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修改教案_第1页
初一语文修改教案_第2页
初一语文修改教案_第3页
初一语文修改教案_第4页
初一语文修改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好词佳句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4、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一、 导语:在我国漫长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文豪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鲁迅就是其中伟大中的一位。有哪些同学能将你所了解鲁迅的一切和同学交流一下。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姓周,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二、 预习、要求:分别出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其止,

2、找出过度段。三、 第一部分内容分析:1、 请学生复读第一部分,读完后合上书,思考: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生活片段?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分析:7、8节,请学生朗读2、 谁能说说如何在雪地捕鸟?把关键词划出来: 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3、 捕鸟的成果如何?不好。性子太急:“我却不大能用,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写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捕鸟,乐在“捕”不在“鸟”在于捕之有趣,不在于鸟之多少。4、 写捕鸟活动就是为了说明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乐趣。从结构上说,暗暗地呼应了开头“乐园”5、

3、60;写百草园的生活除了“我”“闰土父亲”外,还有谁?长妈妈。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美女蛇的故事。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谁能来讲一讲?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是什么/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谁能再讲一个关于蛇的传说。6、 回忆童年生活,为什么回忆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是乐园除了雪地捕鸟和美女蛇的传说增添趣味外,还体现在哪?写景精彩怎么写景?用了一个特殊句式:不必是有不必说单是作用?更突出了百草园具有无限趣味,既然“单是”所指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也就使人感到园中的乐

4、趣到处皆是了。请同学用这个句式造句。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颜色:碧绿、紫红、黄声音:长吟、低唱、弹琴、啪形状:高大、肥胖、轻捷视觉排比:修辞: 比喻:拟人:不必说:菜畦 石井栏 高大 也不必说:鸣蝉 黄蜂 叫天子 :单是: 泥墙根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有乌 木莲 覆盆子先写动物,后写植物,而且还写了儿童“我”的活动。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眼光来描写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从他用手

5、按住?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的动作,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小结:第一部分从见到的景物,听到的故事,捕鸟的活动等三个方面具体记叙百草园给“我”的乐趣。5.伤仲永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6、160;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教学内容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

7、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人新课。    (也可让学生讲述)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8、60;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昕的过程中:a.划出生字词,b.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扳(pan)、环渴(ye)、称(chen)、泯(mTn)。    (2)疏通文意    (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    

9、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4)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a.未尝识书具(曾经)  b.即书诗四句(写)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d其文理皆:(;)f稍稍宾客其父(当作宾客)g.父利其然也(认

10、为有利可图)h.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i.贤于材人远矣(比)j.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2、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明

11、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    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气。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2、。    (4)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三、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13、; 2、语言简洁生动。    3、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6.黄河颂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

14、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

15、,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

16、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

17、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