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形态解读_第1页
西安城市形态解读_第2页
西安城市形态解读_第3页
西安城市形态解读_第4页
西安城市形态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城市形态解读西安城市形态解读【城市整体形态研究】(乔杨)【历史地段形态研究】XIANQiaoYang一一.西安城市整体形态研究西安城市整体形态研究今天的西安市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东西最长约204公里,南北最宽约116公里,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p西安城市形态的识别西安作为历朝古都,其城市形态受中国古代城市中轴对称的思想影响深远,从其行政区划图上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到西安城的中轴线的存在。p西安城轴线感受西安的历代古都遗存了自成体系的轴线系统。现在通过遗址和地貌, 秦、汉的大轴线还依稀可见。隋唐长

2、安就更明确了,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是隋唐的龙脉。从秦、汉、唐城轴线来看, 都是平等的, 代代相让。代代相让就是说汉代建都时没有打破秦代轴线, 让开了秦代轴线, 隋唐建长安时, 又保留了汉长安的轴线, 东移建立了隋唐长安, 他们之间的布局历来被视为一个整体。西安历代都城都是在轴线与轴线, 轴线与山水和地形变化的交汇点上选择标志性地段和布置标志性建筑。渭河渭河泾河泾河灞河灞河沣河沣河汉长安汉长安隋唐长安隋唐长安明长安城墙明长安城墙秦长安秦长安西安是国际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城市兴衰,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其城市空间在结构、形态、肌理等多方面都独具特点,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p

3、城市空间拓展演变历程分析选取历史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1965年、1981年、1995年、2005年)对西安的城市整体形态来进行具体深入分析。明朝长安城明朝长安城19651965年年19811981年年19951995年年20052005年年20202020年年明朝以前,西安作为历朝都城在空间上呈现跳跃发展的状态,城市形态不具有连续性。现在所看到的西安是以明朝长安城为基础拓展演变形成的。城市空间拓展原点模型1965年以前,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明城墙以内,城市空间结构向外拓展的趋势并不明显。到1965年建成区有了较大的拓展,但此时城市轴线数量较少,网络关系并未形成,绝大多数轴线主要集中在城东,这

4、与当时城市东部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因此城市集成核在原有明城区的基础上向东发生了一定的偏移。p1965年(空间拓展特征:建国初期大兴工业,城市向东挺进,中心东移)明长安城明长安城灞河灞河城市空间形态拓展模型到1981年,随着主城区东部的重工业和西部的电子工业的发展,城市拓扑网络整体上以主城区为中心继续向东西两翼扩展,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城市向东发展已经出现了较大的阻碍,所以此时集成核的空间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东侧逐渐转移到了西侧。p1981年(空间拓展特征:工业比重进一步加大,城市向西突破,中心西移)灞河灞河明长安城明长安城城市空间形态拓展模型到1995年,虽然集成核轴线数量有

5、了明显的增加,集成核范围也明显扩大,但是可以明显发现此时的集成核是在原有集成核基础上向四周均质扩展的,可见在这段时期内西安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增长基本上维持了一种“摊大饼”的模式。p1995年(空间拓展特征:改革开放时期城市摊大饼快速扩张,中心呈现极核化)灞河灞河明长安城明长安城城市空间形态拓展模型到2005年,随着南郊高新开发区和科研文教区的迅速发展,以及东西两翼工业区的逐渐衰败,城市集成核开始明显向南扩展,拓扑层级明显增多,但整体上来看仍然以圈层式发展为主。p2005年(城市空间拓展迅速,单核结构负荷过重,副中心开始出现)灞河灞河明长安城明长安城城市空间形态拓展模型p现状城市地理特征从城市空间

6、格局而言,现在的西安城【九宫格局】的城市形态初见端倪,已经形成的八宫是:北郊为经济开发区、南郊为教育文化区、东郊和西郊为老工业区,西南郊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南郊为曲江旅游新区,中心为明长安城区,是西安的商业中心,西北郊为汉城遗址保护区。渭河渭河泾河泾河灞河灞河沣河沣河现状城市空间形态模型p现状城市地理特征从城市肌理而言,现在的西安城由西安城墙、二环、环城高速三个环行组成基本格局,内部道路基本都是十字走向。现状城市空间形态模型在新一轮西安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拓展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中心为明长安城,发展成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依托现状发展成国防军工产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成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发展成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的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装备制造业区;东北结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设成高尚居住、旅游生态区。p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模型p新的城市方向解读【轴线推进,重点突出】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东北部生态居住新城和西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大重点区域,避免走摊大饼无序蔓延的老路。未来西安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的选择是在两条【高压线】(西北的历史遗迹保护紫线和东南的山体生态控制绿线)控制下的不得已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