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与防护章节试题_第1页
放射与防护章节试题_第2页
放射与防护章节试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放射与防护原作者:ZLX 修订:LZ第一、二章 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 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 关于物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由原子组成B.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C. 一般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是2n'个D. 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岀现的几率称为“电子云”E. 最外层电子数锻多不超过10个2. 关于原子核外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子均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B. 电子沿一左轨道绕核旋转C.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D. 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E. K层最多容纳8个电迢3. 关于原子能级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电子在各个轨遺上具

2、有的能駅是连续的B. 原子能级,以电子伏特表示C. 结合力与原子序数有关D. 移走轨道电子所需的最小能虽为结合能E. 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叫基态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能级是指电子与核结合成原子时,能量的减少值B. 结合能表示将电子从原子中移走所需的最小能量C. 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D. 原子中结合能最大的电子,能级最低E. 原子能级和结介能数值相等5. 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B L hiC. H层DN层E. 0层6. 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壳层是A. K层C. H层D. N层E. 0层7. 电子伏特(eV)与焦耳(J)的的关系是A leV=1.6X10"i9JB1J二16&

3、gt;<10勺刃C. leV=lJD leV=1.6X1019JE. 以上都不对8. 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A. 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B. 二者绝对值相等C. 二者符号相反E.以上都不对 9 描述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所处的状态的量子数有A. 主戢子数nB. 角量子数LC. 磁量子数mLD. 自旋量子数msE. 以上都可以10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A. 基态B. 激发C. 跃迁D. 特征光子11. 可以用来描述放射性核素O-ftl的物理量是A. 衰变常数入B. 半衰期TC. 平均寿命TD. 放射性活度AE. 以上都是12. 一放射性核素经过3个

4、半衰期的时间后放射性核素数为原来的A. 1/2B. 1/3C. 1/4E. 1/1613. 放射系母体为A,子体为B,其核素数目分别为NA(t). NB(t),放射性活度为AA(t). AB(t),达到 放射平衡后A. NA (t) =NB (t)B AA (t) =AB (t)C. NA (t)、NB (t)不随时间变化D. NA (t)、NB (t)的比例不随时间变化E. 以上都不对14.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A. 居里B. 秒-1C. 戈瑞D. 伦琴E贝可勒尔15.(P23)"IB.c.D.E.A = Aoe_/1'z16. 关于放射性核素衰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 放射

5、性核素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B. 人工核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C. 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遵守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和核子数守恒左律D. 放射性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本身的特性E. 放射孩索所放出的射线种类都是单-的17. 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是A. 平均寿命B. 衰变常数C. 放射性活度D. 半价层18.贝可勒尔(Bq)与居里(Ci)的关系是A Bq=CiB 1物=3.7x10 CiC 1场= 3.7x109 C7n 167 = 3.7x10'®p 1C/=3.7xIO10/19. 在电-壬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 特征X线

6、B. 俄歇电子C. 轲致X线D. Y光子20. 在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称为结合力,距核愈近的电子 结合力愈大,移动该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愈大。反之,亦然。移上原子中某轨道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就 叫做这个电子在原子中的A.电离能B. 激发能C. 能级D. 动能21. 一种核自发的变成另一种核,其质量数不变,而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前或向后移一个位宜, 这是A. «衰变B. 丫衰变C. B+衰变D. 衰变22. 原子核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把全部能量交给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 一过程称为A. 电子俘获B. 光电效应C. 轲致辐射D

7、. 俄歇电子23. 无论是电子俘获还是内转换过程,由于原子的内壳层缺少电子而出现空位,外层电子将会填充这个 空位,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将伴随着发射A. 特征X线B. 俄歇电子C. 轲致X线D. Y光子24.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有两种释放能量的方式,即A. 发射Y射线B. 内转换C. 光电效应D. 电子俘获25. 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叫A. 激发态B. 第一激发态C. 第二激发态D.跃迁26. K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A. 18B. 10C. 8D. 127. 同一原子中,电子结合能最大的壳层是A. L壳层B. N壳层C. M壳层D. 0壳层 第三章 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

8、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案中 选择1个最佳答案。1. 发现X射线的物理学家是A. 贝克勒尔B. 居里夫人C. 戈瑞D. 拉徳2. 徳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的时间是A. 1901年11月8日B. 1895年12月8日C. 1898年8月11日D. 1896年11月8日E. 1895年11月8日3. 产生X射线的必备条件是A. 电子源B. 髙速电子流C阳极靶而E. 以上都不是4. 关于X线产生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电子源B. 髙速电子流C. 阻碍电子流的靶而D. 髙速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鹄)5. X线管的靶而材料通常是A. 铁B. 铝C. 金D. 铜6. 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阳极

9、的靶而材料是A. 鸽B. 铁C. 金D. 铝(乳腺一钳靶一2600°C )7. 与连续X射线的最短波长有关的是(最短波长只与管电压有关,与苴他因素无关)A.管电流B 照射时间C.电子电疑D. 光子数量E.管电压8. 对于给泄的靶原子,各线系的最低激发电压最大的是B L /;DN层E. 0层9. 连续X线的最短波长为A.U(kV)B.mm U(kV)C.r 124mm = u(kvn1.24D.(单位:nm)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射线最短波长越短B. X射线的最短波长对应于最大光子能虽C. 管电压越髙,X射线的产生效率越大D. 阳极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X射

10、线的产生效率越大E. 行电流越髙,X射线的产生效率越大11能量SOkeV的电子入射到X射线管的鸽靶上产生的结果是A. 连续X射线的垠大能虽是SOkeVB. 特征X射线的最大能量是SOkeVC. 产生的X射线绝大部分是特征X射线D. 仅有1%的电子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沉积在钩靶中E. 以上都是12.关于特征X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线邃长仅与管电压有关X与管电爪无关B. 管电压升髙特征射线的百分比减少53.1內150200光能焼(keV图2 1O伊),疋钱画背;卜乜压|寸白勺X线谱C. X射线谱是连续能量谱D. 电压升髙特征辐射能量增加E. 内层轨逍电子发射出的X线为特征放射13. X线发生效率的

11、公式是A. n =KZ/UB n =KZ2UC. n =KZU2D. n =K2ZU14影响连缓x射线产生的因素是A. 靶物质B. 管电流C. 管电压D. 髙压波形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连续X射线强度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反比B. 连续X射线强度与管电流成反比C. 连续X射线强度与管电压成正比D. 连续X射线强度与高压波形无关16. 关于X线强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靶面倾斜角度无关B. 阴极端X线强度弱C. 照射野内分布均匀D. 与靶而状况无关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髙速电子碰撞阳极靶而产生的X射线分布与阳极倾角有关B. 近阳极端X射线强度弱,近阴极端X射线强度强C. 阳极倾角

12、越小,阳极效应越明显D. 阳极倾角指垂直于X射线管长轴的平而与靶面的夹角E. 以上都不对18. 关于X线物理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 穿透作用B. 电离作用C. 荧光作用D. 热作用E. 若色作用(化学特性)19. 计算150kV的管电压产生的X射线的最短波长A. 0. 012399nmB. 0. 020665nmC. 0. 016532nmD. 0. 024798nmE. 0. 008266nm第四、五章 每道试题由1个以叙述式单句出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 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 不是光电效应的产物的是A. 光电子B. 正离子C. 特征辐射D.俄歇电子2. 关

13、于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正确的是A. 和管电流成正比B. 和原子序数的四次方成反比C. 和原子序数的三次方成正比D. 大约和能量的四次方成正比E. 大约和能屋的:-次方成反也3. 在诊断X线能疑范囤内,错渓的是A. 不发生电子对效应B. 不发生光核反应C. 相干散射不产生电藹过程D. 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几率与能量成反比E. 光电效应产生的几率9能量成正比4. 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几率错误的是A. 与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B. 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反比C. 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反比D. 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成正比E. 入射光的频率成止比5. 关于电子对效应的发生几率正确的是A. 与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平方成反比B.

14、 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正比X (是与能歌的对数In hv成证比)C. 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成正比D. 与单位体积内的原子个数成反比E. *丿物质的原子用数的平方成正比6. 产生了特征X射线现象的是A. 光核反应B. 电子对效应C. 康普顿效应D. 相干散射7. m线主要产生于A. 汤姆逊效应B. 光电效应C. 电子对效应D. 光核效应E. 康普顿效应8. 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唯一不产生电离的过程是A. 光电效应B. 康普顿效应C. 电子对效应D. 光核作用E. 相干散射9. 在诊断射线能量范囤内不会发生的作用过程是A. 相干散射B. 光电效应C. 康普顿效应D. 电于对效用(还有光核反应)E.

15、以上都会发生10. 对半儉层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可以表示X射线质B. 即 HVLC. 可以用mmAl表示D. 反映了 X线束的穿透能力E. 对同一物质来说,丫价/大的X线质软11一单能X射线通过3个半值层的厚度后强度为原来的A. 1/2B. 1/3C. 1/4E. 1/1612导致X线行进中衰减的原因是A. X线是电磁波B. X线频率C. X线波长D. X线能量E. 物质和距离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窄束是指几何学上的细小B. 窄朿是指不存在散射成分C. 宽束是指含有散射线成分D. 不同类型的X射线通过物质时,其衰减规律是不一样的(呈指数衰减)14. 线衰减系数的SI单位是A. cm-1

16、B. s-B. 1C/sD. mVkg15. 量衰减系数、能转移系数、能吸收系数的SI单位都是A. m-lB cm-1C m/kgD. kg/m218.人体各组织器官对X射线的衰减程度最大的是A. 肌肉B. 脂肪C. 空气D. 软组织19. 连jt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特点是A. 平均能疑提高、能谱变宽、线质提髙B. 平均能量降低、能谱变宽、线质降低C. 平均能量提高、能谱变宽、线质降低D. 平均能量降低、能谱变窄、线质提高E. 平均能横提高、陡谱变窄、线厦提髙20. 能表示固有滤过的是A. 铅当量B. 半值层(表示X线的线质)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21. 铝当量的单位是A. cmAlB

17、 mAlC. dmAlD. nmAl22对宽束而言积累因子B为A. 1B0C. 小于1D. 有时小于1,有时大于123理想笔束条件下,积累因子B为A. 大于1B. 小于1C. 0D.有时等于0,有时等于124. 窄束与宽朿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考虑了A. 原射线的影响B. 物质衰减C. 距离衰减D. 衰减的影响E. 敢射线的影响25. X线穿过物体时,决定其衰减程度的因素有A. 物质的密度B. 原子序数C. X线本身的性质D. 每千克物质含有的电子数E. 以上都是26. 属于X线管的園車遞过的是A. X线管的玻璃管壁B. X线管的绝缘油C. 管套上的窗口D. 不可拆卸的滤过板第六、七章 每道试题由1

18、个以叙述式单句岀现的题干和45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构成,请你从备选答 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 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radiological units)简称A. ICRPB. ISOC. IBSSE. 以上都不对2. 粒子注量的SI单位是A-B. J kg'1C. mD. J - my3. 若辐射场不是单能的,且粒子能量具有谱分布时,辐射场某点的能疑注量肖为A. 屮=©B. 屮=© EC. 屮 WlED. 岁=EdE十城44. 关于X射线剂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修正后的吸收剂量称为当量剂量B. 照射量率是单

19、位时间内照射量的增量C. 照射量是1R的照射使每千克空气吸收射线的能疑D. 吸收剂量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剂量的增量E. 单位质屋物质I所形成的离子的总电荷啟是照射战5. 关于X线剂疑沱义的解释,错误的是A. 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能量B. 当量剂量:是不同射线类型对组织和器官形成辐射危害的度量C. 当量剂量率:单位时间内当疑剂量的增量D. 比释动能:间接辐射粒子释放的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和E. 比释动能率:时间间隔内的比释动能的减虽6. 照射疑的SI单位是A. CiBBqCRD. RadE. C Kg(库伦/千克)7吸收剂量的SI单位是(J/Kg)(焦耳/千克)B radCSv

20、D. C/kgECi8. 可以作为照射量的单位的是A. C./kg 和 radB. R 和 radC. rad 和 GyD. CHURE. C/kg和R (伦琴)9. 可以作为吸收剂量的单位的是A. R 和 radBSv和radC. Sv 和 CiD. Gy 和 Ci(lGy=100cGy=100rad)“cGy为厘戈瑞”10伦琴(R)和库仑每千克(C/kg)的换算关系是A. 1C/ = 2.58x1O'4/?B. R = C/kgC. 17? = 3.87 xl(P C/kgD. lC/Rg = 3.87x10“/?E. 1/? = 2.58x10'4C/叵若射线在空气中某点处的照射量为Oic£g",则吸收剂量是A. O.lC Rg"B. lC£g"C. 33.73GyD 03373GyE. 3.373Gy回1R的照射量对应空气的吸收剂量是A. 87xl0pB. 8.7x10-0C 8.7 X10"3GvD 87xlO_GvE 8.7 xlO"5Gy13. 戈瑞(Gy)和拉徳(rad)的换算关系是A. Gy = radB 1G = 1°tadC. lGy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