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su()屑风 m() 蜷()缩气氛() 2课内古诗文默写。(8 分) ,大渡桥横铁索寒。白头搔更短, 。 ,夜泊秦淮近酒家。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 决眦入归鸟。 不畏浮云遮望眼, 。黑云压城城欲摧, 。 ,谁言天地宽?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 分)A、今方来(才)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B、以其境过清(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C、凄神寒骨 (使寒冷)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这样)D、弦既不调(已经)缚者曷为者也(同“何”,做什么)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

2、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A. 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的新景象。B. 全国推选文艺新人的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C. 罪犯十分狡猾,有丰富的反侦察能力,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D. 赵良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B. 智能手机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C.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9D、美食片做成了社会纪录片,这是舌尖

3、2引发的最大争议所在,对网友“口水 与泪水比例失调”的吐槽,引起了导演组的思考。6. 最能概括下面语段意思的一项是()(2 分)默读电视新闻、广告和节目文稿的人,比观看电视节目本身的人能记住和回想起更多信息。你鄙视某杂志的价值原则,仍可以津津有味地读它;如果电视节目出现这种情况,你就看不下去,赶紧换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不同意的观点上,就不太可能进行反思,实际上对一切东西的质疑都将更为稀少。把两个书面记录摆在一起看,很容易发现不一致处,甚至能很容易地辨别信息之间权威程度的差别;比较两个视频报道就比较麻烦了,在被要求从两个互相冲突的电视报道中加以选择时,观众要么依靠直觉,要么依靠

4、他在观看之前相信的东西。A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助于思考。B信息接受途径影响人的行为习惯。C电视有可能使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D喜欢阅读的人比爱看电视的人更冷静。7. 下列对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2 分)A. 保尔因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做复活节糕用的面团上而被校长开除。B. 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谢廖沙,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C. “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 委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冬妮娅对保尔说的。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保尔的精神成长经历。其中一次写他伤寒病愈

5、后, 来到埋葬瓦莉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二、阅读与赏析(共 32 分)(一)(4 分)天平山中明杨基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注】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8.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2 分)9. 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 分)(二)(12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6、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 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 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注释】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汤饼:面条。恶(c):通“粗”。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念无与乐者念 道旁有鬻汤饼者鬻 相与步于中庭步 饮酒但饮湿但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欣然起行所以然者何B. 庭下如积水空明匠师如其言C. 相遇于梧、藤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D. 大笑而起拔山倒树而来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7、)(1)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 (2)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译: 13. 结合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这两篇均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三)(4 分)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 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短时记忆和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

8、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 0.252 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通过图像依次呈现 B,C,P,E,V,F 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 B 和 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 E 和 F 之间很

9、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14. 根据选文内容,把第段相关内容补充完整。(2 分)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15.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

10、法?有何作用?(2 分)(四)(12 分)陕 北 柳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 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处处有她的身影。她不似江 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然 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得 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

11、长成了树形。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开始第一次梳妆。她将几枝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辫 梢的绿就如花般散开。那冲天的小辫,完全是一位女性为了一生的繁衍而孕育出的生命的胚胎。长到五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浓密的绿已经在为怕晒的懒狗和反刍的老牛遮阳。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她努力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张叶;她拼命 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让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的孩子。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是激动人心的。第一批

12、椽子成熟了,她颤抖得摇落了一树黄叶。那个季节,主人已收获了当年的所有谷禾豆薯,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给他第三个儿子的新窑洞制作雕花的窗棂和添置待客的炕桌。她为自己孩子成材而 自豪,为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而骄傲。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 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于是,主人家房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甚至于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娃的食槽年轻的主人变成耄耋老人时,陕北柳再也无法计算出在自己的身体上, 究竟砍割了多少

13、椽子。她忘光了多少个夏,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在她的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 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 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16. 本文形象地描绘了“陕北柳”生命成长历程,根据文意完成填空。 (2 分) 插杆生根 奉献椽子 17. 文章第段为什么写到江南

14、垂柳、塞外白杨、黄山松、曲阜柏树?(3 分)18. 赏析词句。(4 分)(1) 第段两次写柳树“颤抖”,第二次的“颤抖”与第一次的“颤抖”有什么不 同?(2 分)(2) 赏析第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 但她始终坚持着。19.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将陕北柳喻为“母亲”。(3 分)三、表达与交流(共 46 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 分)有人说,在电脑时代,汉字成了中国人进入信息时代的瓶颈,汉字这一古老的文化载体,甚至会成为阻挠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难关,因而应该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15、学了汉字专题后请运用所学内容说说理由。(100 字左右)21作文(40 分)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消极地等待风雨过去,不如积极地冲过风雨。” 请以“冲过风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材真实,情感真挚。(2)不少于 600 字。(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八 年 级 语 文答 题 卷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1(4 分)() () () ()2(8 分) 3(2 分)()4(2 分)()5(2 分)()6(2 分)()7(2 分)()二、阅读与赏析(共 32 分)(一)(4 分)8(2 分) 9(2 分) (二)(12 分)10(4 分) 11(2 分)()12(4 分)(1

16、) (2) 13(2 分) (三)(4 分) 14(2 分) 15(2 分) (四)(12 分) 16(2 分) 17(3 分) 18(4 分)(1)(2 分) (2)(2分)19(3 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 46 分) 20(6 分)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12 略3(2 分)C4(2 分)D5(2 分)A6(2 分)A7(2 分)B二、阅读与赏析(共 32 分)(一)(4 分)8. 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那一树树枇杷都成熟了,一片金黄色。(2 分)9. “送”字是拟人手法.(1 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

17、莺啼”相伴的情景;(0.5 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0.5 分)(二)(12 分)10(4 分)想,思考散步卖只11(2 分)D12(4 分)(1)只是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得分点:“但”、“如”、 “耳”、倒装句式,各 0.5 分)(2)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吗?”(得分点:补主语、“徐”、“尔”各 0.5 分,句子通顺 0.5 分)13(2 分)两篇文章均写了苏轼贬官期间之事(1 分),体现苏轼随缘自适、旷达的特点(1 分)。(三)(4 分) 14(2 分)感觉记忆、长时记忆15(2 分)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 分)运用事例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特征。(1 分)(四)(12 分)16.(2 分)长枝成椽(茁壮成长);腐烂入泥(枯朽老去)17. (3 分)将陕北柳与其进行对比(1 分),烘托出陕北柳的普通平常(1 分); 更突出陕北柳一生都在生儿育女,不断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特点(1 分)。18.(4 分)(1)(2 分)第一次“颤抖”是骄傲和自豪,第二次“颤抖”是痛苦又是甜蜜的。(第二次“颤抖”答出“分娩前的阵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