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促进民族大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中正确的是() A.整地碎土工具进一步发展 B.政府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管制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2.在北魏后期的墓葬中发现了许多瓷器,并且这种瓷器对后来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起了重要作用,这种瓷器是( ) A.白瓷 B.青瓷 C.唐三彩 D.彩瓷3.下列有关北魏对外贸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洛阳城内有专供外国人居住的“四夷馆” B.与朝鲜、日本联系密切 C.与地中海沿岸各国有贸易往来 D.与西欧有了直接的贸易往来4.右图是鲜卑人乐俑,主要反映了孝文帝为规范臣民的行为而学习汉族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2、() A.三长制 B.汉族的礼乐制 C.儒家文化 D.汉族的官制5.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6.魏孝文帝改革中模仿汉族官制,“定考课,明黜陟”,将北魏官制定为( ) A.三公 B.科举制 C.九品 D.三公九卿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 A.缓和民族矛盾B.发展经济C.巩固封建统治D.促进了民族融合8.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9.右图书法成就
3、是魏孝文帝改革后大量学习汉族文化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刚劲有力、气 势雄浑,这种直到今天仍受人们喜爱的字体是 A.柳体B.颜体 C.魏碑D.宋体10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基本条件是 A汉族地主阶级的建议 B政府手中掌握大量的荒芜土地 C限制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 D冯太后的支持11改革后,北方许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这是由于实行了哪些改革? 均田制 整顿吏治 三长制 租庸调制A B C D12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重视水利兴修经济作物种植增多A B C D13北魏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政府放松对手工业的管制民间手工业生
4、产活跃手工业者按行业分居 官府手工业有所发展丝织业、制瓷业有很大发展A B C D14北魏时期商业发展体现在 洛阳商业繁荣 政府以铜钱为货币 出现著名的商业区 实物交易为货币交易所替代A B C D15北魏时期对外贸易扩展到 朝鲜半岛 日本 中亚、西亚 地中海沿岸国家A B C D16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具体表现在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 迁都洛阳A B C D17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体现在 鲜卑族劳动者逐渐成为农民 农耕生活成为主要生活形式 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有的还从事工商业 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A B C D1
5、8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的文化精髓也融入汉族文化中,反映在 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得到传播 汉人胡食现象出现 汉人在服饰上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汉人学习鲜卑文字A B C D19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 20.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6、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21.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 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 C D22.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1)与恩格斯的叙述最吻合的中国古代变法应该是什么变法运动?变法的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2)这次变法运动的实质是什么?对于鲜卑族的发展最主要的
7、影响是什么?22.图一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图二是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请观察二者的区别,并分析二者形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什么文化的重视?23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还。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
8、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24 材料一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二 右图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
9、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材料四下图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时的措施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孝文帝提出迁都的理由、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指出这一措施在政治、思想上所起的作用。(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推进改革举措方面给后人哪些共同的启示?25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2)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
10、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又有何相同之处?(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为什么? 26.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3)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试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4)由此,你认为民族融合的实质是什么? (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主要是制度的更新,后期主要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2)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鲜卑
11、族的封建化过程。云冈石窟体现出高大雄健、可畏的气概,只有游牧文化的特点;龙门石窟温和可亲。孝文帝改革使石窟艺术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形式。民族融合的发展。重视佛教文化。迁都洛阳;并从语言、服装、姓氏、改籍贯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鲜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积极接受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客观上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加速封建化进程,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1)理由:民族之间差异很大,且民风强悍,难以文治;柔然经常南下进犯;洛阳经济文化发达,迁都洛阳有利于政治统治。目的:学习先进文化,接受中原文明;更好地推进改革,维护统治。(2)“燔诗书而明法令”(或毁灭儒家书籍),加强思想控制;“移
12、风易俗”(或穿汉服,行汉礼等),加快封建化进程(或促进民族大融合)。(3)以推进土地制度(或生产资料)改革为重点;难点是与旧势力的斗争;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改革。(1)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国家发展强大。措施:实行均田制与三长制、整顿吏制,革除旧俗(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等)。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因此张之洞的看法符合事实,较为客观公正。(2)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侧重于顺应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潮流;而商鞅变法侧重于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各国为争霸纷纷实行富国强兵的潮流。都实现了向封建化的转型。(3)不是。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 (1)战乱的推动;孝文帝改革的促进。(2)生活习惯的汉化。如鲜卑劳动者脱离游牧生活,鲜卑贵族变成地主,有的还兼事工商业,经济生活的变化促使习俗的改变,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鲜卑族优秀文化融入汉族文化中。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汉人中得到传播,在服饰、食物等方面也显示了汉人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案例比较分析与反思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年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处理试题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医保政策调整与医疗信息化建设试题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核心考点模拟试题型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医保政策调整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试题
- 跨境数据合作中的技术标准与互操作性-洞察及研究
- 压气机冷却系统创新-洞察及研究
- GB/T 17728-2025浮油回收装置
- 签名技术在云计算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5中粮集团社会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海南自贸港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药师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广东云浮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1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与建筑产业体系智能化升级研究报告
- 多模式数据融合在金融预测中的应用
- 辽宁省大连市外研版七年级上册 专项 五选四 短文选句 模拟练习
- 物业客户投诉处理及技巧培训课件
- 纽约中央公园景观分析
- 《赵威后问齐使》
- 三国志11全人物能力数值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