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语文课堂_第1页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语文课堂_第2页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语文课堂_第3页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语文课堂_第4页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语文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创新语文课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语文课堂也越来越多的依靠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创新。 信 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很大的优势。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 笔者就所教的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教材做一些探索,以飨读者。一、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走进信息课堂。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各种资源总量日益增长,教学资源也呈现出不断丰富性、可共享性、 低成本性甚至免费性等特点, 教学资源的搜索与利用越来越快捷。 现行的课标教材多数都建 有免费的资源库, 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其它资源, 这就使得普通一线教师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亲 自制作素材,而能够方便地使用大量免费的资源,制作出越来越多的实用的课件。

2、如本地所用的西师大版教材,当在百度或其它搜索引擎上输入 “西师大”或“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等,就可以迅速地找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首页,然后依次点击“课标教 材”“课程资源”等,就可以目标明确,方便快捷地使用出版社专家们提供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内容比较实用, 分门别类比较清楚, 可以合理地用于自己的课堂中。 我在教学写景 文 西藏高原 时, 感觉课文写得很生动, 如 “那光洁的蓝天, 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 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 ”但学生没有直观感受,书上的图片又很小,也不蓝,很难有 真切的理解和真实的事情。我就在此网站上通览有关资源,可以找到多个课件。通过试看, 这些课件各有

3、特点, 对教学很有启发意义。 由于现有课件内容比较丰富, 再加上其它一些素 材,我便能够有条件地筛选使用。然后,我对课件进行合理加工。根据学生特点,删去一些 书上已有的内容, 增加了一些学生不曾观察到的透蓝透蓝的天空, 不曾亲临的海拔近九千米 的珠穆朗玛峰和水平如镜的湖泊, 不曾留意的珍贵药材、 稀有矿藏, 也不曾欣赏到的欢乐 “锅 庄” 和叫声此起彼伏的牛群羊群等。 这些网络资源制作成课件后, 可以有效地解决书本的局 限,解决单一文本的苦燥问题, 使文本更具有丰富性和真实可感性。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 有关图片、视频,学得直观,学得有趣,能悟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效果很好。不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4、资源, 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 搜集需要的信息, 以帮助其解 决在学习中遇到的资料不足的困难。 课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利用, 不少课后 题都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或选做题。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 6课,说说你见过的瀑布像什么; 第 12课, 说说你看到的植物有哪些奇妙的现象;第 36课,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结。这些现象 或物品学生见过自然是好,但多数学生是不曾见过,或是观察不十分细致、 全面。 我让学生 在网络上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唤起直观印象。还有第 16课,你还知道哪些关爱 生命的故事;第 23课,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搜集有故事的成语写下来;第 30课,搜集 描写竹子的句子抄下来

5、。 这些问题明确提出让学生去搜集, 看似简单, 却需要学生有较开阔 的视野,较丰富的课外阅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饮” 。通过一般媒体进行搜集,费力 费时,很难达到目的,问题往往落空。我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 等,再来完成这些问题,就会容易得多。而在实际教学中, 需要在网络中查找资料的地方远不止这些。 像 小萝卜头 、 和平鸽 等课文, 由于内容与我们生活的时代与环境相距较远, 学生对课文背景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 学前, 我与学生都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搜集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下来。 在课堂上我们 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视野,又训练了听说能力

6、。二、发挥多媒体优势,成就魅力课堂。多媒体是文字、 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总称。传统的教学多媒体是一块黑 板、几张图片,电视、 DVD 机、录音录像等的组合。现今,这种组合式的多媒体被彻底颠 覆, 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技术为特征、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多媒体。 现代多媒体技术完全 摒弃了孤立的繁琐的操作, 节省了时间, 只需轻轻一点, 就能实现文字、 图片、 动画、 音频、 视频等同步上映。 现在语文课堂上有了计算机, 有了课件, 这种现代多媒体技术便能很方便地使用, 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现今各种优质课比赛不能没有课件, 不能没有计算机多媒 体的应用。多媒体成就了语文课堂上独特的魅

7、力。但我们应知道,多媒体不能乱用,要用出魅力,关键在于用得巧妙,用得合理,用得无 可替代。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精心制作课件,恰当合理地运用 多媒体,用得确有必要,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我在教学叶圣陶的瀑布时,认真研究了 这首现代诗。 这首诗有三个小节, 分别从声音、 颜色、 形状三方面展示了瀑布的美丽、 壮观。 全诗语句优美, 生动形象。如第一节中“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 这句话把瀑布的声音具体化、形象化了。但对于学生来说,这还不够直观。我问过学生,真 正听到过瀑布声音的学生是很少的,听到过“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学生也不多,只有“叠 叠的浪涌上

8、岸滩” 的景象学生多数都能通过电视欣赏到。 这里就需要让学生亲耳听听这些声 音。我对现有课件进行较大的加工。根据学生特点,删去一些内容,增加了“叠叠的浪涌上 岸滩”的声音,学生听了以后,很容易说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想像出画面;又增加了“阵 阵的风吹过松林”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听到这两种声音的感受。学生会说这些声音很大, 很有气势,有震撼人心的感觉;也有的会说这些声音很美妙,很动人,有音乐的美感。然后 再播放与此类似的瀑布的声音,告诉学生:“这次的声音与刚才的声音很像,很有气势,也 很美妙。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为什么会先听到这种声音呢?” 这样就能水到渠成, 自 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这句诗的

9、先声夺人之处, 体会到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 如此以来, 课件 中增加了学生不曾听过的真实可感的声音,增加了学生不曾仰望到的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 增加了学生不曾留意的瀑布飞花碎玉的细节-“如烟、如雾、如尘”等。课堂上,当震耳 欲聋的瀑布响起时, 当奇幻多姿的瀑布展现时, 当如梦如幻的水花随风飘扬时, 学生便会不 由自主地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仿佛身临其境一样。 巧用多媒体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 高潮跌 起,魅力十足。三、发挥超级链接功能,创设互动课堂。“链接”就像鱼网上的绳结,无所不在,多如牛毛,既在这根线上,又在那根线上。通 过绳结可以由一根线上迅速跳转到另一根线上。信息技术中的 “链接” 更加神

10、奇, 不仅可以 迅速链接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也可以链接到相隔万里的网页或网站。因此,这种超 文本、超媒体的链接通常称为“超级链接”或“超链接” 。课件中也会经常用到“链接”及 “超链接” 。正是有了这些五花八门的“链接” ,课件的交互性会更强,操作会更方便,从而 更好地创设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在教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古诗时, 我把课件设计成交互式课件。 课件的主界 面的正中是这首诗的题目、作者和内容。我把这首诗中有注释的字词都设计成“热字” ,用 来链接对应的注释。 如:鼠标放在 “九月九日” 上, 就会出现 “九月九日” 的注释; 放在 “王 维”上,就会有“王维”的注释

11、。主界面的旁边我设计了几个“热键” ,分为“古诗范读” “生字学习” “古诗学习” “课堂练习” “古诗拓展” 。 这些热键与相对应的内容 “链接” 起来, 每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 相互依存, 又可以相互跳转,相互补充。 这就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操 作。 教学中, 我可以在主界面和 “古诗范读” 之间切换, 让学生既能听到有声有色的范读 (范 是 flash 动画 ,又能看着古诗自读,准确读出字音、节奏、语速等。当然,我也可以在主界 面和“生字学习”之间跳转,使学生联系全诗学习生字,理解字、词在诗中的意思。重点是 在主界面和“古诗学习”之间切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主界面上的古诗进行初读、细读、品 读

12、、研读,按照“古诗学习”中的问题提纲,逐步深入思考,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 乡之情。 “课堂练习”部分则渗透了以上几个模块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 况,通过这些链接跳转复习。 “古诗拓展”更像又一个超级链接的主界面,里面有李白静 夜思 、张籍秋思等思乡诗的 flash 动画的链接,也有重阳节、茱萸等的图片链接,也有 押韵、 节奏等方面的文本链接。 通过较为独立的教学模块之间的链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学习步骤, 灵活把握教学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查看相应的 学习模块,完成不同的练习,进行不同的拓展,使课堂呈现更高效的互动。四、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回归应

13、用课堂。网络既是连接世界的窗口, 又是与外界交流的平台。 因特网依托众多网站丰富的网页和 网络公司功能强大的软件, 构筑了许多交流互动的平台。 这些平台有很多, 比较常见的有可 以提交的网页、留言、电子论坛、电子博客、电子邮件、即时交流工具等。这些平台既可以 用来学习,又可以直接参与;既可以单独表达,又可以相互交流。我们在语文教学时,要善 于利用网络平台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会正确参与,学会准确表达,学会相互交流。如 2010年 4月 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 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全 国上下, 无不哀伤。 我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平台, 让学生轮流为遇难同胞献花, 寄托哀思之情。

14、同时,我还充分利用网络宣传优势,指导学生为灾区小朋友写信,写诗,写作文,贴在专题 贴吧上,鼓励灾区小朋友不要害怕, 不要伤心,有全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援, 玉树一定会渡过 难关的。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 虽然写作形式不拘一格, 内容有长有短,但都充满了真情实 感,体现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在教学写信时, 我发现时代在发展, 世界在变化, 真正通过邮局写信寄信的情况越来越 少,不少人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来交流沟通。我就灵活地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封电子邮件。 有的学生很好奇, 问我这是什么; 有的学生比较熟悉, 一下子说出了是 “电子邮件” 或 E-mail 。 我说:“你们想知道电子邮件是干什么的吗?”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想” 。我就一边演示 电子邮件的发信过程,一边告诉学生这个过程与普通邮件在邮局的发送过程基本是一样的, 都必需写准收信人的地址, 都可以把信件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 演示完后, 我问学 生:“你们想不想给外地的亲人、朋友写一封信呀?我可以帮你们发给他们的。 ”学生都说:“想” 。我接着说:“写信可是有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