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阅读拓展延伸类试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分析一、启示型向外联想,联系现实,但也要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有所侧重。19. 作者说摆放好自己,默读史铁生的文字,感受生的气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200字左右)(10分)评分标准:10分。表明观点,1分;语句理解,1分;联想思考,5分;语言表述2分;结构层次1分。这句话让我觉得人生可能不完美,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享受人生的喜悦。只要我们可以用乐观豁达的心态笑看人生,残缺的生命又奈我何?史铁生的顽强与乐观令人深思,他可以欣赏自己不完美的身体,还可以享受生命中的喜悦。/我们也可以。就像桑兰那样。前一秒还在竞技场上跳跃,这一秒就注定后半辈子与轮椅为伴
2、。不过我们看到她给予社会的不是抱怨而是一直地灿烂微笑。坐在轮椅上的她给了社会一种乐观豁达的力量。我们就要这样。生命本不可能完美,我们能做的决非自怨自艾,而是享受其中的精彩,笑对人生!10分。表明观点,1分;语句理解,1分;联想思考,5分;语言表述2分;结构层次1分。我在史铁生的文字中感受到他面对磨难的乐观态度和对生命的思考。我认为,面对磨难,我们需要用乐观化解,收获幸福。苏轼几经波折,依旧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磨难中感悟人生;邰丽华天生残疾,但用笑容诠释出千手观音的美丽。还有霍金、张海迪 挫折磨难并没有磨去他们的意志,反而他们可以乐观处世,用良好的心态迎接生活的辛酸、艰难。三浦凌子说:天上总有乌云
3、,但乌云的上面,总会有太阳的照耀。 让我们把乐观作那驱散阴霾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10分,亮点:文采!表明观点,1分;语句理解,1分;联想思考,5分;语言表述2分;结构层次1分。读史铁生的文字,寻找生的气息,寻找感恩之情,寻找开朗的阳光。 /以史铁生之文字为镜,我们可以知生命之笑容;以史铁生之文章为镜,我们可以知快乐的旋律;以史铁生这文章为镜,我们更能懂坚毅开朗的含义。 / /身体残疾无以走天下,却可读书观四方。疾病缠身无法览苍穹,却可开心读心语。困苦、艰难、伤痛等世间一切灾难与失落的代名词在史铁生这里都化为了缕缕阳光,汇入他的心脾。/中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如日初之阳的少年?生命本有苦
4、难,用笑容去化解;生命本有伤心,用开朗去脱离;人生本有不足,用爱去填满。10分,亮点:文采!表明观点,1分;语句理解,1分;联想思考,5分;语言表述2分;结构层次1分。19. 文中金叶树的形象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评分标准:金叶树形象特点2分,观点2分,分析4分,语言2分。那生长在火山口漆黑的斜壁上的金叶树是绝处逢生的象征,是勇者的完美诠释。在黑森林的地狱入口只有金叶树生长是因为金叶树有坚定的信念与十足的勇气。/树犹如此,人固亦然,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
5、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他们带着信念与勇气与磨难中成熟,在磨难中大放异彩。/人犹如此,国固亦然。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能够从国家的屈辱史中走出来,必须能够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面对国家的困境。/由此观之,勇者的完美诠释是无论任何境况,都有坚定的信念与十足的勇气。金叶树在逆境中坚强的挺立着。火山口,那是个多么危险的地方,随时都会有岩浆喷发,但金叶却依然在那里坚持着。就像霍金,全身能动的只有那根小小的手指,但他却用那根手指,敲击出了震撼人的文字。邰丽华,年轻貌美,却耳不能闻,但她没有选择自杀。一支千手观音,她把她的美表现得
6、淋漓尽致。虽然失聪,但她不惧怕。还有扬光等等。他们都是站立在生命的刀刃上,都站在无界的黑洞边。但是他们没有害怕会跌落,他们尽力用自己短暂的人生,描绘出多彩的世界。我们要像岩边的金叶顽强地挺立着。19. 阅读延伸题:第I 卷文言文中,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评分标准:观点2分;联系文本2分;分析4分;语言2分。我认为人都应有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心。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的采纳,这从侧面体现了皇帝的虚心。倘若皇帝不虚心,唐邕的谏言就很可能不被采纳,皇帝损失的不只是一位贤臣,而且会错失改正自己的机会。现实
7、生活中,不虚心的人很多。有的人认为老师的才智不比自己强多少,就不虚心求教,有的人还盲目自大,以为山外没有山。在我看来,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虚心不是降低自己,而是提高自己素质的必备。人只有虚心,才能借别人这面镜子看清自我的不足。人只有虚心,才能改正错误,在成功的道路上愈走愈远。皇帝多次采纳唐邕的进谏,从而振兴国家。这使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才能发现不足,完善自我。齐王正是因为接受了邹忌的进谏,最终战胜于朝廷。后主刘禅也是接受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才能禅补缺漏,才能使行阵和睦。可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是何其重要!是的,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听取他人意见并虚心改正是必要的。只有这样
8、,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所以我认为,当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或错误时,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并改正,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二、评价型对事物、形象作出评价,分析美丑、高下、优劣、好坏、真假。向内挖掘,结合文本19. 阅读延伸题:第I 卷文言文中,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评分标准:观点2分;联系文本2分;分析4分;语言2分。文中唐邕两次进谏都取得了成功,除了因为他有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勇气。当皇帝酒醉言曰要杀范洪时,全朝只有唐邕有勇气出来直言进谏。在军人负担重时,亦只有他有勇气进谏,使军人减负。如果他没有勇气,
9、这一切便都是空谈。观唐朝盛世,魏征是一位大功臣,他直言进谏,是唐太宗如得明镜,得以自省。若他没有勇气,便不敢直言进谏,那又怎么会有盛唐之景呢?所以勇气,是成功的基石,在现下,我们亦应拿出勇气,不畏艰险,迈出脚步,走向成功!10、第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1)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必局限于题干的观点)(2)联系原文,(3)联系现实(4)总结我认可乾隆帝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的评价。黄道周作为朝廷大臣,立身行事总是以国事为重,一切出以公心,而且重规则讲伦常,这
10、样的人是国家的基石,社会的栋梁。我们现代社会也需要这样的贤者,当今社会,事故不断,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豆腐渣工程到层出不穷的矿难,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悲剧,就是因为主事者缺少公心,缺乏规则意识,或缺乏为正义据理力争的勇气。如果我们社会能多一些黄道周这样的为官者,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安全,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美丽。我认为黄道周是一个一心为国之人。他认为诛杀大臣有伤国体,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疏;他认为苛刑重法无益于治理天下,便上疏直批首辅。他完全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而今天,我也经常被这样一些人感动:小岗村书记沈浩同志为了小岗村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操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少数民族带头人
11、龚曲此里,为了民族的团结走过无数的自治区,对他们讲述祖国岁少数民族的热爱,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是的,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少黄道周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我认为黄道周有些固执,不知变通。当时天下大乱,杨嗣昌等人虽在服丧期间,但若有真才实学,回朝当政也未尝不可。而黄道周却以不合理礼法而反对,实在迂腐。客观情况总是不断变化的,若一味拘泥于祖规旧制,怎能不碰壁?比如去年冬天北京突降大雪,政府当即决定中小学放假一天,以缓解交通压力。试想,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像黄道周那样墨守成规,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当权者就应该能够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政策。
12、所以,我认为黄道周过于迂腐,不知变通,不值得推崇。三、理解认识型谈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认识。基本思路:明确观点:这一事物是什么分析阐释:为什么是;得出结论19. 第段提到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常的意义,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不寻常意义的看法。(200字左右)(10分)观点明确2分,能联系文本和现实充分阐释6分,表达通顺2分。文本:1913年,任职教育部佥事的鲁迅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集中阐述了他对美术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美术之用在于表见文化、辅翼道德和救援经济,尤其在救援经济一条,鲁迅的见解可说是超越时代的,他以为品物材质,诸国所同,其差异者,独在造作故徒言崇尚国货者末,
13、而发挥美术,实其本根。这与我们今天创意文化产业的要义是毫无二致的。尽管鲁迅早已深谙美术之用,但对于美术教育,却并不沾沾于用,他以为,美术的真谛在于发扬真美,以娱人情,而美术的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因此他主张将美术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19. 第段提到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常的意义,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不寻常意义的看法。(200字左右)(10分)角度:1. 批评教育过于功利的弊端;2. 艺术、体育等只有普及才能真正出现名家大师;3. 学习艺术的真谛在于激发热爱,培养美感,有益于人生修养。思路:明确观点不寻常意义是什么;分析阐释结合文
14、本;联系现实;得出结论。答案示例:不寻常的意义在于美术教育重在培养人的美感,有益于人生修养。/鲁迅先生的真知灼见至今仍能针砭时弊!美术启蒙教育不能过于功利,鲁迅先生告诫我们过高的期许和沾沾于用,只会破坏了孩子天性中的爱,不仅不能造就真正的美术家,反而错失了美术的真谛。/反观我们现代,很多家长过早的将孩子送去学习音乐、艺术、体育,不顾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只追求证书和级别,往往会使很多孩子后来失去了热爱和人生的趣味,物极必反。19. 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说,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读书
15、的至高境界的体会。(200字左右)(10评分标准:合理解读原句含义2分,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4分,语言顺畅2分,语言有特色2分思路:明确观点读书的至高境界是什么;分析阐释结合文本;联系现实;得出结论。读书好比品茶,一丝清苦,一缕甘甜,需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寻找、去体味;书中深刻的言语如同一柄重锤,能时刻敲击着你的思想,让你有所感悟,这便是读书的至高境界。/读书,让我领悟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读书,让我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读书,让我触摸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正如文中所说,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让我们多读书,从清幽的墨香中聆听古人的智慧,从白纸黑字间看到他人高贵的品格,在清灵明
16、净的书海中一步步成长。我认为读书的至高境界是深刻领悟到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感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到的是保尔柯察金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毅力。于此我学会了用坚强克服困难,用毅力战胜挫折,用坚定不移的信念超越自我;读小公主读到的是萨拉纯真的善良和坚守自我的勇气。于此我学会了用真实的善良感动黑暗,用纯真的气质温暖邪恶,用无尽的勇气坚守自我。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的世界是博大的,是浩瀚的,是永无尽头的,让我们于书的世界中选取精髓,充实自我。19. 文中说: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联系自身的读写实践,谈谈你对汉字芳香高贵的成分
17、的体察与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准确理解芳香高贵的成分,2分;联系阅读或写作实践,2分;芳香高贵的情感和意境表现等等文化意味,4分;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分思路:明确观点芳香高贵的成分是什么;分析阐释结合文本;联系现实;得出结论。为词语落泪,说明我们对文字中蕴含的深情拥有共鸣。汉字中的芬芳与高贵是它饱含的令人为之动容的真情实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忠臣的自白,是忠贞的完美诠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对孝的完美解答,如此深情,让汉字有了灵魂,让人落泪;忆芳年,两少年嬉戏,友情弥深让人读之落泪,如此深情,感人肺腑。人世间的伟大情感,凝结于汉字,汉字因此有了灵魂,
18、并将长久地散发芬芳、高贵的气息。汉字中那些芬芳高贵的成分是汉字的精华,它们短短几字,极为简洁却饱含真情,能打动千百年来读者的心。采菊东篱下读之可与五柳先生共享陶然;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读之可与王维共品寂寞;生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之可与诗仙一起书法万丈豪情;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之可与东坡居士一起笑看人生。这些芳香的文字得以传唱千年,就是因为它承载的真情,只要这类真情存在,这些文字就能世代传唱。我想,这芳香高贵的成分就是文章中所融入的至诚情感吧。好文章借以取胜、借以打动人心的并非华丽的词藻,而是背后流露出来的缕缕真情。在我的阅读经历中,为之动容的文章不乏其数:陈情表
19、中李密对祖母的至诚孝心读来让人心酸;出师表中一代老臣诸葛亮对少主的殷殷嘱托读来让人落泪,也许葬歌中闻一多对早逝的幼女的无限哀思读来令人断肠。还有李白、苏轼的诗篇,它们或乐观豁达或傲骨嶙峋,但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源自内心发出的声音。这样的饱含真情的感人肺腑的文字,具有无穷的魅力,是汉语的精华。我认为芳香高贵的成分指的就是人世间的真情。当一个人为词语流泪,那么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是的,我们的血肉之躯必定能会意到文字中的秘密与真谛。文字承载真情,承载力量。李清照将点点滴滴的愁情寄托于凄凄惨惨戚戚的文字中;苏轼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豁达寄托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文字中;屈原将无比深切
20、的爱国之情寄托于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气壮文字中。文字的力量就是真情的力量,我们尽体味其中的芳香高贵。19. 文章结尾写道:白色的鹭鸶,在暮霭深处款款呼唤着这里的呼唤,从本文来看可能指哪些内容?请任选其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的呼唤作出领悟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 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5分;表达,3分(达到字数要求且无语病,1分;连贯、精彩各1分)思路:明确观点呼唤什么;分析阐释结合文本;联系现实;得出结论。提示角度:呼唤对农庄素朴美的发现;呼唤游子回到母亲、故乡的怀抱;呼唤游子对走向衰微的家乡的负载、救助;呼唤人们能够感激且欣赏自己的家
21、乡;呼唤人们选择一种面对现实的生活;呼唤人生的许多旧梦能够重温;呼唤人们探访、品味朴素平凡生活中那些未知的东西;呼唤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不断形成新的感悟。鹭鸶在呼唤着我们坚守曾经的梦想。是的,眼前的农庄,矮檐长墙,白屋绿荫,掩藏着一个旧梦。习惯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忘却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被风沙遮盖住的眼睛逐渐看不清天堂的模样。当我们长大,当我们再也压制不住想飞的渴望,我们肆意地展开翅膀。寻找、受伤,我们一路走来。但是,活,要坚守梦想。世界上,有太多人的虚伪,我们撇撇嘴,始终用最不屑的眼神凝望着浮华。小小的身躯,填充着最最骄傲的灵魂,用生命尽情打击,与梦想上刻下深深的咒文。送给世界一支羽毛
22、,向过去和未来呐喊,那是来自坚守者心中不可思议的歌唱。19. 作者说九寨沟的水可以把虬枝沉木等洗涤得清纯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其实,生活中类似这水的人、事、物还有很多,他们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净化了我们的心灵。请你展开联想,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观点明确2分;联想合理,分析精当分;语言通顺 2分思路:明确观点什么人、事、物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分析阐释 联系现实;得出结论。答案示例:九寨沟的水可以把虬枝沉木等洗涤的清纯洁净;而声情并茂的文字可以让我的心灵得到最为纯净的荡涤。看,余秋雨先生用深邃而精辟的文字令我去探寻安敦煌的奥秘。三毛用写实而又不失细腻的文字带我
23、一路穿过西班牙,迎着撒哈拉的热风聆听那悲惨的哭泣;张爱玲用轻灵而厚重的文字吧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文字滋养了我的生命,净化了我的心灵,从文字中我读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信;读出了我自横刀冲天笑的无谓;读出了留的残荷听雨声的宽容。文字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升华了我的灵魂。像九寨沟的水一样,美妙的诗篇也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与豁达,扫去了我们内心的狭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轻松,抹去了我们内心的急躁不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万物都将归逝的自然,教会了我们随遇而安的坦然是这些诗篇,让我们远
24、离现实尘嚣,回归自己纯洁透彻的心灵,是这些诗篇,让我们重新领悟内心的本性。他们像水一样,滋养了我们的生命,让生命重新焕发生机。九寨沟的水可以把虬枝陈木洗涤得清纯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在我们的生活中,纯洁的友谊也想九寨沟的水一样,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会第一时间赶来帮助我们;当我们悲伤难过的时候,朋友会善解人意地耐心开导我们;而当我们取得成功时骄傲自满时,朋友会以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善意地提醒我们朋友,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支撑,更是我们心灵上的良师。而我们的友谊,便像那清澈的流水一样,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四、赏析型:紧扣诗歌1. 欣赏分析他
25、人的评价2. 欣赏分析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自然景象)3. 欣赏分析诗歌的意境。(赏析特点,结合思想感情)4. 欣赏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赏析作用,写出什么)5. 欣赏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赏析特点,豪放飘逸,沉郁顿挫)1. 欣赏分析他人的评价13. 宋代梅尧臣评价鸡生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解题思路:对梅尧臣评价的总的认识;结合诗句分析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结合诗句分析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总结。写景的特点:景中含情我赞同梅尧臣的评价点明观点。/角度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旅外早行,所见
26、之景很多,所以难写;/作者选取代表典型景物的五个名词性短语,不着一个动词,却简洁而又全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角度二这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表面上写旅途景色,实际上既含有早行的条件,又含有旅途的艰辛和羁旅的愁思/,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桥上的人迹,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惊佩,似乎在懊恼,但都表达出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寥寥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总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在艺术上和内容上都堪称佳作。/(总评)一方面,作者通过描写鸡声与清晨的寂静氛围有机结合,以有声衬无声。作者视角由仰视明月到俯视板桥,全方位地展示清晨乡村的清寂景色。/(写景的特点
27、)另一方面,通过对鸡声、孤月、板桥、清霜的描写,营造了孤独寂寞的气氛,完美地衬托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情感。作者孤身一人,行走在孤月之下,清霜之上,一个行人的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景中含情)虽着墨不多,却字字珠玑,难怪连著名评论家梅尧臣也为之折服。(总结)我赞同梅尧臣的评价。/ 点明观点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选取代表典型景物的五个名词性短语,不着一个动词,却简洁而又全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使人如临其境。/这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表面上写旅途景色,实际上既含有早行的条件,又含有旅途的艰辛和羁旅的愁思,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桥上的人迹,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惊佩,
28、似乎在懊恼,但都表达出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寥寥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总结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答案示例:(一)我同意第一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尽情表现他归隐之后耕读的乐趣,描写朴实清幽的自然之美,在这种意境下,不应该有外人打扰。陶渊明远离官场,昔日的朋友不再和他来往,表面上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实际上正表现陶渊明与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说
29、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在隐居生活中,他更愿意和村民畅谈农事,欢言酌春酒悦亲戚之情话,因此,把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理解为昔日朋友不再往来,更加符合陶渊明隔绝尘俗的喜悦心情。(二)我同意第二种理解。这首诗中诗人主要描写的是归隐后的田园之趣。陶渊明远离官场,官场中的人不再和他来往,他们的豪华车驾被陋巷所阻隔,用此与老朋友却常常前来形成对比。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本诗中也有欢言酌春酒之句,表明诗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拒绝与官场中人来往,因此把这两句理解为达官贵人不再往来,而老友频来,更加体现陶渊明对俗韵的鄙视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2. 欣赏分析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自然景象)12.
30、 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评分标准:结合诗句2分,概括诗人形象2分,分析合理4分,语言有特色2分。本词刻画了刘克庄这样一位豪放不羁的词人形象。首句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尽管寒风刺骨,但衣囊可抛,诗人心中的理想不能丢,这是何等的豪放与洒脱。酒酣耳热说文章,词人不与友人依依惜别,而是畅谈文章,畅谈理想,并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简直豪迈之至。末句更是发出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狂放之言词人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直抒胸臆,对那些旁观者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坚定态度,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整首词字里行间奔涌的是诗人身
31、上的一种热情和豪迈,刻画出一位极富个性与才情的狂人形象。这首诗刻画了一个豪放不羁,潇洒自然的诗人形象。诗人捆乱麻做火把在黑夜里行进十里长,挑着诗囊,却抛了衣囊,可见其将书看得比衣物更加重要,豪放潇洒由此体现。在天寒地冻,马蹄都已冻僵的情况下,作者与好友王迈把酒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一句用了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两人作诗时的酣畅淋漓,脱口而出的文章的精妙豪放。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便可感受到那种狂上加狂,豪放恣肆,豪情激越的诗人想象。整首诗豪放不羁,与作者鲜明的形象相互一致。这首词刻画了刘克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一个饱受压抑却又不甘屈服的壮士形象。上片中挑得诗囊,抛了衣
32、囊写出了刘克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也表达出了他的满腔豪情。下片中有酒酣耳热说文章,写出了刘克庄对理想的抱负远大和心中满满的忧愤,豪情满载。最后两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用强烈的语气描述除了刘克庄的超脱与张扬,恣意张狂,使文章的情感更为强烈,也表达了作者的豪情万丈。作者刘克庄是一位豪迈激越的诗人。诗中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一句,写出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谈话别却谈起文章,惊倒邻旁,推倒杯具的景象,丝毫没有离别悲伤之感,却能充分感受到作者一腔豪放之意,体现他为人豪爽的性格特点,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一句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个性中恣意的一面一展无余。字里行间能体
33、会到是人身上的一种热情和豪迈,刻画出一位极富个性与才情的诗人形象。4. 欣赏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13. 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13. 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
34、。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三、四两句比喻太俗!絮帽、铜钲不新、不美、缺乏诗意, 絮帽、铜钲太平常、太普通、太口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 确实太俗缺乏创新、没有诗意,不能引起读者美好的想象不同意符合本体的特点符合表情达意的需要与全诗的风格一致与全诗的意境一致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举例的目的是什么?佐证自己的观点不是答案主体评价的对象是?举例也应找比喻例比喻修辞答题思路:表明观点;分析此句比喻运用的俗处/不俗之处;援引课内作品进行类比或
35、对比总结。优秀答案展示:我认为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鉦一联中的比喻不仅不俗,而且十分巧妙。作者写雨后初晴,山岭上白云朵朵,好似披着絮帽一般,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晴云松软、洁白的特点。而树头一句中把初日比喻成铜锣也是恰到好处,铜鉦有着和初日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形状,另外铜锣发出的击鸣声也是振奋的,用铜鉦喻初日也写出了作者此刻愉悦的心情。这两句中全都是用身边常见的事物作喻体,与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急雨、私语为喻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不俗,而且是非常巧妙十分贴切的比喻句。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在这两句中,作者将晴云比喻成山岭上披着的絮帽,将初升的太阳比喻成挂在树头的铜锣。我认为这样
36、的比喻颇为恰当。絮帽刚好符合雨过天晴的云朵洁白团簇的特点,铜鉦刚好符合初升的太阳饱满并明亮耀眼的特征。以简单的日常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所见之景,正是作者的功力所在。正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作者将击打在岸石上的浪花比喻为日常大家熟知的雪,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作者所写之物,两者异曲而同工,均是值得称道的佳句。不同意,我认为这两个比喻大巧若拙。首先两个喻体写出了云朵洁白、柔软,初日圆圆的、黄灿灿的特点,形象生动,也蕴含了诗人喜悦之情。其次,本诗描写的是质朴自然的田园风光,用絮帽、铜钲常见的俗物做比,和诗歌朴素的风格一致。所以这两个比喻恰到好处。归园田居中也是用常见的尘网樊笼喻指官场,表达
37、了诗人为官的痛苦,及回到田园的轻松喜悦之情。所以,比喻是雅是俗,不能单看物的雅与俗,还要看他表达的内容、情感和诗歌的整体风格。我同意这种看法。好的比喻应该形神兼备,这首诗第二联的比喻确实有些俗气。苏轼将晴云比作絮帽,将初日比作铜钲,喻体为生活中常见之物,虽形象生动,却也着实缺少了美感、新意。这样的比喻只是取其形似,而没有考虑到神似的方面。相比较而言,李煜的虞美人便略胜一筹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无边的愁绪比作绵延不断的江水,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不仅形似,神似的比喻也让人不禁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这样的比喻不仅能抓住外在的形似,同时准确地传达了的情感,给人深刻印象。与之相比,絮帽铜钲仅从形似的角度设喻,确实显得失色很多。5. 欣赏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赏析特点,豪放飘逸,沉郁顿挫)13. 有词评家说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通话系统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承重粉煤灰多孔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掩门矮柜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奔驰涨紧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团队沟通与协作高效工具指南
- 卧式自粘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黄松木木纹软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标准电感组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警察攻楼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6年亚健康检测仪市场环境分析
- 2025年北森人才综合测评试题及答案
-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教应用提示词(教学版)
- 第16章 整式的乘法 单元解读课件
- 2025年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0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诗词里的科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彩钢板施工合同(标准版)
- 2026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完整答案
- 2025合同范本: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矿山安全员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六年级上册外研版英语全册教案与教学反思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