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锦州中学)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2、 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燃烧中蜡烛熔化 B. 产物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160; C. 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D. 蜡烛浮在水面上 2.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能观察到火柴梗() A. 均匀地变黑 &
4、#160; B. 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 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5、0; D. 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3. 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6、 C. 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D.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 蜡烛
7、的火焰温度()A. 外焰最高 B. 内焰最高 C. 焰心最高 D. 相同
8、60; 5. 小强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不合适的是()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9、 C. 认为此现象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6.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蜡烛燃烧能生成CO2燃烧能发光发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 只
10、有 B. 只有 C. 只有 D.
11、0; 7.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12、60;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8.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A.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13、160; 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 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9.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4、,体现了化学学习的许多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关注物质的性质
15、; B. 关注物质的变化 C.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D. 关注探究活动设计和实验报告形式
16、160; 10. 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 模仿 B. 假设 C. 对比
17、60; D. 推理 11. 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是在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 A. 小组讨论
18、0; B. 仔细观察 C. 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D. 如实记录
19、; 12. 某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假设 B. 交流评价 C. 作出结论
20、160; D. 设计实验 13. 下列物质中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是()A. 水 B. 食盐水
21、; C. 澄清的石灰水 D. 空气 14.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 空气
22、160;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氧气 15.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
23、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 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24、; D. 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16. 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组气体是() 空气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A.
25、160; B. C. D. 17.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
26、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作出结论
27、; 18.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请通过观察金属铜,得出以下不属于金属铜的性质的是() A. 呈光亮的红色 B. 有特殊气味 C. 常温下
28、是固体 D. 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物质 19. 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会向玻璃上“哈气”之后再擦,这样擦过的玻璃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 二氧化碳
29、; B. 氮气 C. 水蒸气 D. 氧气 20. 在图所示的蜡烛燃烧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
30、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 实验中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 实验中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
31、0; D. 实验中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21. 学生实验的正确程序是() 及时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预习实验内容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查对实验仪器和药品是否齐全拆开实验装置,做好清洁A. B.
32、; C. D. 22. 在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那么,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A. 猜想或假设
33、 B. 提出问题 C. 制订计划 D. 得出结论
34、60; 23.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了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猜想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试验
35、60; D. 交流讨论 24. 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 收集气体并观察
36、 B.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37、 D. 咨询生产厂家的工程师 25.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于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38、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9、0; 26.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高
40、60; C.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27. 蜡烛有以下性质:固体;白色;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受热易熔化;能燃烧。
41、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28.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2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说明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现象是,说明;蜡烛吹灭后,立即用火柴点燃从烛芯飘出的白烟,现
42、象是,说明。29. 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人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图A所示),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填“B”或“C”)装置,你的理由是 。 A.在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B.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 C.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30.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
43、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关闭。(2)人呼气时,应打开,关闭,此时观察到瓶内的现象是。(3)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31. 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是否比吸人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探究。操作及现象如下: (1)根据实验现象,小华得出的结论是。(2)小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是因为吸人的空
44、气在人体内的肺泡内与血液、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交换。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32. 现有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最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它们。33. 在通风不良的教室内上课,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同学们常会感觉到面红耳赤,昏昏欲睡。请你用简单的方法收集一瓶教室内的空气,以便测定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参考答案1. 【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溶液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水蒸气凝结成水珠及蜡烛浮在水面上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2. 【答案】B【解析】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选B。3. 【答案】B【解析】 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放出热量、产生黄色
45、火焰, 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4. 【答案】A【解析】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5. 【答案】C【解析】 科学探究是非常严谨的,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现象不能忽略,故C不正确。6.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你对 蜡烛燃烧 的理解。外焰与空气接触多,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所以正确;蜡烛含有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正确;蜡烛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所以正确;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7. 【答案】D【解析
46、】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排除A和B;棉线是固体,C错误; “烟”是由细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故选D。8. 【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用澄清石灰水鉴别。9. 【答案】D【解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物质是否可燃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等;(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所以A、B、C都是正确的。10. 【答案】C【解析】本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比的研究方法。11. 【答案】C【解析】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正确实验是实验成功的保证。1
47、2. 【答案】D【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设定实验方案,本题属于设计实验环节。13. 【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为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可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鉴别。14. 【答案】D【解析】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5. 【答案】C【解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气体,溶液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故C正确。16. 【答案】C【解析】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中小木条继续燃烧;氧气支持燃烧,所以中小木条燃烧剧烈;人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所以熄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硝酸锰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钛靶材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作物秸秆肥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金属加工液项目商业计划书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相关基因报告解读考核
- 运城市中医院放射性肠炎护理考核
- 朔州市中医院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考核
- 大同市中医院社区护士岗位胜任力考核
- 廊坊市中医院泌尿系肿瘤的多学科诊疗能力考核
- 中国乳聚丁苯橡胶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至2030中国浏览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百团大战课件
- 2025年工会干部培训班业务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 化工导热油课件
- 2025年京东集团校招面试题与答案
- 浙江省A9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工勤技师高级混凝土工试卷与答案
- 202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海水淡化处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Unit2词汇短语英译中中译英-仁爱科普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羊了个羊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