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_第1页
数字通信原理_第2页
数字通信原理_第3页
数字通信原理_第4页
数字通信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教师:李晓红电话:8537264(内线)手机第一章 数字通信简述 l第二章 模拟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l第三章 语音信号的压缩编码l第四章 差错控制编码 l第五章 PDH的数字复接原理l第六章SDH的数字复接原理l第七章数字信号的传输理论1.1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模拟通信:一般指的是信源发出的、信宿接收的和信道传输的都是模拟信号的通信过程或方式。因此,模拟通信系统可以说是以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系统。数字通信(Digital communication)-指信源发出和信宿接收的是模拟信号,而信道传输的是数字信号的通信过程或方式。因此,数字通信系统可以说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

2、输模拟信号的系统。l数据通信:(Data communication)是随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指信源、信宿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而传输信道既可以是数字信道也可以是模拟信道的通信过程(方式)。通常,数据通信主要指计算机(或数字终端)之间的通信。l下图是三种通信系统(方式)的简单示意图。 信源信道模拟通信信宿信源信宿信道数字通信数据通信信道信源信宿(b) 三种通信系统示意图(a)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l1.2.1通信系统模型信道信源变换器反变换器信宿噪声源链接l通信过程:变换传输反变换l变换:非电信号电信号l 信源编码A/D D/Al 信道编码la:纠错编码:使接收端自

3、动检出和纠正传输中数字信号的错码。 b:线路编码:进行码型变换,使之适合在信道上传输。使数字信号与传输媒质匹配l 加密: 提高传输的安全性l信道:信号的传输通道,如电缆等(含噪声源和再生中继器);l l1.1.2常用通信系统l基本系统:1、点点式 多点广播式 网络式l 2、单一业务,多种业务l 3、基本传输体制 PDH SDH l一、数据通信系统l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l 从宏观上看,数据通信系统与通信原理中介绍的通信系统概念一样具有信源、信宿和传输信道(介质)三部分。如果结合数据通信的具体特点更深入地讨论数据通信系统的话,我们认为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以由7个部分构成,它们是:l (1)信源数据终端

4、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l (2)信源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之间的接口;l (3)信源的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系统l(4) 信源与信宿之间的传输信道(狭义信道);l (5) 信宿的数据通信设备DCE;l (6) 信宿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的接口;l (7) 信宿数据终端设备(DTE)。l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见下图。在7个部分数据电路中,DTE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计算机, 数据通信系统示意图 DTEDCEDTE/DCE接口信源DCEDTEDTE/DCE接口信宿传输

5、信道电话线路DTEDTEDCEDCEModemModem甲方乙方(a) 数据通信系统框图(b) 实际数据通信系统示意图传输信道l二、数字微波中继传输系统二、数字微波中继传输系统 微波中继通信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较一般电缆通信具有易架设,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它是目前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用来传输长途电话和电视节目,其调制主要采用SSB/FM/FDM等方式。 微波中继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数字微波,同时要不断增加系统容量,增加容量的途径是向多电平调制技术发展。目前采用的调制方式有16QAM和64QAM,并已出现256QAM、1024QAM等超多电平调制的方式。采用多电平调制,在40 MHz的标准

6、频道间隔内,可传送1920至7680路PCM数字电话图 中继通信示意图 BC中继站中继站终端站终端站A图 微波中继通信网线路图主干线支 线微波终端站微波分路站微波中继站 微波中继通信线路组成框图 微 波终端站微 波中继站数 字终端站交换机用户终端数 字终端站微 波终端站微 波中继站微 波分路站数字分路终端站交换机用户终端微 波终端站数 字终端站用户终端交换机数字分路终端站微 波分路站微 波中继站微 波终端站数 字终端站交换机用 户终 端交换机用 户终 端l四、卫星通信系统四、卫星通信系统l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进行的通信过程或方式。卫星通信

7、属于宇宙无线电通信的一种形式,工作在微波频段。l 宇宙通信是以宇宙飞行体或通信转发体作为对象的无线电通信。它可分为三种形式:l(1)地球站与宇宙站间的通信;l (2)宇宙站之间的通信;l (3)通过宇宙站的转发或反射进行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示意图 ABCDE地球地球ABR0he卫星卫星通信线路组成框图多路复用调制器发射机多路分离调制器接收机双工器多路复用调制器发射机多路分离解调器接收机双工器发射机频率变换接收机双工器卫星转发器天线馈电设备l五、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是现代通信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通信手段,它是随着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 近10年来, 在

8、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移动通信从过去简单的无线对讲或广播方式发展成为一个把有线、 无线融为一体,固定、移动相互连通的全国规模,甚至全球范围的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微型化和标准化。20世纪90年代将是蜂窝电话迅速普及的年代。但目前世界上存在八种不同的技术体制,互不兼容,因此标准化成为当务之急。数字化的关键是调制、纠错编码和话音编码方式的确定。微型化的目标是研制重量非常轻的个人携带的手机。 图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市话局市话用户有线电话网控制交换中心中继线基地站1中继线中继线基地站3基地站2无线区1车载台无线区2无线区3手持机手持机车载台中继线固定台移动交换中心电话交换中

9、心光纤通信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且不怕电磁干扰,与同轴电缆相比可以大量节约有色金属和能源。因此,自1977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在芝加哥投入运行以来,光纤通信发展极为迅速,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性能日臻完善。由于长波长激光器和单模光纤的出现 ,使每芯光纤通话路数可高达百万路,中继距离将达到100 km,市话中继光纤成本也连续大幅度下降。 我国近几年来光纤通信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光缆长度累计近几十万km。我国已不再敷设同轴电缆,新的工程将全部采用光纤通信新技术。l数字通信 计算机技术 集成制造及发展l1、网络化 各类网络互换互通l2、高速化 信息处理,传输,

10、交换,存储高速化l3、业务多元化 目前仍以语言通信为主,数据业务大大增加l4、标准化 制定国际通用标准的组织主要有(1)、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I系列-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有关V系列-主要提供电话网(PSTN)上数据传输的标准其中 PSTN(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s)(公共交换电话网)X系列-主要提供公用数据网上数据传输的标准还有 Q,G系列等(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l l l 数据通信系统l 连续信息源连续信息源Contin

11、uous (analog) information source离散信息源离散信息源Discrete (digital) information source模拟信号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模拟通信模拟通信Analog comm.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数字信号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数字通信数字通信Digital comm.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l数字通信 计算机技术 集成制造及发展l1、网络化 各类网络互换互通l2、高速化 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存储高速化l

12、3、业务多元化 目前仍以语言通信为主,数据业务大大增加l4、标准化 制定国际通用标准的组织主要有(1)、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I系列-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有关V系列-主要提供电话网(PSTN)上数据传输的标准其中 PSTN(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s)(公共交换电话网)X系列-主要提供公用数据网上数据传输的标准还有 Q,G系列等(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l l1、传输部分-保证信号传输可靠,有效l主要技术有: a 基带传输 波形形

13、成 均衡 再生 b频带传输 二进制调制 多进制调制 c 信源编码 语音编码 (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 图像编码(无失真编码和有失真编码)d 信道编码 纠错技术 加密e 复接(复用 )技术:如何信道资源共享 低速信号复接成高速信号 f 同步技术:位同步 帧同步 网同步 载波同步信信 息息源源信源编码信源编码非电非电/电电变换变换A/D变换变换离离散散连连续续数数据据压压缩缩l2、交换部分-迅速完成各功能层(级)的连接建立(物理层,链路层,分组层,传输层等)l 电路交换(包括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l分组交换(虚电路和数据报)l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和信之中继)l3、接口标准和协议l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主

14、要性能指标l产品设计 制造 维护l工程制造 施工 维护 技术指标l指标:l先进性-反映现代技术水平l可行性-可以实现l可测性-利用现代的手段,仪器工具测量l分类:l有效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传输速率,信道利用率l可靠性-尽可能准确无误 误码率,错误时间率 抖动 漂移l1.4.1有效性指标l1、 信息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 Rb (bit/s) l2、符号传输速率(码元传输速率) 波特 l3、频带利用率 l 符号传输速率频带宽度)Bd/Hz(l1.4.2可靠性指标l1、错误率衡量l(1)平均误码率l这里讲的误码是指在一个再生中继段传输过程中,前一个站的输出与下一个站判决再生输出相比而言的一个中继段的误码,即指的是一个站的误码。在一个传输链路中,经多次再生中继后的总误码率是以一定方式累积的,在传输的终点以累积的结果作为总的误码率。NnPNe传输总码数发生误码个数liml(2)平均误块率l误块: 一组(一块)数据作为整体,若其中一个比特或更多比特出错,则称为块出错.l 单位时间内,错误块数/总块数=平均误块率l2.错误时间率:定义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TL ) 内,错误超过某一门限的时间间隔(T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l 再细分为: 错误秒比 严重错误秒比l错误时间分类:l误码秒(ES):在1秒的时间周期中有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