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6)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6)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6)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6)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一(26 分)1. 用课文原句填空 (10 分)(1) 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3)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4) ,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5) 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6) 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8)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9) 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2. 下列加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3 分) A惟妙惟肖(xio)殷红(yn)斑斓(lán) B无动于衷(zhn)褶皱(zh)丘 壑(hè) C日簿西山(bó )两栖(q)绮丽(y) D束手无策(shù)藩蓠(fán)绝纶(lún)去年,许多媒体沸沸扬扬报道了“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事件。八年级(1)班就此准备开一次主题辩论会。请你阅读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完成 36 题。【新闻播报】(本报讯)去年,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陵墓在河南省安阳县被发现。消息发布后不久,人们就把讨论的话题引向曹操陵墓的商业开发。学者裴钰声称,开发曹操陵墓,每年至少能带来 4.2 亿元的经济效益。

3、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说,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3. 给上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1 分) 4. 对发掘曹操陵墓各方态度不一,新浪网对此进行了调查。态度赞成开发,发展经济反对开发,就地封存态度不明10人数比例36.9%35.3%27.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调查结果。(2 分) 【各方争论】5. 下面是同学们在网上收集来的资料小标题,请你按要求整理。(3 分)社科院专家称曹操墓已确定无疑;专家称曹操墓六大依据非铁证;网友对曹操墓提五大质疑: 墓内为何没机关;学者称此次所发现曹操墓认定证据充分;学者称曹操墓葬确认在河南安阳证据不足;专家质

4、疑曹操墓在河南安阳结论;专家阐述判定曹操墓理由:墓葬位置与记载一致。(1) 这些材料显示,大家争论的主题是 。(1 分)(2) 将分属正反方观点的资料序号填在横线上。正方: ;反方: 。(2 分)【分析评论】6. 下面是甲乙两位网友的评论,请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网友甲:考古和文化已成为某些地方 GDP 的歌舞伎,长袖善舞,图的是客官腰包里的银子。河南安阳正在发掘的“曹操墓”,从公布之日起就身处尴尬。不仅专家相互掐架,公众舆论更是嘲讽声、质疑声一片。一项本应非常严谨和专业的考古发现,何以引来普通公众如潮的质疑声?在真相尚未大白于天下之前,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不宜对安阳曹操墓的真伪作出轻率

5、判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反思 。网友乙:2007 年的岁末,真假“华南虎”事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今天,关于“曹操墓”这一事件,与当年的“华南虎”事件一样。人们之所以质疑,并不简单地认为“曹操墓”就是新闻造假。就如同 当年“华南虎”的真假之争一样,辨别真假其实并不难,所以,这样的争论已经不但是事件各方科学精神的检验,而且是简单的专业或技术的问题。(1) 为网友甲的观点补充完整。(2 分) (2) 为网友乙评论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2 分) 7.关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小说的内容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

6、,由此得绰号“骆驼祥子”。 B祥子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与之相伴的是他的命运三部曲“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D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一度产生了自杀轻生的念头。二(41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3 题。(15 分)【古诗阅读】(一)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8. 联系全诗,描绘诗句“带月荷锄归”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 分) 9.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中的“愿”应该怎样理解?(2 分)

7、 【古文阅读】【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 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

8、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传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指泰山、衡山等中国名山。霁:雨过天晴。10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谒妙用真人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 是日,天宇晴霁实是欲界之仙都C. 哀转久绝今绝无一乌D. 故渔者歌曰不知其故11.下列“之”的意义或用法与“春冬之时”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久之不散B有丝竹之音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何陋之有12翻译下列句子

9、。(4 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13甲乙两文都描写三峡之巫山,都写出了巫山 的特点。为表现这一特点,甲文语句“ ”从侧面进行描写;乙文语句“ ”从正面进行描写。(3 分)(二)阅读黄传惕故宫博物院选段,完成 1417 题。(12 分)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一根红 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

10、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 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 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 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 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 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

11、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 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14选文主要介绍的是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请按顺序概括说明的内容。(3 分)( )太和殿的内景( )( )15. 第段是怎样用空间顺序介绍太和殿的内部装饰的?(要写出立足点和方位)(3 分) 16. 故宫的建筑理念主要是要突出“皇权的中心”。结合选段内容,举例说说你从哪些方面看出了这种理 念?(3 分 ) 17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恰

12、当的一项( ) (3 分)A第段运用了列数字、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太和殿的高大雄伟、壮丽精美。B第段中“全长约八公里”中“约”字,看似模糊,却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C. 第段作者写大典时皇帝端坐宝座,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烟雾缭绕等直观地表现了太和 殿举行大典的功能。D. 第两段,作者简要介绍中和殿和保和殿,从全文看,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太和殿的雄伟壮观及其 巨大作用。(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2 题。(14 分)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

13、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 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 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

14、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 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

15、,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 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

16、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

17、高 下不同, 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 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 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选文有删改)18. 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 分) 19. 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3 分)(1) 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2) 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20. 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 段和 段之间,为什么?(3 分)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21.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

18、”现象的一项是( )(3 分)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22. 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 个?说说你的见解。(2 分) 三(30 分)23. 请以“我认识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50 字文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26 分)1(10 分)(1)萧萧班马鸣 (2)山随平野尽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人家在何许 (5) 老木沧波无限悲 (6)尚思为国戌轮台 (7)庭下如积水空明 (8)濯清涟而不妖 (9)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每空 1 分,有错漏添倒,该空不得分)2(3 分)B3.(1 分)曹操陵墓的商业开发效益巨大(人们讨论曹操陵墓的商业开发)。4.(2 分)赞成和反对曹操陵墓开发的人数都超过三成(1 分),且大致相当(1 分)。5.(3 分)(1)曹操墓是否真实(1 分);(2)正方:(1 分);反方:(1 分)(归类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