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无相生人物简评引入道学派创始人老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在国际影响上,他是唯一可以和孔子抗衡的中国思想家。他所开创的道学与孔子开创的儒学一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两大主流,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老子(约前580前50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儒家始祖孔子曾师事老子,据史记所载,孔子以“其犹龙乎”来赞叹老子的高深莫测。后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官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
2、 “莫知所终”( 史记 ) 。老子写下的这五千余言就是道德经。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道”。老子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论,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他看到自然界的盛衰消长、社会上的对立和争斗,认识到事物的对立方可以相互转化,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他把这种变化认为是循环往复,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本质,因此具有很大的保守性。他教人无为、居下、自然、柔弱、愚鲁,从反面看问题,他的这一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韧性。老子的思想丰富而深刻,既有唯物主义倾向又有唯心主义的成份,对后世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老子是个神一样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3、两千多年来,各种学派或吸取,或改造与承继,总有他的影子存在。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至极,常言人所不能言,道人所不可道。后世的英才都从他那里吸取“养分”。张良、诸葛亮、刘基在这些拔乱反正、匡救时弊的大贤天才身上,无不留有老子学说的烙印。他被尊奉为道教教祖,是一个神秘而睿智的华夏民族精英。【教学目标】1 、 重点学习选文第1 、 3、 4、 5、 6 则; 2 、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3 、 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
4、启示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 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与此相仿,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有一位哲学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大家知道这位哲学家是谁吗?(老子)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老子 选读中的有无相生这篇课文。二、老子及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 无为 ,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
5、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 “反者道之动”, 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 “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
6、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老子的主张是“无为”, 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
7、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 “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轻死, 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三、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1)斯恶(e)已 音声相和(he) (3)共一毂(gu)(4)蜒埴(sh a nzh i )以为器(5)凿(z a o)户牖(y 6 u)以为室(6)自见(xi an)者不明,自矜(j in)者不长(zh a ng)(7)日余食赘(zhu i )形,物或恶(wfi)之其脆易泮(pan)(9)起于累(l
8、6 i ) 土四、研读文本1、研读第1 节。( 1 )诵读。( 2)梳理。天下皆知美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结构独立性)为 (判断词,是) 美, 斯(连词,那么、就)恶(丑,与“美”相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副词,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对照,比较),高下相盈(充满),音声相和(应和),前后相随,恒也。 ( 老子第二章)(3)分析。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问题探究:“美丑相对”“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都不难理解,可“难易相成
9、”该如何理解呢?学生讨论后提示:传世老子第六十三章有一句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指, 天底下困难的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比如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件好事这是“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 或者说一辈子做好事,这就难了也正因为很难,所以更加可贵。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难”的道理。 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就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容易解决;相反, 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容易,不够慎重不够用心不够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这里面也包含了有难生成易,有易生成
10、难的道理。小结: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2、研读第3 则。( 1 )诵读。( 2)梳理。企(踮着脚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通“现”表现)者不明,自是(意动用法,以为是)者不彰,自伐(夸耀)者无功,自矜(夸耀)者不长(得到尊重) 。其(如果) 在(存问、询问)道也,曰余食赘(肉瘤)形,物(指牲畜)或(有的)恶(厌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居于、立身)。 ( 老子二十四章)( 3)分析。老子更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它对矛盾对立项的辩证把握和持守。在老子看来,“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要不得的,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一种态度, “自见”“自是”“自伐”
11、“自矜”是另一种态度, 一般人认为后种态度距离目的更近,可是老子认为应该选择前一种。因为自见而不明,自是而不彰,自伐而无功,自矜而不长,因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二十二章)。 老子这种选择显示了它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洞见,也显示了它的人生智慧,在很多时候,人们“若欲如之何,必先居于此如之何之反面”(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 。小结: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3、研读第4 则。( 1 )诵读。( 2)梳理。知人(了解别人)者智,自知(了解自己)者明。
1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qi G ng,刚 强)。知足者富。强(qi a ng,尽力,竭力)行者有志。不失其所(名词,地方,位置)者久。 死而不亡(通“妄”,荒谬)者寿。( 3)分析。老子所体现出来的有关“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的人”的看法,都显示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对今人的启示意义是深刻的。小结: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人们难以做到的。4、研读第5 节。( 1 )朗读。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梳理。为(
13、意动用法,把当做有为)无为(道家指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事(意动用法, 把当做事业)无事(道家指无为而治),昧(意动用法,把当做有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名词,难事)于(介词,从)其易(名词,容易处),为大(名词,大事)于其细(名词,细小处)。天下难事必作(开始)于易(名词,容易的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名词, 细小的事)。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名词, 大事) , 故能成其大(名词, 伟大) 。夫轻诺必寡(使动用法,使减少)信,多易(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必多(使动 用法,使增多)难。是以圣人犹难(意动用法,把看得困难)之,故终无难矣。( 3)分析。依然是从一系列对立项的逻辑关系中
14、来考量事物、思考问题,使老子充满了一种智慧。小结: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易”。5、研读第6 则。( 1 )朗读。( 2)梳理。其安易持,其未兆(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易谋,其脆易泮(通“判”,分离)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通“萦”,装土的工具)土。千里之行(即“行千里”) ,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做事、行事),常于(在)几成(几乎成功)而败(使动用法,使失败)之。慎(慎重对待)终如始,则无败事。( 3)分析。本则体现了老子看待
15、问题的前瞻性。小结: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6、研读第7 则。小结: 这一章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反复说明这样一种观点:柔弱胜刚强。老子向来主张贵柔、处弱,他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初生之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初生之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这种直观的、经验的认识,可以说是老子处弱、贵柔思想的认识论之根源。五、课堂练习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1、学生发言。2、教师提示。老子辩证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贱”的一方
16、。这就是有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 (“圣人无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 之外, 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被转化掉。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 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 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
17、国的智慧。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辩证法六、布置作业1、自己梳理第2、 7 则。2、完成配套练习。写作示范链接:千古老子(节选)王英琦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而自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当本世纪即将结束,21 世纪人类第三个千纪年就要来临之际,我的心,满含着对“道”一一对宇宙上苍无限敬畏和崇仰之情。殷切期盼一种新的道德文化秩序与新世纪一 同诞生20 世纪不,第二个千纪年的最后几天,我要留给老子。这个心念一旦萌发,就成了心病。扰得我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是一个寒凝雾重的清
18、晨。我轻装便帽,悄然去了老子故里安徽省涡阳县郊的闸北镇。见到了两位神交已久、专做老子研究的业余爱好者如老子般土头土脑、外愚内慧的当地朋友。在去往太清宫遗址的路上,有两个小情节,使我怦然心动:当其中一朋友找来一“蹦蹦车” ,向车夫要多少钱时,车夫憨笑道,随便给;当看见沿途垅上,晒满了地瓜干,还坐着几位乡婆婆守着时,我高兴坏了,忙问婆婆可否赠上一把?一豁牙婆婆爽气说,随你抓!在世风日下的今日,不意在老子的故里,淳朴民风仍在。二脉脉余晖中,清虚静谧的太清宫,以它昔日主人平素隐秘的风格迎接了我。我已得知,这太清宫遗址,最早叫流星园(据说是老子的诞生地。更早时,老子曾叫无忧园),汉时叫老子庙,唐代称太清
19、宫,及至元朝,又被改为天静宫。关于宫主老子的诞生,一直有着神诡奇异的传说。像耶稣一样,老子无父,其母为处女圣母。相传当年某日在流星园,圣母忽见弧光闪闪,流星奔突,但见有一流星砸在前面的李子树上(故当地人避讳,称李子为辉子) ,顷刻化为鲜红的李子。圣母吃了李子,遂怀上老子。据说老子出生时,天上“万鹤翔空,九龙吐水,以浴圣姿”。传说虽神秘,然故地的人文景观却异常真实。涡阳在春秋时属宋国,后为楚国兼并(属楚地) ,改为苦县。因此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大致不错。错愕的是,老子并不姓李,名字也非耳。老子就姓老,名聃。李耳是老子的小名:老虎。老子生于虎 年,当地人叫老虎为李耳。错谬的还有老子的
20、出生地。过去竟一直被误传为河南鹿邑!我想还是水经注中记的详实:谷水自北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这一特定地理方位只有距今涡阳县几公里处的太清宫才完全符合尽管昔日的涡水已改为涡河,谷水已改为武家河。天高野阔,楚地雄浑。我们来时,太清宫正在重建。朋友抱憾我来的不是时候,说是迟些时,便可看到嵯峨壮丽、三位一体(老君殿、三清殿、灵宫殿)的新太清宫及附属建筑群了。从朋友之口,我得知,所建巨额全是自发外资。这些外资源源不绝。前仆后继地汹涌而来,既体现了世界人民对老子的情感,又表征了普遍的民意。千年的“隐君子”再也隐不住了;昔日的“大象无形”走向有形。三我常惊叹于老子的超直觉:在远古的春秋年间,在科技那
21、样低下的时代,竟能摒除感性翳蔽,理性地思辨到:现实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非物质的精神的;既有表面的宇宙万物,又有隐蔽的宇宙法则。他把这一切,感知为“道”一个不能再精绝形象的比喻。从而把华夏民族思考的范畴,由社会人生,提升扩展到宇宙本体。较之古希腊诸哲人先后将宇宙本原视为水、火、气、数、原子,老子的道,更灵泛、也更近于宇宙的真性本相。难得他老人家辩证法那样好。将道解释为有无相生、阴阳对立互补。这一点,实际已为现代科学的“对称性原理”所证实:宇宙源于一对矛盾在临界点上的相对平衡;万有在“ 0 与 1” (二进制)的相反相成、二中择一中在无限大和无限小之间诞生出来。老子最早将东方人的感性直觉发挥到极致,将中国人的理性思维水平提高到宏观的层次。他洞悉到,真理在本性上的双关性及歧义性。他明察到,事物在本质上既多极离心有多极向心。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出同归,才是宇宙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基础。所以, 老子才被庄子称为 “古今博大真人”; 所以, 老子才当之无愧为 “老子天下第一”四近年,不知被冥冥中那股魔力施了魔法,我这个本不具备谈经论道、本该绕“道”而行的人,却雌雄乱套、匪夷所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室内门合同范本
-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 植物类群常考题目及答案
- 执法岗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七月份工作计划怎么写(5篇)
- 房地产市场政策动向分析
- 2025年治安学总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运城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CN120293712A 一种隧道管外压试验工装和试验方法 (四川润博至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年生物医生把脉题库及答案
- 汽车机械基础课件 项目三 汽车构件静力学分析
-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 唐山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演练 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丰巢快递柜场地租赁协议(2024版)
-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
- 平安车辆保险合同电子版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全套教学课件
- 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PDF解密
- 中医护理进修脑病科汇报
-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出血
- 养老机构入住护理、风险评估表、计划表、记录、告知书等健康档案护理记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