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圈环流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圈环流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圈环流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圈环流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模版、课程标准及解读(一)课程标准原文绘制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明其成因,阐述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二)课程标准解析在气压带和风带中具体有三个要求:1 1)先要了解什么是大气环流,由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性的大气环流引入主题。2 2)运用教材上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说明三圈环流的成因。3 3)通过对三圈环流的讲解,引进对气压带、风带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年龄在 1616 周岁左右,这是一个充满感性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他们是在之前的初中就学习过地理课,且在学习本节内容前,他们已经学习了这一章前2 2 节的地理课程,这一节主要说

2、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前 2 2 节知识的延伸。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 他们就有难度了, 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途的能力。他们对大气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有一些概念还是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授课和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使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也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起来。因为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参差不齐,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需要特别注意将复杂的问题分步骤的进行化解,使学生能听懂,愿意

3、听,愿意动手,愿意交流,愿意合作。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教材分析1 1 .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一年级上册第 2 2 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内容包括有 3 3个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在“气压带和风带”这一部分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中学习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一一热力环流。同时在提问过程中引出大规模大气运动,并让学生们理解大规模的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入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在“三圈环流”这一部分中,先假定好前提由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 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本节内容的新知识, 同时也巩固了

4、原有知识,也同时体现出一些地理要素图具有的相似处,用同样的方法都可以解决的。2 2 . .知识结构关联图1 1)单圈环流小意图2 2)三圈环流小意图.3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3 3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1 1)教学重点的确立及依据学习地理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看得懂图,从图中读出信息来帮助我们理解所学内容。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在这节里,学会阅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是本节重点。三圈环流示意图反映了三圈环流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示意图反映了气压带、风带的分不,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图读出大气运动的特征,为后面学习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打下基础。因此可以说本部分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相关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 2)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一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首先我们要学会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过程中需要与学生有足够的互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把枯燥的知识点在课堂的学习中活跃起来。同时还需要学生们有想象力,加上老师对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讲解,让学生们有兴趣去学好这部分的知识。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只是还需要在课堂上反复的强调和提问式的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理解,通过做题检测他们是否掌握。这是本节的教学难点。4 4 .可进行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的挖掘及补充1 1)在能力

6、方面: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示意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地理与地图是相互关联的,地图是学地理的必备工具,所以会识图、会读图、会画图是必备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作图是很关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又可使学生加深对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印象。2 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树立事物联系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90N极地东风60N中广纬广西广风副热带离j带3(TN/匕弓/风/5 5 .教材的处理本节内容分为三个小标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这一部分,可以采用课堂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老师讲解与绘图将内容

7、进行扩展,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可以采取教师带领大家共同读图的方式,我们能感觉得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本节内容活动很多,教师要充分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6 6 .教学资源的运用和开发1 1)合理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运用教材资源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坚持以课程为中心来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应该是动态的,也是多变的。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教材进行加工,组合,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地吸收新鲜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课

8、堂教学富有个性化和时代感。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不同的教学资源作用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资源开发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需要,合理的选择开发教学资源,而这种选择要做到准确、科学、切合客观事实。2 2)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积极搜集资料的同时,把手头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甚至展开讨论。这种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启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思维。3 3)本节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的形式,事先做好教学 PPT,PPT,方便在上课的时候使用。没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在黑板上绘制也是很有必

9、要的,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说说在绘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四、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 1 .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2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拟演示三圈环流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分析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提高读图析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事物联系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二)教学策略1 1 .主要的教学方法:讨论法、地图法、演示法2 2 . .主要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回忆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出我们本节课的关键问题。还要绘制三圈环

10、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随季节移动的示意图。绘图的方式在黑板或者多媒体投影上演示绘制的过程,强调一些画图的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根据教材里的活动自己再练习一遍。3.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paw手段及屏幕展示复习旧课1 1、 师生讨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一热卜环流。如城郊热力环流、海陆热力环流等。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卜什么呢?(地表受热不均)。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热力环流的形成。X X 意几点: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展示北半球高空风向和北半,近地面的气压高低相反,所以近地面与高空的水平运动方向是相反po2 2、师生讨论:空气的

11、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影响风向的作用力有几个?(3 3 个)。哪三个?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氐压)、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大气运动方向,北半球偏向右,南半求偏向左)和摩擦力(方向与大气运动方向相反)。高空大气的风向受*些力的作用?风向有何特点?近地面大气的风向受哪些力的作用?“向有何特点?3 3、师生讨论: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举例说明。球近地面风向。-引入新课1 1、师述:大气运动的规模差别很大。城郊热力环流所跨水平范围“小,是小范围的大气运动类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具有全球性的大气运动类型-大气环流2 2、了解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2 2、4 4 全球性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概念

12、和作用三圈环流大气环流最重要的两种形式季风环流展示本节教材标题及主要内容大流的概口作用1 1、学生阅读回答: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卜动2 2、学生阅读回答:大气环流的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展示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三圈划、流1 1、单圈环流1 1、师导:前提地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转。影响因素:高低纬度受热不均。大气将怎样运动?讨论得知:赤道地区获得的热量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两极地区获得的热量少,空气收缩卜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因此在近地面空气从极地流,赤道,在高空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这样

13、就在赤道与极地之间形成了卜个闭合的大气环流,它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一一单圈卜流2 2、师导:在这样的单圈环流中,近地面赤道附近是低压,绕赤道卜带状分布,形成赤道低压带;而极地附近形成极地高压带。两者的形卜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是热力因素所致。3 3、师导:在这样的单圈环流中,近地面和高空的空气水平运动方,也就是风向是怎样的呢?讨论得知:在近地面风从极地吹向赤道(北半球北风),在高空风卜赤道吹向极地(北半球南风)承转:这样的单圈环流是否完全反映了大气运动的真实情况呢?(没有)。因为只要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大气环流运动更加复杂展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示意图2 2、

14、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1 1、师导:前提地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影响因素:高低纬必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与单圈环流相比,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展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卜气将怎样运动?2 2、以北半球为例,依示意图讨论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得,结论: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参与,在高低纬度间形成的不是单圈环流而卜三圈环流可以这样理解:在近地面,气流上升就形成低压,气流下沉就形成高压。在近地面北半千一共形成 4 4 个气压带(包括 2 2 个低气压带和 2 2 个高卜压带)。高低气压带相间排列,它们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在它的作,下形成了三个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都发生了偏转。而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高低是相反的。因此高空的风向与近地面风向基本上是卜反的。由此就形成了三圈环流。3 3、师生讨论:赤道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所致。副极地氐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是动力因素所致卜转:三圈环流在地面的表现就是形成了若干气压带和风带3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 1、分析并观察南半球风带的风向形成过程2 2、分析气压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