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万重山漫想杜鹃枝上标明啼教学目标 1.了解杜鹃这个意象。整理文中提到的关于杜鹃意象的诗句、典故。 2.能运用杜鹃意象分析相关的诗句。杜鹃是悲的代名词,带有杜鹃意象的诗与悲有关。 3.体味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应该作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对传统文化中已经固定的意象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教学建议本文思路 周先生长期在中国文化中浸淫,而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把杜鹃定位为一种悲鸟,这种传统意象不能不影响周先生的认识,加上周先生四十五年前曾潜心于鸳鸯中蝴蝶派的作品创作,写哀情小说,名字也取成了瘦鹃。第段的中心是个"缘"字,着笔于"瘦鹃"
2、;笔名的来历及含义。这是对杜鹃的最初理解。段末说波兰民歌的小杜鹃是"一片欢愉之声",用"料想"二字带出,显然不是周先生那时对杜鹃的理解,而是为后文点出杜鹃未必悲哀而作的铺垫。第段的中心是个"情"字。引白居易和马孟容诗,抒写自己对杜鹃的喜爱之情。白诗中的"花落"一词带出一种悲凉的味道,有悲鹃的味道。至于马诗的感情倾向则稍有不同,"枝上"之鹃虽然给人一种叶茂花盛生机勃发的欢悦之感,但前一句"诉尽春愁春不管"又不免给人一种失落之感。但是我们再品昧诗中的两个动词"诉&quo
3、t;与"啼"便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说,前一个"诉"字是杜鹃对惜春的呼唤,有热情诚恳之意;但是春天对它的鸣叫并不感兴趣,"春不管"又隐含着杜鹃的悲切之情,那么后一个"啼"字则明显是在失望之余的自得其乐,代表的是一种喜悦的味道。周先生爱杜鹃"花鸟同名",但时过境迁,早年那份与杜鹃同哀的意味淡了。在本段中周先生体味到杜鹃并非只有悲哀,还是满有情趣的。对杜鹃的品味,离中国文人为杜鹃的定位远了些。第段从杜鹃的别名说起,引李时珍的话介绍杜鹃鸟的习性。"兴农事,食虫蠹,分明是一头益鸟",&q
4、uot;垂涕而道","出于至诚",作者分明在写杜鹃给田家带来的好处。此时周先生聆听着杜鹃的啼声,与杜鹃一起关注着农事。这种情调,是过去未曾感受过的。这更是杜鹃作为一种悲鸟的意象所无法承载的。周先生对杜鹃有"缘"于哀情,淡于"悲"情,乐于"至诚",三种境界,正是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杜鹃的感受不断拓宽的过程。可以用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来理解。课文第段周先生纵贯古今中外谈杜鹃。先说杜鹃啼声哀切的根源,引述"望帝啼鹃"的典故。详细讲述古代蜀
5、王化鹃悲啼的原因,一是思念故国欲归,二是愧对鳖灵功高难归。欲归不能,欲去不忍,"不如归去"之声,隐含的是别离之苦。又引范仲淹诗,仍说思乡之情;又引康与之词,仍说别离之念。杜鹃鸟的文化定位再明显不过,其声之哀,其情之切,古今一脉相承,凡是在此种文化中成长的人都是认同的。段末几句话,由古及今,蜀鹃入吴地,""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居起、居起","懒得说普通话了"。此时此地的杜鹃在说什么呢?留给读者遐想吧。文章末段,回应第一段小杜鹃欢愉之声。从中得知西方文化中似乎并不觉得杜鹃悲苦,反而还有欢愉的感觉
6、,两种文化现象的对照,得?quot;多半是心理作用"的看法。杜鹃就是一种鸟,它本身无所谓悲喜,悲喜都是人赋予它的。也许说明周先生此时并不哀切,或许心中还是一片欢愉呢?这是对杜鹃意象的全新理解。回顾起来,由缘到情,由情到诚;由"归去"到"居起",由哀切到未必哀切。或许正是周先生在玩味花鸟中得到了人生顿悟。 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无所谓中心,有关杜鹃的中外文化知识构建了文章丰富的内涵,显示了作者深厚文化积淀及用直白的文字表达丰富内涵的文风。意象的讲解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但本文涵盖的知识丰富,而且涉及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概念-意象。杜鹃作为意象出现,初中时学
7、生从未接触过意象这一概念,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未对意象这一文学概念作太多的要求,作为一种文化涵养高中学生应该具备。所以用学生学过的内容引入,以形象化的类比来引出这一问题,既可以省去术语的繁难讲解,又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因而在讲意象时可以用和杜鹃意象相关的秋作类比;可以用梅、兰、竹、菊,可以用折柳可以这样引入:秋天是明媚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在中国,历来就有文士悲秋的说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士就是指那些失意落魄的文人,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理解。所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总是与落叶、孤雁、古道、西风、瘦马、哀蝉、秋虫这样一些悲愁的意象连用,久而久之,秋也就不自觉地成了悲愁的代名词。 还可以在讲
8、本课之前,让学生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有关杜鹃的诗词,有能力的学生最好背诵查找到的诗词,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读完诗词后对杜鹃的认识,由此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作者感情的讲解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感情复杂而深厚,加之小品文的特点-主题不先行,因而作者的写作意图显得不好确定,学生难以把握;教师找好解析切入点,给学生设题,让学生了解教师分析此类文章的分析方法。在布置课下作业时,再找相关文章让学生按教师分析方法试做分析。 就本文而言可以从文章题目人手。文章题目中的诗是作者昔年亡友马孟容仿照白居易"杜鹃花落杜鹃啼"所写,其名气和诗中蕴涵的意味远在白诗之下,而作者却要舍白诗而取马诗,并不
9、是因为朋友至诚。所以这一点恰恰可以作为切入点来理清作者的感情。具体分析见教材分析。作者选择蕴涵乐鹃之说的诗句作题也有他赞成乐鹃之说的情感。由此让学生思考文章中还有没有能够明确表明作者乐鹃感情的句子呢?文章最后一句话"我认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肥!"我们可抓住两个词语来分析,其一是"不悲哀",但不悲哀并不意味着喜悦。其二是"心理作用",作者既然承认了心理作用-人的主观性的存在,那么作者要表达的实际意味就是作者承认了杜鹃啼声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并无哀乐之分。由此可见,作者对杜鹃所持的态度实际上是
10、一种无哀无乐的理性态度。 让学生思考作者到底为什么要用代表乐鹃之说的诗句作题呢?这实际牵涉到作者的认识问题。分析见教材分析思路讲解。教师在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不用把以上认识全传授给学生,只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杜鹃悲愁的意象,此类文章可以这样入手分析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杜鹃枝上杜鹃啼一 教学重点:认识杜鹃意象。二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作者表达的感情。三 教学思想:虽然本文有一定难度,教师仍然要让学生多活动。抛出问题让学生尽情思考,发言,教师只是指导者。千万不要把指导者变换为讲授者。要尊重学生的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
11、法。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 四 教学手段:可用多媒体电脑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梅花是我们熟悉的景物。小学时我们学过陈毅的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还学过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诗中梅花经常代表着高洁坚贞不屈,在中国文化中,它已经成为高洁坚贞不屈的代名词。再如秋天是明媚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可是在中国历来就有文士悲秋的说法,在古代,秋士就是指那些失意落魄的文人。所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秋总是与落叶、孤雁、古道、西风、瘦马这样一些悲愁的意象连用,
12、如马致远秋思。久而久之,秋也就不自觉地成了悲愁的代名词。杜鹃就是有特殊意味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杜鹃的意象是什么?作者认同吗?找出原文语句来分析。(二)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勾画相关的文句。讨论发言。教师指导要点:1 题目。抓住两个动词“诉”与“啼”。文章题目中的诗是作者昔年亡友马孟容仿白居易“杜鹃花落杜鹃啼”所写,其名气和诗中蕴涵的意味远在白诗之下,而作者却要舍白诗而取马诗,并不是因为朋友至诚。所以这一点恰恰可以作为切入点来理清作者的感情。白诗中的“花落”一词带出一种悲凉的味道,有悲鹃的味道。至于马诗的感情倾向则稍有不同,“枝上”之鹃虽然给人一种叶茂花盛生机勃发的欢悦之感,但前一句“诉尽春
13、愁春不管”又不免给人一种失落之感。但是我们再品昧诗中的两个动词“诉”与“啼”便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说,前一个“诉”字是杜鹃对惜春的呼唤,有诚恳之意;虽然春天并不在意它的鸣叫,“春不管”又隐含悲切之情,那么后一个“啼”字则明显是在失望之余的自得其乐,代表的是一种喜悦的味道。作者选择蕴涵乐鹃之说的诗句作题也有他赞成乐鹃之说情感在里。2 作者笔名的来源。3 写杜鹃鸟习性的目的。4 中国文化中杜鹃意象。5 外国文化中杜鹃代表什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适当的给学生展示杜鹃花和杜鹃鸟的画片,听听波兰民歌小杜鹃。注:本教学设计是从学生思考角度入手设计的,不是教师讲课的具体步骤,只是给学生抛出问题,在学生探究的同
14、时给教师提供引导的台阶,导入和分析题目是理解本文的关键,所以有详细的讲解,其余内容请参考教材分析。(三)作业:翻看周瘦鹃花木丛中或者把郭沫若杜鹃与周瘦鹃杜鹃枝上杜鹃啼作比较。板书设计:杜鹃枝上杜鹃啼周瘦鹃缘哀望帝啼鹃情喜枝上鹃啼乐诚小杜鹃无喜无悲心理作用 扩展资料杜鹃周瘦鹃简介 杜鹃郭沫若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
15、族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
16、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1936年春 周瘦鹃简介周瘦鹃是全国闻名的园艺专家,盆景艺术的造诣极深。他的盆梅尤为卓绝,枯干虬枝、瘦鹤独舞,放置案头清供,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周瘦鹃的小品文就象他的盆梅一样,是一种小摆设。它是一种点缀闲适的散文,属于供人饭后茶余消遣的软性文学。周瘦鹃早在二十年代就蜚声海上文坛,编过报刊,写过小说,又搞过翻译,是我国较早介绍西方进步文学的作家。"九·一八"
17、;以后,周瘦鹃感慨国事日非,文笔不济于世,乃投笔毁砚,在苏州建筑了"紫罗兰庵",以陶渊明、林和靖自况,经年陶醉于花木水石之间。解放后,在新时代的感召下,他出栗里、下孤山,青春焕发,兴会淋漓。重提妙笔,写诗撰文,反映了一个旧文化人枯木逢春的心绪,从一个侧面讴歌了社会主义的新生活。这时所作的小品文,都被收在花前琐记、花前续记、行云集等集子中,深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十年内乱中,周瘦鹃于一九六八年含恨弃世。最近,金陵书画社在他的遗著中,编选了两本小品文集子,一是花木丛中,一是苏州游踪。顾名思义,花木丛中收录了有关花草瓜果的知识小品,以及有关花木栽培、盆景堆制的文章。苏州游踪则是搜罗
18、了有关苏州的名胜古迹、民风习俗、人物佚闻的小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集中都有好几篇书简体小品,记叙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作者的亲切教诲。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周瘦鹃的小品文写得清新婉约,情趣横生。在五四以后大量涌现的小品创作中,是独具风貌的。他将知识、现景和情感融合一起,娓娓而谈。其中引经据典,多而不繁;嵌诗插词,恰到好处。早先,周瘦鹃的小品犹如一条小溪,在绿荫覆盖下静静地流淌,反映不出大千世界的光影,而只留存着个人生活的情趣。但从解放后十七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正在努力写出时代的脉搏、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但总而言之,周瘦鹃的小品文,格局不大,笔调不高
19、。因此,我总把他的小品文比作清秀古雅的盆梅,仅能作案头清供而已。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泱泱大国,既要有合抱的苍松古柏,盛开的牡丹芍药,而在花丛之一角,放几盆古雅的盆梅自然也是必要的。花木丛中、苏州游踪筹划出版之际,周瘦鹃的生前友好纷纷为它们劳碌,或撰写前言,或设计封面,或题签插图。如今附丽集中,蔚然可观。手持一册,可乐而忘倦。(花木丛中,周瘦鹃著,金陵书画社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0.98元。苏州游踪,金陵书画社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0.66元。) 探究活动一种文化体系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些景物已有了本民族赋予它的特定含义,如杜鹃代表悲愁,折柳代表送别等等。选择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
20、统意象,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资料,了解你选择的这个意象是如何定位的,在什么文学作品中出现,你对这个意象怎样理解,写一篇1000到1500字的文章。成文后,利用课上进行交流,要求配乐;或选择佳作出几张小报,要求配上画。 习题精选习题精选一1、写出下列有误的一项:A、楔xiè子惊蛰zhéB、雀鹞yào鳖灵biC、比较jiào 凿山záoD、虫蠹dù 垂涕dì2、写出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A、要言不繁雷同B、出于志诚楔子C、死而复生虫蠹D、民不聊生联带3、从下面虚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括号。
21、因为 所以 然而 甚至 却 虽 但是 而 即使 由于(1)杜鹃惯作悲啼,()啼出血来。(2)“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句虽平凡,我()觉得别有情味。(3)我()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4)西方人似乎爱听杜鹃声,()波兰有小杜鹃歌。(5)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鹞,()色惨黑,赤口有小冠。4、从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选择符合句意的,将符号填在横线上。(1)看它能帮助回家兴农事,食虫蠹,_(分明 的确)是一头益鸟。(2)它的啼声哀切,_(可能 也许)是出于至
22、诚,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3)西方人_(似乎 大概)爱听杜鹃声,所以波兰有小杜鹃歌。5、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鸟类中和我最有缘的,要算是杜鹃了。记得四十五年前,我开始写作哀情小说,有一天偶然看到一部清代词人黄韵珊的帝女花传奇,那第一折楔子的满江红词末一句是“鹃啼瘦”三字,于是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瘦鹃”,从此东涂西抹,沿出至今,倒变成了正式的名号。杜鹃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可是波兰有支名民歌小杜鹃,我虽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
23、鸟同名,最为难得。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句虽平凡,我却觉得别有情味。杜鹃有好几个别名,以杜宇、子规、谢豹三个较为习见。据李时珍说:“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鹊,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蠢,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则藏蛰。”关于杜鹃的一切,这里说得很明白,看它能帮助田家兴农事,食虫蠹,分明是一头益鸟。它的啼声哀切,也许是出于至诚,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好使田家提高积极性,不要耽误了农事。杜鹃有
24、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名鳖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给除了水患。隔了几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人西山,隐居修道。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吁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
25、去”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了。西方人似乎爱听杜鹃声,所以波兰有小杜鹃歌。西欧各国还有一种杜鹃钟,每到一点钟有一头杜鹃跳出来报时,作“克谷”之声,正与杜鹃的英国名称“Cuckoo”相同,十分有趣。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1)文章开端写作者“从此东涂西抹,沿用至今”,作者东涂西抹了些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答:_(2)文章用了哪两个例子印证杜鹃是花鸟同名的?答:例子为_例子为_(3)文章第段中的“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一句中,“料想”与“定然”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4)从杜鹃哭啼“归去”可以看出望
26、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第段说西方人爱听杜鹃声的用意是什么?答:_(5)写出“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的大意和诗人表达的感情。参考答案:1、B 2、C 3、(1)甚至 (2) 却 (3) 虽 (4) 所以 (5) 而 4、(1) (2) (3) 5、(1)鸟类中和我最有缘的要算是杜鹃及笔名的来历 惟有杜鹃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杜鹃是一头益鸟 为“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作旁证(2)唐代大诗人白乐天的诗 亡友马孟容的画(
27、3)不矛盾,强调“定然”。(4)心寄自然,爱国爱民,贤明善良。(5)其实杜鹃声并不悲哀,古人悲哀多半是心理作用。(6)表达思乡之情。习题精选二1、下列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缘( )分楔( )子虫(dù)_(cháo)_穴翠( )烟鳖( )灵频( )频比较(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雷同() 藏蛰( )垂涕而道() 民不聊 ( )生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至(5)题。鸟类中和我最有缘的,要算是杜鹃了。记得四十五年前,我开始写作哀情小说,有一天偶然看到一部清代词人黄韵珊的帝女花传奇,那第一折楔子的满江红词末一句是“鹃啼瘦”三字,于是给自己取
28、了个笔名“瘦鹃”,从此东涂西抹,沿出至今,倒变成了正式的名号。杜鹃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可是波兰有支名民歌小杜鹃,我虽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句虽平凡,我却觉得别有情味。杜鹃有好几个别名,以杜宇、子规、谢豹三个较为习见。据李时珍说:“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鹊,而色惨黑,赤
29、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蠢,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则藏蛰。”关于杜鹃的一切,这里说得很明白,看它能帮助田家兴农事,食虫蠹,分明是一头益鸟。它的啼声哀切,也许是出于至诚,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好使田家提高积极性,不要耽误了农事。杜鹃有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名鳖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给除了水患。隔了几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人西山,隐居修道。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
30、,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吁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去”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了。西方人似乎爱听杜鹃声,所以波兰有小杜鹃歌。西欧各国还有一种杜鹃钟,每到一点钟有一头杜鹃跳出来报时,作“克谷”之声,正与杜鹃的英国名称“Cuckoo”相同,十分有趣。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1)、作者为什么认为鸟类中杜鹃和我最有缘?答:_(2)、文中“四十五年前”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什么时期?哪些词语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答:_(3)、作者为什么料想波兰民歌小杜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这样写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答:_(4)、唐代大诗人白乐天的诗和亡友马孟容的画表达出怎样的情感?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由于杜鹃花鸟同名,令人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4599:2025 E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obile toilets under epidemic situations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评估标准与流程
- 有关计算机的介绍
- 瑞邦集团品牌介绍
- 红色教育研学成果
- 民居设计软件
- 狗咬伤人的赔偿协议书
- 提前批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西师版三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42∕T 2303-2024 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 DB11T 2460-2025 室内型应急避难场所平急转换技术要求 宾馆
- 康复科疼痛的护理
- 小朋友捕鱼游戏活动方案
- 收购公司保密协议书
- 五级(初级)茶艺师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兴义市第八中学2025年高三考前热身英语试卷含答案
- 提升运营效率的具体措施计划
- 吻合口瘘胃肠外科护理查房
- 路堑墙施工方案
- 农民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