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一中2013高三11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1页
四川乐山一中2013高三11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2页
四川乐山一中2013高三11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3页
四川乐山一中2013高三11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4页
四川乐山一中2013高三11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卷 选择题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费 粗犷/旷日持久 着实/酌量 B玩弄/弄堂 埋怨/掩埋 诘难/殚精竭虑 模糊/模具 C蓄养/体恤 鞭挞/纷至沓来 瞠目结舌/称孤道寡 耄耋/喋喋不休 D笑靥/梦魇 救济/人才济济 裨将/大有裨益 骠勇/骠马2.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 坐阵 寒喧 开门辑盗 百练成钢 B寥廓 渺茫 一蹙而就 病入膏肓 C冀望 修葺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 D. 干躁 谬种 百无聊奈 美伦美奂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 在这次比赛中,来自基

2、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的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D. 该产品的使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B. 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

3、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围棋与国家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

4、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

5、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

6、、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

7、配。(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5、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6、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

8、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

9、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三、阅读下面古文,8-10题,每小题3分。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11、,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8、下列加点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因为 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加速 C. 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 D. 奉之弥繁 愈,更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有如此之势,而

1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苟以天下之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D. 非兵不利,战不善/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这篇政论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他和父亲苏洵、哥哥苏辙被后世称为“三苏”。 B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全都争相割地贿赂秦国,使得本国实力越来越衰弱,这样做实际上是加速自己的衰亡; C这篇文章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旨在劝谏当权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D作者认为燕虽是小国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他们擅长用兵,如果不是荆轲刺秦王未果、骁勇的李牧将军被诛杀,那燕肯定不会被秦国吞并。第卷 非选择题四、

13、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9分。11、翻译下面三句话。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分)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12、请用“”为下面一段文字断句。(4分)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3、默写。(9分) , ,谁主沉浮。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 , 。 惨象, ,流言, 。 ,不仁;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何辞为?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14、,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 。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两首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感慨都相似,请简要说明。(4分) 这两首诗歌的抒情方式同中有异,有什么样的差异?请简要说明。(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6分)相信生活,相信爱铁 凝汪曾祺老人离开我们13年了,但他的文学和人格,他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

15、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母语无与伦比的优美和劲道。他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尤其是对中、青年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大而深刻的。一位青年评论家曾这样写道:“在风行现代派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唤起了他们对母语的重新热爱,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因而又显出特别的新潮,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他像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的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者长

16、久怀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真性情”。这是一个饱含真性情的老人,一个对日常生活有着不倦兴趣的老人。他从不敷衍生活的“常态”,并从这常态里为我们发掘出悲悯人性、赞美生命的金子。让我们知道,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窃以为,一个人不能将真性情投入生活,又如何真挚为文?有句俗语叫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在汪老这里却并非如此。他的人生也坎坷颇多,他却不容他的人生如“戏”;他当然写戏,却从未把个人生活戏剧化。他的人生就是人生,就像他始终不喜欢一个形容叫做“作家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活,”他更愿意说去一个地方生活。后者更多了一份不计功利的踏实和诚朴,也就说不定离文学的本质更近。一个通身洋溢着人间烟火

17、气的真性情的作家,方能赢得读者发自内心亲敬交加的感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能达此境界的作家为数不多,汪老当是这少数人之一。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爱”。因为,他就是相信生活也相信爱的,特别当他在苦难和坎坷境遇中。他曾被迫离别家人,下放到坝上草原的一个小县劳动,在那里画马铃薯,种马铃薯,吃马铃薯。但他从未控诉过那里的生活,他也从不放大自己的苦难。他只是自嘲地写过,他如何从对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还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这并不是说,汪曾祺被苦难所麻木。相反,他深知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艰深。

18、他的不凡在于,和所有这些相比,他更相信并尊重生命那健康的韧性,他更相信爱的力量对世界的意义。我想说,实际上汪曾祺先生的心对世界是整个开放的,因此在故事的小格局里,他有能力呈现心灵的大气象。他曾在一篇散文中记述过他在那个草原小县的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北京与家人短暂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家,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极其鲜美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去年5月,汪曾祺先生忌日的第二天,我去福田公墓为汪曾祺先生献花。那天太阳很好,墓园十分安静。我随着立在路边的指示牌的引导,寻找汪老的墓碑。我终于在一面指示牌上看见了汪老的名字,那上面标明他的

19、位置在“沟北二组”。沟北二组,这是一个让我感到生疏的称谓。我环顾四周,原来一排排墓碑被一行行生机勃勃的桃树环绕。几位农人模样的男子正散站在树下仔细地修剪桃枝。从前这公墓说不定就是村子里的一片桃园吧?而此时的汪老,就仿佛成了这个村庄被编入“沟北二组”的一名普通村民。记得有一篇写汪老的文章里说,汪老是当代中国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以汪老的人生态度,以他的真性情,“名士”“村民”或者都不重要,若硬要比较,也许汪老更看重过往生命的平实和普通。我在汪曾祺先生与夫人合葬的简朴的墓碑前献上鲜花,我再次确信,汪老他早就坦然领受了头顶上这个再寻常不过的新身份,这儿离有生命的树和孕育生命的泥土最近。今天,在汪曾祺先

20、生的家乡,怀念他、热爱他的人们以这样的规模和如此的隆重来追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这一方水土的文化财富,使我感受到高邮润泽、悠远的文化积淀;我也愈加觉得,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是不能没有如汪老这样一些让我们亲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汪曾祺对中国文坛的影响是深刻的,他用非常新潮的文字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B汪曾祺是一个饱含真性情的人,他始终不喜欢将“作家去一个地方生活”形容成“作家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活”。 C汪曾祺被下放到坝上草原的一个小县劳动时,将马铃薯画得出神入化,这体现了当时生活的孤

21、寂,也体现了汪老的精神世界的麻木。 D由于生活的贫穷,汪曾祺将在草原小县采集到的蘑菇晾干,待到年节和北京的家人团聚时烹制一份味道鲜美的汤。 E汪曾祺的墓在“沟北二组”,一个非常普通的地址,让作者觉得这里离泥土最近,仿佛更适合汪老的气质和精神。 16、作者说汪曾祺的文学和人格魅力伴随着她,请简要概括汪先生的哪些方面让作者受益匪浅。(3分)答:17、如何理解文章第3段画线句“他的人生也坎坷颇多,他却不容他的人生如戏;他当然写戏,却从未把个人生活戏剧化”的含意?(4分)答:18、文中说今天不少人“隆重来追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像这样的纪念应该不是个案,请结合文本以及你的积累,探究纪念汪先生

22、的意义。(5分)答:六、共15分。1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问:孔子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的学生?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20、请改正下列各句中运用不得体的词语。(3分) 请问家父高寿啊?(寒暄用语) 改为 涂鸦之作,敬请拜读。(赠书用语) 改为 李和平先生敬启(信封用语) 改为 21、填空,每空1分。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 、关羽的 、孔明的 。22、仿照下面的示例,以“真诚”和“虚伪”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的句式基本相同(4分)。示例 真诚是一潭纯净的湖水,虚伪则是一团小小的泥块。尽管湖水有时会遭到泥块的袭击,但泥块永远改变不了湖水的纯净。七、作文。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与“争”字组合的词语很多,有“寸土必争、力争上游、争先恐后、争分夺秒、争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