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案【最新】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案【最新】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案【最新】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案【最新】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优秀教案【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只有一个地球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文中还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学生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可能对环境遭到破坏的恶果缺乏清晰的概念,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教育的同时,凸显“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地球”这一事实,使学生能将从课文中得到的感悟在生活中有所体现,进一步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

2、球的情感。另外,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从上述特点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晶莹、和蔼、慷慨、枯竭”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3.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莹、裹、篮”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和蔼”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重点体会地球的美丽与渺小。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世界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评出的这个人,肯定是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响特别大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的戴高乐将军等都入选过。有一位中国人在1978年和1985年

4、两次入选,他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198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当时结果一公布,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呈现时代周刊的封皮。)对,就是濒危的地球。想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同时板书。)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思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摇篮、水球、母亲、家园)过渡:地球,母亲!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就像亲生母亲对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一样,宝贵的地球对我们来说也只有一个。那么,地球这位“母亲”给予了我们什么?她的宝贵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

5、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同桌间互查,小组轮读。(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莹 裹 篮 蔼 资 矿 慷 慨 贡 滥 基 睹过渡:在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在读音和书写时要提醒一下同学们?(学生自由发言。)预设:“莹、矿”是后鼻音;“资”是平舌音;“篮”和“滥”是边音。“莹”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漏;“睹”意为“看”,和眼睛有关,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字旁。(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晶莹 包裹 摇篮 和蔼 资源 慷慨 贡献 滥用 基地目睹 壮观 半径 有限 矿物 地质 无私 矿产 节制开采 枯竭 毁坏 生态 设想 例如 破碎 子孙三、再读课

6、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自读提示:(1)抓住关键句来理解。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说明主要内容的句子,它们多位于一段文字的开头或结尾处。(2)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小组内交流答案。2.全班合作解疑。明确:文章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地球的美丽“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资源有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是唯一的,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预设:如果学生的交流情况不错,可进一步提问:文中有一句话把这四个方面都概括进去了,你能找到这

7、句话吗?(“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在此可以提一提,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3.感受地球的美丽与渺小。过渡:“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那么,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1)展示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片,学生结合课文自由描述地球的外观。预设:晶莹的球体;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可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感受语言的生动。科学小品文虽然也是说明文,但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常常是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

8、体。(2)理解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明确: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表现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3)结合旧知,阅读第2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渺小”。过渡:在教材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一段文字显示了地球之小,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结合本课第2自然段,说说地球的“小”。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

9、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谜(4)出示例句,学生指出说明方法。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列数字)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预设:学生在前面曾学过两篇说明文,所以说明方法在此可不作为重点来学习了。但可以简单地考查一下,加以巩固。4.概括大意,初解课题。(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地球”?(3)师生合作,概括课文内容。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所拥有的自

10、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作者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2.通过网络了解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感受地球面临的巨大危机。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1.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2.结合语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复习检查。教师:同学

11、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知识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介绍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2.引入新课。(1)过渡: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见到的地球,我们也看了一些地球的图片。我记得同学们在欣赏文字和图片时发出了不少感叹,大家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预设:指名学生回答,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地球真美啊!地球真像宇宙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2)设疑: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时也有感叹,大家能把宇航员的感叹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听吗?(指名读第8自然段。)指导

12、朗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讨论后引导学生在该段落旁标注:自豪而又担忧。)(3)质疑: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过渡: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我们就要认真学习下文。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进一步感悟地球的“可爱”,从“自然资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个地球”。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问题:(1)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2)文中哪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无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

13、格。)(3)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课文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如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有会枯竭的一天。这里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小结:地球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它是多么无私啊!从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如:地球真是太可爱了。)2.讨论交流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感受地球是“容易破碎”的,领悟“忧虑”之情。(1)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找出相关语句。预设:提示学生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为可再生资源,所以课文是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资

14、源遭受破坏”两方面来写的。(2)学生交流关键字词,感受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及严重后果。预设:不加节制、枯竭、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滥用、生态灾难、严重的威胁。(3)教师引入其他资料,或让学生交流他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感受地球所承载的重负与压力。你听说过“地球生态超载日”吗?“地球生态超载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合作伙伴,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发起,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超支”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采取可持续的行动。地球生态超载日是人类在一年之内生态资源开始入不敷出的时间指标。通过对时间和资源消耗走势的粗略估算,地球生态超载日以科学的方法测算出人类对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的需求(支出)和地球的生态

15、承载力(收入)两者之间的差值。在1961年,人类一年只消耗大约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资源,大多数国家还有生态盈余。然而全球消费及人口数量都在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超过了地球资源再生的能力,这一情况就是生态超载。大约从1970年起,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开始超越地球生态的临界点。1994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10月22日,2003年提前到了9月20日。2013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20日,意味着在8月20日人类用完了地球本年度的可再生资源,剩下的4个多月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在生态赤字的状态下,人类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2015年8月12日是地球生态超载日:在这一刻,人

16、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产和再生自然资源的能力。2016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8日,比2015年提前5天,这意味着本年度剩下的4个多月里,人类将背上更加沉重的生态欠债,更多地透支地球的生态产品和服务。2018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1日,212天就用完了2018年的份额。2012年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人类每年消耗着1.5个地球的生态资源,并且到2050年之前将达到2个地球。在生态系统开始退化并可能崩溃之前,生态超载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3.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过渡:既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离开地球,去别的星球上生活呢?(1

17、)学生自读第57自然段,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预设:在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学生已了解到人类目前还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也掌握了相关知识,这里可借机复习一下,加深认识。(2)结合相关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明确: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很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则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

18、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既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4.再次体会课题的深意,提升情感。过渡:由我们刚才的讨论来看,宇航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板书:精心保护。)这是因为这个美丽可爱、为人类无私奉献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个”。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宇航员的话,体会地球的美丽与脆弱,感受地球的珍贵。(1)结合全文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预设:课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可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来理解。明确: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既与前文照应,又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

19、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破碎”,所以我们要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课题的含义。过渡: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着无情地破坏,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20、)小结: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时代周刊将地球评为年度风云行星,不正是在呼吁大家珍爱我们的地球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三、拓展阅读,读写结合1.出示文段,学生自读。过渡:写了花之歌的诗人纪伯伦还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田野中的哭声,诉说了田野的悲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东方欲晓,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返璞归真、美不可言的时刻,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这时,一阵阵风从树丛中徐徐而来,像一个贫苦无靠的孤儿在叹息。我问道:“轻柔的微风啊

21、!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纯洁的躯体沾满了病菌,到处都是有毒的气息。因此,我才这样伤心。”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花儿抬起她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又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他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在那里,人们鄙视我们,他们用我们的身体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

22、。我怎能不号哭?”随后,我侧耳倾听,又听到鸟儿在唱着伤心的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啊!你们在为谁悲伤?”鸟儿说:“人们将要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在相互诀别,谁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悲伤?”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2.阅读与交流。(1)诗人听到了哪些哭声?(微风、花儿、溪水和鸟儿的哭声。)(2)诗人真的听到了这些哭声吗?他是想表达什么?(没有。诗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声,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发起了控诉。)(3)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对大自然或地球母亲说些什么?想

23、一想,再写下来。(4)指名读话,集体评议。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选择作业,课堂延伸。(1)画一幅环保宣传画,配上一句环保宣传语。(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树,或一块煤,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3)搜集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读出情感。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师:请大家读读第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球。生:我看到的地球到处都是被人类残害的伤痕。生:我看到的地球因为滥用化学品,空气、河水被污染了,花草树木也不再生长。生:我看到地球美丽的蓝衣服、绿衣服不见了,却穿上了一件枯黄的旧衣裳。师:哦,那枯黄的旧衣裳是

24、大片大片的沙漠呀!师: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所以说是人类自己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造成的。师:这里你特别注意的是哪个词语?生:“不加节制”!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那样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却不加节制地开采。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人类是多么自私呀!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出人类是多么无知,因为这样做是自己害了自己!师:是的,一个“不加节制”,把地球的无私与人类的自私明显地对比起来了,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师

25、:还有吗?生:“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威胁。”这一段也在告诉我们伤害地球的是人类。师: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生:“本来”在这儿是“原先”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这些资源在以前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现在不能了。师:“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是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呢?生: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师:大家知道什么是“生态灾难”吗?举例子说说吧!生:比如,因为乱砍滥伐引起的洪灾。生:我还知道大气被污染后形成的酸雨现象。生:还有土地沙漠化现象。师:不光

26、是这些,请大家看看这份资料。(出示生态数据。)(生快速浏览。)师:看!所有的生态灾难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一段?赏析: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分析文本的同时,也有针对性地补充了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一方面是学生自己的积累,一方面是课件展示的生态数据,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态灾难对人类的威胁。另外,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本来”这个词体会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片段中,教师遵循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

27、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激发情思。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说明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为什么宇航员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的感叹?”这一问题直奔课文主题,再辐射全文。这样,既避免了琐碎的分析,又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教学进程。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在第1自然段中找到写地球外观美丽的句子,抓住“晶莹”“纱衣”“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等词语,体会地球外在的美丽,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再引导学生谈地球内在的美地球是慷慨的、无私的。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地爱自

28、己的孩子,因此我们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接下来自然过渡:然而面对养育我们的母亲,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她的呢?从而谈到“容易破碎”“地球渺小”“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因为有了前面对地球母亲的情感积淀,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抓住“不加节制”“滥用”“随意毁坏”等关键词来解读,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人类是多么自私,多么贪婪,多么无知!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加节制”地“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从而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本文虽是一篇说明文,却有着与记叙文同样强烈的情感。所以,我打破学习说明文的一般方法,主要

29、从情感方面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对地球母亲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破坏地球行为的痛恨之情,增强保护地球的使命感。激发情感方面,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含义,想象画面,再辅以直观的图片,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最后,我引导学生和作者一块发出号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此时,从学生强烈的语气中,我能感受他们的痛心、热情与决心。                  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讲读课文

30、0;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3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 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出示课件2:课题】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3】(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

32、内容。学习新课前,学生先质疑课题,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避免了无效学习现象的发生。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

33、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学生初读课文后,全班交流。这一环节是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学到自己没有弄明白的知识。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辨字组词。萤() 蓝() 资() 竭()慨()莹() 篮() 姿() 渴() 概() 赐()协() 赌() 薄() 监()惕()胁(

34、) 睹() 簿() 滥()二、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映入()() 相互()() ()()可亲一叶()() ()()提供 不加()()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毁坏()容易()精心()美丽()【答案】1、 萤光 晶莹 蓝色 篮球 资本 姿势 枯竭 干渴 慷慨 气概 恩赐 警惕 协作 威胁 赌气 目睹 稀薄 账簿 监视 泛滥 2、 眼帘 交错 和蔼 扁舟 无私 节制三、建设 困难 随便 丑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练习书写生字词语。2. 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1、 齐读诗歌,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4】

35、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学生读课外的诗歌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读懂作者的叹息和忧虑,对学习本课大有帮助。新课教学(   )分钟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补充资料:

36、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2.地球的“渺小”(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出示课件5】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3.地球“

37、自然资源有限”(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4.地球的“生态灾难”(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

38、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围绕宇航员的感叹,认真研读课文。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最重要的一段过程,教师适当补充资料,点拨指导,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

39、要性。以出示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明确地球被破坏,人类别无去处的道理。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出示课件6】晶莹 遥望 恩赐 慷慨 毁坏 目睹 交错 贡献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指望 破碎 和蔼可亲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板书内容只有一个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词填空。结果成果 后果1不听劝告,()自负。2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的。3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希望指望愿望4.想到

40、月球去居住,()是好的,但不可能实现。5.我们()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6.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是没()了。二、指出各句的说明方法,填序号。A举例子B打比方C作比较D列数字1.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多千米的星球。()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三、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

41、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1.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怎样的: 。2.画“ ”的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画“ ”的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 、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4.看过这段话后,你对地球母亲有什么话想说? 【答案】一、1.后果2.结果3.成果 4.愿望 5.希望 6.指望 二、1.B2.D3.C4.A三、1.蓝白相间晶莹的球体2.作比较、列数字 地球对人类的珍贵(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比喻、拟人 摇篮 母亲4

42、.示例:地球母亲您对我们这么的无私,而我们却对您做出了这么多伤害您的事情,现在的各种自然灾害都是我们罪有应得,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保护您,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谅。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这篇说明文的条理非常清晰,从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呼吁我们要精心保护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又容易破碎的地球。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在:1.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3.找出有关的句子,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