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七上《猫的故事》教学实录_第1页
2018-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七上《猫的故事》教学实录_第2页
2018-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七上《猫的故事》教学实录_第3页
2018-2019年北师大版语文七上《猫的故事》教学实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同学们, 在现代文坛有一位大师以其恬淡幽默的语言风格风靡海内外,他就是当代的散文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他的散文取材生活,意味深长,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猫的故事)一、初读复述故事,梳理情节(出示课件)现在跟同桌讨论,结合课文复述故事的内容,尽量保留原文重要词语。师:谁给讲一下,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谈。生:猫的故事讲述的是有一只猫一直在我家的房梁上“跳踉” ,“搅得一家不安” ,我家的一个厨师设了一个圈套, 用一个圆箍放在窗棂上, 猫窜进屋时正好套住。厨师“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 ,而我“直为她缓颊” ,于是在她身上“系了一只空罐头” ,“放她一条

2、生路” 。当天夜里,猫又回来了,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 ,“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 。 当我在书房看到猫在为四只小猫喂奶,怒气消了。然而,“秘密被我发现” ,“一夜的工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刁离书房” 。师:这个同学复述的非常完整, 并且还用了好多文中的语言。 他在讲一个细节中, 发现了“猫的秘密”,谁来说一下这个秘密?生:猫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到书房,是为了养育她的四只小猫。二、再读品味语言,把握形象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出示课件)看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只怎样的猫?你是从文中的哪一段、哪一句、哪个词读出来的?划出来,把阅读感受批注在课文上。生:第四段,“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 ,猫

3、为了自己的孩子, 不怕危险, 几次三番来到我家,是一只可敬可嘉、无私的猫。 (学生板书:无私)生:第二段,从“奄奄一息”,可以看到一只可怜的猫。(学生板书:可怜)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到第二段的结尾,除了“奄奄一息”之外,还有哪个词语同样能说明她的可怜。生:“瘦”。师:“瘦”字能让我们想到什么?为什么会这么瘦呢?生:为了给四只小猫喂奶,显得格外的瘦。生:在街上流浪,没有吃饱肚子。师:流浪和疲惫,哺育孩子的辛苦。这个句子中还有没有写猫可怜的词语?再读。生:“赫然”,根据注释, 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挂” 这个动词, 写出了 “挂”的形态,非常的惨,非常的可怜。师:能不能描绘一下怎样的

4、惨,怎样可怜的形态?生:圆箍套在腿上,活生生倒挂在半空,越挣扎圆箍越紧。师:套在腿上,不准确,我认为是套在身上。挂了整整一夜,任何的挣扎都无济于事。这的确是可怜的,在其它地方有没有觉得这只猫可怜?生:第六段,“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咕咕容容地在猫的怀里乱挤” ,这只瘦猫一天没有吃东西,还要为四只小猫喂奶,可见瘦猫的可怜。师:老师问一个与你的思维不太一致的问题,你觉得瘦猫拥着孩子可怜,而猫觉得她可怜吗?生:她觉得不可怜,她觉得很欣慰。因为把她的宝宝喂活了,自己怎么样无所谓。师:说的真好。她是欣慰的,她是幸福的。她认为她的所作所为都是值得的,是一只幸福的猫。说说不同的答案,这是一只怎样

5、的猫?生:这是一只勇敢的猫。师:为“勇敢”作诠释,文中那些细节写出了猫的勇敢?生:猫落入圈套受尽了折磨,但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喂奶,不怕危险,又回来了,足以看到她的勇敢。生:第三段, “只见猫一溜烟似的稀里哗啦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后面还“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 。可见这是一只勇敢的猫。师:你强调了猫跑的快,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生:“绝尘而去”和这个比喻句。师:那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比喻句恨奇怪呢?猫的出逃是仓皇的、是狼狈的, 这对新人去度蜜月,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效果?生:幽默风趣的效果。师:这是语言的表述上,能不能从内容上说一说。生:写猫

6、紧张,跑的快。师:显示猫的紧张,还能显示人的什么呢?生:表现了人的开心。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一个残忍的人。生:这是一个自私的人。生:这是一个不尊重生命的人。师:人的冷漠也可见一般。现在齐读刚才这个学生读的那几句话,注意语速和重音。生:(齐读)师:读的不很理想,再读。(作朗读指导)生:(齐读)师:她度过了怎样的一天呢?生:度过了忐忑不安的一天。生:度过了艰苦的一天。生:度过了坎坷的一天。师:是的,真是可怜直至。我们不能仅看到猫的可怜无私,看第四、五段发现猫身上有哪些更可贵的品质。生:“历史重演” ,这是一只顽强的猫。师:不错,窗纸是屡破屡补,屡补屡破,猫是顽强的。(学生板书:顽强)师

7、:说说顽强。 “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地一声叹息”。“初”是什么意思?生:(齐)刚。师:词典中并没有查到这个词语,而有成语“如释重负”,作者为什么要修改呢?生:负担还没有解除,因为还有四个孩子等着喂奶。师:是的,是刚刚解除。今天还能不能顺利地见到她的孩子,还会不会被套住,所以说是刚刚解除。还有哪儿能看到顽强?生:第四段,读“起初 ,随后 ,终乃 。”师:每一步都艰难,每一步都漫长,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因为身上带个罐头,会被发现,尽管如此,她还是来了。顽强吗?生:(齐)是顽强。师:铁罐坠地,铁丝断了,铁丝系在肚子上,是怎么断的?生:(齐)磨断的。师:铁丝如果磨断了,她的身体可能怎样?生

8、:箍个红印子。生:我认为身体非常虚弱。生:我认为是伤痕累累,血迹斑斑。三、体会感情,理解主旨师:从后院到前院这条路,很有可能留下了点点血迹,那是一条血路。猫一天的经历就这样变化着,(出示课件)那么作者对猫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呢?能否结合课文说说这种变化?生:讨厌(“搅得一家不安” )同情( “为她缓颊” )赞美( “伟大的母爱实在的无以复加”)师: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当我对小猫充满怜爱,对母猫由衷赞叹的时候,甚至当我端来牛奶、拿来面包的时候, 这一家五口却不辞而别,这个时候给作者留下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生:后悔当时没有对猫好一点。生:很自责。师:愧疚和自责,这是猫对作者最重的惩罚。不管什么时候想

9、起这只猫,想起这母子几个,内心就会深深的愧疚。作者的感情发生急剧变化的是在第几段?生:(齐)第六段。师:我读课文第六段前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怎样的变化着?同学们齐读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感悟?师:(教师范读课文第六段前半部分)生:(齐读后半部分)师:(指导朗读)重音在“母爱”。再读。师:当我们读到母子相拥的场面时,再回头想想拖着铁罐子,跨过前后院,光临书房,这个时候我们还觉得她仅仅是可怜吗?顽强吗?勇敢吗?生:我觉得是伟大的,应该学习她的顽强和勇敢。师:是的,她的顽强和勇敢值得我们学习,她伟大的母爱更值得我们赞美、敬佩。她还是一只可敬的猫。(板书:可敬)师: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

10、 会享受好多优待, 生活中的妇人生产会得到好多营养品,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母猫今天也生产了,她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待遇呀?生:受到的是折磨而不是优待。师:是优待的反义词:虐待。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猫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更不是猫的主人,那么,你对文中的厨师、 “我”和我们为代表的人类,有怎样的看法呢?生:我认为文中的厨师、 “我”有点贪婪,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对他们有点儿憎恶。生:我觉得他们是自私和残忍的。生:我觉得他们对生命没有尊重,我们要善待生命。师:(板书:善待) (出示课件:画面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师:同学们,世界五彩缤纷,生命丰富多彩,

11、动物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是一幅精美的画卷,闪烁着爱和智慧的光芒。我们以怎样的音符弹唱,与动物一起去迎接朝霞,送走夕阳。每一种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一种生命都在轮回中生生不息,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善待和呵护。下课。(本节课曾获全国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课大赛一等奖。)反思:一、回归了阅读教学的本真这节课教师没有曲解新课改的精神,深挖人文内涵, 无休止的拓展延伸,而是让学生整体性、个性化的阅读, 教师对文本进行细读,重锤敲击语言,进行语言品味。 阅读的过程就是心灵张开的过程,是刺激心灵的过程,是发现文本的过程,是发现文本潜在精神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发现人的过程。 而语言是构成文本的最基

12、本要素, 是载体, 它负载着文本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心灵。 阅读教学就是要很抓文本进行细读, 深入到语言里面去, 了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的, 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而不是那样表达, 发现语言运用的妙处及语言背后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分寸感、 和谐感和情味感。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为了语言而绞尽脑汁, 煞费心思。 如果我们教者随意地丢弃,不但不能领会到作家的心思,也没有实现编者的意图,学习语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二、践行了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职能。本节课没有按照传统教学的字、词、句、篇,面面俱到,作者简介、段落划分、文章主题、写作特点,一样不少;没有居高临下、条分缕析的“讲深讲透” ,没

13、有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碎问碎答,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充足,没有“走过场”,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回应,没有成为“学习机” :“你真棒!”、“太棒了!”、“好棒呀!”;没有成为“复印机”:重复学生的回答;没有成为“扩音机” :学生声音小,教师声音大,再重复。而是听出赞美点,表示肯定;听出不足点,进行补充;听出错误点,马上矫正;听出抽象点,进行回归。教师甘当学生的脚手架, 既对学生进行了激励性评价, 又让学生发现不足, 及时纠正,不断进步。三、多媒体运用适度。本节课的多媒体运用适时、适当、适量。多媒体的运

14、用是为解读文本服务的,是为语言服务的,不能干扰、 代替语言分析, 文本不能成为多媒体的附庸,要明确它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主要手段, 更不能以之代替文本阅读。运用多媒体既不能把思维的结果凝固化,如有的教师把有关问题的答案储存在课件里,展示给学生看, 强迫学生接受, 也不能以视听形象代替语言形象, 剥夺学生对语言的体会和感悟,扼杀学生对语言形象的想象和创造,还不能代替板书的功能,使瞬间信息成了过眼烟云,没有了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四、把阅读练习·探究巧妙地转化为教学步骤阅读练习· 探究是教材编写者经过反复打磨、精心设计而成的集体研读的产物,是课文的要旨和妙处,为我们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