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参考答案_第1页
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参考答案_第2页
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参考答案_第3页
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参考答案_第4页
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语文第四至七讲作业一选择题1 .二十四史之首是(B)。A.春秋B.史记C.太史公书D.尚书2 .下列著名人物属于汉赋四大家的是(CD)A.xxB枚乘CxxD.xx3 .谏逐客书第二自然段中所列举的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取得成功,使用的论证方法是(A)。A.归纳论证B.演绎论证C类比论证D.举例论证4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有(BD)。A.歌呼呜呜快耳者,xx之声也C.贪多务得,细大不捐B.名一艺者无不庸D.浩浩乎如xx,而不知其所止5 .盛唐时出现的两大派诗人分别是(CD)。A.文章四友B.xx人C.xxxxD.xx人6 .山居秋暝是一首(ABD)。A.山水诗B.近体诗C古体诗D.格律

2、诗7 .下列将进酒中句子词语的解释有误的项目是(AC)。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相会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D.与xx同销xx。销:消除8 .xx登高这首诗的颔联是(C)。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9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古今义不相同的是(ACD)。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B不尽长江滚滚来C侣鱼虾而友麋鹿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10 .(CD)是新乐府诗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诗人。AxxB.xxC.xxD.xx11 .晚唐的小xx堤(D)。A.李绅、

3、杜甫B.李白、杜甫C.李商隐、杜审言D.李商隐、杜牧12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真实含义是“思”,这是(A)。A.谐音双关B.比喻双关C.字形双关D.语意双关13 .下列篇目写到有建功立业志向的有(A)。A.短歌行B.十五从军征C韩愈进学解D.李白将进酒14 李煜是(CD)。A.唐代词人B南宋词人C南唐t人D.五代十国词人15 .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得正确的是(AB)。A.名一艺者无不庸名:以,著称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抛弃C.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诛:杀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往:去。16 .韩愈进学解中,假托弟子之言评“国子先生”,涉及到

4、的业绩有(ABC)。A.贪多务得,细大不捐B.口不绝吟,手不停披C.障百川,回狂澜D.利泽施于人,名胜昭于时17 下列句子中用使动用法的是(BC)。A.业精于勤,荒于嬉。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釐妇D侣鱼虾而友糜鹿18 下列句子中“乎”做介词“于”解释的是(AB)。A.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19 .前赤壁赋表现作者旷达的句子有(AB)。A.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0 .词有词

5、牌,词牌是(AD)。A.词调的名称B.词的内容的主题C.词的调式的规定D.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21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几句词所用的修辞方法有(BD)。A.对偶B.xxC暗喻D.夸张22 .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C)。A.功名又t就B.乐观xx二翻译题1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C人生无常D.适意自然译:泰山从不拒绝土壤,所以能具有这样的高度;黄河大海从不选择流入的涓涓细流,所以能具有这样的深度;一个王者从不拒绝广大的老百姓,所以能确立作为王者的品德。2

6、.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译:(对于王者)大地没有东南西北四方之分,百姓没有国度之别,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也降下福祉。3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译:竹林一阵喧闹,原来是浣衣女从溪边回家了,溪中莲叶动了,原来是渔船顺溪流而下了。4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译:杀羊呵,宰牛呵!我们姑且玩它一个痛快,应该一起喝它三百杯!5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译:万里之内同悲,因时时有秋,处处有秋,难以归家,只能长作客。一生多病,以垂暮病痛之身独自登山悲秋。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译: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游戏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思考而完善,由于随意放纵而毁

7、坏。7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译:先生写文章可以说内容博大精深,文辞奔放畅达。8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使幽深的山谷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江上孤舟中的寡妇哭泣。9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译:只有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听在耳中成为佳声,看在眼里成为佳色,取用没有禁止,使用永不枯竭。10 .xx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译:(眼前春花秋月,)流逝着日月,何时才能了结?往事还记得多少!11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译:试想故园中等候的佳人,在梳妆楼上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爱人的归舟。12 .转xx低xx,

8、照无眠。译:(月光)转过朱红楼阁,低洒进雕花门窗,照见了惆怅无眠之人。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但愿别离之人能长久拥有生命的平安,普天之下人们能远隔千里共享明月。三、简答题1.概述xx散文的类型。答:xx散文有:1 .政论散文。贾谊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恒宽盐铁论、王充论衡、仲长统昌言等。2.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3.辞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2 .谏逐客书主要采用哪种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答:谏逐客书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法。如作者列举秦国四位先君任用客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然后再从反面提出如果不任用客卿秦国会怎

9、样,证实了客卿对秦国功不可没,凸显了嬴政驱逐客卿的错误。3 你怎么理解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生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4 查阅资料,简谈李白写作将进酒时的背景。答: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

10、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天宝十一载(752)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5 .登高中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你能感受到当时杜甫有哪些悲?答:他乡作客,一

11、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6 .进学解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答:进学解中韩愈在主客问答上使用了迂回曲折的笔法。作者反话正说,把牢骚不平之语借弟子之口说出,而自己却心平气和地自慰自责,因此作者没有采用罗列历史事实来说明问题,而是运用了一系列比喻和反语,在貌似满足中,饱含着强烈的不满和愤慨。这样写,在表达上既委婉曲折、含而不露,又

12、没有指斥当朝、自矜自夸的嫌疑,显得十分得体;文章整体上既深沉含蓄,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韩愈杰出的艺术创造力。7 .前赤壁赋中作者以凌乱的“杯盘狼藉”作为结尾是要表达什么?答:作者展现的是一种无序,而现实社会正是无序的。能在无序中酣然入眠表明再严酷的现实也能够面对。8 .查阅资料,词分哪两大派别?各有哪些代表人物?答: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xx、xx。婉约派代表:xx、xx。9 .试通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风格。答:李商隐的无题诗多写得虚幻迷离,朦胧的意境展示了复杂的心境。就课本所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来说,结构回环往复,每一联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失望、痛苦、执着。春蚕、

13、蜡炬、晓镜、云鬓、月光,色彩秾丽的意象,形成宁静神秘意境。意象的组合形成多棱镜的感觉效果,似是情伤,实是理想,意义变幻、主题变幻。10 .什么是“古文”?唐代古文运动的宗旨是什么?答:“古文”是韩愈等人针对魏晋以来形成的“时文(即骈体文)”提出的,指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xx运动的宗旨是:内容上提倡儒学,反对佛、老;形式上提倡以先秦两汉散文为样板,单句散行,反对骈俪。在“文以明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文章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努力去反映一系列世人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11 .李煜前后两个时期的创作各有什么风格?答:李煜作品从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富为一国之主,生活豪华奢侈

14、。这一期作品,多描写宫廷享乐,风格柔糜,没有超出花间词人的范围。降宋后,被拘于汴京,亡国之痛,故乡之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使李煜的词成为抒情述怀的工具,突破了传统。12 .柳永八声甘州一词是如何借景抒情的?答:本词上半阕借景抒情。词人先以一个“对”字放眼全景,目光逐渐收回,从“江天”至“关河”再聚焦于“当楼”,登临之楼,成为聚焦纵目远景之点,江天、关河等一切远景皆以此为中心,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抒情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最后借长江水点出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下半阕因情造景,虚实结合,自己与佳人两两相望的惆怅跃然纸上。1

15、3 .简析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一词的“化虚为实”的手法。答:该词下半阕写想出门踏青消愁,又忽然“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抹杀了前面的“也拟”,让人感到了虚无的情绪愁化作了有形、实在的沉重之物。四、解析题1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

16、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10 / 15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A.这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对比法,xx。B以此段为例,概括“铺陈”的特点。答:作者为论证客卿对秦国的贡献,使用了铺陈的手法,列举秦国四位著名的先君,句式整齐,结构相似,节奏统一,信息量庞大,极具说服力。C.文中并国二十”拔三川之地”、举地千里”这些词组中数字应该怎样译成现代汉语?为什么?答:“并国二十”,二十:许多。“拔xx之地”,xx:指xx、xx、xx。“举地千里”,千里:

17、千万里。“二十”、“千里”都是约数并非实指。D.从这段内容分析xx的说话艺术。答: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段内容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拔、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2.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

18、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A.这段话中学生对国子先生的评价是什么?答:学生认为先生在仕途上完全是一个失败者。B.韩愈写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答:这段话是韩愈真正想说的,他认为自己有诸多的优点,缺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于是借学生之口发一番牢骚。C.解释坠绪、旁搜”、远绍”的意思。答:坠绪:失传的儒家理论

19、。旁搜:广泛地搜索。远绍:遥远地继承。D.作者把国子先生对儒家的贡献单独列一个层次,说明作者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答:韩愈重儒,从他将对儒家的作为和学业、为人等并列在一起就可感受到。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xx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吾”与“子”分别代表什么?答:分别代表苏轼思想上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B.作者借水月之喻阐述了怎样的哲理?答:作者借水月之喻向我们展示:从变化的观点看,人生与自然都是瞬息万变;从不变的观点看,人生与自然都有永恒的意蕴。苏轼所阐述的道理是要告知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两面,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C苏子的这段话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哲学?答:随缘自适,xx乐观的人生哲学。D.苏轼的人生哲学在现代社会是否有现实意义?为什么?答:有现实意义。苏轼的人生哲学中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