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语文_第1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语文_第2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语文_第3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语文_第4页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迂(y)讷 顷(qng)刻 菲(fi)薄 拐弯抹(mò)角B荫(yìn)凉 兴(xng)奋 漱(shù)口 藏头露(l&#

2、249;)尾C倨(j)傲 奇葩(p) 果脯(p) 怙恶不悛(qun)D轻佻(tio) 症(zhèng)候 穴(xuè)位 饮鸩(zhèn)止渴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盘桓 蜇伏 首日封 闻过饰非B濡染 脚趾 发详地 功亏一匮C砥砺 按钮 满堂彩 真知灼见D震撼 竹篾 荧光棒 密而不宣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 、在空间上浩大的景物,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2)农村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 了农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变化莫测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

3、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3)新春伊始,欧洲人心头添堵。牛肉变马肉的丑闻闹得 ,眼下已经席卷爱尔兰、英、法、德和瑞典等16个国家。A悠远 缓和 满城风雨B幽远 缓解 沸沸扬扬C悠远 缓和 沸沸扬扬D幽远 缓解 满城风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个人信息漫天飞。人人都可能“躺着也中枪”的年代,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使用信息者加大打击力度,应该是最好的选择。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措施。C西红柿籽外面的黄色液体可以减少血小板的黏性,让血液在血管中平缓流动,减少血管堵塞和硬化的危险。D

4、小说要有好看的故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否则故事不好看,无论企图表达怎样重要的思想也很难吸引读者。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的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几个月把素描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B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C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D对“山是经济发展的优势”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足大山的儿女。谚语说“家在高山头,柴米油盐不用愁呀!”二、(9分)阅读

5、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一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的广大无穷。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过类似的感慨一一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仅仅是固为没时间、没精力吗?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

6、,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

7、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假真和伪善的剔祈,对集天使和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而“浅阅读”显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矢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

8、,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婚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61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倒眉目相似。为防止“滥读”而造致的杰出头脑离开思想,叔本华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贸然去读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不管是

9、政治、宗教的小册子,还是诗集和小说,用他峻刻的话说,“凡为傻瓜写作的人,总会有一大群读者。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读这些东西”。他呼吁人把时间花在阅读“具有伟大心灵的作者的作品上”,他的意思是,“那些作者超越众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6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阅读热切关注生活世界的普遍性和本原特征,透过现象,直抵本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B经典阅读全然不同于浅阅读,浅阅读只注重外在的物质成功,而经典阅读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C经典阅读的活动被称作“心灵的探险”“灵魂的壮游”,能使人冲破种种困扰和限制,拓展视野。D经典阅读能让人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找到原始世界

10、的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的广大无穷。7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世界不必然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也不必然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B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谈不上深邃,所以有时更只是肤泛和破碎的表象。C人生有限,决定了人对自己和家人、对国家和社会有使命,而了解自己对完成使命非常重要。D经典阅读致力于一切假真和伪善的剔析和对人性原态的深刻追索,能够唤出人们的自觉意识,生发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是个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可以帮人获得内在精神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难题。B阿巴斯

11、·阿卡德说经典阅读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谠明经典阅读对人性成长有重要意义。C叔本华反对“滥读”,提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贸然去读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因此,所有的畅销书都不该读。D“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被追捧,但它忽视普通人的成功、忽视意志品质与抗挫力的养成,容易使人在事业上急功近利,在婚姻上脱离实际。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训俭示康司马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

12、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

13、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

14、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节【注】康:司马康,司马光之子。忝:辱,谦语,意思是自己列名在内,使同列人受辱。闻喜宴:唐制,进士中榜后:醵钱宴乐于曲江亭子,称曲江宴,亦称闻喜宴后来闻喜宴就成为了皇帝赐予新科进士宴会的代称,参加者要簪花(把花插在帽檐上),这是特殊的荣耀。与其不逊也宁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意思是说,奢侈就显得骄纵,节俭就显得固陋。与其骄纵,无宁固陋。镂:(lu)簋:(g

15、u):刻有花,纹的簋。文中指使用刻有花纹的簋。下文“朱紘”、“山节藻税”用法同。绥刻。簋,盛食物的器具。 朱紘(hng):红色的帽带。山节:可有山岳的斗棋(gng)。节,柱子上的斗棋,是顶住横梁的方木。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约失之者鲜矣 鲜:少B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干:求C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靡:浪费D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类:大都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先公为群牧判官 B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C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D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

16、秦耶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直接说明作者崇尚节俭的一组是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管仲镂簋朱纥,山节藻税,孔子鄙其小器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是受古人和家庭教育的影响。B司马光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用意是和“近日士大夫家”招待客人的情况作对比,说明“近岁风俗尤为侈靡”。C作者先以他父亲为例,接着又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这两个人的事例,是从家风的角度,以长

17、辈的身分,正面教诲后代,娓娓而谈,特别亲切。D文章列举大量事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谆谆教导子孙后代要崇尚节俭,力戒奢侈。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分)(2)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2分)(3)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3分)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官舍竹 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称:适宜,相称。闲官:诗

18、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3)请你结合尾联加以想象描绘出诗人雪夜看竹的情景。(2分)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1)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圉策·荆轲刺秦王)(2)_ 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 。 (李白蜀道难)(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5)山原旷其盈视。

19、。(王勃滕王阁序)(6)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百 合牛吃草人们叫这个地方小城,小城的南头有一条老街,街在运河堤下,这个地方叫南门,南门的街上全是一些木制的老房子,房顶盖着些青色的小瓦,映着街面的青砖;在街上有许多铺子,门面上的木板已经风化成了炭黑色。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运河里跑船,我就被留在了在老街上开裁缝铺的姨娘那里,每天我都在南门玩耍,直到有些炊烟从远远近近升起的时候,就会听到姨娘的声音:“小二子家来了”声音悠悠地穿过青石街。“来了”我跑着回去。 晚饭是稀饭和青豆米煮咸菜,稀饭是不怎么肯吃的,我只拿把小勺将咸菜里的青豆米挑出来,吃

20、完了,姨娘就)司稀饭拌些咸菜花,喂着我,我仰起头,那时姨娘正朝我笑呢。姨娘才十九岁,笑起来就跟运河上的晚风拂过桃红的水面一样。 老街的晚上,隐隐约约有些灯火,姨娘却不怎么出去串门,她给我穿上红肚兜,把我放在帐子里,轻轻拍着我的身子,“开花了,发芽了,小二子要睡觉了。” 快要睡着了,听到有虫子的叫声,是夏天,还会有萤火虫在窗外一闪一闪。 早上太阳挂在街头飞檐上的时候,糖人张就会挑着摊子从街头出现,青裤子,白汗衫,踩着亮亮的青石街,一直到姨娘的铺子前,放下担子,升起铜炉。我们这,做糖人的有两种:一种是将料糖染上颜色,然后捏成诸如十二生肖的许多形状;一种是将料糖烧化了,再用一把勺子盛起在一块白色的大

21、理石板上勾画出各种图案来。糖人张就属于这一种,他是什么时候在姨娘的铺子前卖糖人的,我已记不得了,但每天,他做好第一个糖人后,会吆喝上一声:“塘人卖来” 就一声,绝无第三次的。 我听见了,连忙睁开眼:“姨娘,小二子要嘘嘘。” 姨娘也不说什么,我跳下床,翻过门槛,就蹲在糖人张的摊子前,不嘘嘘了。那时,糖人张给我讲许多我不知道的故事,后来,时间长了,糖人张专门给我做了一张可以折起来的小爬爬,来来回回挂在担子头上,我就是坐在这张小凳子上知道,运河边上有座塔,在塔那边还有一个大湖,大得望不到边,糖人张跟我说,等哪天他不做糖人了,就带我去看大湖。 大湖是什么样的呢?姨娘说,宝塔娘娘就住在那一边,她种了许多

22、花。宝塔娘娘又是谁呢?我不知道,我在南门外见过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我想,大湖上也该是开满油菜花的吧,然后,风一来,有些就吹到了南门这一边。 等到油菜花真的开了的时候,刚过了年不久,姨娘的铺子上还贴着红对子。乡下这个时候,没什么农活,男人留在家里打牌,女人带上伢子上城,买些油盐和心仪已久的洋布,顺便结伙瞅瞅热闹,女人喜欢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却又突然放声笑起来,这时正是老街上热闹的时候。 性急的买来花布立即想着该做件怎样的衣服,姨娘的铺子里女人也就多了起来,伢子却大多留在了糖人张的摊子前,大人们出来了,第一件头疼的事就是把伢子带走。 “啊咦脏死了,料糖全是鼻涕做的呢。” 没有声音。 “汤炮子不吃会

23、死啊” “汤泡于”不会死,却会一把坐在地上,鼻涕和着泪花花糊在脸上。 旁边有上年纪的妇人劝,“你就给伢子买一个嗄,新年大到头的。” 不一会儿,就会见到一个女人,快步牵着一个踉踉跄跄跟在后面的“汤泡子”,再瞧,“汽泡子”手里拿着个糖人,笑呢。 忙过了开春的这一段,姨娘就有些空了,有时姨娘也带我到街上走走,铺子里的伙计看到了,没有几个不停下手中的活计偷看瞧上几眼,有胆大的隔着街就放开嗓门,“明天我到你那里做衣裳:等我” 姨娘不睬他们,倒是店老板娘听见了,“杀千刀的,不干活想什么心思。” 伙计不说什么,心里想,你是恨自己不如人家漂亮。 晚上,有些暖洋洋的风带来些花粉的香味,姨娘在罩子灯下,给我做春天

24、穿的小夹袄,我坐在旁边,火花欢快地跳跃,映在姨娘的脸上:“姨娘,你好看呢。” 姨娘愣一下,脸上泛开些红晕,却一把把我抱到腿上,手伸进我的胳肢窝,“略咯”姨娘跟我笑成一团。 这一天,糖人张早早收了摊,那时风刮得连天上的红云都飘着醉人的香,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离开,却走到了镝子门口,姨娘正在里面做晚饭“我带小二子去堤上看看。” 姨娘抬起头,不说话。 “我把做糖人的摊子放在这”他是想让姨娘放心。 姨娘点点头。 穿过南门的牌坊,是一条通到堤顶的石阶,堤上是高高的榆树,风一过,榆树沙沙地响。我坐在糖人张的肩膀上,回过头看到,淡白的榆钱花点点地飘到老街上青青的屋顶。我们坐在榆树下,透过草叶看运河里来来往往的船

25、,太阳就在不远处的塔顶,宝塔娘娘就在河那边,油菜花正在大湖上开着。 “小二子家来了”是娘娘的声音。 糖人张抱起我寻声回去,姨娘在不远的堤上,看见了我,笑起来,接过我走时,姨娘回过头,“摊子以后就放在我那块,你早上采挑走?” 后来,糖人张就不用再挑着担于赶街。 姨娘给我的红夹袄也快要做好。 这天晚上,姨娘告诉我,等明天在我的红夹袄上绣上一朵最最好看的花,糖人张就带我和姨娘一起去看大湖。什么花呢?姨娘说,那叫百合,你还没见过呢。是的吗?大湖、百合,是什么样的呢? 我趴在床上,看着灯下的姨娘,呆呆地想,百合,什么样的呢?肯定比油菜花还要漂亮,而且,宝塔娘娘在大湖上种的就是百合。 窗子外面浮着一轮黄黄

26、的大月亮。 半夜,风大了起来,听到外面有呼呼的声音,我终究没有看到百合,却已经睡着了。 我被人抱到街上的时候,半边天都是橙红的,看得见堤上黑压压的榆树在摇摆,漫天舞起来的是大片大片的白,火光中的老街到处是奔跑的影子。我站在姨娘的铺子前,大火从姨娘的铺子开始蔓延,这时,冲过来一个人,一把抱起我,是糖人张。 “姨娘呢?”我这才知道哭。 “你就在这块,不要走。”糖人张放下我,转头就冲进了火中的铺子。那时,风正大,姨娘的铺子在风中热烈地燃烧,就像一朵即将盛开的百合。老街从此就不复存在了。 后来,爸爸妈妈的船来到了运河边上,姨娘哭着给我穿上绣着百合的红夹袄,抱我上了船再后来,听说,姨娘和糖人张划着一只船去了大湖,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听见过他们的消息。16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2分)17请概括小说中有关姨娘和我的情节。(4分)18姨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20有评论说以“百合”为题与小说关系不大。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3分)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t分) A小说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描写糖人张这一人物,对塑造姨娘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B“我”和糖人张见证了整个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