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_第1页
《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_第2页
《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_第3页
《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_第4页
《7开国大典》教案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7开国大典课型讲读课文着2课时教学 目标1 .正确读写“盏、栏”等13个生字。2 .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跑离、汇集”等词语。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青文章的脉络,4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教学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义章的脉络。教学 难点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1 .学习生字新词。2 .梳理文章脉络。3 .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 分钟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 .播放歌曲绣红旗,请同学们欣赏。2 .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绣红 旗的W景。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线

2、儿长针儿密,含着 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 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今 天”终于盼来了什么?3 .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4 .江姐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 息,心情力分激动,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他们盼的就 是新中国成立的那f。那f,就是 1949年的10月1 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课件11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5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一一播放歌曲创设情 境,可以激发学生兴 趣,尽快进入到课文所 描述的情境中,为理解 课文内容做好铺垫。新课教学()分钟盛大而

3、隆重的典礼。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 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6 .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 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 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7 .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 的那一天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 示自由朗读课文。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 .学习生字词。A.出示生字词。【课件2】生字:盏栏汇爆泽渠宣帜阅制坦距隆 词语:灯盏、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 汇集B.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C.小组内互相介绍

4、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D.理解疑难字词。(学生互助解词)E.开火车轮读生词。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1 .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 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 么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 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后小组讨论。【课件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 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 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2 .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出示:【课件4】入场(1-4典礼(5-10 11 兵(11-13) 一游行(14、15)学生根据提示自 学生字词,相互交

5、流识 记方法,互助解词,可 以提高学生学习字词 的能力。梳理文章脉络,可 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 把握文章的能力,学习 作者的记叙方法,今后 写较长的记叙文时也 能写得脉络清晰分明。3 .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 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抓段首的中心句)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1 .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 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学生找出文中表 现典礼盛大的方面,感 受场面的壮观,了解作 者多方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借鉴到自己的写 作中去。2 .全班交流,明确: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一一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 人物地位重要。B.第二

6、自然段:会场大一一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D.第四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3 .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 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1)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代表,有)(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 相关的语句)(板书:群众进场)(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 “赶”等。)(5)

7、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呢?谁来读一读?(6)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 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4 .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 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生接读)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1 .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 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2 .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 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播放电影片段使 学生将课文中的描述 与生动的声像结合起 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学习作者的描 写方法。课堂作业新设计、读拼音写词语。l n g

8、 n hu i j i bdo zh dq i zh i yu e b mg zh i f u j u l i二、选词填空。渐渐慢慢 徐徐1 .太阳出来了,晨雾()地散去。2 .我扶着老奶奶,()地走过人行横道线。3 .清风()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矗立 肃立 挺立4 .少先队员()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5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6 .广场上()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三、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2 .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3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

9、江南北, 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答案】-、栏杆汇集爆炸旗帜阅兵制服距离二、1.渐渐2.慢慢3.徐徐4.肃立5.矗立6.挺立、1.夸张2.比喻3.排比第二课时教学 目标1 .分别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教具 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 钟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 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营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 1949年10月1日 的开国大典。2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 哪些环节?(入场一一典礼一一阅兵一一游

10、行)3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 中去,去感受大典现场的气氛,去感受人民当家做主 的自豪。这一环节引导学 生了解了课文的背景, 引出课文描写开国大 典的四个场面,这既是 理清义脉,整体把握文 本内容,同时也为本节 课感悟每个场面张本 蓄势。新课 教学( )分钟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蒙。(一)出k学习要求【课件6】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1 .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2 .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二)分析语百,体会本文内涵1 .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一下?2 .

11、品读第一个场面一一典礼前,毛主席出场。画出主席与群众 的反映的句子,这是在 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 这种场面描的写作手 法奠定基础,同时,通 过简单地批注,也是学 习语百的一个具体体 现。而试着有感情地朗【课件7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 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 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 主席台。(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 话感受到的?预设:生1 :我从“爆发”“排山倒海”这两个词感受到人民 群众热爱毛主席。请你读一读,让同学们听出你的感受好吗?(生读)生2:我从“一齐” 一词也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泽 东主席的热爱。

12、师引导深入体会:“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三十 万人的“一齐”,这三十万人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 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组成的。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 问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一刹 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 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 而同。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2)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 主席的伟人形象。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 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 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板书:举行典礼)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出示:

13、【课件8】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读,是初步体会感情的 手段。抓住毛主席出场 的场面,引导学生体会 人们急切想要见到主 席的那种迫切心情。而 通过“一齐”这个词语 的品味,体会作者及其 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起 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作用。各类人物不约而 同的举动体现出了人 们对伟人的爱戴情怀。紧紧抓住描写毛主 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 语句,潜移默化地让学 生感受这些场面描写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的特点。同时为了让学 生理解为什么那次开 国大典是那么的令人 激动、兴奋的?这 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难 点。安排向学生展示部 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拉

14、近了学生的时代距 离,引起了学生共鸣, 突破了教学难点。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 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 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2)从“欢呼”“欢跃”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 奋。谁能说说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3)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 了)出示:【课件9】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军侵华在南京大屠 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 中,坚强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 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

15、代!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 跃呢?(4)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 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 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吗?一一学生读: 这庄严的 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 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来。(5)小结: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 式,就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 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4.以读第三个场面一一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课件10】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新 中国的国旗一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 帽肃立

16、,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 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预设:(1) “站”,指人民当家作主。(2) “肃立、抬起头、瞻仰”这些词语说明 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 是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 烈们。(2)师评价,(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 一个“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 的姿态。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 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敢于血洒疆场,不 惧马革裹尸,终于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 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在那一刻,人们心潮澎 湃,思绪万千。(引读

17、第8自然段)【课件11】PPT图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杨靖宇 刘胡兰5 .品读第四个场面一一阅兵式(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预设:”整整齐齐、完全一致” “钢铁巨人” “相等的 距离”“相同的速度”,我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解放 军的威武雄壮。我从“一字形” “人字形”这两个词中,看出了 炮兵和空军的英姿。(2)评价,引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此时此刻 也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也亲眼目睹了我人民军队的雄 姿,再结合这些词语想一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 的画面?(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出示:【课件1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 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 嗓子都喊哑

18、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 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你认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阅兵式场面的壮设置此环节的目 的是让学生清楚无数 先烈用鲜血才换来了 今天人们的当家作主。 将学生所学过的课文 中反映出的诸多抛头 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 代表,用“放电影”的 方式回映在同学们的 脑海里。进一步增强了 同学们对1949年的那 次典礼为什么人们“激 动不已”的理解。抓重点词谈感受, 想象画面,使学生学会 抓重点词语理解文章观?(“不断地” “差不多”“喊哑了” “拍麻了”这些词语 都表现出阅兵式的精彩。)(板书:阅兵式中)结合课文描述想象检阅时的令人鼓舞的场面。 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6

19、.品读第五个场面一一群众游行(1)出示:【课件13】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 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 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2)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 整齐的写作特点。(板书:群众游行)(3)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4)感情朗读,感受情感。三、整体回顾,揣摩写法1 .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的盛况让亿万人 民群众欣喜若狂。我们推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 气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伟大的形象,我们为祖国骄 傲。我们更加崇敬毛主席。2 .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结合板书 回顾一下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一一集中写了毛

20、 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结合图来理解)。毛主席 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 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 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的方法,想象画面可以 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个环节意在整 体回归文本,感悟写 法,做到读写结合。(2)我们在今后可以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 方法写文章。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分钟板书内容四、推荐影片,课外拓展教师引导:大典的热烈宏大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利用网络看 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开国大典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新中国在

21、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群众游行 ”课堂作业新设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一()旗杆一()电灯一()竽声一()队伍一()坦克一()红旗、缩句。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2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3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 “波浪”指的是句中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 的。2 .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3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

22、东域、西城的街道路去,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手法,充分展现了 和。【答案】一、根盏阵支辆面二、1.会场上爆发出掌声。2.目光投向主席台。3.毛主席宣读公告。三、1.天安门广场的人多 红旗翻动比喻天安门广场上人很多2 .战士们英雄神武,我们的军队坚不可摧3 .比喻游行队伍的热情高涨 人民的幸福、兴奋教学反思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 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 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

23、讲了游行队伍。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清课文顺序并对会场情况这个场面进行了品读,初步感受到了会场的隆重与热烈的气氛以及人们当时 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二课时则继续品读其他三个场面。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在品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提出统领全篇的大思路:“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再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

24、在小组内交流,然 后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 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 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 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比如课文第七自然段,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 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

25、读全段,并通过多种方 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 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 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效果比较好。只是由于课文比较长,在“入场”和“典礼”环节用时较多,“阅兵”和“游行”以及“以点带面”写法的指导略显仓促。今后一定合理分配好时间,做好预设,争取更高的效率。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 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

26、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 米。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 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 的领袖风采。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 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谿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 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谿,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 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

27、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 .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 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 反抗和捣乱行为。”随后,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先导 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受阅部 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9师、炮

28、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 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 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 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2 .开国大典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 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万岁”。没有国徽,因为1949年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 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 4个决议。那时,东西三座门(正式名称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29、)及南面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长长 的红墙,正南门即砖石结构的中华门都还存在,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封闭会场。与 8个月前 北平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前比较,可说是焕然一新,宽广平坦得多了。此外在现在国旗旗杆的 地方已竖了一根当时看来已很高的旗杆,旗杆上有一个金色的顶。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 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北平东站” “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都改成“北京东 站” “北京西站” 了。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城防部队都举了临时赶制的五星红 旗及其他红旗、红灯和彩色小旗,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真是成了红旗红 灯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举着绿底白色的星月旗,显得分外不同。会场 上的群众共达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金水桥北没有现在的观礼台,但搭了两个 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唯一的外宾观礼团,这就是前一天刚到的以法捷耶 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受检阅部队则站在东长安街。那时交通工具少,群众近则列队步行来,远的坐火车来。我当时所在的单位,临时编为 华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迤遮一里许要步行到清华园车站。 天未亮起床,到车站已7点,乘装煤的黑敞篷车,走了两小时才到前门车站。经过西直门车 站时还见到门头沟工人也坐火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