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五校联考高二语文出题学校:蓟州一中 静海一中第一卷(共36分)一、基础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粳米(gng) 曲肱(gng) 摭取(zhé) 卷帙浩繁(zhì)b. 慰藉(jiè) 淬火(cuì) 潢潦(liáo) 小有舛漏(chun)c. 忿懥(zhì) 哀矜(jn) 恤孤(xù) 见素抱朴(jiàn)d. 谀佞(nìng) 偾事(fèn) 停爨(cuàn) 经训菑畲(z sh)【答案】d
2、【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a项,“粳米”的“粳”读jng,“摭取”的“摭”读zhí;b项,“潢潦”的“潦”读lo;c项,“见素抱朴”的“见”读xiàn。故选d。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脚踝 踯躅 赝品 陷阱 铁裙箍 犄角之势b. 打褶 痉孪 虬曲 龌龊 搽香粉 噤若寒蝉c. 宅邸 勋绶 皱襞 安详 一垛墙 惊惶不安d. 精粹 沉缅 果脯 腼腆 扣板机 欢呼雀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
3、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a项,“犄角之势”错误,应该为“掎角之势”; b项,“痉孪” 错误,应该为“痉挛”;c项,正确; d项,“沉缅”错误,应该为“沉湎”。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
4、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
5、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的故事出现。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6、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答案】3. b 4. 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本题中八个成语意思分别是: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
7、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第一空语境根据词语“迁徒盛举”我们可以确定迁徙的规模巨大,应选波澜壮阔;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第二空指动物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故选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第三空指专家们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应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第四空指故事吸引人,故选引人入胜。故选b。
8、【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中,a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的说法,介词“通过”不能同后面的“作为参照”搭配。c项,错误在于“辨析”不能同“方向”搭配,只能说“辨别方向”。d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和“辨识方向”的说法。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
9、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15年,全书分为经
10、、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b. 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c.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d. 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三教”: 儒家、道教、释(佛教),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
11、: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 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c项,“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表述错误,汉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故选c。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
12、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
13、、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
14、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
15、,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b. “以天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 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 “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7.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
16、同。b. 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c. 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 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 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 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d. 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17、。【答案】6. a 7. b 8. c【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由文中“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知a项正确。b项由文中“以
18、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知强调的是一种关系,并不是“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项,文中“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知人格与精神气质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说明“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d项文中“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知
19、“中庸之道”可以解决并不能消除文化冲突。故选a项。【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文中“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知,以“天下”为理念的是“天下主义”,不能由此判断“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概念混淆,故选b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由文中“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与“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可知“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
21、和包容性”是不准确的,故选c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
22、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憷季常也。何为而在此?,_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丛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
23、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b. 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c.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环堵:环绕,缠住。d. 使从事于其间,今己显闻。 显闻:显
24、达闻名。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b.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c.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d.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里,乡里,指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按照匠人营国制度,居住区可分为国宅和闾里。b. 方山冠,古
25、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帽子。c. 公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爵位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d. 河北,省名。与鸿门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北”意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少年时一身侠气。他仰慕西汉著名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使酒好剑,挥金如土,乡里的游侠都尊奉他。b. 方山子有壮志难酬之苦。他壮年的时候想通过读书来驰名当代,但他看清了世道凶险,于是就萌生了隐居的想法。c. 方山子晚年时安贫乐道。他在晚年的时候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
26、地方,住草房,吃素食,悠游自得。d. 方山子有异人之处。他出身功勋之家却没有置身官场,家境殷实却放弃荣华富贵,偏偏来到穷僻的山里。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 “呜呼!此吾故人陈悖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答案】9. c 10. d 11. d 12. b 13. (1)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2)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癫、衣衫破旧,但是不能见到他们。
27、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结合上下文来看,“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意思是“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环堵:四面的围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28、,根据字形推断词义,语境分析推断。【10题详解】试题分析:结合上下文可知,画线句子写的是作者在十九年前见到方山子的情景,“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都是“见”的宾语,其中“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使骑逐而射之”“怒马独出”“一发得之”都是方山子的行为,据此可推知句意为。根据这些信息可知d项断句正确。画线句子加标点为: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知识。d项,“河北”是古今异义词,指的是黄河以北。鸿门宴中的“臣与将
29、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意思是“我和将军您合力攻打秦朝,将军您率军队在黄河以北作战,我率领军队在黄河以南作战”。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原文第一段“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意思是说“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原文并没说方山子是“看清了世道凶险”才萌生了隐居想法的。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
30、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谪居于黄”,因贬官居住在黄州;“适”,正巧;“焉”,代词,他;“此.也”,判断句,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2)“异人”,奇人异士;“阳”通“佯”,假装;“阳狂垢污”,假装疯癫、衣衫破旧;“不可得”,不能够;“傥”,或许。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
31、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
32、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
33、能遇见他们吧。第二卷(共114分)四、(共2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玉楼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网。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注】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是“无书”的象征。欹:倚、依。烬:物体燃烧后的剩余之物。14. 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c.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
34、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 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15. 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4. de 15. (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d项,“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错误,应为“语言浅白 感情质朴”;e项, “紧扣梦字”错误,“突出恨字”。故选de。点睛:诗
35、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把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抓住“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分析。16.在横线处填写古诗文作品原句。(1)“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让读者意犹未尽。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音乐到达高潮时,戛然而止,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
36、诗人用“_,_” 这样的诗句,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2)阅读古诗词,我们不妨对其他语言现象展开联想,以便于我们语言学习和积累。比如,李煜虞美人中“_,_”诗句,我们可以联想到成语“物是人非”。(3)在社会交际中,我们引用古文表达思想情感,会显得特别文雅。比如参加某学术会议,与会人员既有知名的前辈,又有后起之秀,我们应该用“_,_”来赞美会议的盛况。【答案】 (1). 东船西舫悄无言 (2). 唯见江心秋月白 (3). 雕栏玉砌应犹在 (4). 只是朱颜改 (5). 群贤毕至 (6). 少长咸集【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
37、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舫”“唯”“栏”“砌”“犹”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
38、以被发现。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巡 山艾克拜尔·米吉提 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
39、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
40、圆石上一动不动。 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天天。 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一一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凤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11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12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13那岩羊还是没动。 14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15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
41、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16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17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18他心疼极了。 19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20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 21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22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23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
42、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24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25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1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圆石不是岩羊的歇脚处,天性机敏的岩羊在人靠近时却纹丝不动,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设置了悬念。b. 小说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线索, “
43、好奇一疑惑一心疼一沉重”连成一条完整的线,带领读者感受一个艰难生命的终结,并启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c. 小说第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很精彩,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天天山深处特有的风景图,也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d. 小说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结尾,戛然而止,这种留白的手法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有言止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18. 小说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19. 试分析第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0. 小说第23自然段“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并肢解老岩羊的情节是否合乎情理?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答案】17. b 18. (1)是一个知法守法、用心守护天山的人。“他”对天山深处所有
44、野生动物的保护等级了如指掌,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后“他”再也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并且保留一个在初秋巡山的习惯;(2)是一个心存良善、敬畏并尊重生命的人。“他”看到岩羊处境时,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心疼极了。不忍心丢下岩羊而离去,用折扣刀终结了一个艰难的生命,保有了岩羊生命的尊严。 19. (1)叙述了“他”巡山的习惯,照应了标题;(2)详写岩羊之外其它动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气氛;(3)表现了人类在禁止狩猎后生态保护取得的可喜成效,凸显了小说尊重生命的主题。 20. 合乎情理。(1)人和动物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成全”了老岩羊
45、;(2)“他”为老岩羊祈祷,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维护了老岩羊作为生命的尊严。【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好奇一疑惑一心疼一沉重连成一条完整的线”对心理活动的线索理解不完整,由小说结尾“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可知,“连成一条完整的线”应该还有“彻悟”。故选b。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细节鉴赏。其中a项分析小说开头段的作用,b项分析小说的线索,c项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d项分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
46、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鉴赏,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他”的相关描述,包括“他”的言行,叙述者的介绍评价等,然后进行概括。本文中,他“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他知道“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且他对所有动物的保护等级“了如指掌”,有巡山的习惯,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个知法守法、用心守护天山的人。面对老岩羊的境况,他感到心疼,并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老岩羊,这些又表明他是一个心存善良、敬畏生命的人。【19题详解
4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这一段主要写了“他”的巡山习惯及巡山时见到各种动物的情景。“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说明禁止狩猎保护了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野猪不理会牧羊犬,狸猫没有怯意,狼不顾飞驰的汽车,这些现象反映出人与动物还到了和谐相处的境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结构上看,文章题目是“巡山”,此段写巡山就与题目形成了照应。【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考生可答“合乎情理”,也可答“不合乎情理”,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自己选择观点的合理性,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结合文本分析时可从文章主题、人物性格等角度
48、时行分析。本题建议答“合乎情理”,从文本内容来看,老岩羊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再生存下去会失去生命的尊严,而且“生命总该有个尽头”,这是自然规律,而“他”恰恰是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老岩羊的尊严,他的做法符合人物性格特征,他对生命的尊重,也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六、论语整本阅读考核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阅读以下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于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1. 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
49、是_22. 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冉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答案】21. 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 22. 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以自己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德有礼。而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解析】【21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及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如
50、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意思是:“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这是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显然,这里“无道”指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有道”指遵守道德规范的人,“道”指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评价理解。结合题干,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并结合题干所给观点结合自己思想进行评价。首先,综合起来看,孔子的做法与他的一贯主张不矛盾。孔子一贯强调道德的熏陶作用,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富有,可是冉求还为他搜刮,再增加他的财富冉有是季康子的家臣,却充当了不光彩的
51、角色。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因而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正是对德政的维护。【点睛】本题属于文化经典阅读题,题型以简答和填空题为主,常见命题类型有:信息筛选题,思想概括题,内容理解题,观点评价题,比较题。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述、分析;如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一般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23.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
52、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 条理清晰。甲:德不孤,必有邻。 乙:君子和而不同。【答案】我会选择乙句。首先,这句话契合我们在各地办孔子学院的初衷。这句话是在说君子纵然有所不同,但仍可和平共处,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旨在让各国人民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哲理与智慧,而在“文化侵略”上绝无用心。因此“和而不同”让他国人民在葆有自身文化的独到性之前提下,让血液中另一种炎黄子孙的脉动与之和平共处,这样才可彰显中国文化传播却不同化他人的大国责任感。此外,文化对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宣传和而不同能让世界大团结和尊重个异共存的日子计
53、日以待。选择这句话,于已、于人裨益匪浅。【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一微写作的方式考核中外名著的题目,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要求阐明从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的理由,答题时首先选择,然后明确理由,如选“君子和而不同”,然后从“这句话契合我们在各地办孔子学院的初衷”“文化对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宣传和而不同能让世界大团结和尊重个异共存的日子计日以待”的角度分析原因。七、作文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有人说
54、:“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有人说:“致敬经典,返观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请以“态度与高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态度是一弯明月倒映在水中,让你在平淡中体味“
55、掬水中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雅然;态度是一轮旭日喷薄在身边,让你在失意时看到“阳春回雪时,万物生光辉”的希望。回首历史长河,每个功成名就的人,都有一份坚强的信念和对生活高昂的态度。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炽热,源于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伟人都教会了我们,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李时珍对研究的态度端正,几十年如一日走访名山大川,尝遍百草,著就本草纲目。居里夫人数十年如一日,最终发现了镭,并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一切源于她对人生端正的态度,对生活炽热的感情。今天,无数的成功者涌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光鲜的背后,源于对人生的不断追求。著名演员成龙和周星驰,他们都是从跑龙套、演小角色到成为
56、巨星。他们的成功是源于他们的态度。无论是跑龙套,演小角色还是到成为巨星,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人生的高度。这些古今人物的事例,传递给我们一份坚强的信仰。那就是:态度决定成败。水有三态,人生亦是如此。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的状态是态度决定的。假如你对生活的态度为0,那么你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你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你的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就像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闲人般遭人讨厌,也不会有所发展。假如你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心态,那么你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虽然能奔流进入大海,但你离不开大地,发展的平庸。然而如果你对生活和人生是百分百的热爱,那么,你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你将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你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你的发展将会是绚烂无比。你对生活和人生态度有多少,你的人生高度就有多高。回往自己所经历过的岁月,你会发现,你百分百地对人生和生活充满热爱时,你留给自己的将是内心无与伦比的美丽,并且它将一直激励着你,鼓舞着你不断进步。对生活和人生百分百的炽热,你才会无怨无悔。展望未来,让自己腾空而飞,莫让青春留下遗憾。温度决定水的状态,态度决定人的成败,只有乐观积极的态度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让我们共同携手,以高昂的态度迎接未来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河北师大附中7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综合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海南-海南药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江苏-江苏流行病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贵州-贵州经济岗位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贵州-贵州保健按摩师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新解读《GB-T 35094-2018镁铝合金轮毂夹具通 用技术规范》
- 项目成本面试题目及答案
- 新解读《GB-T 36007 - 2018锄草机器人通 用技术条件》
- 滴灌施肥技能培训课件
- 胶原蛋白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科研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
- 2025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GB/T 45785-2025压缩空气站能源绩效评价
- 产权车位转让协议书范本
- CCU护士进修出科汇报
- 解表药白芷讲课件
- T/CUWA 60054-2023饮用水纳滤阻垢剂性能试验方法
- 青少年应急救援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