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生物《分离定律》课件_第1页
[名校联盟]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生物《分离定律》课件_第2页
[名校联盟]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生物《分离定律》课件_第3页
[名校联盟]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生物《分离定律》课件_第4页
[名校联盟]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三生物《分离定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 细胞学基础第第1414讲讲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 回扣基础要点回扣基础要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解释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解释1.1.假设假设 (1 1)生物的性状是由)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决定的。 (2 2)体细胞中)体细胞中 是成对存在的。是成对存在的。 (3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配子时,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 (4 4)受精时,)受精时, 是随机的。是随机的。遗传因子(基因)遗传因子(基因)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梳理遗传因子(基因)遗传因子(基因)成对的遗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

2、传因子(基因)雌雄配子的结合雌雄配子的结合2.2.解释解释 配子配子配子配子1/2C1/2C1/2c1/2c1/2C1/2C1/4CC1/4CC紫花紫花1/4Cc1/4Cc紫花紫花1/2c1/2c1/4Cc1/4Cc紫花紫花1/4cc1/4cc白花白花P P 紫花紫花 CC CC 白花白花cccc体细胞中基因体细胞中基因 存在存在(亲代)(亲代) 配子配子 配子中基因配子中基因 存在存在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F F1 1(子一代)(子一代) 彼此分离,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分别进入F F2 2(子二代)(子二代) 不同的配子中不同的配子中成对成对成单成单等位等位基因基因C Cc

3、cCcCc受精时,雌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 。通过分析可知通过分析可知F F2 2性状表现及其比例是性状表现及其比例是 。想一想想一想 自交和自由交配一样吗自交和自由交配一样吗? ?提示提示 自交是指同种基因型之间交配,子代情况只自交是指同种基因型之间交配,子代情况只需统计各自交结果;自由交配是指各种基因型之间需统计各自交结果;自由交配是指各种基因型之间均可交配,子代情况应将各自由交配后代的全部结均可交配,子代情况应将各自由交配后代的全部结果一并统计。果一并统计。随机结合随机结合3 3紫紫11白白二、测交二、测交1. 1. 2.2.解释:解释:F F1 1可形成可形成C C型和型和c c型两种

4、配子且比例是型两种配子且比例是 ;隐性亲本只产生;隐性亲本只产生c c型配子,这种配子不型配子,这种配子不 会会 F F1 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反而能使F F1 1的配的配 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子中含有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3.3.总结: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总结: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F F1 1 所产生的所产生的 。(1)(1)测交方法:将测交方法:将F F1 1(CcCc)与)与 (白花(白花 亲本亲本cccc)进行杂交。)进行杂交。(2)(2)目的: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目的: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3)(

5、3)预期结果:预期结果:CcCccccc 。(4)(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F2F2中紫花与白花之比中紫花与白花之比 。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Cc1cc1Cc1cc11111111遮盖遮盖配子类型及其比例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想一想想一想 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测交方法来验证,还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测交方法来验证,还有其他方法吗有其他方法吗? ? 有。有。(1)(1)自交法:杂种自交法:杂种F F1 1自交,后代自交,后代F F2 2中出中出现显、隐性两种类型的个体,即可证明现显、隐性两种类型的个体,即可证明F F1 1产生了两产生了两种配子。种配子。(2)(2)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花

6、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合子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现不同颜色,杂合子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遇碘液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且比例为的产物,遇碘液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且比例为11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合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从而直接证明了杂合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为两种:一种含显性基因,一种含隐性基因,花粉为两种:一种含显性基因,一种含隐性基因,且数量均等。且数量均等。提示提示三、显性的相对性三、显性的相对性1.1.完全显性:完全显性: 。2.2.不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 。3.3.共显性: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7、所得的得的F F1 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所得的F F1 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 F1 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四、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四、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1.1.内在环境的影响:如内在环境的影响:如 、 、 等。等。2.2.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外界环境的影响:如 、 、 、 等。等。3.3.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显隐

8、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 和所和所 处的处的 的改变都会影响显隐性的表现。的改变都会影响显隐性的表现。年龄年龄性别性别生理与营养状生理与营养状温度温度光照光照水分水分营养条件营养条件内在环境内在环境外界环境外界环境况况练一练练一练果蝇的长翅(果蝇的长翅(V V)对残翅()对残翅(v v)为显性。但是,即使)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35温度条件下培养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正常培养温度为2525),长成的成体果蝇也是残),长成的成体果蝇也是残翅的。这种现象称为翅的。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

9、属于纯合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属于纯合残翅(vvvv),还是),还是“表表型模拟型模拟”,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和温度条件分别是,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和温度条件分别是 ( )A.A.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3535B.B.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3535C.C.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2525D.D.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2525C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1.1.几种交配类型的含义及其作用几种交配类型的含义及其作用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一 遗传学中易混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遗

10、传学中易混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交配类型交配类型含义含义作用作用杂交杂交一般是指两个具一般是指两个具有不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基因型品种或类型的个品种或类型的个体雌雄配子的结体雌雄配子的结合合探索控制生物性状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的基因的传递规律将不同优良性状集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种 显隐性性状判断显隐性性状判断自交自交指同一个个体指同一个个体或不同个体但或不同个体但为同一基因型为同一基因型的个体间雌雄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配子的结合可不断提高种群中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纯合子的比例可用于植物纯合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子、杂合子的鉴定测交测

11、交F F1 1与隐性纯合与隐性纯合子相交,从而子相交,从而测定测定F F1 1的基因的基因组成组成验证遗传基本规律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理论解释的正确性高等动物纯合子、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杂合子的鉴定正交正交与与反交反交相对而言,正相对而言,正交中父方和母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中母方和父方检验是细胞核遗传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检验是常染色体遗检验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传还是伴性遗传2.2.与性状有关的易混概念与性状有关的易混概念 (1)(1)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 表现类

12、型。表现类型。 (2)(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 状的现象。在不同的交配后代中有着不同的性状状的现象。在不同的交配后代中有着不同的性状 分离比:分离比:杂交实验中,杂交实验中,F F2 2中出现显中出现显隐隐=31=31; 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显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显隐隐=11=11。 隐性性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而是在隐性性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而是在F F1 1 中未能表现出来,但在中未能表现出来,但在F F2 2中可表现出来。中可表现出来。 理解相对性状要抓住理解相对性状要抓住“两个相同两个相同”和和“一个不一个不 同同

13、”。“两个相同两个相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 “一个不同一个不同”是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是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 (同种生物同种生物) ) 的高茎和矮茎的高茎和矮茎( (高度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高度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提醒提醒3.3.与基因有关的易混概念与基因有关的易混概念 (1)(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 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 状的基因。如图中状的基因。如图中AaAa、DdDd、EeEe 都是等位基因,而都是等位基因,而BBBB、CCCC虽然虽然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

14、一位置上, 但不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它们是控制相同性但不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它们是控制相同性 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不能称为等位基因。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不能称为等位基因。(2)(2)非等位基因: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互非等位基因: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互为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有两种存在为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方式,一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如图中因,如图中A A和和E E或或e e,E E与与A A或或a a等,其遗传方式遵循等,其遗传方式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二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

15、置自由组合定律;二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 (座位座位) )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其遗传方式不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其遗传方式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3)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

16、作用的结果。的结果。对位训练对位训练1.1.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 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 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 表现型比例为表现型比例为 ( ) A.31 B.51A.31 B.51 C.96 D.11 C.96 D.11 B2.2.下列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下列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红花大豆与红花大豆的交配

17、后代中,红花植株红花大豆与红花大豆的交配后代中,红花植株 与白花植株分别占与白花植株分别占3/43/4和和1/4 1/4 高秆小麦自高秆小麦自 交,后代中有交,后代中有2525的矮秆小麦的矮秆小麦 体色透明的金体色透明的金 鱼与体色不透明的普通金鱼杂交,其后代全部为鱼与体色不透明的普通金鱼杂交,其后代全部为 半透明的体色半透明的体色 对粉红色的紫茉莉进行人工白对粉红色的紫茉莉进行人工白 花授粉,其后代中约有花授粉,其后代中约有2525的植株开紫花,的植株开紫花,2525 的植株开白花,的植株开白花,5050的植株开粉红花的植株开粉红花 A.A. B. B. C. C. D. D.B1.1.显隐

18、性性状判断显隐性性状判断 (1)(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具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具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 状,则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状,则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如:如:P P高茎豌豆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矮茎豌豆高茎豌豆高茎豌豆 结论: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结论: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具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了不同性具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了不同性 状,则子代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状,则子代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如:P P高茎豌豆高茎豌豆高茎豌豆高茎豌豆高茎豌豆和

19、矮茎豌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 结论: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结论: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考点二考点二 性状的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判断 这一规律在遗传系谱图中表现为这一规律在遗传系谱图中表现为“无中无中生有是隐性生有是隐性( (遗传病遗传病)”)”和和“有中生无是显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遗传遗传病病)”)”,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2)(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31的性状分离比,则的性状分离比,则“3”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的性状为显性

20、性状。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9331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的性状分离比,则“9”9”的两性状均为显的两性状均为显性性状。性性状。提醒提醒(3)(3)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作出片面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作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

21、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2.2.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实验鉴定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实验鉴定 (1)(1)测交法测交法( (在已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在已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待测 个体个体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 结果分析:若子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结果分析:若子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 子;若子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子;若子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2)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法:待测个体待测个体待测个体 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 子;若后代

22、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 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 法更为简单。法更为简单。 若待测个体为雄性动物,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若待测个体为雄性动物,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 个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个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 力。力。提醒提醒对位训练对位训练3.3.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 定律遗传。研究发现,让多对黄鼠交

23、配,每一代定律遗传。研究发现,让多对黄鼠交配,每一代 中总会出现约中总会出现约1/31/3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 推断正确的是推断正确的是 ( ) A.A.鼠的黑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鼠的黑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B.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C.C.子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子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D.黄鼠与黑鼠交配,任一代中黄鼠都约占黄鼠与黑鼠交配,任一代中黄鼠都约占1/21/2D1.1.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概率的计算 (1)(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

24、 AaAaAa1AA2Aa1aaAa1AA2Aa1aa,杂合的双亲再生正常,杂合的双亲再生正常 孩子的概率是孩子的概率是3/4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1/4。 (2)(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 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 子的概率相乘。如白化病遗传,子的概率相乘。如白化病遗传,AaAaAa1AAAa1AA 2Aalaa 2Aalaa。父本产生。父本产生A A和和a a配子的概率各占配子的概率各占1/21/2, 母本产生母本产生A A和和a a配子的概

25、率各占配子的概率各占1/21/2。因此再生一。因此再生一 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2)a(1/2)a(1/2)a=(1/2)a= (1/4)aa (1/4)aa。考点三考点三 分离定律的应用分离定律的应用2.2.指导杂交育种指导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的基本规律。根据分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的基本规律。根据分 离定律,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不会再分离,而离定律,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不会再分离,而 显性性状可能发生分离,不能随意舍弃子一代。显性性状可能发生分离,不能随意舍弃子一代。 若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若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

26、生 性状分离为止,收获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上的性状分离为止,收获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上的 种子,留种推广。若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种子,留种推广。若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 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拓展提升拓展提升 TtTt连续自交的图解连续自交的图解纯合子纯合子(TT(TT或或tttt) )占:占: ;杂合子;杂合子(Tt(Tt) )占:占: 。当当tttt被淘汰掉时,则:被淘汰掉时,则:纯合子纯合子(TT)(TT)占:占:杂合子杂合子(Tt(Tt) )占:占:( (表示自交,表示自交,n n表示自交次数表示自交次数) )3.3.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防止或减少某些遗传病出现,禁止近亲结婚;防止或减少某些遗传病出现,禁止近亲结婚; ABOABO血型遗传,血型遗传,RhRh血型遗传都符合分离定律。血型遗传都符合分离定律。4.4.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 每人都是约每人都是约5 56 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基因的携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基因的携 带者。近亲结婚的双方很可能是同一种致病遗传带者。近亲结婚的双方很可能是同一种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