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虞美人三维目标:学会如何鉴赏抒情词的方法:直抒胸臆、意象、时代背景、对比、虚实结合。词的诗化的理解(七言句式,个人情感)。词的风格特征:血书,“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感悟作者历尽繁华与屈辱后纯真、率直、自然的情感流露。掌握自然永恒,人事沧桑这一永恒的抒情主调。但要保持积极生活态度。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其人作,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2、结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内涵魅力,探究、研讨文本,把握词的内容,了解词的创作特点,培养鉴赏能力。3、理解词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及跌宕起伏的笔法,学会反复对比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1、歌曲
2、感悟-朗读品味-知人论世-自主合作探究,鉴赏全词-解读词情-品味意境-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2、研读、探讨、质疑、探究、释疑、归纳、背诵,完善对课文的整体认知。3、读悟议结合法,双主导学,文眼导读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寻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作者在词作中流露出的伤别之感,亡国后的凄凉心境;体会李煜那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浓郁愁情。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不要悲观忧愤,要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学会用积极、乐观、向上健康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1、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提高学
3、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2、鉴赏全词,重点理解词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把握艺术技巧。教学难点:3、品味意境,提高词的鉴赏和探究能力,挖掘“愁”的内涵。学习者分析:高二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年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分科教学,语文的地位得以凸显,可大多数学生在高一时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预习,不背诵,不记笔记,不想做作业等;又如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用于课外阅读,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不知道怎样读书,课外阅读层次太低,对课外阅读的作用认识不足,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浮浅,这些都是学好语文的极大障碍,最主要的是他们接触诗词时间尚短,对诗词的分析鉴赏还未
4、有明确系统的思路,但他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且情感充沛,易于受到文学的美的影响,有一定归纳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较好使用电脑和网络、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乐意参与分组讨论学习。基于以上情况,我便利用多媒体,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声音、图象随时插入,随时展示,避免了平时只靠口说手写的容量小的弊端。另外,李煜的虞美人没有生僻的字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未必准确、深入地理解其中深广的忧愤。因此根据前人“知人论世”的欣赏经验,精心设计了根据相关传记资料整理李煜“年表”的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成学案。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
5、堂情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过程: 一、引子通过优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中。情境导入,激活学生 营造情境、酝酿感情:本节课前十分钟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精美的动画、缠绵的歌声,营造课前氛围。 1、上课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李煜虞美人“几多愁”视频,营造氛围。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歌曲是 虞美人,演唱者大家都知道是邓丽君,那么词作者呢?生纷纷答。师:有说对了的,有不对的,我来说他是一位错位的君王,亦是一代词宗,他创下“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典范”,他开始“话到沧桑语始工”的传奇,他就是李煜!
6、出示PPT 李煜头像 我们知道了它的作者是李煜。前面我们学过,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知人论世”,那么李煜到底有怎样的一生?你了解吗?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在多媒体条件下统一演示课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直观的认识。学生回忆,老师概括 。师:1、请同学来说说你对李煜其人的了解有多少。生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李后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俱为五代著名词人。师:这是文本注释,书本上的介绍内容,有没有其他同学补充呢?生补充他史称南唐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婉约派“愁宗”。(PPT简
7、历、双重身份,已学过的、相关诗词)师补充:李煜,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在位15年 (961975)中,前半生政事不修,纵情享乐,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词风香艳缠绵。李煜在后人脑海里留着一个鲜明印象,就是他留给了我们不少香艳、柔情、悲哀的词。他的词,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作为曾经的国君,还被誉为“词中之帝”。词人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代国君。亦是让世人惊羡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历史典范人物之一。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
8、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他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儿女私情,花前月下;后期,失去曾经尊贵的地位,满目创痍,囚徒的苦恼无奈。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菩萨蛮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表达了对"故国&
9、quot;、"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描述李煜。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阅世愈浅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文本的注释再加上我们补充的内容,我们对李煜的了解就比较全面了。2、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你了解多少? 师:课前要求大家回家在网上查资料,粗线条地整理出李煜的“年表”,现在我将生1的“作品”投影给大家看看。(投影) 1岁(937年) 先主李昪南唐立国 25岁(961年) 继南唐国主位,世称“后主” 39岁(975年) 国亡被俘
10、,受封“违命侯” 42岁(978年) 七夕生日为宋太宗毒死 生1能抓住李煜人生的几个关键点来概括,要言不烦。从这份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煜人生的哪两个极端? 生2:从王子王孙到“违命侯”。 师:不够确切。 生3:从南唐国主沦为阶下之囚。 师:很好。我们可以将李煜人生的两极概括为(投影):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国主 “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臣虏” 李煜在文学艺术方面可以说是个难得的天才,但在政治军事方面是个十足的弱智。他在被俘后所写的另一首词中坦白自己“几曾识干戈”,就是说根本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和头脑。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
11、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国亡降宋后,过了二、三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朝夕以泪洗面,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相传他于七月七日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PPT 出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作为君王,作为政治家,李煜是很失败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
12、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PPT 出示“国家不幸诗家幸” 词坛大家)三、导入正文师:一千多年前。秋风中的西楼。一个帝王,一个亡国的帝王。在漫天萧瑟的梧桐叶中吟成这曲千古绝唱虞美人,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首次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落魄的脸。“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是由九五之尊,跌落为阶下之囚。今昔对比,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咀嚼。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南唐后主”的人生,走进他的悲情世界,走进他
13、真实的内心,感受他凭阑江山的无限怅惘,解读他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愁(PPT 出示出示虞美人题目)四、通过诵读感知全文因声求气:师生互动,音乐渲染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学习古典诗词,必须先学会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求得对诗歌韵律的深入理解。(PPT 出示出示虞美人全词)在多媒体条件下统一演示课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直观的认识。1、聆听范读,整体感悟。(通过录音机或电脑,配合音乐)2、抽举手朗诵的一男一女朗读课文试试身手(一个学生读完之后,其他学生来评价)师问: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答:好。音准、感情把握到位。 不好。情感把握不到位。 师问:要朗读的好,必定要把握全
14、词的情感核心,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能否从诗词当中找出一两个词语来揣摩他的此刻情感呢?(找词眼)生(集体)答:愁。师问:什么样的愁?作为一国之君,却成为阶下囚,作为才人,他才华横溢。本词写于李后主被俘将死的前夕,由君王沦落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 往事之叹、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所以,我们应该读出词人此刻的心境,基调应该是低沉、凄婉。3、再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来朗读。4、师诵读,纠正生的把握。要注意 节奏 和 情感。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5、请生集体朗
15、读。再次整体感知词人的愁绪。要求:断句要清楚,感情要饱满。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6、老师简短的评价。再听一遍配乐范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熟悉词,并且掌握朗读诗词的技巧。五、请同学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16、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六、赏析诗词 ,品悟全文 以意逆志:合作讨论、个性解读,体验作者情感,欣赏诗歌意境PPT两则清朝著名词论家对虞美人及李煜词的评价抄给大家,以期加深对作品的认识(投影):“
17、尼采谓: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陈廷焯云韶集卷一) 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你从文中看见“血”了吗? 让我们走进诗词,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生活情景,再现李后主此刻的心情。 1、找意象: 师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那些事物?有那些意象? 生答: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愁、春水 2、悟意境:提示方法:看意象、抓关键、析手法、
18、解句义、明效果。 明确:在诗词中用意象来寄托感情李煜有这么多愁,他是如何从诗中表现出来的?(讨论时间5分钟,交流15分钟。)师问:这些意象传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用了三组对比的意象来表达情思。(让学生自主找出三组对比)(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意象:花 月。我们经常提到花好月圆,花、月构成什么样的景? 生:美景。 师:美景往往激起人们愉悦的情感。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词人却说了什么?“何时了?”以反问句起,劈空而来,问得惊心动魄。面对春花秋月这么美好的事物反生嫌怨之情,为何?生答:(因为他现在是囚徒,亦可联系写作背景) 师总结:我们经常说:“境由心造”,悲伤,天晴也是雨,振
19、奋,天雨也是晴。一般心情可以改变环境,纵使晴空万里,也能风雨凄漆,即使彤云密布,也会化为艳阳当空。所以,此刻李后主即使看到春花秋月,也是悲凄无比。于是,他长叹一声:往事知多少?往事指什么呢? 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那过去的日子,经历过欢娱,经历过痛苦,经历了繁华,也经历过失败,一切都已成回忆。多少往事,积压心头,无人可诉,无处可诉。“知多少”中包含着无法排遣的愁闷。 多少往事,划过天际,曾经在南唐的点点滴滴,甚嚣尘上(往事多少,让春花失色,令秋月悲凄呀。倒装!) 想象:富裕生活,万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
20、不堪言昔日欢乐,今日屈辱,形成对比。一幅春花秋月图的背后,是后主对往事的无限怅惘,对过去生活的无限追思。 在常人眼里,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和最美好的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煜开篇就说希望美景终了?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参考答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当时的李煜虽被封为违命候,实为阶下囚,失去了君王的宝座,家庭又支离破碎,优越的生活已不再拥有。过着囚禁的生活,窗外,春去秋来的岁月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
21、,不同的是词人自己的“春花秋月”与先前有了太大的不同。对于亡国之君李煜,春花秋月偏偏只能勾起他伤心的回忆。因为他昔日的生活,大都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往日的欢乐却一去不返。所以首句便发出哀怨的感叹。他埋怨春花秋月为什么一再到来,致使他回忆起如烟往事,备感辛酸。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1)PPT(“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物,对亡国之君李煜而言,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意味着屈辱生活的延续,充满了讽刺。所以诘问苍天“何时了”借乐景来抒悲情。“何时了”,但作者却想它快点结束。因为会想起 “往事”。而春花秋月越美好,越反衬出“往事”使人心酸
22、,良辰美景依旧在,但欢乐已成过往。(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意象: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东风”是什么风? 春风。 师问:一个“又”字?体现什么样的情感?(提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生答:“又”,一个“又”字点明后主归宋后又过了一年,师总结:从时间上来看,度过了一年。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与其在说时间,不如说是重复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 接着下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问:故国、月明。提到“月”,这一意象,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23、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月”激起词人深深的思念 想象: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风,带我回到自己故国 亡国之恨 哪一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故国”在作者的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呢? 参考答案:又这个字预示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让李后主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
24、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回首故国,只有伤痛和悲哀。(2)PPT(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自古而今,许多文人骚客都对着这轮明月寄托了无数幽深的思念之情,现在,李煜独倚小楼之上,对着这一轮明月,也不免地勾起了深重的思乡之情,回想起“故国”,但故国啊,却早已消亡在硝烟铁蹄之下,所以作者使用了四个字表达感想“不堪回首”!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意象:雕栏玉砌。 师问: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如:小草,野花等等? 生答 师总结: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留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应犹在”
25、,推测这些应该还在,选择景物,是为了抒情,一定要典型,如果前一句是物的描摹,后一句是“朱颜改”,看注释,齐声回答:什么上朱颜? 生答:红颜,少女的代称。 师问:少女都怎么了? 生答:变老了。衰老的容颜。 师问:有那么厉害吗?仅仅一年半载,少女都衰老了? 总结:夸张。体现南唐剧烈的变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崔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桃花依旧,而人去不在?一种遗憾,一种回忆,弥漫开来日日难过,夜夜难眠 改的只是“朱颜”吗?参考答案:改变的不仅仅是
26、“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他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性命朝不保夕。(3)PPT(雕栏玉砌与朱颜对比)一个是“应犹在”,另一个却是“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曾经流连其间的一代风流天子,此时已是阶下囚,只能对着明月回想往事。(4、把前三个意象表达的情思_化抽象为具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的心扉,此情无计可消除,又可与谁人说?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动郁积,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冲决一切之势:(齐读
27、最后两句)师问:为何为名句? 这两句词用春水比喻愁绪,巧妙地呼应了上面的“春花”、“东风”,更主要的是把抽象的、无形的愁绪形象化,“春水”而且是“一江”,奔流不息,突出愁之多、之浓、之长,给人一种绵绵不断、无穷无尽的感觉。 师问:“水”的特性? 生答:连绵不断 师问:“一江春水”,应该有多少? 生答:很多,很重 总结:“愁”,很抽象的概念,在这里词人给我们具体话,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写出愁之多,之重,之绵绵不绝。 师问: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人写过关于“愁”,把愁绪具体化的诗词?: 参
28、考答案:(提示):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长) (愁之长度) 试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多)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何处何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嗖嗖,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云,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29、160;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南宋词人吴文英曾写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他认为愁是怎么形成的呢?那就是离别者心上的凉秋。辛弃疾曾感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同学们正好处在辛弃疾所说少年时期,秦观千秋岁:“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突出了无边愁情的弥漫、浩渺。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愁
30、的无绪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用流水写愁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愁无法抑制)(李白)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厢愁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突出人生长恨如春水一般绵绵无期。
31、;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zé mng)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之重量)秦观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愁之多深) 寇准夜度娘:“愁情不断如春水。”将离愁别绪比作荡漾的春水,永无断绝。 PPT:,这一江春水哪是水,简直是一腔苦水,一腔愁水啊,这江水分明是诗人心中流淌的血和泪呀。 &
32、#160; 同学们的分析把握各自角度,精彩纷呈。引导我们了解李煜之诗字字句句皆是血和泪。同学们对诗中写愁的千古名句犹为关注七、思考讨论:1、读了、评了、听了,悟了,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词的感情,哪个字最好呢?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心理和自主动手寻找答案的学习习惯。“愁”是最恰当的了。最近网络上有一个词频频进入我们的视线,也成为了我们同学的口头禅,这个词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纠结”,如果将这个词转化为一个诗意点的字的话,最恰当的我想就该是“愁”这个字了吧。“给大家一分钟请用50字左右的文字生动的描绘一下 愁”,看大家是
33、怎样“强说愁”。(很多人写不出来,或写出来不够好)看来“愁”确实是非常难以描写的。那么什么是愁呢?”原因是什么?愁是一种微妙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活动。虽然很多人由此体验,但写起来比较难把握,难以形容。那么李煜是怎么来写“愁”的?从整首诗来看,有些诗句是对过去的怀念,又有些诗句是对现今的阐述,也就是有些是追忆往昔,有些是抚今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是写过去的,哪些是写现在的。 抚今: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朱颜改PPI愁 一江春水 追昔:往事多少 故国月明 雕栏玉砌 2、引导学生品读词内感情,感情最顶点之处所使用的手法。让学生体会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的妙处,并结合自己写作实际来理解。(1)李煜愁的原
34、因是什么?“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是由九五之尊,跌落为阶下之囚。今昔对比,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咀嚼。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参考答案: 家庭支离破碎 优越生活不再 愁 君王宝座失落 性命朝不保夕 时光匆匆流逝 (2)李煜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愁的? 运用了比喻、夸张、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解析:将愁比作一江春水的妙处:化抽象的愁为形象的春水,以水喻愁,写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写出了愁的多、愁的深,愁像春水一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恒存在。有人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
35、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他笔下的这一江的春水怎能说不是李煜流的无尽眼泪呢?八、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PPT 问
36、160;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37、0;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九、课堂小结:一个简简单单的“愁”,激起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情感共鸣,使
38、人不禁要感叹真是“愁”出了千古的好诗词啊!所以请同学们要善于捕捉瞬间的真情实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加以表达,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一定也能写出好文章来。PPT本词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灵活多样1、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对比 化抽象为具体3、形象比喻、夸张 设问4、抒情方式:情真意切,洗尽脂粉,纯用白描,直抒胸臆。 5、语言特色:返朴归真 这首虞美人诗句中对往事的感叹,因时光流逝复国无望而产生的亡国之恨,因远离故国,思念家乡而产生的无尽愁绪,发出的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虽只有短短八句,但内容博大、感情深挚,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
39、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精神层面:失去了往日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因为是从自己内心来感受这个世界,他这样毫不遮掩的坦率表达,是这首词最成功的地方,这首诗也是李煜的绝唱,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十、拓展延伸通过这种形式引发学生对李煜词的兴趣,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李煜的作品,开阔眼界,并且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走入诗词欣赏的殿堂。1、除了本词外,李煜还有一首较有
40、代表性的写“愁”的名作,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 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重点解析: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沉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
41、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舌品不得,心感方知,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番滋味”。2、阅读讨论李煜创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词各一首,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全面体会李煜其词其人,深化迁移。第一创作阶段: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42、,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第二创作阶段: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院,锁清秋。 深入体会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第一时期“眷念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人生”,第二时期“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第三时期“厌倦”。如果作者对人生未感厌倦,是决写不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凄婉哀怨的词的。从而深入体悟李煜其人其词,明白他在词史上“遗世
43、独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3、相关联想与比较: A、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答: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gai下。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 B、我们不妨再次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时末路王侯,同时绝笔之词,垓下歌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
44、味! 4、带着对李煜的这些认识我们再来看一首李煜的词作浪淘沙 PPT显示 学生(读,品)相通之处5、比较鉴赏 李清照的一剪梅 齐读 探讨异同忧患意识不可少个人愁绪当释怀十一、音乐欣赏(播放音频)回顾词配乐而唱的特点,通过音乐的辅助来加强感性认识,加强记忆和背诵效果。本文的体裁为词,即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既然是歌诗哪有不唱一唱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再听一听邓丽君的虞美人,再一次来感受一下那无尽的“离人心上秋”。十二、作业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你的优美的笔触扩写本词。 (提示:连缀意象,创设生动形
45、象的画境。)2、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十三、附板书: 薄命君王 , 绝代词人李煜愁虞美人 血、泪 春花 秋月 何时 了 ,- 往事 知 多少 。 往事之哀 叹 小楼 昨夜 又 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亡国之恨 雕栏玉砌 应 犹
46、0;在 ,-只是 朱颜 改 。 物是人非 问君能有几多愁 , - 恰似一江春向东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抚今: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朱颜改愁 一江春水(设问) (比喻、夸张) 追昔:往事多少 故国月明 雕栏玉砌 教学反思:1、 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本次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李煜的词收
47、到了很大成效,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体会文学情感等方面收效显著。学生在学习鉴赏词的过程中,学会了通过意象走进作者营造的意境,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来加深对作品情感的感受。但对艺术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悉,应加强积累。2、 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学的强大助力。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给予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新思路、新途径、新面貌。特别是在诗词教学中,诗歌感情大多寄托在意象里,而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特别是缺乏生活经验和文学积累的部分学生,对诗词意象的理解就更浅。而多媒体教学工具则可以帮助这一部分学生加深对意象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诗词内蕴的感情。而要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则要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命运际遇,这一点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史实分析。如果是在传统的讲台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是很难提供给学生以足够的学习资源的。但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可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 【自我反思】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链食品考试试卷及答案
- 车间安全培训意见及建议课件
- 车间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 水库小河口改造工程方案(3篇)
- 2025年毛坯房租赁合同范本
- 工程防造假活动方案范文(3篇)
- 机耕道工程实施方案(3篇)
- 2025年电子控制四轮驱动装置项目提案报告
- 2025智能控制系统设备工程承包合同
- 脊柱侧弯个案护理课件
- 2025年新能源电动摆渡车景区运营绿色出行解决方案报告
- 安全素养提升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股权转让合同签订股权认购协议书
- 环卫工人防暑课件教学
-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 2025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人教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五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 P169)
- 2025年全国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比赛题库及解析(共八套)
- 志愿服务证明(多模板)
- 碳纤维、钢板加固板计算表(根据2013版加固规范 编写)
- 1.3.1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第1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