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组教学内容: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经典作品。本组选编两篇外国短篇作品,两篇外国长篇作品。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为精读课文,鲁宾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为略读课文。另外配合本组教材,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六”和“回顾·拓展六”。教学目标:1、 学会本组的15个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阅读时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5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22
2、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一、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二、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四、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造句。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自学课文、分段、范读课文、读讲第一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二段14节。第三课时:讲读第二段56节、第三段,总结全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卖火柴的小女
3、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二、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介绍安徒生。(资料附后)这篇童话非常感人,你们自己先读读,看能不能读懂。二、自学课文1. 我们读一篇文章,先要注意一下什么?(注意题目;提出“卖”的写法)看了题目你怎么想?2. 接着我们要读全文了,在读全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3. 弄清了文章先写的什么,接着写的什么,最后写什么,分段就
4、方便了,现在你们试着先分段。4. 分段、编写段意: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第二段:小女孩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了美好的幻想。第三段: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冻死路旁。一、范读课文。现在你们再听老师读读。二、讲读第一段。1.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一开始我们要弄清故事发生的什么?(时间大年夜,一个下着雪的又黑又冷的晚上。地点街上。人物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2. 你们自己读读想想,这一段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全段的意思?(可怜的小女孩!)3. 出示图画(或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寒风中行走。描述:这幅图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
5、远处的高楼灯光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可怜的小女孩”,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这里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现在我们看图,读读课文,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也可以用这一句话,来结束你的这一段话。思考、准备。描述提示:为了突出小女孩的可怜,还应该描述背景,根据课文描写的内容,天冷,大年夜,又黑又冷,你们想,怎样用背景来衬托小女孩孤苦?继续描述。结合学生描述指点:“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突出“大年三十夜”“这是一年最后一天大年夜”,“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点明这个特定的时间。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注释说
6、明)后面又强调,这第二个破折号呢?(表示进一步说明)这里两次写“大年夜”,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同学们你们大年夜是怎么度过的,你们喜欢过吗:“卖火柴扔小女孩”她是人,而且是孩子,她当然也并不例外地希望在这三十大年夜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4. 结合朗读一、二两句和第三节。5. 同学们,从课文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女孩家里一定怎样,一个字?(穷)而且是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提示句式:“连.也”说一句话。朗读全段。小结: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能回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卖火柴的小
7、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描述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天冷极了,小女孩又冷又饿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就坐在了墙角里,这样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于是,她擦着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开发美妙的幻想。二、自学课文。1. 现在我们看,前后一共几次擦着了火柴。看第二段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指点:这是一篇童话。童话总是充满了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我们在学习童话的时候,应该学会区分哪是写实,哪是幻想,现在我们就一层一层地来学,先学第一次擦火柴,哪是写实的
8、,哪是幻想的,自学分层次。2. 讲读第一层。指名读第一层。(1)通过指导来理解句子。天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冻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练习读“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这时她心里产生了什么愿望?渲染:“她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非常肯定的,可见她冷的程度,因此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处的”要强调。下面接着她想,“她敢从成把的.吗?”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她敢吗?“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卖钱的,小女孩是以卖火柴为生的。)(2)指导朗读:从“她敢吗?”到“她终于抽出一根”这又说明什么?(她太冷了也顾不得了)朗读时
9、这两句话后面停顿要长些,有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下面,火柴燃起来了。要读得欢快些。因为在这一瞬间,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饥饿和寒冷的痛苦。“简直”要强调。再指名读,看好后面的标点。(3)(出示图画:小女孩坐在墙角擦亮了火柴)(4)借着这明亮的火焰,你们看着图想,小女孩她觉得怎么样?女生轮读.(5)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们在说什么?(她自言自语地说:“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炉啊!”)(6)现在你们想想为什么说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因为这一道火焰,使她仿佛看见一闪亮的火炉,而且自己正坐火炉旁边。)“奇异”就是不同一般的。(7)在幻想中是这样的温暖、舒服,然而当
10、火柴灭了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不要求回答)你们想,表示还是和原来一样,可以用上哪些词儿?(仍然、仍旧、依旧、依然、还是)你能不能选其中一个说说,小女孩还是那样冷;最后能从几个方面说,火柴灭了,“依然是.耳边依然是.她身上依然是.”若更进一层后还可以怎样补充说明,“不,她觉得比先前更冷了。”(8)朗读全节。第一层女生轻声朗读;第二层指名女生读;第三层男女轻声齐读。幻想中这样温暖,现实中是这样寒冷,通过幻想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冷。4.讲读。第二层:(5)她又擦了一根,这次她幻想着什么?请小朋友自学。(6)思考:在小女孩的幻想中,那烤鹅的肚子里,为什么要填满苹果和桔子;又为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
11、和叉,蹒跚地一直向她走来?(饿得厉害,马上就可以吃)(7)最主要的词语是什么?做上记号。“从这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使你联想到什么?(8)(例话:墙那边一定是富人家,屋里面烧着火炉,暖和和的,他们正围着桌子共进晚餐,桌上是丰盛的菜肴,贫富是多么不同,如同隔着一堵又冷又厚的墙,墙里外两个世界。)4.讲读。第三层:(1)当她第三次擦燃火柴时,她感到什么?释:圣诞树,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过春节,西文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三十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即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感到快活极了
12、。而像小女孩这样穷的人家是不会有这漂亮的圣诞树的,所以她只能是在想象里看到。还不能直接看到,只能是透过玻璃门远远地看着。(2)课文上先说“她坐在圣诞树下”,后来说她“向画片伸出手”,从“坐着”到“伸出”,这里有哪些动作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到吗?在说的过程中,最好能用上“翠绿的”“明晃晃的”“在向她眨眼”。(3)想象性片断描述。(4)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她想的又是什么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5)描述:烛光成了星光,离她太远了,因为她是不可能坐在圣诞树下。悲凉的心境使她从落下的星星想到的是“有一个什么人快死了?是病死、冻死、或是饿死,充满了忧伤。”(6)“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
13、候告诉她的”,如果请你分析这个句子,说说其中表现奶奶爱她的字眼是什么?(唯一、疼她、活着的时候)这一句描写中,从侧面告诉我们几层意思: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她的人,也就是除了奶奶,没有别的人疼她了。而这唯一疼她的人又死了,她就更孤苦仃,没有一点爱,不仅在自然环境里,她身体觉得“冷”,没有伶一点温暖,她的生活中,心里也是“冷”的,没有一点温暖。(7)想想,这句话是怎么说的。“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指名读。三个学生,一人读一段。小结: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划着了火柴,在亮光中小女孩幻想着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
14、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二、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简要复述课文。四、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造句。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课我们学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三次擦燃了火柴,展开了美妙的幻想,但每一次幻想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破灭。(出示图画:在原先已经出示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坐在墙角擦燃火柴的光圈上方添上了一个幻想的画面:奶奶微笑着搂着小女孩。)二、讲读课文第二段第四部分。你们看:1描述:现在夜已经深了,天还在下着雪,风是这样的尖冷。小女孩还坐在墙角里,她冷得更厉害了。她在
15、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她仿佛看到了谁?2在亮光里,她看到了奶奶叫了起来,她看到奶奶为什么叫起来?她对奶奶说什么?3指名读。4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读“奶奶”)在提示语后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是主要的?“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带走,因为在这儿她再也活不下去了。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再你的眼前时,你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通过担当角色,把学生带人课文描写的情境。)看图齐读。三、讲读第二段第五部分。1为了把奶奶留住,她赶紧又擦火柴,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这是她最后一次擦火柴了
16、。当这次火柴擦亮,她仿佛觉得怎么样?请你读第三部分。2自学,做记号。提出疑问;分层次;(第一层:写小女孩擦着了火柴;第二层:小女孩在幻想中和奶奶飞走了。)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么疼她,把主要的动词画下来;(“抱起来”“搂在怀中”“飞走了”)3再想一想,这一节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句?(“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4奶奶怎么疼她,又怎么飞走,请看图。(出示幻想画面)5现在请你们抓住这几个动词,看着图想象一下,奶奶见到小孙女会怎么疼她,先怎样,后怎样,小女孩又会对奶奶诉说什么?看图、想象、描述。6. 她俩飞到哪儿去,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是这一
17、节主要的句子,为什么这是主要的?(概括前面节的内容,这是小女孩强烈追求的境界。)(1)比较读: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为什么要先用“三个”来强调?(2)练:我们可以从全篇来看。小女孩为什么幻想着自己坐在温暖的火炉旁?为佬幻想着喷香物质基础烤鹅正向她走来?这是为什么?回答时,注意胙“国为”。(3)这说明之所以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强调,是因为她的生活在极度的寒冷、饥饿和痛苦之中。如果她的生活像我们这样温暖,这样幸福,她会不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呢?轻声齐读部分。7.指点:结合朗读指导,尽管安徒生爷爷用没有.,没有.,也没有.来表达
18、女孩临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和奶奶飞到那儿去吗?在十九世纪,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吗?在人间,穷人和穷有的孩子,活着就是生活中有寒冷、饥饿、痛苦;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朗读时既要把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表达出,又要读出这只不过是美好的幻想,把这种凄凉和悲惨读出来。正如上面的“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用快乐的语气读,吗?这虽然是小女孩的幻想,但实际上这“光明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指点:光明只不过是那火柴头上燃起的一点微弱光亮,周围依然是一片黑暗,这快乐只是和已经死去的唯一的奶奶抱在一起,这又是多么的可怜、可悲,所以不能用欢快的语调读。朗读
19、示范。速度要慢,因“光明”实际上是黑暗,“快乐”实际上是痛苦。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意味着起向死亡。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读起来就知道该怎样的语句。齐读。女生齐读。现在你们懂了吗?三次幻想得样美妙,是为了什么?特点:越是幻想美妙,越感到现实的悲惨。段意:美妙的幻想,悲惨的现实。四、读讲课文第三段。1. 导入:事实正是如此,小女孩冻死了,现在我们看第三段。2. 自己轻轻地读读想想,那是一幅怎样凄惨的画面。(自学、想象)3.“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一句为什么要重复?想一想,在旧年的大年夜当富人或富人的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她冻死了。谁能说一句话,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当富人
20、.的时候”,冻死了,强调社会的不公平。4. 释疑:她“为什么带着微笑”而小扬科却是“睁着眼睛,眼珠不再动了。”小扬科被地主管家活活打死,他是含着满腔的仇恨冤屈而死的。而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悲惨,。写小女孩含笑而死,从里表现了安徒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和爱。小女孩死得太惨,她活着不能得到的,而又是她追求的快乐、幸福,让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幻想中享受一下吧,但这样一写更感到现实的冷酷,我们读者更感到小女孩的遭遇是太凄惨了。但是,当时人们不理解她。“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他们只知道她穷,她苦,她冻死了。今天我们理解了,想得很多也很深,很好。五、总结全文。1. 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个童话写的是什么事
21、,请用题目做主语,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加上时间、环境。,卖火柴的小女孩。2. 现在我们看一下全文。因为是冻死,课文中写“冷”得很多,请你从课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一起找。板书:天冷极了天又黑又冷小女孩又饿又冷更冷了家里和街上一样的冷一堵又厚又冷的请用“冷”组词,然后组成词组,说说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从天气说起,先说自己然后说那社会。寒冷的天气冰冷的雪地冷漠的社会冰冷的寒风冷酷的世界指点,深化主题: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尖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社会。3. 现在想一想,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接在上面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句子后面,再加一句来提示这个故事的中心,
22、会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次擦燃火柴 火炉寒冷第二次擦燃火柴 烤鹅 饥饿 第三次擦燃火柴 圣诞树 痛苦 第四次擦燃火柴 奶奶 孤独第五次擦燃火柴 奶奶 课后反思:第六组复习计划教学目标:复习本组生字、词句。复习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一、我会写Bu dou chu gui sheng xiu ma ping rou zhou pie zui di zhi ( ) ( ) ( ) ( ) ( ) ( ) ( ) ( )Huo kang chou ti e nuo zhan mo shui ( ) ( ) ( ) ( )二 、我会组词。诞( ) 疆( )
23、蜡( ) 烤( )挺( ) 僵( ) 腊( ) 考( )觉( ) 厨( ) 摩( ) 绣( )搅( ) 橱( ) 磨( ) 锈( )三、把组词补充完整。 ( )唯( )投 ( )手( )闲 ( )无 ( )事 ( )心( )意 惊( )之( ) ( )( )而逃( )( )而入 浩浩( ) ( ) ( )( )不绝()( )一场()( )若狂 天( )海(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 1、正直是( )。 2、眼泪无法( )。 3、( )是最朴实的。 4、人是为了( )。 5、守信是一项财宝,( )。 6、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 )。 7、只有那些勇敢的人,( ),( )。 8、一个人并不是生
24、来要给打败的。( ),( )。五、回答问题。 22课倒数两个自然段 1、“两腮通红”说明了什么?“脸上带着微笑”说明了什么”? 2、文中的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第二、三课时(考试)内容: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课时(试卷分析)第七组复习计划教学目标:复习本组生字、词句。复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我会写Gao dao chen ai rong ye fen xi jiao ban wan qiang rong yu ( ) ( ) ( ) ( ) ( ) ( ) ( ) ( )Chong ai ji xie mei gui fei jian( ) ( ) ( ) ( )二 、我会组词。搞( )
25、据( ) 析( ) 协( )稿( ) 剧( ) 折( ) 协( )魂( ) 稳( ) 妻( ) 增( )魄( ) 隐( ) 凄( ) 赠( )三、把组词补充完整。 百( )成( ) 发( )图( ) ( )难( )上( )耳( )聋 群( )群( ) 革( )( )新( )( )而入 浩浩( ) ( ) ( )( )不绝()( )己见夜()( )日 触( )旁( )四、修改病句。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2、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 3、少年因为失败了,所以不气馁。五、读句子回答问题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的同时,夜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
26、发现。1、“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指的是什么?2、“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指的是什么?3、“人生意义的发现”指的是什么?第二、三课时(考试)内容: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课时(试卷分析)第八组复习计划教学目标:复习本组生字、词句。复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在我小学五年的记忆中,()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她)是一位()的老师,他(她)曾对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至今难忘。二在小学这五年的时间里,你一定交了不少朋友,与这些号朋友朝夕相处的岁月是多么美好!如今,离别将至,你最想跟好朋友说的话是什么?三我会填。海内存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以文会友,()。()
27、,万里尚为邻。四我会建议。经过五年的小学生活,你对学校一定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离校之前为母校做点事,给校领导写一份建议书,就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第二、三课时(考试)内容: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课时(试卷分析)23 凡卡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
28、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解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2介绍本文的作家。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
29、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4自学生字新词。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3理解词语: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保佑:迷信的人称
30、神力的保护和扶助。慈悲:慈善和怜悯。打发:派(出去)。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2理清文章的脉络。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第二段:
31、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
32、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33、?(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挨饿:吃的“简直没有”,挨冻,而且睡不好。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4)朗读指导。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
34、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
35、点。1学生讨论。2交流汇报。(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七、读写。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24*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
36、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
37、,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下面,
38、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三、浅显探讨小说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防御。(4)孤独救助“星期五”。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四、阅读精彩片段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
39、相比有什么不同。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3感悟精神光辉(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40、(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
41、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五、拓展延伸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
42、,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一、读梗概,知大意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
43、为什么地方最精彩?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
44、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
45、问:*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板书设计课后小结:25*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
46、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
47、#183;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板书:马克·吐温美国作家)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
48、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三、浅显探讨小说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四、阅读精彩片段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2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撒切尔太太、波莉
49、姨妈、汤姆、贝琪、哈克、道格拉斯拉斯寡妇、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
50、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五、拓展延伸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板书设计:25*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赤峰职业技术学院《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工程学院《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露天矿绿色开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学技能与训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清海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项目施工技术与管理实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金融面试题及答案
- 2025企业金融业务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南开金融口语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光伏居间的合同8篇
- GB/T 45418-2025配电网通用技术导则
- 医疗风险防控培训课件
- 机械设计部绩效考核制度
- 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KANO模型培训》课件
- 复苏室患者的交接流程
-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DB21-T 2523-201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
- 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方案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