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指标的检查 技师3,高级技师3_第1页
调节指标的检查 技师3,高级技师3_第2页
调节指标的检查 技师3,高级技师3_第3页
调节指标的检查 技师3,高级技师3_第4页
调节指标的检查 技师3,高级技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调节幅度的检查调节幅度的检查调节幅度调节幅度(总调节力)总调节力) 眼运用全部调节力量时总屈光力与无调节眼运用全部调节力量时总屈光力与无调节时的总屈光力之差为时的总屈光力之差为调节幅度,用调节幅度,用Amp表表示示。 调节幅度的检查分为移进法和负镜法。调节幅度的检查分为移进法和负镜法。1. 负镜法负镜法 (1)视标:)视标:40cm可见最小视标的上一行,放在可见最小视标的上一行,放在33cm处。处。 (2)视标距离:)视标距离:33cm。 (5)所加镜片:负球镜。)所加镜片:负球镜。 (6)检查方式:单)检查方式:单/双眼检查双眼检查 (7)瞳距:近用瞳距)瞳距:近用瞳距(8)操作程序:)操作

2、程序: 双眼:同时加负球镜双眼:同时加负球镜 单眼:一只眼遮盖,另一只眼加负球镜单眼:一只眼遮盖,另一只眼加负球镜 加到完全模糊,速度为加到完全模糊,速度为-0.25D/s,至被检者首次,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报告视标持续模糊(3-5秒不能恢复)。秒不能恢复)。 记录模糊前的球镜的度数记录模糊前的球镜的度数 总调节力的值为所加负球镜加总调节力的值为所加负球镜加-2.50D。2. 移近法移近法(Push up method) 物体移近,光线发散,促进调节的产生。物体移近,光线发散,促进调节的产生。 将全矫度数植入试镜架中将全矫度数植入试镜架中 注视注视40cm处近视力表,选择患者右处近视

3、力表,选择患者右/左眼最佳视左眼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作为固视目标力的上一行视标作为固视目标 单眼调节幅度检查:先右眼后左眼进行单眼测量,单眼调节幅度检查:先右眼后左眼进行单眼测量,另一眼遮盖另一眼遮盖 双眼调节幅度检查:双眼同时开放。双眼调节幅度检查:双眼同时开放。 缓慢将近视力表向患者移动,直至报告持续模糊。缓慢将近视力表向患者移动,直至报告持续模糊。相对调节相对调节相对调节相对调节 正负相对调节是患者在双眼注视状态下,正负相对调节是患者在双眼注视状态下,集合需求保持恒定不变时,调节放松或加集合需求保持恒定不变时,调节放松或加强的能力。强的能力。 由调节引起的集合变化可通过融合性集合的变化由

4、调节引起的集合变化可通过融合性集合的变化来得到补偿。来得到补偿。 分为正分为正/负性相对调节,一般均采用负负性相对调节,一般均采用负/正镜法检正镜法检查查。负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 NRA ,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双眼同时观察视标时,集合量不变的情况下,眼双眼同时观察视标时,集合量不变的情况下,眼球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球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正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 PRA,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时,集合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双眼同时注视视标时,集合量不变的情况下,加负球镜,模糊的视网膜像刺激了调节,所能引起

5、负球镜,模糊的视网膜像刺激了调节,所能引起的最大调节量。的最大调节量。实性相对调节实性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PRA)双双/单眼实性相对调节单眼实性相对调节 视标:视标:40cm可见最小视标的上一行。可见最小视标的上一行。 视标距离:视标距离:40cm。 所加镜片:负球镜所加镜片:负球镜 检查方式:双检查方式:双/单眼检查单眼检查 瞳距:近用瞳距瞳距:近用瞳距操作程序:操作程序: 戴全矫眼镜戴全矫眼镜 双眼:同时加入负球镜,速度为双眼:同时加入负球镜,速度为-0.25D/s,至被,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单眼:一只眼遮盖,另一只眼加负球镜,速度为单

6、眼:一只眼遮盖,另一只眼加负球镜,速度为-0.25D/s,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此值为实性相对调节的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此值为实性相对调节的值(应记录模糊前的球镜的度数)。值(应记录模糊前的球镜的度数)。PRA与负融像性集合的关系与负融像性集合的关系 加凹透镜加凹透镜调节增高调节增高正调节性集合增加正调节性集合增加负融负融像性集合增加像性集合增加 若负融像性集合很少,正调节性集合增加的范若负融像性集合很少,正调节性集合增加的范围就很有限围就很有限负融像性集合到达极限时,调节性负融像性集合到达极限时,调节性集合不能再增加集合不能再

7、增加调节增加的幅度小调节增加的幅度小所看到的所看到的视标很容易变两个(还没模糊,就变成两个了)视标很容易变两个(还没模糊,就变成两个了)造成所测得的造成所测得的PRA低。低。 结论:负融像性集合小,测得的结论:负融像性集合小,测得的PRA低。此时,低。此时,PRA测得结果为负融像性集合到达极限的位置,测得结果为负融像性集合到达极限的位置,而调节未达到最大。而调节未达到最大。 若负融像性集合足量若负融像性集合足量当调节到达最大当调节到达最大时,正调节性集合也到达最大,负融像性时,正调节性集合也到达最大,负融像性集合未到达最大集合未到达最大继续加负球时,不能增继续加负球时,不能增加调节,视标变模糊

8、。加调节,视标变模糊。 结论:结论:PRA有可能为调节能力的极限,也有可能为调节能力的极限,也有可能为负融像性集合极限导致调节终止。有可能为负融像性集合极限导致调节终止。 PRA指标的影响因素:调节能力,指标的影响因素:调节能力,AC/A,负融像性集合负融像性集合 检查终止后,遮盖一眼,如视标模糊,则检查终止后,遮盖一眼,如视标模糊,则说明是由调节功能造成的检查终止。如视说明是由调节功能造成的检查终止。如视标清晰,则说明是由负融像性集合造成的标清晰,则说明是由负融像性集合造成的检查终止。检查终止。 BO分裂点与分裂点与PRA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加加BO棱镜棱镜眼睛内转眼睛内转开始时,通过正融

9、像性集开始时,通过正融像性集合的改变,维持单一视(为了能成像在对应点上,合的改变,维持单一视(为了能成像在对应点上,且为清晰像)且为清晰像)正融像性集合到极限时,通过正正融像性集合到极限时,通过正调节性集合的增加,维持单一视调节性集合的增加,维持单一视正调节性集合正调节性集合的增加带动调节的增加,成模糊像,但仍然为一的增加带动调节的增加,成模糊像,但仍然为一个像个像若若PRA过小,调节增加的余地小过小,调节增加的余地小调节反调节反过来影响调节性集合过来影响调节性集合正调节性集合过小正调节性集合过小导致导致BO分裂点的位置及模糊点与分裂点之间的距离都分裂点的位置及模糊点与分裂点之间的距离都较小。

10、较小。PRA较低较低调节不足调节不足内隐斜伴随负相对集合不足内隐斜伴随负相对集合不足内隐斜内隐斜负融像性集合补足眼位负融像性集合补足眼位负融像负融像性集合少性集合少负调节性集合补足眼位负调节性集合补足眼位动用动用调节尽量减少调节尽量减少 检查检查病例病例1 1病例病例2 2病例病例3 3调节幅度调节幅度12D12D12D12D12D12DAC/AAC/A2 24 48 8BIBI12/20/1212/20/1210/20/1010/20/108/12/88/12/8调节幅度的检调节幅度的检查结果查结果-6-6-2.5-2.5-1-1病例病例1: PRA=-6.00D 调节增加调节增加1D,调节

11、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2,负融像性集合增加负融像性集合增加2 调节增加调节增加6D,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12,负融像性集合增加,负融像性集合增加12病例病例2: PRA=-2.50D 调节增加调节增加1D,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4,负融像性集合增加负融像性集合增加4 调节增加调节增加2.50D,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10,负融像性集合增加,负融像性集合增加10病例病例3: PRA=-1.00D 调节增加调节增加1D,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调节性集合造成眼睛内转8,负融像性集合增加负融像性集合增加8

12、在上面三个病例中,调节检查终止时,均在上面三个病例中,调节检查终止时,均未测到眼睛的调节极限状态。未测到眼睛的调节极限状态。虚性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虚性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NRA)双双/单眼虚性相对调节单眼虚性相对调节 视标:视标:40cm可见最小视标的上一行。可见最小视标的上一行。 视标距离:视标距离:40cm。 所加镜片:正球。所加镜片:正球。 检查方式:双检查方式:双/单眼检查。单眼检查。 瞳距:近用瞳距。瞳距:近用瞳距。操作程序:操作程序: 双眼:同时加入正球镜,速度为双眼:同时加入正球镜,速度为+0.25D/s至被检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单眼:一

13、只眼遮盖,另一只眼加正球镜,速度为单眼:一只眼遮盖,另一只眼加正球镜,速度为+0.25D/s,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至被检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此值为虚性相对调节的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此值为虚性相对调节的值(应记录模糊前的球镜的度数)。值(应记录模糊前的球镜的度数)。NRA与正融像性集合的关系与正融像性集合的关系 加凸透镜时加凸透镜时调节放松调节放松正调节性集合减少正调节性集合减少正正融像性集合增加融像性集合增加 若正融像性集合的幅度很少,造成正调节性集若正融像性集合的幅度很少,造成正调节性集合降低的范围有限合降低的范围有限 正融像性集合到达极限时,调节性

14、集合已不能正融像性集合到达极限时,调节性集合已不能降低降低 调节不能再放松调节不能再放松 所看到视标变成两个(还没模糊,就变成两个所看到视标变成两个(还没模糊,就变成两个了)了) 造成所测得的造成所测得的NRA低。低。 正融像性集合小,测得正融像性集合小,测得NRA低。低。 NRA测得结果为为正融像性集合到达极限测得结果为为正融像性集合到达极限的位置,而负调节性集合未达到最大。的位置,而负调节性集合未达到最大。若正融像性集合足量若正融像性集合足量 当调节到达最小时,调节性集合也到达当调节到达最小时,调节性集合也到达最小,正融像性集合未达到最大最小,正融像性集合未达到最大 继续加正球,调节不能放

15、松,视标变模继续加正球,调节不能放松,视标变模糊。糊。 此时,此时,NRA为调节放松的极限。为调节放松的极限。 检查终止后,遮盖一眼,如视标模糊,则检查终止后,遮盖一眼,如视标模糊,则说明是由调节功能造成的检查终止。如视说明是由调节功能造成的检查终止。如视标清晰,则说明是由正融像性集合造成的标清晰,则说明是由正融像性集合造成的检查终止。检查终止。 NRA+2.50D,近视过矫,近视过矫BI分裂点与分裂点与NRA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加加BI棱镜棱镜眼睛外转眼睛外转开始时,通过负融像性性开始时,通过负融像性性集合的改变,维持单一视(为了能成像在对应点集合的改变,维持单一视(为了能成像在对应点上,

16、且为清晰像)上,且为清晰像)负融像性集合到极限时,通负融像性集合到极限时,通过负调节性集合的增加,维持单一视过负调节性集合的增加,维持单一视负调节性负调节性集合的增加带动调节的减少,成模糊像,但仍然集合的增加带动调节的减少,成模糊像,但仍然为一个像为一个像若若NRA过小(储备的调节过小),调过小(储备的调节过小),调节放松的余地小节放松的余地小调节反过来影响调节性集合调节反过来影响调节性集合负调节性集合过小负调节性集合过小导致导致BI分裂点的位置及模糊分裂点的位置及模糊点与分裂点之间的距离都较小。点与分裂点之间的距离都较小。调节滞后的检查调节滞后的检查1. 调节刺激调节刺激 (stimulat

17、e of accommodation) 注视眼前一定距离的点所必要的调节称为注视眼前一定距离的点所必要的调节称为调节刺激。调节刺激。 调节刺激调节刺激=1/注视距离;注视距离;2. 调节反应调节反应(accommodation response)注视眼前一定距离的点,眼睛实际所用的注视眼前一定距离的点,眼睛实际所用的调节量称为调节反应。调节量称为调节反应。绝大多数人调节反应绝大多数人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刺激3. 调节滞后(调节滞后(lag of accommodation)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之间的差异称为调节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之间的差异称为调节滞后。滞后。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的称为调节滞后调节

18、反应小于调节刺激的称为调节滞后调节反应多于调节刺激的称为调节超前。调节反应多于调节刺激的称为调节超前。检测方法检测方法1. FCC视标视标 0.50交叉柱镜为轴位在水平方向的交叉柱镜为轴位在水平方向的+0.50D圆柱透镜与轴位在垂直方向的圆柱透镜与轴位在垂直方向的-0.50D圆柱透镜的组合透镜圆柱透镜的组合透镜 该透镜可使目标光线的焦点分解为前水平该透镜可使目标光线的焦点分解为前水平和后垂直的两条焦线。和后垂直的两条焦线。调节适量:调节适量: 调节刺激调节刺激=调节反应调节反应 现象:横竖线等清晰现象:横竖线等清晰 原理:通过适量的调节将前焦线移到视网膜前原理:通过适量的调节将前焦线移到视网膜

19、前0.50D处,后焦线留在视网膜后处,后焦线留在视网膜后0.50D处。前方的处。前方的水平焦线与后方的垂直焦线与视网膜的距离相等,水平焦线与后方的垂直焦线与视网膜的距离相等,清晰度相同。清晰度相同。老视或调节滞后老视或调节滞后 调节反应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刺激 竖线更清晰竖线更清晰检查方法:检查方法:横、竖线等清晰,调节反应横、竖线等清晰,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刺激;竖线较清楚竖线较清楚,则调节反应则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刺激,为调节超为调节超前前双眼同时以双眼同时以-0.25D球镜为一档逐渐加入球镜为一档逐渐加入负球镜,负球镜,至横至横、竖线等清晰,记录所加镜度即为调节超前竖线等清晰,记录所

20、加镜度即为调节超前值值;如横线较清楚,如横线较清楚,调节反应调节反应调节刺激,为调节滞调节刺激,为调节滞后后双眼同时以双眼同时以+0.25D球镜为一档逐渐加入至横、竖球镜为一档逐渐加入至横、竖线等清晰,记录所加镜度即为调节滞后值。线等清晰,记录所加镜度即为调节滞后值。调节滞后与近视发展调节滞后与近视发展 调节滞后造成后离焦,视网膜成像模糊,调节滞后造成后离焦,视网膜成像模糊,眼轴增长以便形成清晰像,造成眼轴增长眼轴增长以便形成清晰像,造成眼轴增长的近视状态。的近视状态。 调节需求大,近距离工作多,调节的准确调节需求大,近距离工作多,调节的准确程度越差,调节滞后加大,对近视的形成程度越差,调节滞

21、后加大,对近视的形成影响越大。影响越大。 调节反应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刺激 集合反应集合反应=集合刺激集合刺激 调节灵敏度调节灵敏度 调调节灵敏度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节灵敏度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所作出的调节反应速度。时所作出的调节反应速度。 调节灵敏度是测量评估调节反应的动力和调节灵敏度是测量评估调节反应的动力和耐力。耐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灵活度随之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灵活度随之下降。1、翻转拍、翻转拍 屈光全矫及双眼平衡屈光全矫及双眼平衡 采用一对一侧为采用一对一侧为+2.00DS、另一侧、另一侧为为-2.00DS镜片镜片的反转拍进行测试的反转拍进行测试, 起始起始

22、+2.00D,测试距离通常为,测试距离通常为40cm,要求看近,要求看近距距snellen字母视标字母视标20/2020/30的视力行,的视力行, 请被检者在每转动反转拍后,字母一旦变清楚立请被检者在每转动反转拍后,字母一旦变清楚立即报告,记录每分钟的循环数。即报告,记录每分钟的循环数。 正常值:正常值:单眼每分钟不低于单眼每分钟不低于11次,双眼不低于次,双眼不低于8次。次。 双眼双眼翻转次数稍低的原因:翻转次数稍低的原因:做双眼镜片做双眼镜片翻转拍测量翻转拍测量时,时,要要动用融像性集合来补偿调节性集合的改变。动用融像性集合来补偿调节性集合的改变。 能通过单眼测量,不能通过双眼测量:患者存在聚散障碍。能通过单眼测量,不能通过双眼测量:患者存在聚散障碍。不能通过双眼和单眼测量,表明调节灵敏度异常。不能通过双眼和单眼测量,表明调节灵敏度异常。不能通过双眼而能通过单眼说明集合异常。不能通过双眼而能通过单眼说明集合异常。 为避免检测时单眼抑制对结果的影响,患者在配为避免检测时单眼抑制对结果的影响,患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