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侄)静夜思1. 会认“夜、思”等9个生字,认识反文旁,会写“思、床”要求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等7个生字。3,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写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重点1 .识字,写字。难点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课时两课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第一课时匚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所描写的美好意境。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猜谜语,激趣导入晚: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竖弯钩要舒展。再:笔顺不要写错,第四笔是竖,第五、六笔都是横,最后一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 教师范写
2、。 强调偏旁:“厂”。你还知道哪些字带有“厂” ? 学生描红,临写。 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讨论、评议:你觉得哪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要改进?课后反思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总结回顾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掌握识字方法 后,让学生分组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多种形式的 认读中对所学生字进行巩固。.夏三课时教学目标1 .精读课文,随文识词。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的转变过程,知道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敌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检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几个生字。来,考一考大家,听老师读词语。谁能又快又准又好
3、看地写出来?教师听写:白色 外边看见 爸爸 晚上 大笑 再见学生听写,投影展评。谁能用其中的两个词说一句话?同学们都太棒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夜色,看看“我”是怎样 克服胆小,变成一个勇敢的孩子的。二品读学习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提问:听了课文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 么?2. 轻声读课文,读后标出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回答。3. 学习第一小节。(1) 边读边想“我”为什么会心乱跳呢,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 么。出示句子。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指导读,读时读出害怕的语气。指导学生练习用“一就”造句。(2) 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胆小,不够勇敢 的孩子)(板书:怕黑)(3) 指导朗读
4、:“很小很小”要读得稍慢,读出“我”的胆小、害 怕。“讲了又讲”重读,突出妈妈讲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心就乱 跳”语速稍慢,读出“我”的害怕。(4) 指名读,评议。4. 学习第二小节。(1) 自由读第二小节,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给它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说说。(非要) 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2) 和爸爸一起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夜晚的美,也说明我已克服了软弱, 不再怕黑,觉得夜晚一点儿都不可怕,让人有一种亲近感)(板书:再怕 里)八、/“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
5、笑”应该怎样读?要读出恍然大悟、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3)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 觉”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 “我”不再怕黑,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 色。(4) “我”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课件出示美丽的夜景图片)学生观看。可能看到天上的繁星和明亮的月亮。(5) 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6) 指名读,评议。5. 你有过害怕黑夜的经历吗?现在还怕吗?小组内说一说。6. 你认为课文中的“我”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我” 是一个战胜恐惧,勇敢的孩子。因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都不害怕
6、了)7. 练习朗读课文。三课外延伸1. 画一画美丽的夜景。2. 完成绘画作业。课后反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站在课文中人物的角度想 问题,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在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课文的 内容也就渗透到学生的观念当中了。不仅如此,让学生设想他们的谈 话,既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 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致。板书设计奇从前夜色现在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J怕黑 一看窗外心就乱跳j八去散步月光下不再怕黑'如同白天一样美好包端午粽认识偏旁“立、籽'O教学|1.会认“端、粽”等13个
7、生字,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 要求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3.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箸竹叶、掀开”等词语 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箸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感受民风民 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重点难点1. 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偏旁。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感受民风民 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两个新偏旁。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8、,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2. 学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出示粽子图)3. 揭示课文题目并板书。(板书:10端午粽)4. 齐读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三不”:不错字, 不添字,不漏字。2. 要想读好课文,就必须先认识这些生字。端 dudn 午 wti 节 ji6 粽 zbng 子 zi 竹 zhii Of ye 大 dd 米 mi 真 zhen 是 shi 十 shi 分 fen 红 hong 豆 dou 总 zong 会 hui 中 zhOng
9、间 jidn 鲜 xidn 肉 rbu 带 ddii 0 hui 去 q£i知 zhi 道 dao 据 j£i 说 shuo 纪 ji 念 nian你认识这些词语吗?自己试着读一下。3. 谁能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跟读两遍。4. 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开火车读一读。5. 生字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下面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其他 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粽子的知识。6.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7. 本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粽子的知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以及粽子的纪念意义。(板书:样子 味 道来历
10、)8. 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样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箸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 一颗红红的枣。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花样: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纪念意义: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 爱国诗人屈原。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 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注意“分”是多音字,本文中读f§n,另外还有一个读音是伪n。2. 指导书写:关键笔画写到位,“午、节、米”的竖在竖中线上, “真”的第六笔横、“豆”的第四笔横、“分”的第三笔起笔,都在横中线上。3. 指导“真”的笔画顺序。4. 认识新偏旁:“料立”。你还
11、认识哪些含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滂:粒云站)5. 教师指导并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展评。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1. 给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组词。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糯米()的枣()的箸竹叶()好吃1.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 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直观的互动方 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 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 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 教师指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方式朗读长句子,这样对学生的朗读有一 定的引导作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2、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民 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出示生字认读。午节叶米真分豆2. 出示词语,认读词语。端午节粽子竹叶大米真是十分红豆总会中间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1. 齐读第1自然段。(1)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从“总会”看出外婆在端午节煮粽子是一种习惯,可见吃粽子是 端午节的习俗。(2) 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总会”“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2. 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第2自然段。(2) 粽子是什么样子的?
13、指名读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箸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 红红的枣。(3) 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好吃。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 叶,咬一 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4)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几个词语读得重一些。注意“一” 字的变调。(板书:青青的箸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3. 学习第3自然段。(1) 指名读第3自然段。(2) 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子?除了红枣粽,还有红m粽和鲜肉粽。(板书: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3) 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
14、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从中可以看出外婆的哪些品质?(可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4)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十分、美滋滋”重读,强调粽子好吃。4. 齐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人们为什么吃粽子?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板书:纪念屈原)5. 补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 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 城,惨遭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 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 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 的祖国,
15、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 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 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 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 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饭团逐渐发展 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 酒的风俗,人们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三巩固拓展1.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
16、多 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2. (出示:饺子、元宵、月饼)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 的?(饺子是春节吃的食物,元宵是元宵节吃的食物,月饼是中秋节吃 的食物)3. 请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颜色、味道、 含义等方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4. 写话。1. 出示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 像把镰刀。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自由猜谜一一指名回答一一揭 晓答案)2. 出示一组月亮图片,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月色,你想说些什么?3. 出示课文题目,解释题目。(1)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2) “静夜思”是什么意思呢?(先让学生逐个字解释,教师指导, 然
17、后串成一句话:静静的夜晚思念着)(3) 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李白:详见本书第48页。当时李白离开家乡,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冷冷的月光洒满了 地面,你觉得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1. 教师范读古诗。2. 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3. 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静夜y仓思si 床chuang前qidn月光guang疑yi是 举西头t6u 望wdng明月 低di头 故gh乡xiang(1) 个别拼读。(2) 同桌互读。本课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前”是前鼻音。 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及时正音。4. 把生字放到诗文中朗
18、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1) 同学们,把你们刚刚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2) 全班交流。课后反思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搭建合作学 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总结回顾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掌握识字方法 后,让学生分组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多种形式的 认读中对所学生字进行巩固。板书设计10端午粽端午粽V'样子 味道 花样 、来历青青的箸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清香又黏又甜红枣粽红旦粽鲜肉粽纪念屈原恒彩虹1. 会认“虹、座”等12个生字,会写“那、着”等7个生字, W认识偏旁腭”。要求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19、并能读出问句 的语气。3.知道“我''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做一个关心家人的人。重占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做难点一个关心家人的人。教学两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1个新偏旁。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出示谜语。一座天桥弯又弯,七种颜色真好看,雨后才往天上挂,行人汽车不 能上。(打一自然现象)你能猜出这个谜语吗?(彩虹)2.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11彩虹)彩虹能引起“我”哪些丰富的想象呢?
20、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吧。二 读中识字,初读课文1. 初读课文。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出示要求。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自然段序 号,并且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2. 识字游戏。(1) 师:小乌鸦知道小朋友都很聪明,就想来考考大家呢!课件出示:乌鸦站在苹果树上,树上的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 谁读对了就随机奖励一个五角星,并让他当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一读。(2) 分小组开火车读。(3) 全班齐读。3. 交流识字。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交流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4. 给生字组词。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同桌互读课文。2. 指名分段读课文,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读。3.
21、 全班齐读课文。4. 想一想。(1) “我”想在彩虹桥上为爸爸做些什么?你那把浇水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 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板书:洒水一下雨一洒在田地)(2) “我”想在彩虹桥上为妈妈做些什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 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板书:镜子一月亮一照你梳头)(3) “我”想在彩虹桥上为哥哥做些什么?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 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板书:秋千一荡来荡去一彩73;飘来飘去
22、)5. 再齐读一遍课文。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1. 教学“那、至U"。(1) 在田字格中书写,书写规则:先左后右,左宽右窄。(2) “那”左边撇和两横与“月”不同。“到”左部“至”的最 后一笔横变提。(3) 学生先书写后组词。2. 教学“着、高”。(1) “着”上边有点和撇,注意与“看”的区别。(2) “高”的两个“口”要写得扁一些。3. 教学“成”。注意“成”的第三笔是横折钩。4. 教学“兴、千”。(1) “兴”的第二笔是点,不是竖。(2) “千”的第一笔是撇,不是横,与“干”区分开。5. 学生在书上进行练习,先描红,再临写。五当堂作业,反馈检查1. 认读生字。2. 听写本堂课学习的
23、7个生字。课后反思1. 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分析字形时,注意启发学生运用 自己的识字经验,从而记住字形。学生可以用部件分析法记住生字, 也可以用偏旁归类法记住生字。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严格按笔顺去描红、 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2. 在本节课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 受来朗读课文,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内容,理解内容。此外,让 学生借助拼音读、自读、分节读等形式,增强朗读训练的频率,提高学 生的朗读能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做一 个关心家人的人。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
24、查,巩固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彩虹,再来看一下这些生字,大家认识 了吗?一座浇花提着 洒下来挑水 那把走到高兴 镜子 拿着 照着 花裙子 秋千 成为二学习课文,边读边悟1. 学习第1自然段。(1) 齐读第1自然段。(2) 这座桥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彩虹)(3) 出示彩虹的图片,感受彩虹的美丽。(4) 再读第1自然段。“美丽”要重读,读出对彩虹的喜爱。2. 学习第2自然段。(1) 自由读第2自然段。(2) 把水洒下来后,爸爸就会怎么样?“我”把水洒在田地里,果树得到灌溉,爸爸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 (板书:提水壶帮爸爸浇田)(3) 指导读第2自然段。(两个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还要读出 “我”为
25、爸爸浇田的骄傲和自豪感)3. 学习第3自然段。(1) 自由读第3自然段。(2) 说说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我”拿着镜子走到彩虹桥上,天上就 多了一个月亮。多么丰富而充满童趣的想象!拿着月亮照着妈妈梳头, 妈妈一定高兴。(板书:拿镜子照着妈妈梳头)(3) 指导读第3自然段。(“圆圆的月亮”重读,“天上不就多了 一个月亮吗”语调上扬)(4) 学生练读,指名读。4. 学习第4自然段。(1) 指名读第4自然段。(2) 说一说怎样把这个自然段读好。读出“我”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高兴心情。(板书:荡秋千给哥 哥看)(3) 指名读,齐读。5. 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6、?“我''是一个关心家人的孩子。(板书:关心家人的孩子)三实践活动1. 如果你走上彩虹桥,你希望做些什么呢?2. 画一画彩虹。本篇课文富有童真、童趣。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语文课堂 就是要唤醒、激发出孩子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任由 自己的思绪遨游在语文这片充满诗意的田野里,收获着想象带来的甜 美,收获着想象带来的感动,收获着想象带来的无限风光。低年级语文 要紧抓“听、说、读、写”,任何一堂语文课都是这几个基本功落实 的主阵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与鼓励学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 步。板书设计11彩 虹(提水壶帮爸爸浇田)彩虹拿镜子照妈妈梳头关心家人的孩子(荡秋千给
27、哥哥看)一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教学2. 通过看图、感悟、诵读,体会古诗。 要求3.写铅笔字,练习写含有点的字时,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顺序也不同。重占1.写含有点的字时,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顺序也不同。难点2.积累古诗,儿歌。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2. 写铅笔字,练习写含有点的字。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四”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四)二识字加油站眉诡i毛鼻圮子嘴zui巴脖b6子手臂bi肚d£i子小 腿tui脚jiW尖1. 通过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词语全都表示人身体的一部
28、分。2. 我们可以玩“你来说,我来指”的游戏,在游戏中熟悉这些词语, 并认识生字。三字词句运用胆子粽子镜子 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1. 这是本单元出现的一些词语,第二个字都读轻声。2. 我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然后与同桌互读,巩固轻声的读法。四书写提示过渡:我们认识了人体的各部分,学会了读带有轻声的词语,那么 大家有信心写好这些字吗?主门书我1.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了吗?相同点:这些生字都含有点。不同点:点的位置不同,“主”的点在正上方,“门”的点在左上 方,“书、我”的点在右上方。2. 书写笔顺规则:“主、门”的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写的时候都 先写点;“书、我"
29、的点在右上方,写的时候后写点。3. 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的形状,记住它们的笔顺,然后描红、临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看图、感悟、诵读,体会古诗。2 .读准绕口令。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四”。(板书:语文园地四)二日积月累1. 根据拼音自由读古诗,读通顺、熟练。2. 听老师介绍作者的情况。贾岛(779-843),唐代诗人。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 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其 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 苦求工,“推敲”的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推月下门”或“僧敲月 下门”而来
30、。3. 讲解词语注释。(1)寻:寻访。(2)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3)不遇:没有见到。(4)童子:小孩。这里指隐者的弟子。(5)言:回答,说。(6)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4. 根据词语注释,串起来说诗意。诗意: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弟子他的师父到哪里去了,他说师父 已经米药去了。他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他也 不知道师父到底在哪儿。5.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三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原文见教材第53页)可以先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段绕口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逐 渐读快,注意读准“妞妞”和“牛牛”,“牛、柳、扭、拗”等词语。1. 文中有哪些双音节词易混淆?
31、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妞妞”和“牛牛”容易混淆,它们的音节相同,声调不同,要注 意读准声调。2. 文中有哪些单音节词易混淆?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牛、柳、扭、拗”等词容易混淆,其中“柳"的声母是“1”,要注意和其他几个词区分开,“牛、扭、拗”注意读准声调。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 游戏巩固识字。(1) “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一棵漂亮的苹果树,每个又大又红 的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指名让学生读,读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2) “转轮盘”游戏:课件出示轮盘,教师说开始,轮盘转动,学生 喊停,轮盘停止转动,并出现一个生字,学生齐声读出生字字音。2. 出示生字。思床前光低故乡(1) 讲解难
32、点。“前”的上面不要写成“廿”;“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点;“故” 的右边是“攵”,不要写成“攵”。(2) 教师范写。(3) 学生书写生字。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4) 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李白,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这首诗讲了什么。1. 采用各种形式朗读感悟意境。首先教师范读古诗,让学生感受 古诗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请学生自愿读,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而带 动其他学生也愿意读。还可以通过小老师领读、同桌读、男女比赛读 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把朗诵、背诵古诗当 作一种享受,而
33、不是一种负担。2. 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小老师领读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在“摘苹果”“转轮盘”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学习生字,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 说诗意。2.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题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一一静夜思,看看李白会想些什么。 二读中理解,感悟诗意美1. 学生运用串联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画 出不理解的词。2. 学生提出不理解
34、的词。(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3. 学习第一句诗。(1) 读整句诗。(2) “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3) 说第一句的诗意。多媒体创设情境:明亮的月光照在井栏前。4. 学习第二句诗。(1) 读整句诗。(2)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3)引导学生理解“霜”的意思。霜是在秋冬季节形成,附着在地面附近的白色微细冰粒。(4)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 亮的月光照在井栏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朗读,引导。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教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 一层冰冷的霜。 环境如此冷清,加上诗人
35、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教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学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5. 学习第三、四句诗。(1)读这两句诗。(2)理解“举头”的意思。(做动作)(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6. 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光、霜、乡”要重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师范读一学生跟读一自由练读一全班齐读7. 配乐朗诵,想象诗歌的画面。(播放思乡曲)8. 明月照在诗人李白的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 刻回到亲人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 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这首静夜思,对着月亮深情吟咏,希望 明
36、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 指名对月朗读,齐读)9. 你们真像小李白啊,谁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呢? 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10. 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 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地欣赏这首美丽 忧伤的古诗一一静夜思。欣赏完古诗朗诵音频后,再次齐读全诗。三结题,回读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总是把思念故乡的情感深深地藏在心底,但 是每当夜晚来临,每当佳节来到,每当明月当空时,想到自己孤身一人, 想到家乡的亲人,怎能不令人低头沉思,怎能不令人归心似箭?让我们 再次深情地朗诵起这首静夜思吧!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深入感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 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 学生都喜欢读书,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因此,在教学本课时,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经营的品质管理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矿石处理工艺的设备选型与改进与现场维护与培训考核试卷
- 社会人文的跨学科研究考核试卷
- 电子智能手环运动追踪考核试卷
- 橡胶产品应用领域考核试卷
- 社会中的健康产业与经济增长考核试卷
- 窗帘辅料的选择与应用技巧考核试卷
- 石棉防震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性能考核试卷
- 生物质能发电的生物质能发电设备选型指导考核试卷
- 工厂车间安全教育体系
- 医院培训课件:《产前准备-为顺产做准备》
- 《管理学原理》(课件)
- 长城汽车2025人才测评答案
- 幼儿园法制教育讲座
- 河道的管理和防护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知识培训
- 技能人才评价命题技术规程
- 中职不等式的试题及答案
- 深信服aES产品技术白皮书-V1.5
-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独立作业英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Unit+2+Expressing+yourself+PartB(课件)【知识精研】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