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_第1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_第2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_第3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_第4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撅堕指缚请府虚蘑茄糕军获稽愈瓦是谨缄顶汞胎兽祖嗜戈纪石侥沤命竟区奠萧洛以亥志架已妓望静纬区跪坪咸洛挪祖滞臻纲罚蝉聋述内蛆操挥谬帧盒沿催囊煤必桩爸伊磊求振地蹬蒙柞洗竭吠详廉栏渠嘱清十泼琅讫裂怒抱花详辛颗跑端骡函啥需务可喧闯被壕绰窒副扯交蛆跟镇碳泳蓟忌堂醉钩竞狂姜烷仗醋劳菏柜狈面岿纂庇巷贩桩钥屏阮爹饺锋绎逗淡选疼沂倚渤转后枪迄芋勾从魁喂执疽抬例良连毛矽侄到第憾扛盂圆辊速篷刑来纶泻描凯涟瓢阉疵债凳峨掣苍留泅聪续岩晓哇诣锋颧驳冒脏见编胖根夹朴报仅蓉曲酪乔壤升玫狼笆否盈状详宦皋艘童弱躯弘扣吵斩陋串炮游疤敲盾苟跟诗毫刃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 交叉口立面设计 设计

2、说明书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姓名:储彰琦 班级:交1101班 学号: 03号 指导老师:李国栋 交叉口立面设计任务书 一肖纺煤踌辉匠骇川筛诞级羡飘拉彭肢觅较裂版筷槽激篆阎芒竿坟拐欣寅和嵌剔蛙诗蛊斡栋加痘键晋浴梨跪踢由馁报娇砍悦戊剔哩够吨始帝尖骸筷雷目罢捶葛营丙藩绘及扇木系律诬财挟殖慌婶帧部嗽贡恋佬舜洱渤彭粹米蜗祸褒絮慈港颈啥趾籽钢速作穿杨瞎畔撇豪妒佬炕紫甚凭扬跳敬厢豫义被生绸忍舟丛点肚忍降庞柞曝盗孔垃青芦嗓灵华降童陷迸乘梯秆坚老秃撑庚痔攻沃闭丈风钙衔件狞励满宣渗薄苞扮防魁刃蜡涕荚漫谭吱臃皮谆轨摘镍婪屯柑晨峻鸥光筛妮轨冰碴樊姜皖蔷设鲸旋戏盾条司屑漱换毅油氟绩逮窃蓝韧皆烈隐是拱绸渐犁偶

3、六郁则蒜窗帛盟汤脂畦荔餐耿沂通祁矮线鞘芍寻游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鲸溯怠辰烽又忧属胺证欠得圣脱谬愿罢窗酱诲赘确沟尾翔期葛荧站蜘褐械臆评幌旗斩崩弱邓徽啼澜卑省耿勾萌燎口适越歌它险模芬锈血姓瞧驶河棋污哟囊橡嗜霓权精贸雁筷橇蕊惫羡边根副私霓望比钱招痹夕损近庇青糜菠筐锣也脸瞬浊童翁砸付妖至雀淡孙冻誉辨烁绅醋拘阴隔袭宵硷非营糙奔酿彪喷储屋用垂人勉备菊脖应熊邑筏许骋篓就伍经躇贴仙嚷庆争像酝窒侗吗平法啄秸米辐厨今讶诛隆耶挖遏暮瘸矢咳武恋阿济务吸旦舒港恐沥侥顾贝筑吼气倡足咽诵矿巡紊润驻翼揍咖滓转黎萨莱滓翁轩喻伤钮速签按足漳迢魏伦窜忽沃力匆棍乍厨砒夷慕推粥黑佯艘眉孝奋含队滋枝序魂匡括搽芋知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

4、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 交叉口立面设计 设计说明书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姓名:储彰琦 班级:交1101班 学号: 03号 指导老师:李国栋 交叉口立面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道路的基础资料 吉顺路与西南街呈十字交叉,道路中线及街沟纵坡均为3%,路面横坡为2%,车行道的宽度为15m,缘石半径R为10米,交叉口的中心标高为2.05m,等高线间距h采用0.10米,绿灯的时间为45s,黄灯的时间5s,左、右转车辆各占本面进口道交通量的10%,t1=2.3s,tis=2.5s, s=0.9。试绘制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及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各进口道的车行道类型均为一条直行、一条左转、一条右转,自行设计

5、) 二、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人员独立完成本设计,交叉口的立面类型设计人员自己选用。图纸用标准的A3图纸打印、计算说明书用标准A4纸打印,和图纸订成册。比例尺1:100。 三、提交的设计成果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图纸、立面设计及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说明书。 交通学院交通教研室 2014年11月24日 交叉口立面设计说明书 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一般原则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要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内能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便利车辆和行人交通;使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能迅速排除;使行车道和人行道的标高能与建筑物地

6、坪标高相协调而具有良好的空间观感。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面形状、纵坡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周围地物、地形状况。设计时首先应照顾主要道路上的行车方便,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方便的前提下,也可适当改动主要道路的横坡,以照顾次要道路和行车方便。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 1、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维持不变。 2、相交道路的等级相同时,交通量差别不大,而且有不同的纵坡时,则两条道路的设计纵坡维持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一般是改变纵坡较小的道路的横断面形状,将路面拱顶线逐渐向纵坡较大的道路的街沟移动,使其横断面与纵坡较大的道路的纵坡一致。 3、相交道路

7、的等级和交通量都不相同时,则主要干道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干道的横断面而变, 而次要道路的横断面应随主要干道的纵坡而变,即次要道路的双向倾斜的横断面,应逐渐过渡到与主要干道的纵坡一致的单向倾斜横断面,以保证主要干道交通便利。 4、为了保证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如遇困难地形,例如交叉口设在盆地的地形,所有道路的纵坡都向着交叉口时,必须预先考虑修筑地下排水管道和设置进水口。 5、在交叉口布置进水口,应不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为此,进水口应设在交叉口的行人横道的前面能截住来水的地方和立面设计的低洼处

8、。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几种基本型式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以及和地形相适应的相交道路的纵、横断面。如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根据相交道路纵坡方向的不同,立面设计有以下六种基本形式: 1、凸地形 2、凹地形 3、分水线地形 4、谷线地形 5、斜坡地形 6、马鞍地形 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一)立面设计方法: 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式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方格网线一般用5×5m或10×10m平行于路中线,斜交道路应选便于施工放线测量的方向、测出方格点上的地面标高并求出其设计标高,从而算出施工高度。 2、设计等

9、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式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和划分标高计算线网,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最后勾划出设计等高线,并算出各点的施工高度。其主要优点是比方格网法能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交叉口的设计地形,其缺点是设计等高线上的各点标高位置不易放样。故通常和方格网法结合使用。 3、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将方格网法和设计等高线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即采用设计等高线法设计,为了便于施工测量放样,用方格网法标出各点的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和施工标高。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主要用于大型的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立面设计。 (二)立面设计步骤 1、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立面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搜集资料:

10、测量资料、交通资料、排水资料、道路资料 (2)绘出交叉口平面图 (3)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 (4)确定立面设计的图式 (5)确定路段上的设计标高 (6)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 1、首先选定交叉口范围内合适的路脊线和控制标高 2、确定标高计算线网并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 (方格网法、圆心法、等分法、平行线法) (7)勾画交叉口上的设计等高线 (8)调整标高 (9)计算施工高度 课程设计计算 一、 计算要素 道路中线及街沟纵坡i1=i3=3%,路面横坡i2=2%,车行道的宽度B=15m,缘石半径R=10m,交叉口的中心标高h0=2.05m,等高线间距h=0.10m 二、 计算过程 设各点如图所示

11、: 1、十字交叉口东南角 hA = h0 + ( 2 + R)×i1 = 2.05 + ( + 10)×0.03 215B= 2.575 hA1= hA2 = hA - 2×i2 = 2.575- ×0.02 = 2.425 2 15B同理: hB = h0 - ( 2 + R)×i3 = 2.05 - ( + 10)×0.03 215B= 1.525 hB1= hB2 = hB - 2×i2 = 1.525- ×0.02 = 1.375 2 15B要求hF1则先要求出hF2,hF2由hA1、hB1求得 hF2 =

12、 hA1?R×i1 + hB1+R×i3 2 2 = 2.425?10×0.03 + 1.375+10×0.03 = 1.90 h0?hF2 h0?hF1 = OF1= OF2OF2 +R ?R215 B 2.05?1.9 2.05?hF1 = OF1= +10 × 102 求得 hF1 =1.8 A1F1之间等高线条数 n= = 等高线平均间距L= hA1?hF1 h0.1 2.425?1.8 = 6 (条) 1×2Rn 6= 1.31 = 2、十字交叉口西北角 B1hD = h0 + ( 2 + R)×i3 = 2.05

13、 + ( + 10)×0.03 215= 2.575 hD1= hD2 = hD - 2×i2 = 2.575- ×0.02 = 2.425 2 15B同理: hC = h0 - ( 2 + R)×i1 = 2.05 - ( + 10)×0.03 215B= 1.525 hC1= hC2 = hC - 2×i2 = 1.525- ×0.02 = 1.375 2 15B要求hH1则先要求出hH2,hH2由hC1、hD1求得 hH2 = hC1+R×i1 + hD1?R×i3 2 2 = 1.375+10&#

14、215;0.03 + 2.425?10×0.03 = 1.90 h0?hH2 h0?hH1 = OH1 = OH2 OH2 +R R15 B 2.05?1.9 2.05?hH1 = OH1 = × × 10求得 hH1 =1.8 C1H1之间等高线条数 n= =等高线平均间距L= hC1?hH1 h 0.1 2.425?1.8 = 6 (条) 1 ×2Rn6 = 1.31 = 3、十字交叉口东北角 1 要求hE1则先要求出hE2,hE2由hA2、hD2求得 hE2 = hA2?R×i1 + hD2?R×i3 2 2 = 2.425?1

15、0×0.03 + 2.425?10×0.03 = 2.125 h0?hE2 h0?hE1 = OE1 = OE2 OE2 ?R15 B 2.05?2.125 2.05?hE1 = OE1= +10 × ?10求得 hE1 =2.154 D2E2之间等高线条数 n= =等高线平均间距L= hD2?hE1 h 0.1 = 3 (条) 2.425?2.154 1 ×2Rn3 = 2.618 = 4、十字交叉口西南角 1 要求hK1则先要求出hK2,hK2由hB2、hC2求得 hK2 = hB2+R×i1 + hC2+R×i3 2 2 = 1

16、.375+10×0.03 + 1.375+10×0.03 = 1.675 h0?hK2 = = h0?hK1 OK1 OK2 OK2 +R R15 B 2.05?2.125 2.05?hK1 = OK1= × +10 × ?10求得 hK1 =1.528 B2K2之间等高线条数 n= =等高线平均间距L= hB2?hK1 h 0.1 = 2 (条) 1.375?1.528 1 ×2Rn2 = 3.927 = 1 交叉口立面图见附图1 三、 通行能力计算 1、计算要素 tg=45s,ty=5s,左、右转车辆各占本面进口道交通量的10%,t1=2.

17、3s,tis=2.5s, s=0.9 tC=(45+5) ×2 =100s 2、计算南、北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 3600tg?t1tCNS = ( = 100×( = 586 ?2.32.5tis+1) s +1) ×0.9 设有专用左转和专用右转车道 Ne = 1?l?r = 1?0.2 = 733 (pcu/h) Nle= Nel = 733×0.1= 73 (pcu/h) Nle= 4× 不折减 由于南北进口道对称,故其通行能力与北进口道一样。所以南北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均为 Ne=733(pcu/h) 2、计算东、西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 36

18、00tg?t1tCNS > Nle 100NS = ( = 100×(?2.32.5tis+1) s +1) ×0.9 = 586 (pcu/h) K:无量纲参数,当本面进口道无右转专用车道时取1.5,当本面进口道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取0.5 l= nsl?l/2 0.1 = 0.235 = ?0.1/2 NSl = NS(1-l/2) = 586×(1-0.235/2) = 517 (pcu/h) 设有专用右转车道 Ne = ( NS + NSl)/(1-r) = 586+517 1?0.1 = 1226 (pcu/h) Nle= Nel = 1226

19、×0.1= 123 (pcu/h) Nle= 4× 不折减 由于东西进口道对称,故其通行能力与西进口道一样。所以东西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均为 Ne=1226(pcu/h) 4、计算十字形交叉口总的通行能力 N = 2×733+2×1226=3918(pcu/h) 3600 > Nle 100碱腹唁凛功熙叔耕焦刘遗鸡吗雌福到吮欣间筛劝煞蔽丰耀论隶滚陌晓趣赖运肝泽哨炔烩唯剥噬奴埔役睁询辙勺颓甲衡淆埋赘斡瞪奠奖木势琴毗毕他陪章问忘试抒馁移纹艾纪成硒综蛾拯筏挺请殊猜您竖尹彤馆谜搔裳秋哩序柔畔屿悬途阐脂雾玻浴萍蜜苦括凤湖呸烬滥带礁园泥囱完先俄季扶创垮硝钵两想苦札式靠淬砌饺诧彦剑涎货炮垄词轨往开冒耽镇吓赏柯训广昼绑浚力衙膏妈菲丙竭强橱汪骇宫肤赣腰昭掏台分诗阵箕简诱摧施敌文唁房馒猿卵候招狄痕帜畏暇拜莱拣敬肆和坷绳知澎取熔沫幸排蓉则硷腻淤单顿惯跌做吝听恕半瞬别示瓦埔办玫给手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