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高考备考资料:语文经典文言文练习论语选段阅读训练(一)阅读 下面 论语 选段 , 回答 问 题 。 ( 6 6 分)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 辱 君 命,可 谓 士矣 。” 曰 :“ 敢问 其 次 。” 曰 :“ 宗 族称 孝 焉 ,乡党 称 弟焉 。” 曰 :“ 敢 问 其次 。 ” 曰 :“ 言 必 信,行 必 果, 硁 硁 然 小 人 哉 !抑 亦 可以 为 次矣 。”曰 :“ 今 之 从 政 者 何 如 ? ”子 曰 :“ 噫 !斗 筲 之 人 ,何 足 算 也 !”( 论 语子路 )【注 】 士 : 士 在 周 代 贵 族 中位 于 最低
2、 层 。 此 后, 士 成 为 古 代 社 会知 识 分 子的通称。硁硁然:坚定的样子。硁,音 k kengng。斗筲之人:识量极小的 人。筲,音 shshao o,竹器,容五升。1 1、 下 列各 项 中, 对 选 段 理 解 不 正确 的 一 项 是( ) ( 3 3 分)A A 孔 子认 为 成为 士 人 的 首要 条 件 是 : 立 身 处 事有 廉 耻 之 心 。 凡 自己 认 为 可 耻 的 事就 不去 做 ,以 羞耻 心 来规 范 自己 的 行 为 ,做到 在 道德 上 的“ 有 所 不 为 ”B B 只 做 到 道德 上 的 自律 是 不 够的 , 还 要有 实 际 办事 才
3、能 , 能 完 成 国 君所 交 给“ 使 于四 方 ”的 任 务 。由 此 可 见 ,孔 子 更 注 重 士 人 在 能 力 上 要“ 有 所 为 ”C C 说 话 必 守 信 不 移, 做 事 能坚 持 到 底的 人 也 是 孔子 所 认同 的 。 因 为能 做 到 这 些, 立身处 世 上 也 可 以 无 所 亏欠 。D D 子 贡 问 “ 士 ” 的 本 意 在 于 问 “ 今 之从 政 ” 的 人如 何 , 而 在 孔 子 看来 , 当 时 的从 政 者识 量 浅 狭 , 连 最 起 码的 诚 信 都做 不 到 , 不 够 资 格 称作 “ 士 ” 。2 2、从 文中 看 ,孔 子
4、对 士人 提 出哪 些 不 同层 次 的 要求 ? 联系 实 际 ,谈 谈 你 认 为 现 今知 识分子 应 具 备 什 么 素 质 。 ( 3 3 分 )答:【答案解析】1 1、E(孔子“宗族称孝,乡党称弟”的补充已然表明他更重视道德上自我 约 束 , 宁 可 才不 足 而 德 有 余 。只 做到 能 力 上的 有 所 谓, 那 可 能 是个 奸 雄)2 2、孔 子 认 为 完 美 的 士 人 要在 道 德上“ 有 所 不 为 ”在 能 力 上“ 有 所 为 ”,( 1 1 分)次一等的能行孝悌,德行上有所成就,再低一等的是说话能守信,做事能 坚 持 到 底 。( 1 1 分)今 天 的 知
5、 识 分 子 更 应该 保 持 道 德 上 的 自 律 , 不 媚 俗 不 媚 权 , 保持人格的独立与高洁。(1 1 分)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6 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 犹 可 追 。 已 而 已 而 ! 今 之 从 政者 殆 而 ! ” 孔 子 下 , 欲 与 之 言 。 趋 而 辟 之 , 不 得 与之言。(论语微子)子 曰 :“ 滔 滔 者 , 天 下 皆 是 也 , 而 谁 以 易 之 ? 且 而 与 其 从 辟 人 之 士 也 , 岂 若 从 辟 世 之 士 哉 ? ” 耰 而 不 辍 。 子 路 行 以 告 , 夫 子
6、 怃 然 曰 :“ 鸟 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 子 )【 注 】 楚 狂 接 舆 : 姓 陆 名 通 , 字 接 舆 , 楚 昭 王 时 , 因 见 政 治 昏 暗 , 乃 佯 狂 不仕 , 当 时 人 称 之 为 楚 狂 。 滔 滔 : 比 喻 纷 乱 的 样 子 。 以 : 与 、 和 。 同下 文“ 鸟 兽 不 可 与 同 群 ”、“ 吾 非 斯 人 之 徒 与 而 谁 与 ”、“ 丘 不 与 易 也 ”诸“ 与 ” 字 同 义 。 而 : 你 , 指 子 路 。 辟 人 之 士 : 指 孔 子 。 因 孔 子 周 游 列 国 , 相 继
7、离 开 鲁 、 卫 、 楚 等 国 。 辟 , 通 “ 避 ” 。 辟 世 之 士 : 避 世 隐 居 的 人 。 吾 非斯 人 之 徒 与 而 谁 : 如 不 与 世 人 同 群 生 活 , 那 么 要 跟 谁 相 处 而 生 活 呢 ? 徒 , 辈 。1 1、 对 上 面 选 段 理 解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3 分 )A A 接 舆 是 楚 国 有 名 的 狂 人 , 他 的 佯 狂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避 世 之 法 。 他 与 当 时 众 多 的隐 者 一 样 , 以 为 天 下 无 道 , 政 治 黑 暗 , 难 以 有 所 作 为 , 便 为 洁 身 自 好
8、 而 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B B 只 有 君 王 圣 明 , 才能 使 圣 贤 君 子 大 有 作 为 ; 如 果 君 王 无 道 , 圣 贤 君 子 不 仅 会自 己 退 隐 , 而 且 相 互 号 召 远 离 无 道 之 君 。 因 此 接 舆 以 凤 喻 孔 子 , 讽 刺 他 在 天 下 无 道 时却 不 隐 去 是 一 种 德 行 衰 败 的 表 现 。C C 面 对 接 舆 的 嘲 讽 孔 子 虽 没 能 直 言 想 法 , 但 却 可 以 由 接 舆 的 “ 知 其 不 可 为 而 逃之 ”, 感 受 到 孔 子 “ 知 其 不 可 为 而 为 之 ” 的 处 事 态 度 。
9、D D 孔 子 对 隐 士 的 “ 不 合 作 ” 持 严 厉 批 判 态 度 , 他 认 为 过 于 消 极 无 为 无 法 改 变 天下 无 道 的 局 面 , 所 以 仍 不 肯 放 弃 对 政 治 的 参 与 。2 2、结 合上面 语段,联 系 当今社 会,谈 谈你对孔子“ 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 ”的 精神的认识。(3 3 分)答:【答案解析】1 1、D D (语 段中并 没有明 显的表 明孔子的“ 严厉批 判”的 态度,甚 至从 微 子的很多语段中可以看出由于当时的社会无道,孔子对隐者的不合作态度还 是比较欣赏的,且孔子亦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念。但出于对自身 道德主张的坚守,
10、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2 2、“ 知 其 不 可 为 而 为 之 ”的 处 事 态 度 在 任 何 社 会 都 是 应 该 秉 承 的 。( 1 1 分 ) 孔子所处的年代,政治不清明,天下无道,举世皆浊,有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 同居,但孔子却认为人与鸟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出扭转大局, 只要 是有利 人民,合乎义 理的,没有不 尽力 为之奋 斗的。( 1 1 分)在当今 社会 , 政治 清明时 局稳定 ,但也存 在一 些不良 社会现 象,我们 应始终认识 到天下 兴亡, 匹夫有责,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参与变革,慨然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1 1 分)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
11、回答问题。(6 6 分)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 渊曰:“愿无伐善,无 施劳。”子 路曰:“愿 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注】 盍 : 何 不。 伐善 : 夸耀自 己的 优点或 才能。 伐 , 夸耀。 施 劳 : 张扬 自己的 功劳 。 施 , 张扬、 炫耀。1 1、 对上面 这个选 段内容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 是( ) (3 3 分 )A A 子 路的 志 向是与 朋 友 一起 共同享受车 马 、 衣服等物品, 即 便用坏 了也 没有 遗憾 。 可见子 路性格慷慨 豪放。B.B.颜渊
12、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可见颜渊的性 格谦虚谨慎。C C 孔 子 的 志 向 是 让 老 人 得 以 安 养 , 让 朋 友 间 以 诚 相 待 , 让 年 轻 的 子 弟 们 得到关怀。可见孔子对自己的志向能够实现充满自信。D D 孔 子 及 其 弟 子 们 自 述 志 向 , 主 要 谈 的 是 个 人 道 德 修 养 及 为 人 处 世 的 态 度。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2 2、本 章 叙 述 孔 子 及 其 弟 子 各 述 其 志 ,志 愿 各 有 不 同 ,境 界 也 有 高 下 。联 系 实际,谈谈你对孔子之志的理解。(3 3 分)答:【答案解析】1 1
13、、 C C ( 孔 子 只 是 表 达 自 己 的 志 向 , 看 不 出 他 的 自 信 )2 2、孔 子的 志 向 是 让 老 者 得以 安 养 ,让 朋 友 以 诚 相 待 ,让 少 者 得 到 关 爱 。( 1 1 分)较于子路、颜渊之志,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则自然流 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1 1分)其高尚的人格与宽 宏的怀抱,足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 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让人放心的子弟。(1 1 分)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6 分)子 贡 曰 : “ 我 不 欲 人 之 加 诸
14、 我 也 , 吾 亦 欲 无 加 诸 人 。 子 曰 : 赐 也 , 非 尔 所及也。 ”论语公冶长子 曰 : “ 夫 仁 者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 欲 达 而 达 人 。 能 近 取 譬 , 可 谓 仁 之 方 也已。 ”(论语雍也)仲 弓 问 仁 。子 曰 :“ 出 门如 见 大宾 ,使 民 如 承大 祭 。己 所 不 欲 ,勿 施 于 人 。 在 邦 无 怨 ,在 家 无 怨 。 ”( 论 语 颜 渊 )1 1、 下 列 各 项 中 , 对 选 段 理 解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 3 3 分 )A A 孔 子谈 “ 仁 ” 的 概 念 , 不 是 从 抽 象
15、 的 理 论 出 发 , 而 是 把 它 与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具体 要 求 联 系 在 一 起 , 使 人 们 对 仁 的 理 解 不 致 流 于 空 泛 。 比 如 选 段 就 提 到 仁在家在邦的要求。B B 俗 语 有 言 “ 人 各 有志 ” , 自 己 视 为 正 确 的 、 善 的 、 快 乐 的 东 西 , 别 人 不 一 定这 样 认 为 。所 以 子 贡 提出 不 愿别 人 强 加 于自 己 ,自 己 也 不 会 强 加 于 别 人 。 孔子对此并不认同。C C “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是 以 孔 子 为 代 表 的 儒 家 学 术 思 想 的 一
16、 条 重 要 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 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D D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 欲 达 而 达 人 ” 指 自 己 想 站 得 住 , 就 要 帮 助 人 家 一 同站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 在于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2 2、 结 合 上 述 语 段 , 联 系 实 际 , 谈 谈 如 何 理 解 儒 家 所 说 的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3 3 分)答:【答案解析】1 1、 B B (
17、 孔 子 赞 同 子 贡 所 言 , 但 认 为 这 是 子 贡 做 不 到 的 。 )2 2、不 矛 盾 ,二 者 内 涵 上 是统 一 的 。“ 自 己 想 有 所 作 为 ,也 尽 心 尽 力 地 让 别 人有所作为”是从积极的方面说要待人忠心。(1 1 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切勿强加给别人”强调的是宽恕待人。(1 1 分)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忠 恕之道,都是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如日常生活中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是源 于不能将两方面统一,父母要求儿女怎样怎样,都声称是“为你好”,然而儿 女往往对此不以为然,结果演化出种种矛盾。(1 1 分)孟子阅读(一)孟 子 曰 : “ 鸡 鸣
18、而 起 , 孳 孳 为 善 者 , 舜 之 徒 也 ; 鸡 鸣 而 起 , 孳 孳 利 者 , 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路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尽心上二五)注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腑(ZhZh1):通常作“跖”,跖 音 zhzh ,相传为柳下惠的弟弟,春秋时代的大盗,有九千名手下,横行天下, 侵暴诸侯,驱人牛马,取人妇女。在文中为恶的代表。间(jijion n):区别,差异。【新题训练】1 1、 下 列 各 项 中 , 对 选 段 理 解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A.鸡鸣而起,为谁辛苦为谁忙?孟子认为如果一味逐利,不择一切 手段, 不 惜 铤 而 走 险 , 那 就 成 为
19、成 为 “ 蹠 之 徒 ” 呢 !答:B.B.孟子认为如果太看重利,在利害关系中不能自拔,“人为财死,鸟为 食亡”,那是有些迷失本性了呢!C.C.孟子认为,一个人心中的存念非常重要,只要心中存念为善,行为就 表现为善,存念为恶,行为就表现为恶。D.D.恶的人心中只想到牟利,纵然有再多行善的机会,也不肯去做。2 2、孟子认为舜与盗跖的区别是什么,本段体现了他怎样的观点主张?答:_(二)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 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 为大人。今有
20、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 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 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告子上一四)注考,考察、审察。体有贵贱有小大,人的身体可分为贵而大与贱 而小两部分,贵而大指心志,贱而小指口腹。场师,治理场圃的人。梧槚, 两种木本植物,皆为材木之美者。梧,梧桐。槚,音 jijia,或作榎,即楸(音 qiqi 口),叶似桐。棘,两种木本植物,皆非美材。,音汀,酸枣。棘,小枣。 狼疾人,狼藉谬乱之人,即不知治病之人。狼疾,即狼藉、谬乱之意。【新题训练】1 1、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21、A.小与大、贱与贵,都是相对的概念,它们是同时存在,是一体的两面, 就生命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就生命的意义来说,就有小大贵贱的区别了。B.B.孟子认为人对于己身, 兼其所有一切而皆爱之, 因而亦皆养之。 即使 是一尺一寸之肌肤亦无不爱护而滋养之,更何况大而贵重者?C.C.正因为自身所有之一切都有大小贵贱的差别,因此虽然都养,也有善 不善养的区别。即就形躯之四肢百体而言,也有小大之别。一指是小,肩背是 大。只养一指之小而失肩背之大,则为不善养,其人是颠倒惑乱之人。孟子在 这里强调善养者要“舍小求大,舍贱求贵。”D.D.在孟子心目中,人类若只追求口腹之欲的满足,就是“以小失大,因 贱害贵”的,那
22、与一般动物并无两样。2 2、 你认为“以小失大、以贱害贵”中“大”和“贵”应该指的是什么? 结合自身体会,谈谈你对“以小失大,因贱害贵”的看法。(三)宋牼将之楚,孟子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 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 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 之将何如? ”曰: “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 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 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 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
23、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 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 为答: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告子下四)注宋牼,战国时宋国有名的学者,属墨家。牼音 k kengng。石丘,宋国 地名。秦楚构兵秦、楚两国交兵,构,交也。楚怀王十七年,楚与秦战于丹 阳(今河南丹水县南),秦大败楚军。遇,契合。指,通“旨”,大意。号,用以号召的名义。【新题训练】1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楚怀王十六
24、年,秦、楚交恶,一场恶战正要开打。在大战前夕,宋要 说服秦、楚之君不要打仗,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但是在孟子看来,宋的手段、 说辞却不大高明。B.B.孟子劝宋要以仁义来说服秦、楚之君,让秦、楚两国都趋向仁义,最 后必然能够完成王业。本文段旨在警告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一定要吸取教训,要 实行仁政,否则便有亡国的危险。C.C.孟子认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和平, 实际上隐伏着很多不和平的因素, 这 就是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系相互对待,一旦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 斗,失去稳定与和平。相反,如果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则会保持长久的稳定 与发展,不仅不会失去和平,而且还会使天下人心归服,安定统一。D.D.这是因
25、为,基于仁义的和平,使人与人之间都以仁义道德相互对待, 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人人忠诚谦让,仁爱正义。当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哪里 还有什么战争的危机呢?2 2、你同意孟子的观点“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吗?为什么, 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举两例加以佐证。一)1 1、 C C, 孟 子 认 为 人 的 天 性 都 为 善 的 。 存 念 为 恶 的 说 法 文 中 无 依 据 。2 2、孟 子 认 为 人 的 本 性 原 本 相 去 不 远 ,后 来 的 发 展所 以 不 同 ,往 往 是 因 为 后 天的修为不同的缘故。如果每天起来都努力行善,久而久之,心中充满了仁义 慈惠,就跟舜是同类的人
26、。相反的,每天起来想的都是牟利,久而久之,心中 充满了利害猜忌,就跟盗跖没有什么分别了。(二)1 1、 C C、 孟 子 强 调 生 命 的 意 义 有 轻 重 缓 急 、 贵 贱 大 小 , 并 非 号 召 人 们 舍 小 求 大,舍贱求贵。2 2、在 孟 子 的 生 命 意 义 中 ,口 腹 饮 食 ,只 是 属 于 小 而 贱 的 部 分 ,相 对 的 ,属 于大而贵的部分,就是心志的培养。第二问较为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三)1 1、 B B、本文的章旨是:孟子指出君王治国要怀仁义而去私利,才能王天下。2 2、 战 国 时 代 ,各 国 诸 侯 穷 兵 黩 武 ,侵 略 邻 国 ,并 其
27、 土 地 ,虏 其 人 民 ,而 秦 国 最 为 称霸 。 秦 自 秦 孝 公 变 法 , 一 百 五 十 余 年 后 , 吞 灭 六 国 , 统 一 天 下 。 秦 始 皇 雄 心 勃 勃 ,传 位 万 世 , 但 是 不 仁 不 义 , 残 民 以 逞 , 导 致 上 下 交 征 利 , 结 果 传 国 仅 十 五 年 就 被 灭亡 了 。近 世 以 来 , 德 国 、 意 大 利 、 日 本 等 国 家 先 后 掀 起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 当 他 们 为 了 私利 , 用 飞 机 大 炮 、 军 舰 、 战 车 来 进 攻 别 国 ; 当 他 们 杀 人 盈 野 、 破 城 亡
28、国 的 时 候 ,气 焰是 多 么 地 高 涨 ! !但 是 没 有 多少 年 ,德 、意 、日 战 败 投 降 了 ,徒 然 留 下 历 史 的 喟 叹 而 已 。这 就 说 明 了“ 怀 利 以 相 接 ,然 而 不 亡者 ,未 之 有 也 ”。( 第二 问 较 为 开 放 , 言 之 成 理 即 可 )论语阅读(一)有 子 曰 :“ 其 为 人 也 孝 弟 ,而 好 犯 上者 ,鲜 矣 ;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乱 者 , 未 之 有也 。 君 子 务 本 , 本 立 而 道 生 。 孝 弟 也 者 , 其 为 人 之 本与?”(论语学而)曾 子 曰 : “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29、 。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 i)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1 1 下 列 各 项 中 , 对 选 段 理 解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 A 善 事父 母 曰 孝 , 善 事 兄 长 曰 弟 。 孝 、 弟 是 孔 子 和 儒 家 特 别 提 倡 的 两 个 基 本 道德 规 范 。B.B.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 了, 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C C 孔 子 认 为 忠 是 以 孝 弟 为 前 提 , 孝 弟 以 忠 为 目 的 。 有 了 孝
30、弟 , 那 么 人 人 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D D.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 道德修养, 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2 2儒 家非常重视孝、弟、忠 、信这四种品德,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 1 . C C。 “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忠了”有误,这里的“尽忠” 不只是为统治者尽忠,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为他人尽忠。 2 2儒 家认为人们如果 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 兄长顺服;那 么他在外就可以对朋友、对 国家尽忠, 对朋友守信。 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 我们的社会也就成为 和谐社会了 。 )( 二 )子曰: “弟子入则孝, 出则
31、弟, 谨而信, 汎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 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释:汎:音fan,同泛,广泛的意思。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 书、 礼、乐 等文化 知识。3 3下列各项中, 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孔 子 要 求 弟 子 们 首 先 要 致 力 于 孝 悌 、 谨 信 、 爱 众 、 亲 仁 , 培 养 良 好 的 道德观念和 道德行为, 这些比“文” 更重要。B.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 典籍, 增长文化知识,
32、“文” 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C.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 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D.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 是站在剥削阶级的 立场上, 为统治阶级服务的。4 4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谈谈你的认识。(答案: 1 1D D 。 首先, 儒家重视道德修为, 并不是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其次, 儒家的“道德修养第一, 文化知识第二” 的 观点, 只是强调道德修养的 重要性,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 2儒 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认 为一 个人有没有学问, 他的学问的好坏, 主要不是
33、看他的文化知识, 而是要看他能 不能实行“孝” 、“忠” 、“信” 等传统伦理道德。 这表明, 孔子的教育是以 道德教育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 的。)(三)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 而好 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其 斯之谓 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5 5.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象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象玉石 器物的磨制一样,精
34、雕细刻,精益求精。B.B.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 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C.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 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D.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 所体会,达到认知。6 6“举一反三”是孔子的重要教学方法,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孔子这一 教学方法的理解。(答案:1 1 . B B。“前者只是物质追求”有误,应是“前者只限于对贫富本身的态度”。2 2 孔子以为学习、学问的妙处在于举一反三、融
35、会贯通。他在 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循循善诱地加以启发引导。上一选段中,孔子先肯定了 子贡的看法,进而指出自己的认识。子贡颇受启发,认为诗经上所说的大 概就是老师的意思。孔子告诉子贡一件事,他能加以发挥,推知另一件事,这 就是举一反三。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我们谨记。)孟子阅读(一)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
36、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 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 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1 1 下列各 项中, 对选段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 是( )A A 梁惠王 对前来拜见 的孟子 很不礼貌,用 “叟”来称呼,就 象今人 说: “老头子。”B B.由于梁惠王对孟子的无礼,孟子认为梁惠王真是一个利欲熏心的昏君, 简直无可救药。C C 孟子顺着梁惠 王的 功 利 思想, 从反面推 论, 指 出交互征利 的严重 后果, 严正警告梁惠王。D D.在孟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章里,孟子就提出仁政的思想,他主张君 王必 须施
37、行 仁义, 仁 义才是治 国的至 德要道。2 2针 对 梁惠 王 的 提问,孟 子在 正面否 定之后 ,提 出 了自己 的看法 ,请 谈 谈 你对 此的 认 识。( 二 )老吾老 , 以及 人之老;幼 吾幼, 以及人 之幼, 天下 可运于 掌。 诗 云 : “刑 于寡妻 , 至于 兄弟,以御 于 家邦 。”言举斯心 加诸 彼而已 。故推 恩足以 保 四海 , 不推 恩无 以 保妻子 。古 之人所 以大过人者,无 他 焉, 善 推其所为 而已 矣。 (孟子梁惠王上)3 3 下列各 项中, 对选段理解 不正确 的 一项 是( )A A 孟子认 为 不仅要将 仁 爱之 心 施与家人, 还要将这种仁
38、爱之 心 推广 到他 人身 上, 这 样才可 以达到自如 地统治 天下。B B 诗经 所说 的 “给 自己 的妻子 作榜样 , 推 广到兄 弟, 进 而治理 好一 家一 国”的 道理与 孟子所说的 推恩是 一 样的 。C C 孟子用“足以 保四海 ”和“无 以 保妻子 ”造 成强烈 的对比 , 说明 推恩 与不推恩其结果是不同的。D D 孟 子 认 为 古 时 候 的 人 大 大 地 超 过 今 人 的 根 本 原 因 就 在 于 他 们 善 于 推 销 自己。4 4 “ 推恩” 就是推 行仁 政, 这 里 孟子用什么 样的 方法来 劝导齐 宣王? 请 谈谈 你的 认 识。三)国君进 贤,如
39、不得已 ,将 使卑逾尊,疏 逾 戚,可 不慎与 ?左 右皆曰“ 贤”, 未可 也;诸 大夫皆 曰“贤”,未可也 ;国人皆曰“ 贤” , 然后 察之; 见贤焉 , 然后 用之。 左右皆 曰“不可” , 勿听 ;诸大夫皆曰 “不 可”,勿听; 国人皆 曰 “不 可”, 然后察 之;见不可 焉, 然 后去之。 左右 皆曰 “可杀 ”, 勿 听;诸 大 夫皆曰“可杀”,勿 听;国人皆曰“可杀”,然 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5 5 下列各 项对选 段理解不正 确的一 项是()A A 孟子认 为国 君任用 贤人一 定要谨慎, 否 则, 就会使地位低 的超过 地位 高的 , 关系 疏远的 超过关系亲 近的。B.B.孟子认为国君任用贤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意见,而要听国人的 意见, 只有国人的意见才是可靠的。C.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 的国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D.D.老百姓认为可以,就任用他;老百姓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 一个深具全民意识的观点。6 6在 这里,孟 子的民本思想体现出了现代人的民主思想,结合语段,谈 谈 你 的 理解 。答案:(一) 1 1、B B( “简直无可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宠物营养师处方方向考试重点题集
- 上海安全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山西潞安煤矿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调查考试题及答案
- 三轮车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瑞幸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反担保合同格式
- 软件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餐饮业特许合同
- 特岗考试题型试题及答案
- 大型运输车辆交通安全教育
- 《国有资产管理》课件
- 沐足行业严禁黄赌毒承诺书
- 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
-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11节约我们在行动(教学课件)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苏少版)
- 2024年卫星遥感数据服务长期租赁合同
- DB21-T+3942-2024.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精神科意外事件防-噎食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8-01-03 汽轮机运行值班员 人社厅发202226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