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1页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2页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3页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4页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芈螅蚄膈芄莁袇肁膀莀罿芆蒈莀虿聿莄荿螁芄芀莈袃肇膆蒇羅袀蒅蒆蚅肆莁蒅螇袈莇蒄羀膄芃蒄虿羇腿蒃螂膂蒈蒂袄羅莄蒁羆膀芀薀蚆羃膆蕿螈腿肂蕿羁羂蒀薈蚀芇莆薇螃肀节薆袅芅膈薅羇肈蒇薄蚇袁莃蚃蝿肆艿蚃袁衿膅蚂薁肅膁蚁螃羇葿蚀袆膃莅虿羈羆芁蚈蚈膁膇蚇螀羄蒆螇袂膀莂螆羅羂芈螅蚄膈芄莁袇肁膀莀罿芆蒈莀虿聿莄荿螁芄芀莈袃肇膆蒇羅袀蒅蒆蚅肆莁蒅螇袈莇蒄羀膄芃蒄虿羇腿蒃螂膂蒈蒂袄羅莄蒁羆膀芀薀蚆羃膆蕿螈腿肂蕿羁羂蒀薈蚀芇莆薇螃肀节薆袅芅膈薅羇肈蒇薄蚇袁莃蚃蝿肆艿蚃袁衿膅蚂薁肅膁蚁螃羇葿蚀袆膃莅虿羈羆芁蚈蚈膁膇蚇螀羄蒆螇袂膀莂螆羅羂芈螅蚄膈芄莁袇肁膀莀罿芆蒈莀虿聿莄荿螁芄芀莈袃肇膆蒇羅袀蒅蒆蚅肆莁蒅螇袈莇蒄羀膄芃蒄虿羇

2、腿蒃螂膂蒈蒂袄羅莄蒁羆膀芀薀蚆羃膆蕿螈腿肂蕿羁羂蒀薈蚀芇莆薇螃肀节薆袅芅膈薅羇肈蒇薄蚇袁莃蚃蝿肆艿蚃袁衿膅蚂薁肅膁蚁螃羇葿蚀袆膃莅虿羈羆芁蚈蚈膁膇蚇螀羄蒆螇袂膀莂螆羅羂芈螅蚄膈芄莁袇肁膀莀罿芆蒈莀虿聿莄荿螁芄芀莈袃肇膆蒇羅袀蒅蒆蚅肆莁蒅螇袈莇蒄羀膄芃蒄虿羇腿蒃螂膂蒈蒂袄羅莄蒁羆膀芀薀蚆羃膆蕿螈腿肂蕿羁羂蒀薈蚀芇莆薇螃肀节薆袅芅膈薅羇肈蒇薄蚇袁莃蚃蝿肆艿蚃袁衿膅蚂薁肅膁蚁螃羇葿蚀袆膃莅虿羈羆芁蚈蚈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年)说 明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 明目 录第一章 现状概况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第三章 规划思路第四章 规划总纲第五章 规划布局

3、结构第六章 保护培育规划第七章 风景游赏规划第八章 典型景观规划第九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十章 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一章 交通工程规划第十二章 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三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五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六章 近期行动规划第十七章 远景发展规划第十八章 规划对策及实施第十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附 录 1、杭建村(2001)164号“关于要求审核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的请示” 2、“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意见书 3、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杭州有关部门汇报纪要 4、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富阳市汇报会纪

4、要 5、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桐庐县汇报会纪要 6、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建德市汇报会纪要 7、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 淳安县汇报会纪要 8、关于“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改意见 9、“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调研会议纪要 10、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专家意见纪要 11、“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办公室:“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关问题讨论会纪要 12、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查意见13、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办公厅“关于对黄山、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意见的复函”(环办函20054

5、97号、561号)的反馈意见14、关于“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黄山等三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意见的函”的反馈意见15、关于富春江新安江、普陀山、浣江五泄、双龙、雁荡山、百丈漈-飞云湖、江郎山、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部际审查会议纪要目录·2·º导 言 1982年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中提出的风景区名称是“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上一轮总体规划中沿用了这一名称。 根据风景资源的调查、分析,这一风景区是由富春江区域、新安江区域与千岛湖区域三部分组成的。千岛湖区域以往是新安江流域的组成部分,但新安江大坝形成以后,大坝上游部分已形成水库、湖泊,实际上已经形成独

6、立的风景单元,已不宜再纳入新安江的概念之内。 根据千岛湖事实上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整体风景区中日益突出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的知名度,有必要将“千岛湖”纳入“两江一湖”风景区名称中。 为此,本规划提出将原“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改名为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简称“两江一湖”。 本规划开始于2000年初,2000年4月2日召开了总体规划大纲论证会。2001年5月17日、5月22日、5月28日、6月16日分别向建德、富阳、淳安、桐庐就规划大纲作了专题汇报。2001年6月22日向杭州市有关职能部门汇报了大纲修编的基本情况。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接管“两江一湖”风景区管理工作后,市旅委又于20

7、02年12月分别召开了四个县市的风景区规划修编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形成了调研会议纪要。2003年3月12日,在黄龙饭店召开了“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2003年4月28日,在两江一湖管委会办公室召开了风景区总规中有关问题讨论会,重点讨论范围调整问题。根据会议意见,我们对规划成果进行了修改完善。2003年7月15日,由浙江省建设厅组织召开了省规划联席审查会议,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再次对成果进行了修改完善。2006年4月,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林业局对“二江一湖”总规的审查意见,又修改补充了规划成果,增加了“环境影响评价”一章。2006年9月18日,建设部在杭州召

8、开了风景名胜区总体部际审查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了“二江一湖”总体规划,但要求风景区范围与1988年批复的总规相一致,即缩小本轮范围。鉴于“二江一湖”范围特大,范围的调整,我们将在下一步编制分区规划中给予具体落实。同时,根据部际审查会议的要求,我们制定了风景区范围调整的方案,以指导分区规划的编制,具体修改内容如下:调整风景区范围、核心景区范围、外围保护区范围,调整后的面积与1988年批复的总规相近。规划期限中,近期调整为20072010年。在文本和说明中,明确本次风景区范围线与1988年批复的总规相比所调整内容。在文本和说明中,明确核心景区范围所需包含的区域,以指导下一层次分区规划的编制。提出在下

9、一步分区规划中需进一步明确风景区范围内的文保单位及相关保护要求。调整近期行动规划的内容。第一章 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两江一湖”)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境内,属杭州市域范围,地理位置为东经118 。35,120 。15, ,北纬29 。20,30 。10,。用地范围涉及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行政区域,沿钱塘江流域中上游绵延200余千米。根据部际审查会议纪要的精神,将风景区范围调整为1423平方千米,具体范围界线在下一步分区规划中落实。2、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 “两江一湖”区域在地质史上经历了地槽、台地及陆缘活动三大地壳演变阶段和神功

10、、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六个构造运动巡回。在这些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深、大断裂及北东向的复向斜、复背斜褶皱带。“两江一湖”位于由此产生的绍兴江山大断裂以北地区,在震旦纪初是一较稳定的陆台,以后至三迭纪末“浙西坳陷带”,是一个具有海湾性质的带状坳陷区。“两江一湖”东北下游钱塘江面向东海,风景区内群山环抱,内有呈北东走向的山脉分隔,成为干支流的分水岭。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多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较少。除富阳以下的河口平原外,河谷盆地也散布着一些规模不等的平原。 新安江街口以下至铜官,原为淳安盆地(长约45千米,宽约8千米),现属新安江水库,有580平方千米的水库库区,原

11、来的山丘重峦形成了一千多个岛屿,故称千岛湖。沿库区汇入的若干支流,如武强溪、云源港等,深切河曲都非常典型。新安江水库以下至梅城,谷地略见开阔,两岸多沙滩,河道平均坡降0.1,河宽150300米,梅城附近河宽约500米。 富春江上游段桐江在梅城以下约5千米进入七里泷峡谷,峡谷长24千米,河宽250350米,原坡降0.3 。建成富春江水库以后,增宽为320-470米。出峡谷后,河谷展宽至45千米,富阳以下为7-8千米。富阳至闻堰段江流属分汊型河道,多沙洲汊港,最大的东洲沙,长10千米,最宽处3.5千米,河宽500-1500米。河床为中细沙,夹少量小砾石,坡降极为平缓。富春江河段在窄溪、汤家埠、富阳

12、几个峡口处缩窄为300-400米。图表1 钱塘江水系结构 北源渐江率水大源新安江杭州湾钱塘江富春江兰江南源衢江齐溪马金溪常山港其中圆形的新安江、富春江水域为风景区范围。 (2)土壤 “两江一湖”区域内土壤种类较多,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棕色石、潮土、水档土等土类,其中红壤、黄壤、岩性土分布最广,红壤,广布在海拔600650米以下低山丘陵区,土层较厚,质地粘重,适宜经济果蔬和用材树种的生长;黄壤,主要分布在650750米以上的低中山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合用材树种,茶叶和毛竹等生长;岩性土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的石灰岩地带,土壤紧实,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较少,适宜柏土、板栗、棕榈等喜钙树种或

13、中性树种生长。 (3)气象 “两江一湖”位于中亚热带地区,靠近海洋,季风活动频繁,冬季由极地大陆高压气团控制,天气以晴冷为主,春季大陆高压逐渐衰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锋面气旋活动频繁,降水增多,以阴雨天气为主,春雨、梅雨连绵不断。3-6月份,是主要雨季,夏季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为主,7-8月间属高温干旱时期。 “两江一湖”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2200毫米之间,总的分布趋势自西向东北递减,但地形影响极为显着,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平原地区。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与降水类型有关,大致梅城以上地区的降水属梅雨主控区,每年只有一个雨季,发生在36月或47月,最大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

14、水量的5560,梅城以下地区,包括分水江、富春江干流因受台风影响明显,正常年份有两个雨季,第一个出现在47月,系春雨、梅雨所形成。第二个雨季出现在89月份,历时不长,系台风所形成,遇到干旱年份,无台风雨,则只有一个雨季。全年降水日数按钱塘江流域统计为150160天,最多年份为190200天(1954、1976年),最少年份为115125天(1967、1971、1978年)。(4)植被 “两江一湖”区域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原生常绿阔叶林相当少见,现存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也仅分布在一些交通不便、坡度陡峻的地段,而针叶林

15、分布却很广,约占丘陵山地面积的8085%。植被垂直分布是: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为常绿阔叶次生林,但多数丘陵为马尾松林、毛竹林、人工杉木林、茶、桑、果园;海拔8001000米的低山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000米以上多为落叶阔叶树。 常见的针叶林类型主要有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柏木林等;常绿阔叶林主要有青风林、石栎林、米槠林、楠木林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有青风青钱柳天目木姜子林、岩青风白乳木交林、枫香青风栎林和蓝果树岩青风林等;落叶阔叶林乔木层主要有抱树、茅栗、锥栗、黄檀、短柄抱、化香、雷公鹅、巨栎、青钱柳、光皮桦、山樱花等。 (5)动物 植被条件的改善为许多野生动物的

16、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食物和空间,如云豹的出没、鹭鸟的群集等现象时有报道。据初步统计,“两江一湖”境内有哺乳动物79种,鸟类206种,爬行动物50种,两栖类动物12种,鱼类113种,昆虫1800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6种:华南虎(Panthera tigris)、金钱豹(Panthera pard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黑麂(Muntiacus orinifrons)、白颈长尾雉(Symaticus ellioti)、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15种。其它还有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多种。 (6)水文富春江、新安江属钱塘

17、江水系,为浙江省第一大河。钱塘江古名浙江,最早见于“山海经”,亦名渐江。钱塘江流域跨浙、皖、赣、闽、沪五省市,流域面积达55558平方千米。钱塘江水系有北源和南源两个源头。北源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的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东坡,南源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南部的青芝埭北坡。北源经大源、率水、渐江、新安江,南源经齐溪、马金溪、常山港、衢江、兰江在建德梅城汇合,汇合后进入七里泷峡谷,称富春江、钱塘江,最后进入河口区,在北岸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闸与南岸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连线注入东海。新安江与富春江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两个大型人工湖。“两江一湖”干流水系水文数据如下: 新安江(屯溪浦口至梅城)河长171.8千米,

18、集水面积8639.8平方千米;兰江(马公滩至梅城)河长44.6千米,集水面积7990.3平方千米;富春江(梅城至东江咀)河长101.8千米,集水面积7175.8平方千米。 兰江源出皖境休宁境休宁县芝埭尖北坡,源头海拔810米。经兰溪市从三河乡进入建德境内,在梅城镇东与北源新安江汇合后称富春江。干流长303千米,流域面积19468平方千米。建德境内流长24公里,水流平缓,水体略有污染。 分水江源出安徽省绩溪县荆乡的山云岭,东北流入浙江省临安县,从于潜进入桐庐县境内,至印渚右纳后溪,至分水下游2千米右纳前溪,经华浦、横村至桐庐县城北注入富春江。干流长164.2千米,流域面积3444.3平方千米。分

19、水江近年来河床抬高较为明显,严重影响通航能力。 二、周边地域风景旅游资源状况 1、杭州市域风景旅游区分布 杭州市域范围内有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岛湖、富春江、大奇山、午潮山、青山湖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及之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大明山、超山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贤明山、东明山、黄公望、龙门、瑶琳等省级森林公园;千岛湖与湘湖省级旅游度假区。2、浙江省内风景区分布2006年,浙江省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0处。 (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莫干山,嵊泗列岛,普陀山,雪窦山,双龙洞,天

20、台山,仙都,雁荡山,楠溪江。 (2)省级风景名胜区:天荒坪,超山,大明山,江郎山,烂柯山-乌溪江,温泉-龙潭,九峰山,六洞山,仙华山,鉴湖,东钱湖,曹娥江,沃洲湖,大佛寺,南山,仙居,桃渚,方岩,穿岩十九峰,三都屏岩,长屿硐天,方山南嵩岩,洞头,滨海玉苍山,仙岩,瑶溪,百丈祭,泽雅,石门洞,南明山东西岩,寨寮溪,岱山,桃花岛,五泄,南北湖,钱江源。3、周边省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两江一湖”周边省(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江西省内的三清山、龙虎山;福建省内的武夷山;江苏省内的太湖;安徽省内的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图表2 “两江一湖”周边风景资源分布结构 双龙洞齐云山太湖莫干山雪窦山西湖黄山两

21、江一湖天目山之江度假区清凉峰九华山 三、“两江一湖”发展历史 1、古代发展历史沿革据在今建德市乌龟洞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考证,距今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安江支流寿昌江畔已有“建德人”活动的踪迹。另据考证,距今7000年前,宁绍平原逐步被淹,居住在这里的越族原始居民一部,越过杭州湾,经良渚进入浙西丘陵山地,现在留存于淳安等西部山区,称“山越文化”。4000年后,从考古时代进入历史时代,创造了良渚文化、马家滨文化等,开拓了“两江一湖”发展史。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游临浙江,水波恶,乃向西120里,从狭处渡。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置富阳县,包括今淳安、建德、桐庐等地。东汉末年

22、,三国时,富春人孙权建立吴国,国号黄武。分富春,设桐庐、建德诸县,属吴郡。而今淳安所在地方,在东汉末年为始新,新定县。唐代到北宋(公元6181129年),唐初罢郡置州,“两江一湖”地区分属杭州(富阳、新登),睦州(建德、青溪、桐庐、分水、寿昌)。南宋至清代(公元11271911年)这一地区分属杭州府之富阳、新城县,严州府之建德、桐庐、淳安、遂安、寿昌、分水县。中华民国时期这一地区属富阳、新登、建德、淳安、桐庐、遂安、寿昌、分水等县。 1949年后,“两江一湖”属杭州市之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行政区域。 2、现代风景区规划建设变迁 1949年以来,“两江一湖”区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

23、是新安江大坝和富春江大坝建成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新安江、富春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景观形象,形成了两个大型人工湖泊,目前新安江水库和富春江水库已成为“两江一湖”中最具特色的风景资源。由于“两江一湖”风景区所蕴含的资源独特性和高品位的生态质量,1982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设立了“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第一轮风景区总体规划,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风景名胜区打出了国家级的品牌,开始了风景区的规范化、正规化发展过程。目前,在上一轮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区域风景旅游发展的调控和各级管理部门的干预下,风景区有了长足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景区景点得到了成功的保护与开发,打开了知名度,

24、并与安徽黄山、杭州西湖共同组成了享誉国内外的黄金旅游线。 四、规划回顾与规划编制背景 1、上一轮风景区总体规划回顾 “两江一湖”上一轮总体规划是1985年由杭州市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同济大学园林教研室共同编制,1988年7月4日经国务院同意,由建设部批复。 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起到了指导风景区各项事业和建设管理的依据,在建设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客观形势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风景名胜区建设与规划的要求也应有新的提高,因此新一轮总规的修编任务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提高规划水平,发挥规划对建设实践的龙头指导作用,以便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

25、可持续发展的总需求,必须要对规划及十二年来实施执行中的成绩和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以之为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建设实践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1)上一轮规划的特色及其在实施中的指导作用规划正确把握了风景区的资源特色,提出以水见长,以水景为主题的指导思想,并概括了“山青、水清、境幽、史悠”的风景区特征。这一特色界定不仅为性质的确定提供了正确的基础,而且为后来风景区的保护、建设与管理,以至风景区的对外宣传促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响亮口号。规划注重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在“指导思想”、“绿化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章节中,提出了明确的保护目标。所提出的风景区普遍绿化与重点绿化相结合,恢复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严

26、格控制污染源,进行综合防治等具体措施,有效地规范了风景区内的绿化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 规划在风景区范围,保护地带分级以及景区划分,总体布局和交通游览组织等方面,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设要求和实施措施。显示了系统、全面、综合的特点。 (2)存在的不足与薄弱点 上轮规划编制以来,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变革最大的一个时期,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问题,对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当时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很不完备,长期缺少一个依据可行的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规范条例,方法上都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规划也存在较多不足与薄弱点: 风景资源的调

27、查与掌握不够深入和全面。由于当时一些主客观因素,资源类型的涵盖,景点的掌握,资源的等级评价等方面均有缺漏或薄弱之处。资源调查偏重于山水与史迹景观,而对生物、气候、地质、民俗风情等种类要素,很少提及。 风景区性质的确定有失偏颇。虽然风景区“青、清、幽、悠”的景观特点把握正确,但在性质文字概括表述中且又未列入,仅作了一般资源景观的概括。对作为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功能,未做阐述,使风景区的游赏、休闲、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缺乏指导性依据。 由于风景区范围广大,按常规景区划分也难以概括客观实际,故原规划中规划层次就显得较少,不仅与其它风景名胜区不好对照,而且内容深度也受到限制,影响到规划实施的操作性。

28、 虽然规划中就游览组织、服务设施旅游相关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规划,但总体上却对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与思路缺乏应有的考虑。特别是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分析比较薄弱,缺乏整体把握,以至于造成风景区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某些脱节,不利于互动和协调发展。 上轮规划编制以来,风景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从而风景区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相互作用与要求也愈来愈显著和强烈。规划缺乏区域宏观调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 (3)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风景区的保护建设与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它涉及到风景区资源有偿利用,企业参与开发,风景区

29、资产整体转让等新问题。 本风景区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与风景区建设密切相关、交叉渗透,从而带来了很多矛盾。所以,如何妥善解决风景区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艰难的任务。风景区开发与保护,风景与旅游经济产业、生态与发展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因此,如何调整城镇和旅游度假区布局与用地,调整生态保护和发展战略,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将成为规划的新难点问题。风景区管理体制上长期存在着地区分隔、部门分割现象。因此,摸索风景区管理的新体制,在规划上主动适应或作出调整,也成为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本风景区的范围和定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无论就资源类型、性质、

30、特色或近几年来的知名度看,千岛湖已成为风景区一个重要品牌和主体内容,而原“富春江新安江”名称不足以反映客观实际,目前,习惯称谓都叫“两江一湖”,如何更好定名有待研究。 (4)对新一轮规划的启示与建议回顾和总结原规划编制的成绩与不足以及十二年风景区建设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可以看出,一个好的科学的风景区总体规划是长远指导风景区建设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使新一轮总规修编得更好,在总结前有经验的基础上,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更深入细致地做好风景区资源与现状的调查研究工作。风景资源与发展现状这是风景区规划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是一切建设活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必须力求抓深抓透、抓准抓

31、实。 2、深刻了解国家有关风景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新时期的变化要求,并与国家和地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融合,加强与城市、旅游等各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只有在方向、政策上把握对头,规划才真正能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并能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深入学习和研究新颁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标准,并对照本区实际,在继承上一轮规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规划体系内容,使规划无论从内容和方法上既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以滚动发展,不断提高规划的水平和先进性。为此,加强专题性研究和增加分区规划层次,以利形成良好的风景区结构,提高规划科学性和深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修编工作要强调以下几个结合:(1)专

32、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与总体规划相结合;(2)专业编制单位与规划实施部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相结合;(3)专业编制单位与规划主管部门、专家顾问小组相结合;(4)规划编制的各相关学科、专业协同综合研究相结合。2、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1)现阶段杭州市的风景旅游事业发展大为加快,提出了对“两江一湖”风景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旅游西进”战略,从根本上突出了风景旅游在区域社会经济环境领域的地位。根据这一战略,杭州的风景旅游将以西湖为核心向近郊、远郊扩展,形成多层次、多级别的综合风景旅游体系,从而引导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两江一湖”是杭州市域范围内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风景区之一,起自杭州富阳,终于杭州市域距

33、市中心最远的安徽交界处,贯穿了“旅游西进”战略相关的大部分区域,是“旅游西进”战略在全市域推进与展开的主轴线,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根据“旅游西进”战略,杭州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城镇体系、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都要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规划建设,其中在交通方面将在近期完成杭州-新安江-金华、杭州-安徽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杭州-千岛湖一级公路的建设,这些公路主骨架线路同时也是“两江一湖”内外交通联系最重要的纽带。 (2)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风景资源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与幅度也越来越大,风景区对于相关区域社会经济的引导与推动作用不断强化,与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

34、展的总体战略关系越来越紧密。由于“两江一湖”风景区在区域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其规划的目标、战略、实施将很大程度上改变区域经济的组成与分布格局,并影响到相关县市的城市化发展、人口的分布、环境状况的治理、社会结构的优化。“两江一湖”规划战略的实施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地与周边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区域的社会发展进程。(3)当前,风景资源培育、自然生态保护等内容已提到了很高的层次,风景区规划中必须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战略。环境战略已作为城市及区域发展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来进行操作。近年来完成的“浙江省湿地调查报告”中,对“两江一湖”的湿地定位及保护要求提出了明确的意见。作为杭州市域

35、最重要,规模最大的湿地区域,“两江一湖”的作用与功能是十分巨大的,其影响范围将不仅及于杭州市域范围内,还会影响到省内外的其它地区。(4)当前“两江一湖”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中已大量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维护已不仅仅是由政府部门或政府指定的单位进行操作,而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市场运作,参与旅游项目开发的单位越来越多。由于旅游市场的吸引,区内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资源被用于开发利用,建设旅游景点。由于风景资源分属于四个行政区域,在管理方法与控制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开发状况。风景资源开发市场运作与风景区管理、风景资源保护之间产生了冲突与矛盾,从而对风景区的整体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36、。 (5)自上一轮规划编制以来,风景区的区域环境和地位产生了变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区域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体系形成了不同的格局。杭州市的经济实力和区域地位进一步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已上升到第二位,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加强。2001年,杭州市区进行了区划调整,将余杭和萧山两个区成建制地划入市区,进一步强化了中心城市在区域首位度与集聚能力。 (6)“两江一湖”范围内的一些相关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有些已经通过审查与批复,如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两江一湖”相关的四县市的城镇体系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一些国家森林公园与旅游度假区,局部景区的规划。这些对风景区

37、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7)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风景名胜规划方面的法规规范体系不断完善,1999年颁布了新的风景区规划规范,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风景名胜区条例及其它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也不断地增加和完善。 (8)随着沪杭甬区域城市化及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双休日及主要假日的延长,旅游人口的大量增加,对风景观光、旅游度假的需求日益增长。 五、各县市社会经济状况及风景资源保护开发情况 1、各县市社会经济状况 (1)富阳市 富阳市国民经济稳定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1944元。三次产业结构

38、为9.1:60.1:30.8。全年实现总收入24.58亿元。年末全市人口为63.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5元。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208.66万人次,比去年增长34.44%,旅游综合收入17.51亿元,增长34%。旅游景点渐趋成熟,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旅游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2)桐庐县 桐庐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0%。全年财政总收入10.28亿元。年末全市人口为39.5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8元,农民人均收入6823元。全市旅游接待国内总人

39、次182.07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5.3%,旅游综合收入13.2亿元,增长22.1%。旅游景点渐趋成熟,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旅游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3)建德市 建德市国民经济稳定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9470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2:55.7:28.1。年末全市人口为50.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2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13元。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125万人次,比去年增长5%,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增长12.7%。 (4)淳安县 淳安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国

40、内生产总值57. 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2766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2.4:37.9:39.7。年末全市人口为4525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56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358元。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184.89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2.9%,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增长42.9%。 2、各县市旅游状况“两江一湖”是国务院1982年批准的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风景区范围贯穿杭州市域的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 根据1985年的总体规划,“两江一湖”是以水见长,山、水、岛、林、岩溶并茂,史迹众多的国家级湖川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划分为平丘(富春江中、

41、下段),峡谷(新安江大坝与富春江大坝之间),千岛湖(新安江大坝以上区域)、外围景区等组成部分。 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两江一湖”已经成为中国江南一条著名的黄金旅游线。近几年,沿线各县(市)均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风景旅游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风景区所在四个县市的统计资料,2006年风景区接待海外旅游者为66829人次,实现旅游创汇1836.26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为735.7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97亿元。 表2-1 2006年“两江一湖”主要县(市)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表地 区人 数 (万人数)增 长 (%)收 入 (亿元)增 长 (%)桐 庐182.0725.313.222.1

42、富 阳205.8810.916.9716.3建 德1255.012.0012.7淳 安182.821216.812.8 注:增长基数为2005年。 表2-2 2006年“两江一湖”主要县(市)接待海外旅游人数和旅游创汇情况表地 区人 数 (人次)增 长 (%)外汇收入 (万美元)增 长 (%)桐 庐10088333.9196.35242.9富 阳27768169.5668.66121.1建 德774-36.925.4-52.1淳 安2819920.5945.8530.8 注:增长基数为2005年。 表2-3 2006年“两江一湖”主要县(市)国内游客旅游目的构成表城 市观光 (%)度假 (%)

43、探亲访友 (%)商务 (%)会议 (%)健康/疗养 (%)宗教/朝拜 (%)文体/体育/科技交流 (%)杭 州4718.66.9104.62.10.72.1市 区46.917.57.99.131.61.32.4桐庐县57.722.35.84.82.61.80.30.6淳安县66.612.533.27.42.90.20.2建德市55.214.56.18.74.11.30.41.1富阳市31.919.710.117.64.73.603.8 注:该表中为2005年杭州市旅游局旅游抽样调查分析数据,以4.1下各表同。 表2-4 2006年国内游客在“两江一湖”各县市逗留时间构成表城 市1夜(%)23夜

44、(%)47夜(%)>8夜(%)杭 州33.848.814.72.7市 区3245.519.23.2桐庐县42.44115.90.8淳安县66.623.890.7建德市45.344.210.40.2富阳市49.531.812.26.5 表2-5 2006年国内游客在“两江一湖”各县市人均花费构成表城 市总花费 元长途交通费(%)住宿 (%)餐饮 (%)景区游览(%)娱乐 (%)购物 (%)市区交通(%)邮电通讯(%)其它杭 州1584.811.51538.885.711.41.60.77.3市 区1695.517.417.514.710.1617.72.61.212.7桐庐县928.315

45、.219.719.913.88.213.11.40.87.9淳安县1354.517.318.313.617.9620.620.73.7建德市1154.9719.713.914.426.412.51.20.74.2富阳市952.29.523.219.48.84.915.61.40.816.33、现状各县市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情况 (1)富阳市 富阳市风景旅游业起步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依托鹳山公园的开放,开始接待中外游客。 目前已开发的景点有鹳山、新沙“农家乐”、碧云洞,高尔夫球场,天钟山,龙门古镇、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等。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208.66万人次,比去年增

46、长34.44%,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增长34%。 富阳市的风景旅游开发比较早,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知名的景区景点。鹳山具有深厚的历史遗存,文化氛围,已成为富阳市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龙门古镇已经完成第一轮的景区规划,促进了古建筑保护与旅游项目开发工作,目前已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录。富阳是三国孙权文化的发源地,对于这一内容的研究与发掘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即将启动的鹿山东吴文化公园项目把突出与宣传三国文化为目标,形成具有相当旅游接待能力的旅游景点。 近期将开发建设的还有碧云湖, 通天飞瀑,鹿山东吴文化公园,受降厅,富春湾度假休闲区,大源经纬标志点和古代造纸文化村二期工程等景点。(2)桐庐

47、县 自1979年开发瑶琳仙境以来,桐庐风景旅游的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了严子陵钓台、红灯笼“外婆家”、垂云通天河、大奇山森林公园、天硐山漏斗洞、白云源、天目溪漂流、浪石金滩、桐君山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景点。目前已形成了山、水、林、洞、石各具特色的多条旅游线路。2006年游客总数达到182.07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13.2亿元,直接营业收入达到3.6亿元。1999年3月桐庐县第一家社会办的旅游景点“垂云通天河”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182578人次。1999年建设了桐庐直升机场,开发了直升机游览项目,使桐庐旅游从平面旅游向立体空间旅游跨越。 (3)建德市 建德市自1980年代开发灵栖洞和大慈

48、岩景区以来,目前已形成“一城三线”的旅游格局。以新安江城为中心,东线是富春江生态旅游线以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七里泷江、峡谷风光为特色,有“严陵问古”、“双塔凌云”、“胥江野渡”、“七里扬帆”、“葫芦飞瀑”等景点;南线是科普考察佛教文化观瞻旅游线,有灵栖洞天,大慈岩等景点;西线是千岛湖山水观光旅游线,有新安江水电站、千岛湖好运岛等景点。 在1986年开发葫芦瀑布和桃花瀑布景点,1991年开发南峰塔景点的基础上,对富春江七里泷景区进行深度开发。1999年建设了坌柏码头、干潭码头、子胥渡景点、富春江渔村等新景点,并修建了葫芦瀑布景点。初步形成了富春江七里泷景区的综合接待能力。 在这条“七里扬帆

49、”一日游旅游线路上,可以梅城码头、干潭码头、严子陵钓台码头为进出口,游览“严陵问古”、“双塔凌云”、“胥江野渡”、“葫芦飞瀑”等景点,从而充分领略富春江七里泷这一山水长廊、历史长廊、文化长廊的独特魅力,感受“山青、水清、境幽、史悠”的风景区特色。 1999年3月,开始建设好运岛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公顷,是集度假、休闲、娱乐、会议于一体的度假区域。 1999年9月,灵栖洞、大慈岩、龙游石窟和兰溪诸葛八卦村四景区联合推出“浙西名人名寺名洞名窟旅游线”。四个景区分别隶属杭州、衢州、金华三市,分布在三市交界的三角地带,以320国道、330国道为之相连,且彼此车程均在1小

50、时之内,景观风格迥异,可以互补。 建德按“旅游西进”的要求,进行合理、有序地引进投资,不盲目开发,尽量减少与周边地区重复和雷同,杜绝资源开发中的建设性破坏与破坏性建设,致力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先后关停了87家小水泥、小煤窑、小砖瓦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着手搬迁新安江沿岸的工业企业,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在特色旅游项目组织上,建德推出了龙舟竹伐漂流,九姓渔民婚礼等游览内容。 2006年,建德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亿元。 (4)淳安县 淳安县风景旅游业经过20年的经营,目前已经成为淳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中心湖区、东南湖区为主体的景点景区开发

51、区域。 在千岛湖风景区景点改造建设实施意见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千岛湖风景区内温馨岛、五龙岛景区、梅峰观岛、天池、蜜山、桂花岛相继完成改造建设,千岛湖区域初步凸现新景新貌。 温馨岛:投资1500万元对多功能厅、水上活动区、小木屋区、会议室进行了改造,景点面貌焕然一新。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桑拿浴、保龄球、游艺娱乐、水上活动项目进一步丰富。 五龙岛景区:投资1200万元对原有的五个景点实施一体化改造。景区内现有锁岛、鸟岛真趣园之间有长230米的幸运桥相连,奇石岛与真趣园之间有长120米的状元桥相连。五龙岛景区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其中锁岛以锁文化为主,主要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锁文化及其发展历史、种类结构、内

52、容寓意,并可供游客挂锁留念,有智能锁、百锁路、十二生肖广场等、等级锁广场、中华锁展馆、平安巨锁、开心锁、友谊锁等项目。鸟岛饲养着来自各地的飞禽、走禽、涉禽、水禽、猛禽等50余种鸟类6000余只,有鸟艺表演、百鸟园、珍鸟园、鸽群广场等游赏项目。真趣园有供游客游玩的木构器械并可以欣赏独具淳安乡土气息的睦剧、舞竹马、小魔术、杂技等。奇石岛共展出各类奇石1000多件。 梅峰观岛:共投资600万元建设了索道、休息室、山门、好汉亭等项目,并配套了大电网供电。 天池:投入200万元完成了入口区及石文化区的改造,于2000年7月底完成石文化区和秀水区的建设。 桂花岛:投资60万元对桂花岛进行改造,在对原有石景

53、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桂花及与桂花岛有关的文化内涵。 淳安县近期将在对原有景点进行改造与优化的基础上,再度推出孔雀岛、三潭岛、千岛湖石林、鸵岛乐园、龙山、猴岛等新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生态野趣、娱乐参与四大主题内容和龙山、屏峰、梅峰、羡山、石林、三潭六大景区。在千岛湖镇以东的珍珠列岛等地建设千岛湖旅游度假区。2006年,杭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千岛湖至杭州的05省道也完成改建,现正在建设千岛湖环湖公路,加强了与外部地区及环湖地区内部的交通联络。 六、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1、优势条件 (1)地域范围广阔,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充足 “两江一湖”风景区地域涉及杭州市域的淳安、建

54、德、桐庐、富阳等行政地域。风景区内水资源品位高,数量充足,动植物类型丰富,还有许多溶洞、溪谷、山峰、岛屿、瀑布、地质珍迹等自然景观。“两江一湖”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有大量的传统物产,人物众多、风俗奇异。 (2)风景区具备十分优越的生态条件“两江一湖”是以水见长,山水并茂,植被丰富的风景区,自然生态状况十分优越,属库塘、河流型湿地,生态容量巨大。千岛湖已列入浙江省重点湿地,对杭嘉湖、萧绍等平原水网区域人口密集的都市连绵地区形成了十分有效的生态调节作用。 (3)邻近大都市地区,市场区位良好,交通优势显著 “两江一湖”风景区起至富阳东洲沙,止于淳安千岛湖,起止点距杭州市区中心分别为20千米与 200千米。现阶段车辆出行时间分别为30分钟和2小时。 市场区位十分理想,风景区依托杭州大都市区,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南翼都市连绵地区关系紧密,距上海、宁波等周边大都市都在2小时车程之内。 交通方面,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建成启用,杭千高速、320国道、330国道及数条省道穿越风景区,杭州市、建德均有方便的铁路交通设施。 (4)周边区域风景区、度假区、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形成了风景资源集聚效应。 “两江一湖”东接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