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备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2.出示课题,提出疑问。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

2、”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1)组内共同整理归纳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易读错的字:殡 唁 囫 囵 镊需要理解的词语:追悼 吊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碰壁 呻吟 饱经风霜(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2.学生通读全文后,解决出示课题时提出的问题。(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侄女。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性。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

3、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2)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明确:“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既是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崇敬的感情。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空行。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4.归纳段意后,学生用简洁的语句给划分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1)教师指导加小标题的方法: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从文中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做小标题。拟定的小标题必须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3)教师归纳小结。板书:沉痛悼念谈 水浒传 笑谈“碰壁” 燃放花筒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提出疑问,勾画文中表明中心的句子。过渡: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本文作者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去世后,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为什么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文中是怎样说的?请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找到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各小组合作学习作者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学习第一件事:谈水浒传(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2)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文字: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

5、的记性好。”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思考:伯父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听后有怎样的感觉?明确:伯父的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后感觉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说明伯父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说明了什么?明确:伯父送给“我”两本书,也是关心“我”,希望“我”能好好阅读,多多阅读。(3)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学习第二件事:笑谈“碰壁” (1)请学生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地方。(2)学生读书找疑,圈画、批注、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

6、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3)各小组展开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4)各组汇报。抓住下面这些语句进行体会:“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恍然大悟”。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肯定不是,它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教师课件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思考:从“笑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示例:我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7、(5)体会文中关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生动性。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学习第三件事:燃放花筒(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画出描写鲁迅先生表情的句子,思考问题。思考:作者写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是为了表现什么?塑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2)学生独自思考,交流答案,教师适当补充。交流示例:生1: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可见他跟孩子们一起放花筒时是非常开心的。生2:鲁迅先生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严肃的,但从放花筒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生3: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慈爱,给人

8、的感觉既亲切又真实。学习第四件事:救助车夫过渡: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部分内容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先生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1)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导,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提示:抓住“饱经风霜”“扶、夹、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抓住“按”“半天没动”等词语体会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提

9、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鲁迅先生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可见鲁迅先生想得十分周到,对劳动人民非常关心。(2)学生交流:伯父“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在为谁叹息呢?交流示例:生1:他在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生2:他在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生3:他在为劳动人民叹息!因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学习第五件事:关心女佣(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共同做批注。(2)朗读自己批注的语句,并谈一谈感受。(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其含义及作用。(课件出示)四、拓展思维,

10、升华情感1.学生假设身份,思考下面的问题。(1)如果你是那位黄包车车夫,在葬礼上,你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2)如果你是女佣阿三,在葬礼上,你又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2.拓展阅读。过渡: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许多人去悼念他,那庄重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悼鲁迅先生一文中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幕。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段节选,大家可在课后去阅读全文。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

11、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思考:说说你读完这个片段后的感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搜集鲁迅先生的经典诗作,与同学交流。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

12、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朗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两点:一、质疑并解答,教师加强点拨。对于学生学习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教学“笑谈碰壁”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先和同桌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再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做到思维互补。而在学生

13、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地加以点拨,点拨不够,还需点破、点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做斗争的品格。二、强调求实、求活、求新。“激疑拓展”强调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创造的成功。在本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拓展训练

14、:假如你现在在万国殡仪馆里,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让学生给鲁迅写副挽联或写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故事的学习,以及对一些必要的课外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鲁迅的敬佩之情也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而越来越深厚,情到深处不吐不快,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体验着创造成功后的喜悦。今后,我要继续着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学生之间最大限度地开展互说互评。此外,答案也可多样化,拓宽多样化思维,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本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

15、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本单元是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人物单元,通过前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已有初步感知,但对于鲁迅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准确。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潜移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注意将以往所学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快速度默读、以小标题概括内容的方法把握文章内容;接着,

16、深入阅读每部分,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感受鲁迅先生的品质,体会内心情感;然后让学生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试着借助相关资料,帮助解决疑问,交流对课文的理解。【知识与技能】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重点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难点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时代背景资料

17、。1课时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同学们,他是谁?(鲁迅。)前面我们学习了他的两篇课文,对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在亲人心目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感受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1回顾“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的学习方法。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在文中圈画有用信息。3回顾列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给每件事情加小标题。(谈水浒传、笑

18、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4提出质疑问题,借助相关资料,互动交流感受。(1)提出预习时不理解的问题。(2)根据相关资料,分组交流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3)组织集体汇报交流。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巴金悼鲁迅先生等相关资料)为什么伯父是大人了,走路还会碰壁?(课件出示相关时代背景资料)为什么这么冷的天,车夫竟光脚拉着车在路上跑?(课件出示关于人力车夫的资料)三、感悟鲁迅形象,揭示精神境界1引导学习“谈水浒传”的相关自然段,读懂鲁迅对晚辈的关怀教导。(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摸着”“我的记性好”等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的率真,有情趣。)(2)临走时,“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送我两本书”表现了伯父对“我”的关怀、教诲。)2引导学习“笑谈碰壁”, 感悟鲁迅顽强乐观的斗争精神。(1)“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又高又直”“碰了几次壁”,鲁迅以幽默的话语暗示自己的身世遭遇。)(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碰壁”暗示了反动派对鲁迅的迫害,表现出鲁迅对敌人的轻蔑,体现出他顽强乐观的斗争精神。)3引导学习“救助车夫”, 感悟鲁迅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