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课《学以致其道》学案_第1页
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课《学以致其道》学案_第2页
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课《学以致其道》学案_第3页
2018-2019年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课《学以致其道》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与国之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 虽百代, 可知也。 ” (论语·为政 )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 ·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 , 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

2、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 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 若欲苟而行, 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 ·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

3、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 ·宪问 )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阳货 )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4、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 ·子罕 )7在教育上,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1 字音字形(1)馁 (ni)(2) 圃 (p)(3)笃 (d)(4)樊 (f án)(5) 襁 (qi n)(6) 居肆 (s )ì2 重要词语(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肆,制作器物的场所,作坊;致,获得(2)耕也,馁在其中矣: 饿(3)上好信,则

5、民莫敢不用情:信,诚信;情,诚,真诚(4)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背(5)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敏,勤勉;就,走向,到(6)贤贤易色: 贤,以 ,为贤,推崇;易,轻视(7)事君能致其身: 奉献,献出(8)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治(9)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约束(10)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表示不肯定的推测语气(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切问,提问题切实具体而不浮泛;近思,思考问题贴近实际而不好高骛远、玄思冥想(12)是礼也: 这(13)诲女知之乎:教导(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15)抑与之与: 给予3 通假字(1)可谓好学也已:通 “矣

6、” ,句末表肯定的语气词(2)攻乎异端,斯害也已:通 “ 矣” ,句末表肯定的语气词(3)求之与?抑与之与:通 “ 欤 ”,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4)诲女知之乎:通 “ 汝” ,第二人称代词“ 你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 智 ” ,聪明、智慧(6)今也则亡: 通 “ 无 ”,没有4 虚词用法攻乎异端: 介词,相当于 “ 于 ” ,引出 “攻 ” 的对象(1)乎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介词,相当于 “ 于 ”,引出比较对象诲女知之乎:疑问语气词古之学者为己: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吾必谓之学矣:第三人称代词,他我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指知识,道理(2)之夫子之求之也:助词,用在

7、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子闻之: 代词,代指上文所叙之事5 词类活用(1)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2)贤贤易色: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推崇(3)事父母能竭其力:名词用作动词,侍奉(4)博学而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5)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名词作状语,用襁褓6 特殊句式(1)小人哉,樊须也:主谓倒装(2)敏于事而慎于言:介词短语后臵(3)仲尼焉学: 宾语前臵(4)而亦何常师之有:宾语前臵(5)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介词短语后臵(6)是礼也: 判断句(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7 成语积累(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要求安适

8、。形容安贫乐道。(2)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勤快,说话谨慎。(3)贤贤易色: 对妻子重美德不重美貌。(4)言而有信: 说话算数,守信用。(5) 文武之道: 文,周文王。武,周武王。他们都是古人所推崇的贤君。本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法令制度、礼乐政教。后也泛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6)温良恭俭让: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7)博学笃志: 广泛地学习并坚定自己的意志。(8)切问近思: 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都切合实际,不浮泛。(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8 名句积累(1)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9、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3)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4)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语段赏析1 子曰: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赏析孔子说: “ 古代从事学习的人是为了端正和充实自身,今天从事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却在于装饰自己,给别人看。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独善其身 ” ,练好 “内功 ”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进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目标。 2

10、3;1·c·n·j·y2 樊迟请学稼。子曰:“ 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 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赏析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 我不如老农民。” 又请求学种菜。孔子说:“ 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退出。孔子说:“ 真是个小人啊,这个樊须!长上喜好礼,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谨慎从事; 长上喜好义, 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长上喜好信,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真心实意地对待官长。若能如此, 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用襁褓背着

11、孩子来投靠了,哪用得着亲自种庄稼呢?”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呢?只要重视礼、义、信就足够了。知识分子的职责是“致君泽民 ”、“ 安邦定国 ” 、管理政事, 成为社会结构中的骨架和脊梁。孔子的时代, 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孔子讲究 “ 学以致其道 ”,而当今社会更推崇“学以致用 ”。社会要发展进步, “ 知识 ”还须转化为 “ 生产力 ” ,知识分子掌握的学问要更好地为农业、工业

12、、商业服务才是。大学生去做农民去种菜是使其知识发挥实效的一个新的有时代特色的途径。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前景更广阔的原因也在于此。3 子曰: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赏析孔子说: “ 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德多才的人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www-2-1-cnjy-com安贫乐道, 不重视物质生活享受却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多做少说; 以有道德的人为镜来改正、修养自己。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就可以说得上是好学的人了。在这三个方面之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一个方面 安贫乐道。尤其是在时下这个物欲横

13、流的时代。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却不仅仅为了吃饭。吃好饭、居处安逸,并非“君子 ” 活着的目的。4 子夏曰: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赏析子夏说: “ 对妻子重美德不重美貌,事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事奉君主能献出自身,与朋友交往说话算话:这样的人即使说未曾经过学习,我一定说他学习过了。”孔子认为学习知识不是目的,通过学习达到修身养性、学以成仁才是目的。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妻子重美德不重美貌;对父母能竭尽全力实行孝道;做官时,能为国家、为君主献出一切; 与朋友交往, 能为朋友诚心诚意出力。把这四条都做到了,你即使没有上过学,没有读过诗 书礼乐,孔子也认为你是一个有学问的人。重点研读1古人讲求“进德修业”。从孔子和子夏等人多次谈到的“好学”的表现看,他们所说的“学”侧重于“进德”与“修业”的哪一个方面?“樊迟请学稼”为什么遭到孔子的训斥? 2-1-c-n-j-y答案 孔子及其弟子主张“学以致其道”,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把实行政治思想和政治原则 (道) 、修养自身作为学习目的;他们所称赏的好学,也主要表现在致力于道德修养方面,如:“有颜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