教师也应该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英语教学。这种新的眼光可以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更富有创造性,更紧跟时代,更令人满意。所以教育理念的更新也势在必行。Unit 2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介绍家庭成员,涉及到称谓、人名的拼写等有关知识。从本课的教学任务来看,难度并不大,需掌握的知识是学生所熟知的,且这部分内容又是学生感兴趣、愿意多了解的。 本单元的语法项目是be动词的用法。通过活动2的训练,学生们对这一语法项目的掌握情况良好。通过对be动词在陈述句、疑问句、否定句中及不同主语的句子的练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熟练掌

3、握了它的用法。 由于本话题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课堂教学多以小组形式开展,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都争着抢着回答问题,正确率也较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Unit 3 本单元主要是在特殊疑问句Whats this /that?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一般疑问句Is this/that a/your?去确认周围的事物,并呈现了学习文具类单词。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ts学生对这个话题是十分感兴趣的,如何在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同时,熟练掌握并运用一般疑问句来认识物品

4、,是本单元重点关注和需要突破的问题,应注意的是,问句中的this /that在回答时要用it替代,以避免重复使用。 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pencil, my, pen, ruler, box, what.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thats ,schoolbag, crayon, pencil case, lunch box, where, over,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用语Is this/that a/your?及其应答 Yes, it is./No, it isnt.在情景中学生可以运用This is for you . No, thank you.。学生在学

5、习内容的时候,对于单词的读音掌握不是很好,在单词教学时,可以借助图片或动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结合句型进行教学,做到词不离句,词句结合。在教学Story time时,我利用实物和其他音像资料及简笔画,教学Is this/that a/your?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运用,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的能力和兴趣,同时穿插适当的歌曲和猜的游戏。 在新授的时候我还给学生拓展一些其他常见的学习用品的英语表达,如ball pen、pencil box、knife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在进行本单元语音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r在单词中的发音,并教给他们语音归纳的方法(r前

6、面如果有元音字母,就会与它们结合发其他的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习惯。 本单元接触的是一般疑问句,有的学生还是不能灵活运用,学生在读音上还需要多指导,另外学生在抄写句子时,总会把句首的It写成it,所以这里的问题还要多加强调和练习。Unit 4 本单元主要是谈论话题“Things around the house”,其中Section A则围绕学习“询问物品的位置”这个本单元的重点而展开多种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基本句型“Wheres/ Wherere ? Its/ Theyre oninunder”和 “YesNo”疑问句,进一步体会和学会运用“Where? YesNo”疑问句的用法;

7、学会运用方位介词“oninunder”来表达物品的位置。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听关键词、推测词意的学习策略,识别不同物品的位置。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居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又能促使学生通过想象来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房间和对好的生活习惯的重新认识。整个过程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我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他们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guessing game 这个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练习的过程中有点仓促,每组所猜的人员较少。Memory challenge 这个环节举手的学生太少

8、,没有达到高潮。学生所记住的单词只是在本单元所出现的,而以前所学的老是忘记。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总是将be动词给丢了,没有完全理解句子结构的搭配。Unit 5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语法是do 和 does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它们的回答方式,与此同时学习与运动有关的一些词汇。为此,在本单元我运用不同形式鼓励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在任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本人就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愉快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力。Unit 6 由于初一新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为了照顾大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因此,我这节课仅内容完成p31(1a1c)。通过多媒体展示信息,由最熟悉的话题

9、导入新课,有利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操练句型“Do you like.?”来掌握新词汇如 hamburgers,tomatoes,broccoli等。同时,通过学习新词汇加深对“Do you like?”句型的理解。不足之处是互动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羞于开口,今后还要多鼓励他们,为他们营造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 Unit 7 这堂课的重点是数字的教学和询问价格。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从这点出发,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堂课的设计:1、强调语

10、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在这堂课中,我用pair work , group work,还有体现综合能力的模拟购物能力。并通过听做、说唱、表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交流能力的目的。2、环节导入承前启后,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新课开始,从简单入手,利用chant来复习已有知识,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这堂课的不足之处:1、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导入和巩固数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全班同学齐读,而不是抽读。2、没有充分利用好板书。在这堂课中,学生可能对这些数字特别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板书来做出比较,突出数字规律,

11、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就容易掌握了。3、 课堂节奏慢,结果导致最后的group work没有时间完成。以后要多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握。4、对每一步骤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够清晰,导致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操作过于呆板,不够灵活机智,影响教学质量。 通过这一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义。Unit 8 本单元的主题是询问和谈论日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一系列的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日期的表达法,正确使用 when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日期进行询问。在学习日期的表达法时要先学习序数词的构成,学生

12、在以前的课程里已经学习了基数词,对于两种数词之间的区别一定会令学生感到头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构成规律,总结特殊变化,对比强化记忆。 采用 Classifying , Contrasting 和 Roleplaying 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 ( 大挂历、日历 ) 或制作课件 ( 反映月份特征,课内外活动 ) 等来展开课堂教学、 Pair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进行 “ 询问和谈论日期 ” 的课堂教学和练习。本单元的教学法:语音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操练;词汇教学采取情景介绍或演示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口

13、语教学采取 pair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互相操练;听力教学采取图文配对和对话选择的方式;写作教学以填表、造句为主;语法教学总结规律、抓住特征、模仿操练。不仅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教授学生了解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Unit 9本课是一节任务型教学研究课着重以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目标语言。用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来教授新课。1导入用关于学校科目的chant来引入新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课程的场景当中。 2把各科教师的照片、学生们喜爱的画片和目标语言结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理解。 3使用Pair work的形式讨论学生的课程表使目标语

14、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听力部分的Report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口试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 5自制课表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花的学校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2、 教学目标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

15、认识多音字“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16、。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荒(hung)野口笛(d)罚(f)站放假(ji)衣裳(shng)教师相机点拨:“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裳”在“衣裳”中读轻声。(2)去拼音读一读。(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预设: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17、生2: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4)多音字练习。课件出示:选一选。假:jiji 真假()暑假() 假()发假()日(5)理解“荒野”和“口笛”。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6)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开火车读。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放假 互相 一所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花们的妈妈是谁?花们的老师是谁?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

18、学们提出的问题。4.交流解疑。(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当_在天上轰响,_落下的时候,_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他们在_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便_。他们的家在_。(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19、 扬 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

20、想象画面。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2.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

21、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指名汇报。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