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37个,积累词语38个。掌握偏旁是“女字旁”的字的写法。2、继续学习用各种方法理解词句。3、通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4、激发进一步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唤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37个,积累词语38个。2、继续学习用各种方法理解词句。课时安排:蝙蝠和雷达 2课时我多大了 2课时鱼化石 1课时在牛肚子里旅行 2课时邻家的星期四 2课时作文我心爱的学习用品 1课时综合练习6 1课时26 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启示、
2、证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过程与方法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3.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教学难点理解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板书设计:26.蝙蝠和雷达摹仿 启示 嘴巴 天线超声波 无线电波 耳朵 荧光屏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习第1、2节。1、(媒体出示飞机夜航的画面)引入
3、:晴朗的夜空中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引发质疑: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2、出示图片,教师介绍: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板书:蝙蝠(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但非常爱吃昆虫,所以“蝙蝠”都是虫字旁。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课文的1、2节。4、飞机是交通工具,蝙蝠是动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飞机上有雷达。板书:雷达。出示图,请学生说说课前搜集的关于雷达的资料。5、补充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1、自由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自学生字,词语。出示:蝙蝠在夜里飞行,不仅能(捕捉飞
4、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2、指名交流。3、学习生字“蛾”和“摹”。摹仿:照某种现成样子学着做。本课是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4、读一读这句话。5、检查反馈:(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2)比较组词蒙( ) 蝇( ) 摹( ) 荧( )朦( ) 绳( ) 幕( ) 莹(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三、小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2、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
5、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深入学习,突破难点。知道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体会蝙蝠和雷达的关系1.学习第3小节默读第3小节,结合课文里的词句说说蝙蝠夜间飞行时的特点。随机理解词语:灵巧、敏锐指导朗读。注意“无论怎么从来没即使也”长句的朗读。2.学习6.7小节默读6.7小节,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媒体演示蝙蝠夜间飞行过程。借助媒体直观理解词语:超声波、障碍物自由读6.7小节,完成填空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 。雷达的 就像是蝙蝠的耳朵。(随机板书:天线 嘴巴 无线电波 超声波
6、荧光屏 耳朵)语言训练: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画出示意图帮助理解)通过对照雷达和蝙蝠的关系理解词语:摹仿注意:“摹”下面部分是“手”。3.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小结:科学家摹仿蝙蝠用嘴巴发出超声波,用耳朵接收信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飞行员通过荧光屏了解情况,探明航线,在夜间安全飞行。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体会科学研究的严密性自由读4.5小节,完成练习试验情况记录表试验条件 试验情况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的 结果 第二次试验蒙住蝙蝠的 结果 第三次试验封住蝙蝠的 结果 试验结论
7、 随机交流,相机朗读相关语段,体会带点字的作用。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注意:“系”在文中读音为“jì”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横七竖八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结合三次试验的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练习说话用造句的方法理解词语:证明师小结:科学家借助三次试验,证明了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初步了解“仿生学”,激起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师: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正
8、是在科学家那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和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的带动下,出现了“仿生学”。三、适度拓展、布置作业从以下两个选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来完成:1.语言直播厅: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2.科学幻想厅:你想结合哪个动物(植物)的什么特点发明什么?模仿第6.7小节写下你的科学幻想。27 我多大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蜉、蝣、猩、寿、铀”个生字;通过不同的方法理解“蜉蝣、朝生暮死”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好地球的几次问话。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地球
9、在了解自己年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地球与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有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地球与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地球在了解自己年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板书设计:蜉蝣大猩猩地球 太阳妈妈 海龟龙血树化石放射性元素铀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蜉、蝣、猩、寿、铀”个生字;通过不同的方法理解“蜉蝣、朝生暮死”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这句话是谁说的? 板书:地球地球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就去问太阳妈妈。出示第一小节
10、。指名读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在太阳妈妈的建议下,地球向谁询问自己的年龄?交流,板书:蜉蝣、大猩猩、海龟、龙血树、化石、铀学习生字,认识“蜉蝣、龙血树、铀、猩”认识“蜉蝣”正音从这两个字的部首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种昆虫。)出示“蜉蝣”图,学生介绍 “蜉蝣”的有关信息。(教师梳理蜉蝣的样子、生存时间、生活地点、种类)认识“龙血树”。出示相关材料,自由朗读,你对龙血树有了哪些了解?(梳理龙血树的生存时间、功效、生长地点)认识“铀”出示图片,老师简介。三、作业。小组合作收集各类物质的年龄的资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读好地球的几次问话。通过联
11、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地球在了解自己年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2、了解地球与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有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静心读文,了解地球与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完成表格。名称生活的地方年龄蜉蝣池塘上空一天海龟地球宇宙交流,填写表格。理解“朝生暮死”从这个词中找出两组反义词。(朝暮;生死。)指名讲意思。(早上生晚上就死了,说明存活的时间很短。)根据表格内容与收集的资料练习说话。世界上的物质和生物是那样有趣、奇特。 。(从生存时间、生活地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师生小结: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地
12、球问年龄只有一天的( ),接着问( ),又问( ),然后问( )。也就是说作者在描写地球询问自己年龄的过程时是按他们年龄大小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条理就比较清楚了三、体会地球心情的变化,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地球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呢?默读217节,用“”划出地球的几次问话。交流出示地球的几次问话。地球问:“蜉蝣,蜉蝣,你知道我的年龄吗?”地球看见大猩猩们在森林里追打嬉戏,就问:“聪明的大猩猩,你知道我的年龄吗?”地球看见海龟在海滩上,又问:“长寿的海龟,你知道我的年龄吗?”地球问:“老寿星龙血树,你知道我的年龄吗?”地球说:“难道你知道我多大了?”轻声读,想想地球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
13、么?如果给你这些词,你会怎么填?每一小组完成一份作业单。出示:着急 急切 惊喜 迫不与待 心急如焚 高兴 惊讶地球( )地问:“蜉蝣,蜉蝣,你知道我的年龄吗?”地球看见大猩猩们在森林里追打嬉戏,就( )地问:“聪明的大猩猩,你知道我的年龄吗?”地球看见海龟在海滩上,又( )地问:“长寿的海龟,你知道我的年龄吗?”地球()地问:“老寿星龙血树,你知道我的年龄吗?”地球()地说:“难道你知道我多大了?”交流,随机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217节。四、布置拓展作业。交流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地球上、宇宙中其他物质的年龄和生活地点等资料。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写写其他物体了解自己年龄的经过
14、。28 鱼化石教学目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栩、鳞、鳍”,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并积累关键诗句。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文本和媒体演示,了解化石形成过程。教学重点:了解鱼化石形成过程,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板书设计:28鱼化石 火山爆发 亿年石化运动- -掩埋- -化石- -教训(活泼、快乐) (惊恐万状) (寂寞、无奈)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奉献)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栩、鳞、鳍”,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一、
15、 了解化石,揭示课题。媒体出示一组化石的图片(恐龙化石、鱼化石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化石简介化石的形成。出示:在地球生活过的古生物,一部分在死后被沙掩埋,尸体在沉积的沙中保存下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化石。点击鱼化石图片,补全课题,齐读。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新词,开火车读。2、辩字组词堪( ) 鳞( ) 鳍( ) 栩( )勘( ) 粼( ) 鲫( ) 翔(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4、学生交流,师提炼,板书:运动掩埋化石教训三、研读重点,朗读体会。学习35小节。媒体出示一组鱼化石图片,说说鱼化石的样子。理解:栩栩如生
16、出示填空:虽然它们是那样的栩栩如生,但是它们的嘴 却不能翕动 ,它们的眼睛 ,它们的鳞和鳍 它们的尾巴 随机指导生字“鳞”和“鳍”。成为化石的鱼儿虽然栩栩如生,但它是沉默的,静止的。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条鱼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寂寞、无奈指名朗读4、5节,读出语气;师生合作朗读。背诵4、5节。四、小结。五、作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并积累关键诗句。情感、态度、价值观2、借助文本和媒体演示,了解化石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二、研读重点,朗读体会。(一)学习1、2小节。探究原因:它们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呢?让
17、我们乘坐时光隧道一起回到几亿年前:媒体播放鱼儿在大海中遨游、嬉戏的情景。说说画面上的鱼儿是怎样的?观后交流,师板书:活泼、快乐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出欢快的气氛。媒体播放火山爆发的情景,生感受惊心动魄的场面。展开想象,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鱼儿们会怎样?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积累表示惊慌的词语。师板书:惊恐万状(二)再读15节,了解鱼化石形成过程。默读15节,思考:鱼化石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生交流,师板书:火山爆发-掩埋灰尘-亿年石化-形成化石想象说话:鱼化石形成过程教师引读,生读第1节和第4、5节,通过对比朗读感受生命的美好。(三)学习6、7节。引导观看鱼化石画面,理解“凝视”。作者凝视着这片寂寞、无
18、奈的鱼化石,得到什么启示呢?读课文6、7节。生交流,师板书:生命在于运动。出示媒体补充资料:了解化石对人类的贡献。科学家们可以从化石中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进化过程等等。因此,要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最可靠的证据就是古生物化石。师小结:即使死亡,也要把能量发挥干净。因为生命在于奉献(板书)。诵读。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布置小练笔:用几句话写写鱼化石形成的过程。29、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贮藏、消化、细嚼慢咽”等词
19、语与重点语句。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能通过文本与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与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教学重点: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教学难点: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与功能。板书设计: 29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误入 求救 用知识巧救 红头 青头 真诚地关爱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贮藏、消化、细嚼慢咽”等词语与重点语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谜语
20、: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读谜语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出示蟋蟀图片,学习“蟋、蟀”生字,重点指导“蟀”的字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好,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蟋 蟀 嚼 贮 咽 蹭3、教师强调识字难点。重点强调:“蟀”的右半部分的“率”的字形;“贮”“咽”的读音。4、这些
21、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细嚼慢咽 知觉 蹭来蹭去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三、整体感知课文。1、开小火车轮读课文,说说读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2、交流反馈。四、小结,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抄写词语。3、收集关于牛的胃的相关资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深入学习,理解内容。学习17节通过朗读,大家都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的?(第7节)轻声读读第7小节,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出示:红头和草一
22、起被 。指名交流 引读:红头和青头(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与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与”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不与防。)学习818节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与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默读818节,用“”划出描写红头的句子。交流并出示句子:“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我被牛吃了正在
23、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指名交流: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媒体出示图片,教师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所经地点。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请仔细品读句子,用下面的填空说一说:当我和草突然被牛吃到嘴巴里时,感到 ;我在牛的嘴巴里 ,吓得我 ;我的身子随着草慢慢蠕动,又进了牛的肚子,这里 ,
24、我 。我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迷迷糊糊中,我眼前一亮,原来我又回到了牛的嘴巴,我想: ,可是我已经 。最后随着牛大吼一声,我和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小组交流,指名交流辨析“旅行”和“旅游”词义。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与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机智。过渡:红头在牛肚子了里真是危险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生命。但最终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里出来了,这可多亏了青头的帮助。那么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出红头的呢?出示9、11、13、15、17小节,学生轻声朗读,说说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
25、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指名交流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引导学
26、生从“一下子、顾不得,一骨碌”感受青头的着急。指导朗读。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随机理解“贮藏、消化”。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并读出语气。“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随机理解“细嚼慢咽”, 并指导“嚼”的字形。着重指导朗读“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了解青头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懂得运用知识青头正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才救出了自己的朋友,默读11、13、15小节,请你选择一节用下面的句子说说看!
27、青头告诉红头 。(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概括,并适时简要介绍“反刍现象”。教师引读重点语句,并小结。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大声喊;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青头又隔着牛肚皮对红头说;红头感到非常悲哀,青头鼓励道学习1920节,总结全文,理解主旨。想象说话: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他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与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布置作业:排演课本剧。30 邻家的星期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生
28、字“悉、凌、社、迁、循、栅、栏”,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死寂、循声、纳闷、平息”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这句话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悉尼人们热情友好与高度的环保意识的赞赏,使学生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悉尼人高度的环保意识与对人的热情友好。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板书设计: 30 邻家的星期四 第一个周三夜晚 热情友好 晚归的周三夜晚 多次提醒 出远门三个星期 环保意识强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在
29、阅读中学会本课生字“悉、凌、社、迁、循、栅、栏”,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死寂、循声、纳闷、平息”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谈话导入:大家还记得去年我们学过的课文悉尼歌剧院吗?你对悉尼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悉尼,一起学习发生在悉尼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30 邻家的星期四齐读。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对悉尼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三、学习课文第一节读第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星期三晚上,家家户户都把垃圾桶推到门前路边,按可回收、不可回收等类别,分开摆
30、放。(引导学生从“家家户户”、“ 分开摆放”等词语感受到悉尼人有很强的自觉保护环保意识再读第一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预设:为什么在宁静得近乎死寂的社区,这一天,仿佛才有点热闹的人气?)通过“死寂”与“热闹”两种情境的对比,感受悉尼人对星期四的关注。四、小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这句话的意思。2、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悉尼人们热情友好与高度的环保意识的赞赏,使学生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学习课文2、3、4小节轻声读读课文2、3、4小节,你又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悉尼人对星期四的关注?学生交流,教师
31、梳理,并板书: 第一个周三夜晚 晚归的周三夜晚 多次提醒 出远门三个星期你觉得哪一次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媒体出示第三节:有一次,我回家晚了,听到邻家的小狗汪汪地叫个不停。循声望去,在后庭院的木栅栏旁,看见邻家的小狗“汪比”冲着我一个劲地叫唤。我正纳闷,树后出现了女主人的笑脸:别忘了,明天是星期四。“汪比”又是一阵欢快的叫唤。指名读句子。提醒读准多音字“冲、闷”;读准“栅”字读音,出示图片,认识“栅栏”;创设情景,动作演示,理解“循声”的意思。说话练习:作者感到纳闷是因为 ,后来才明白是_ 。(在交流的基础上理解“纳闷”的意思。)读句:我正纳闷,树后出现了女主人的笑脸:别忘了,明天是星期四。(
32、体会女主人的热情。)展开想象:在庭院的木栅栏旁,小狗一个劲地叫唤,好像说:“ ”,后来,主人说:别忘了,明天是星期四。“汪比”又是一阵欢快的叫唤,似乎在说“ ”。(引导学生从“一个劲”、“ 欢快”展开想象,从侧面感受女主人对星期四的重视与其热情。)出示句子:啊!为了这个星期四,连“汪比”都给动员起来了。(指导读好句子,体会作者心情)引读2、4两节。我们迁入新居的第一个星期三夜晚,邻家女主人就热心地提醒我们:(明天是收垃圾的时间,一周一次,别忘了。)我们出远门三星期,邻家(每个星期三都留条告诉明天是星期四。)三、总结全文媒体出示: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了吗?作者为什么
33、这样说呢?在理解这句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作者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如果你是作者你可能联想到了什么?”进而理解作者不易平息的心情。师生总结。四、作业 选择正确的读音冲着我 (chng chòng ) 纳闷(mn mèn)给下列词语找出近义词死寂( ) 纳闷( )循声( ) 平息(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啊!为了这个星期四,连“汪比”都给动员起来了。 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综合练习6教学目标:复习读准多音字。通过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练习把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继续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继续培养收集
34、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熟记名言。练习写好带有“女子旁”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的意思。通过辨析词语来理解词句。教学难点:运用编制小报的方法,阅读、收集有关神奇的自然现象的信息。用所给的词语整理句子。课前准备:收集有关神奇的自然现象的信息。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指导语言实践活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神秘的自然现象?(学生交流)除了课文中的这些现象,你还了解到了哪些神奇的自然现象?(学生交流)指导运用收集的资料编制小报。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大自然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让我们惊讶不已。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物,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有趣的头
35、发。学生自由阅读短文,读通顺,然后思考三个练习题。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把短文读通顺了。小组交流思考题。班级交流。第一题,对头发的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去了解,教师指导学生能把几个方面的了解组织通顺写下来。第二题,仔细阅读比较这三句句子,试试能不能交换这三个词,体会这三个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说明了什么。第三题,指导学生查阅字典理解“钧”的意思,从而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三、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有时候,我们理解了一个字的意思,就能理解带有这个字的词语的意思;同样,我们理解了一个词,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中某个字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
36、理解字词的本领大。学生自己练习后,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根据不同的解释,为带点字组词。四、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句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时,还会有不同的读音呢!出示练习一,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组词。(通过组词了解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寻求读音的规律。)五、 把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理解了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才能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同样,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句子的连贯通顺,才能让别人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示:盛开着 菊花 千姿百态 公园里 颜色各异 的 复习:把词语整理成句子的步骤 读词语,想想讲了什么;整理成句子;检查一下
37、是否把所给的词语都用上了,标点是否加了;读读整理好的句子,是否通顺,适当修改。学生自己整理。交流。学生自己完成第二句,然后交流。出示补充句子练习:到处 鸟叫声 春天 听到 可以 早晨 的 都水池 看见 我们 大大小小 漫山遍野 都是 的六、 熟记名言。学生自读名言,选择一句名言说说意思。交流,明白这三句名言都是激励人们与书交朋友,不断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桌互读、小组赛读、背诵。七、 写好“女子旁”的字。复习“女子旁”的笔顺。观察书上的例字,说说“女子旁”的字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与时纠正。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书写,师生共同评点。补充训练材料一、 多
38、音字组词:dàn( ) cáng( )弹 藏 tán( ) zàng( ) mn( ) jiàng( )闷 降mèn( ) xiáng( )二、 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一句通顺的句子。1、从 中 飘来 晨雾 的 悦耳 一阵 铜铃声2、飞来飞去鸟儿们茂盛的枝叶果树林在里3、听见过雨会唱歌你吗的4、铺路 峨眉山 给 人 他们 的 啊 是三、下面带点的字在句子中该作哪种解释?把正确的解释的序号填进( )里。才 :(1)才能 (2)刚刚 (3)只有 (4)只好 1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 ) 2 、他虽然很努力,但是考试平均成绩才
39、45分。 ( ) 3 、经我再三请求,守门人才同意我进电影院。 ( ) 4、 他是一位很有才学的科学家。 ( ) 漫:(1)水过满,向外流 (2)到处都是;遍 (3) 广阔;长 (4)不受约束;随便1、傍晚,我漫步在一条清幽的林间小道上。 ( )2、春天到了,杜鹃花盛开了,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火红的。 ( )3、大雨下了一天一夜,马路上的水都漫上了人行道。 ( )4、经过漫长的岁月,被埋在地底下的树才变成了煤。 (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月球之谜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四种尘土化验一下,结果使人感到月球还有许多的谜。把月球尘土撒在细菌上做试验:第一种、第二种
40、、第三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点变化也没有;第四种尘土撒到细菌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第四种尘土是美国阿波罗飞船12号从月球表土的下层取回来的。它怎么会有特殊的杀菌力呢?再瞧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它的生长与在地球土壤里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碰到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一连串试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关于月球早先有火山活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 )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 )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
41、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著名的宇航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神秘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1、读了短文,你了解了有关月球的哪些谜?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令人费解: 偏僻: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请你用这一组关联词造句。4、哪一种尘土据有特殊的杀菌力?“特殊的杀菌力”具体指什么?我心爱的学习用品【设计理念】我心爱的学习用品是一篇状物的作文,在新教材作文教学中此类习作篇数并不多。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写作训练机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学习用品,初步掌握分几方面介绍一个物品的写作方法,学会自然地流露出喜爱之情。【前期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所需物品一只铅笔盒,描写铅笔盒的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后勤管理人员上半年的工作总结范文(3篇)
- 证券客户经理工作年终总结范文(13篇)
- 2025年销售工作总结(31篇)
- 企业员工卫生习惯培养与健康管理
-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 优化教育领域的APP界面设计促进知识传播
- 2025至2031年中国多功能激光镭射笔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区块链在办公自动化中供应管理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 精神患者工娱治疗
- 高速公路路基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多尺度图像分析
- 技能人才评价新职业考评员培训在线考试(四川省)
- AQ 1083-2011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正式版)
- 河南省开封市铁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 CJT165-2002 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
- 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及考试试题
- 3货物接取送达运输协议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2024年浙江杭州市林水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拟聘人员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