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精品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精品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精品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精品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2.能大胆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教学策略1.默读教学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个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阅读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理解课文,可采用的方法有:从文体的角度,设计阅读层次;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搜寻相关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3.语言运用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2、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新课,读题质疑1.谈话导入。(1)交流想象: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我们想象一下,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畅所欲言。(3)引入课题:同学们的想象丰富而奇特,而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笔下未来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板书课题)2.读题质疑。提问:读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他们”是谁?“那时候”是什么时候?怎样“有趣”呢?)【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开门见山,启发学生想象未来的学校, 由熟悉的话题引入,令学生兴趣盎然。接着读题目

3、,引导学生质疑。板块二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一说:怎样提高默读的速度?2.学生交流。3.归纳提示: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个别字词的识记上,应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尽量不回视,多扫视;适当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和句子,保证阅读效果等。4.快速默读,说说课文大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提炼默读的方法,并运用阅读小技巧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又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板块三 自主阅读,比较不同1.探究不同,感知环境。(1)提出问题: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中,“他们”指的是谁,“那时候”又是什么时候?(2)学生明确:“他们”就是玛琪的爷爷的爷爷那一代人,“那时候”是几个世纪以前

4、。 (3)教师启发:这句话是玛琪心里所想的。一个生活在几个世纪以后的小女孩,怎么会知道“那时候”的事情?(通过一本“真正的书”)(4)引导思考:“真正的书”真是个奇怪的措辞!和它相对的是什么样的书?玛琪用的书和它有何不同?(课文第3自然段):玛琪和托米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止不动,不像他们通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顺序移动,真是有趣极了,你说是不是?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时,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小结:一本普通的纸质书却被称作“真正的书”,令女孩感到格外稀奇。可见这篇科幻小说的视角十分独特。它不像一般的科幻小说那样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而是以未

5、来人的视角回顾现在,对现在的学习生活进行“考古”。 (5)自读要求:除书本之外,文中未来的教育环境和现在还有什么不同?阅读课文,查找信息并填写表格。:现在未来学习地点专门的教室家里授课教师真人机器人学习模式学同样的课程;一起上课;互相帮助;互相讨论问题单独学习;人机对话;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没完没了的测试学习氛围开心、有趣讨厌、令人憎恶2.了解情节,聚焦科幻。过渡语:科幻小说中描述的未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它和魔幻小说、武侠小说、神话小说等又有区别,它往往是现实世界向未来的延伸,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向往和期待。(1)提出问题:文中哪些情节是作者的想象?哪些情节

6、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有据可循的?(2)学生交流。 预设:文中作者所写的未来的上学方式都是想象出来的,但这些都是有现实基础的科学想象,如书电子书;机器老师网络教学;一对一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相机板书:科学性基于现实;预言性大胆想象。【设计意图】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本环节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探究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不同之处,再从整体入手,探究这篇科幻小说的科学元素和幻想元素。这样层层推进,化难为易,提高了教学效率。板块四 探究意图,拓展阅读1.讨论交流,感知人物形象。(1)细读

7、课文,找出关于玛琪和托米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说说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学生互相讨论,明确答案。 玛琪:天真可爱,富有好奇心,知识面不如托米广阔。托米:很有主见,知识面广阔,看待问题理性全面,有青春期大男孩的“酷”劲儿。(3)找出课文中能体现两人形象的段落,并且通过朗读区分出两人的性格差异。2.研读课文,探究创作意图。(1)教师提问:玛琪不喜欢眼下的学习方式,那么她对“他们那时候”的学习方式又持怎样的态度?她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呢?(2)学生研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并交流。鄙夷不屑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诧异所以她对托米说:“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3):鄙夷不屑诧异难过怀疑好

8、奇赞叹3.畅想未来,创作科幻篇章。你所期待的未来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小组讨论,并与大家分享交流。4.拓展阅读。课外阅读芬达的秘密纳尼亚传奇。【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教学难点之一。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联系当下的教育实际,探究未来的机器老师教学与现在真人老师教学这两种方式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体会写作目的,突破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系列或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科幻小说,小学生首次接触这类作品。在实际教学中,从文体的角度展开,引导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幻想”和“小说”是科幻小说的三要素。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三要素呢?“科学”与“幻想”要素主要体现在基于科学事

9、实的“科学性”,以及大胆幻想的“预言性”。教师巧妙提问:文中哪些情节是作者的想象?哪些情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有据可循的?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搜寻信息,找到跟现实一致的相关情节,如学生写作业、母亲教育孩子、玛琪仍在学习分数运算等;也找到基于现实的幻想情节,如机器人老师教学等。这样,学生就能领会科幻小说的“科学性”与“预言性”。科幻小说也是小说,当然具有传统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三要素的:让学生自读填表,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在领会科幻小说特点的同时,关注情节;然后,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感知人物形象。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

10、书理解“不屑、鄙夷”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通读课文。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4.能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心中未来的学校是怎样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激发大家对未来智能生活的展望,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老师想问问大家,今天你们是怎么来上学的呢?(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们知道有一个叫玛琪的小女孩是怎么上学的吗?请随老师走进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板书课题: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2.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2年),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

11、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二、自读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是怎样上学的?玛琪喜欢上学吗?如果玛琪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她会喜欢上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觉得未来的“机器学校”和我们现在的学校有哪些相同点或不同点?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先和同桌交流讨论,准备质疑。3.检查自读情况,同桌分

12、段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三、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明确:2155年5月的一天,故事主人公玛琪和托米发现了一本很早以前的纸质书。他们了解到他们爷爷的爷爷那时的学生可以到学校里上学,老师是真人,大家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起讨论。而不是像他们在家里上学,老师是机器人,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没有同学,也没有纸质书。2.文中托米在顶楼上找到一本旧书,为什么称它为“真正的书”?明确:因为这和他们平时接触的书不一样,玛琪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她从爷爷的讲述中得知,只有把故事印在纸上的书,才算是真正的书。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玛琪讨厌学

13、校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一是上课面对的永远是机器人老师,没有感情交流;二是机器人老师的程序常常失灵;三是机器人老师没完没了地给她做测试。4.小说主人公的“爷爷的爷爷”那一代人是怎样上学的?明确: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人;他们在学校里上学,同龄的孩子一起上课;同龄孩子都学习相同的课程;他们在学校一起玩耍,又闹又笑,还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讨论问题。5.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明确:让我们明白当下课堂学习是多么有趣,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美好的学习时光,珍惜同学友谊,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玛琪的学校跟我们现在的学校相比有什么不同?

14、你更喜欢哪种学校?明确:我们现在的学校设在专门的地方,而玛琪是在家里上学;我们现在的学校有真正的老师、同学,玛琪只有机器人老师,没有同学一起学习;我们现在读的是纸质书,玛琪看的则是电子书等。虽然我们现在的学校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现在的学校,因为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2.针对文中的两种学校,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对改进教育方式的思考。预设:(1)现在的学校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促进。但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各有不同,教师怎样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呢?(2)“机器学校”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足不出户即

15、可接受针对个体进行的一对一教育,但如何避免孩子的厌学情绪和孤独心理呢?3.展开你的想象,说说你认为人类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怎样的?4.通过这篇科幻小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小说中写的是玛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极度憎恶,流露出她内心的孤独;没有同伴在“笑啊、喊啊”,也没有同伴“一块儿回家”,没有同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她在孤独无趣中学习,她需要同伴,需要交流。小说在反思人类教育中的一些不良倾向:过分依赖科技手段,忽视了孩子的集体生活和情感交流,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流露出作者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的担忧。5.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写法。(1)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想象奇特、有趣。(2)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3)情节推进巧妙而严谨,情节发展中运用插叙五、延伸拓展,推荐阅读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讲过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从古至今,许多的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奔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探索着,而科学技术也正以它无穷的魅力日益照进我们的生活,未来会怎样?如何让未来更美好?无数的问号等待着我们去寻求答案。课后,希望大家可以阅读更多的科幻小说。推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