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材料(结合中国文学史课本复习)简答题和论述题部分1. 隋代文学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薛道衡,杨广)隋代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开端。结束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南北 分裂局面,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方面为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 隋代文学呈现新形势,即南北文学合流趋势。具体体现:南北融合就是内容形式统一:北朝文风质朴刚健,重气质(内容), 南朝文风精致细腻,重形式(词藻、声律),南北融合向“文质彬彬"、 “尽善尽美”发展;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 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
2、、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 朝。南朝文学在当时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风气之盛,隋代文学延 续南朝文学,有齐梁文风的浮艳。统一的局面下出现南北合流的新气象,清新刚健之气已有所呈现。2. 沈宋(沈侄期、宋之问)的贡献具体体现在哪(律诗确立)?沈俭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其主要贡献: 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即律诗的粘对规则,进一 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 平仄律的过渡,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一沈宋体,这在诗歌发展史上有 重要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3. “初唐四杰"对诗坛核心的贡献。“四杰”的
3、诗虽仍有六朝的痕迹,但已出现刚健骨气扩大的境界, 转变了初唐诗风;王杨擅长律诗,他们的创作也促成了律绝的定型,他们以多数量、 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佳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卢骆擅长歌行,对六朝宫体从题材到形式都作了改造,题材扩大, 从宫廷走向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形式学习六朝民歌,对歌行有了发 展。4. (唐诗风骨)陈子昂的诗歌核心主张简单的回答:有诗境。杜牧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 又含思凄恻:A. 其诗构象宏伟、意境壮阔,情志豪迈旷放,议论慷慨纵横, 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B. 有盛唐余韵:在晚唐伤感萎靡之风笼罩下的诗坛,杜牧的“雄 姿
4、英发”显得特别可贵。C. 又有晚唐感伤:李商隐杜司勋:“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 有杜司勋。"D. 豪而艳:杜牧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 诗歌写得俊爽而且妩媚,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形成豪放爽朗、清新 俊逸的艺术特征。杜牧古近体诗都有佳作,七律、七绝更为擅长,尤其是七绝: 长于写景叙事中寓讽诫褒贬。他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写得最好的诗 人。他的七律顿挫拗峭,立意新奇,议论精辟。语言风格:晚唐诗歌总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 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 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杜 牧诗歌的语言风格
5、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杜牧的诗有:九日齐山登高风格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令人读来颇觉 顿挫跌宕,风神摇曳。赤壁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其实也借此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泊秦淮咏史讽今,感慨执政者的荒淫糊涂、世人的居安忘危。21.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朦胧多义性、结构、写作方法、典故的运 用)善用比兴手法,表现复杂而曲折的情感,构成扑朔迷离的意境。 表现在他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这些意象的特 点:A. 心象:诗中形象俱为充满深情绵邈的心象,富有情韵无尽。如“无力东风”、“百花残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无端锦瑟"、“巴
6、山夜雨"等;B. 凄丽朦胧之美:美且伤感,如“夕阳”“细雨”。比兴对象朦胧不明,本体不确,还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给人 造成奇异神秘感,以“无题"为题,更增加朦胧多义性。如锦瑟嫦娥庄生、望帝、嫦娥。C. 亲切可感,浑成天然:李商隐诗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读者或 许无法理解心象之意,却易沉浸在其形象世界里,有所感觉。D, 意象叠加:很多意象是叠加的,形成一种多棱面,有丰富内涵, 这形成李商隐诗的意境朦胧(古代朦胧诗),诗意富于多义性,耐人 寻味,有的晦涩难懂。用典多: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作家。他对典故往往有 所创造,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喻示的情思韵味。
7、如锦瑟庄生晓梦、望帝春心、沧海月明、蓝田日暖等典故。用典 过多,也使诗歌晦涩难懂,这是形成他诗歌特色的一个主要原因。结构迂回曲折:一般诗歌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一层一个视境, 境界开阔舒展。李商隐的诗则迂回曲折,因他表现的是心境,缠绵俳 恻、丰富多层次的情感适宜用这种结构。如夜雨寄北迂回曲折, 多重结构:现在一将来一现在,巴山一西窗一巴山,妻子一自己一共 话。语言精致艳丽:注意语言的锤炼,又有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但 艳而不靡,能深情绵邈,情辞俱佳,沉博艳丽。众体皆佳,七言律绝尤精。七律独步当时,七绝和杜牧并为晚唐 绝唱。【李商隐诗寄托遥深,忧国伤时,隶事用典,浓艳绮丽】22. 温庭筠的影响(花间
8、集重要的历史地位)?(1)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地方 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 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2) 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尽管花间集 词的具体作家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总体上有其一致性(3) 温庭筠在花间集中列为首位,入选作品66首,他把词同南朝 宫体和北里倡风结合,吸收了自李贺以来中晚唐诗歌的艺术经验和词 语意象,适歌应俗,奠定文人词的主导风格,成为花间集的鼻祖。(4) 诉诸感官直觉,温词内在的意蕴情思,主要靠暗示,显得稚 丽秘隐(5) 温词是客观描绘,虽可能有时沦落
9、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 只是唤起人的一种审美的联想而已。23, 李煜对词的贡献(1) 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2) 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确实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辞藻(3) 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首先,李煜词扩大了入词的题材范围,南唐词至李煜词,同花间 词的区别,也就泾渭分明了。把词引入了歌咏人生的正常途径,循此 以往,词才与诗殊途同归。这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着 重要的影响。其次,李煜丰富了填词的艺术手段和写作技巧,所采用的白描手法和 词作中感时伤世的情调,对后世词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宋时 的晏几道、秦观、李清照,还是清代的纳兰性德,或多或
10、少李煜词的 影子。总之,李煜在改变词风,提升词的文学地位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为宋词的繁荣起了的承前启后的作用。24.唐传奇对后代的影响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唐传奇是一种成熟的小说形 式。和六朝志怪志人比,唐传奇篇制宏大,结构完整(以前往往是“残 丛小语”片段),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文采藻绘,更重要的是 有虚构想象。用现代人的观念看,唐传奇才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真 正意义上的小说,因为唐人才开始有意识运用虚构等艺术手法创作小 说。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创作自觉时代的开始。当时的作家开 始“有意为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 提倡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 反对浮靡的齐梁
11、诗风; 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如感遇; 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美理想。f详细分析:陈子昂继承建安风骨的传统,诗歌风格遒劲爽朗、刚 健质朴。继“四杰"之后,他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改 革,要求诗歌创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完美统一,即诗歌必须同时 具有内容美、语言美和声律美。当时风行文坛的有“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的沈宋体,仍是六朝文风的余波。对此,他在其诗文革新理论代表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直接提出他的革新主张,否定晋宋齐梁 文学,认为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逶迤颓靡,风雅不作”,提
12、倡“汉魏风骨"“骨气”,风雅兴寄。称赞东方虬的咏孤桐篇“骨 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正是诗人对诗歌创作提 出的基本原则和诗美理想。这一革新主张,常为后代力图矫正绮靡诗风的革新者所继承,在中 国古代文论史上形成一种传统,对于革新诗歌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 不良倾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他的诗歌革新主张像一篇宣言,标志 着唐代诗风的革新转变,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贡献)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创新之处张若虚也用六朝乐府旧题,也涉及传统的游子思妇题材,但在此基础 上大大扩展:篇制扩展,长篇七言歌行体(252言):张若虚以前的五首,属于宫 体诗,且皆为五言四句或六句的短
13、章。张若虚的这一首,却改五言为 七言,变短章为长篇歌行,成了一首不入乐的徒诗,这就跳出了 “吴 声曲"那种歌靡靡之音的窠臼。以往的诗篇内容单一,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张若虚 的春江花月夜,表现内容丰富,景、情、理兼具;气象开阔,诗 中有一种寥廓的宇宙意识;意境更加和谐。6. 盛唐气象诗歌的特点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 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 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 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 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
14、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 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Balabala7.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关键词:诗中有画、兴象玲珑、有空静之美、禅趣)“诗中有画",王维的诗具有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有很强空间 感和立体感,取得了写意水彩画和水墨画的效果;“画中有诗",王维 如画的诗传递出空灵的心境、诗意,表现一种清幽静穆、缥渺空灵的 禅境、境界。具体表现为: 以色彩线条塑造意境将各种色彩和谐地配合,运用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绘画 语言抒情达意(色彩美)吸取绘画线条勾勒的技法入诗(线条美)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景物布局错落有致(构图美)王维将绘画中“
15、经营位置”之法运用于诗,将空间并列的各种景 物按照远近、高低、大小加以巧妙的布置,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大自然的音响描摹刻画景物塑造意境(音乐美) “通感"表现手法的运用。用视角、听觉、触觉、嗅觉、幻觉、 错觉来感受并表现自然景物,有时还巧妙地将不同的感觉互相交错、 沟通起来,创造出新奇的意象。 诗中有禅趣禅理,追求寂静空灵的境界。他以诗人的灵感、画家 的眼光、乐师的耳朵、禅家的心境进行创作,达到形神兼备、情景交 融佳境。8.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生活化、清幽淡雅)自然平淡、韵味淡远的风格特点:孟浩然描绘景物,擅长用白描 手法,往往用素淡的语言,简洁地写出自己的直觉感受,似
16、乎毫不着 力,却富超妙自得之趣。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擅长五言。6.高适、岑参边塞诗的特点(艺术特色)高适诗歌的风格特点(燕歌行作品内容要了解)沉雄悲壮。高适志怀经济,才兼文武,为人倜傥尚义,为诗雄壮 而风骨凛然。他阅历丰富,忧时伤国,发而为诗,则内涵深厚,格调 悲壮。(2)“多胸臆语"、“尚质主理"。他的抒情诗以胸臆语抒慷慨之气, 多用赋法,较少比兴,状景写人,也常用大笔濡染,较少精雕细刻。高适体兼古近,尤工七古。他最擅长七言古诗,其七古沉雄浑朴。燕歌行分析:(1)燕歌行是乐府古题,高适“感征戍之事”,扩大了乐府旧题 的表现范围,扩
17、大了诗歌的内容涵量。内容丰富深刻,表现战士勇敢 征战、视死如归,将帅骄纵贪功、不体恤士兵,反映军中苦乐不均的 状况。同时表现边塞生活,思索战争失利原因;写得很大气,“有气骨”,宋严羽评“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 慨”(沧浪诗话诗评);(3)“诗多胸臆语”,夹叙夹议,多叙述,间直接抒发议论;善于对比(将士对比、苦乐对比、今昔对比),运用鲜明对比手 法效果好。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多七言对偶,中间常用对偶句,使诗在松散之中有了一种严密整 齐的感觉。四句一转韵(同时也就一段段转变场面,转变景色,转变 情绪,这叫做情随声转);语言质朴有力,前人称高诗"尚质主理"。
18、岑参边塞诗:在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里,岑参留存作品最多。他与西域 的奇异风俗,开拓了边塞诗的题材。岑诗艺术风格:新奇、峭丽,富 有浪漫主义的奇情异采。他善于将奇特的题材诗化,通过想象夸张,更显其神奇瑰丽。岑诗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其诗以写景胜,多比兴。(艺术、美) 三足鼎立杰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七言歌行,诗人最擅长。艺术表现上,借鉴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式而 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 分灵活,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岑参的七古善借声韵变化,传情达意。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全诗句句用韵
19、,三句一转,节奏急促有力,声调激越,烘托出了军情 的紧急和士气的高昂。有如进行曲,急行军。岑参的近体诗中,以七言绝句成就较高,他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绝 也多佳作,如写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很平凡, 情意却很深厚。9. 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强烈的抒情性、喷薄而出的情感抒发方式。体现在诗歌里有个性 强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我”“吾"。如“仰 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宣是蓬蒿人”“李白乘舟将欲行"“我寄愁心与明 月”。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李白强烈的情感,现实中的形象已不 足以表
20、现,就用奇特的想象,用非现实的神话、想象的世界、夸张的 形象加以表现他不同凡响的感受。 结构跳跃变化、纵横开阖。李白写诗时强烈的情感喷薄而出,没 有一定的模式,极富变化。其笔下的形象多凭主观想象幻化而成,才 思敏捷,诗歌意象跳跃。结构大开大合、纵横跳跃。如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从大处落墨,如泼墨写意,意象组合,常以一句一联 表现一个形象,疏朗而飘逸空灵,章法疏宕,跳跃腾挪。 善写七言古诗(乐府歌行体)和五七绝,即歌行和绝句。七言古 诗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要求不太严格,适合自由抒情。而李白写作 时创造性地运用楚骚句式、散文化句式,自由表达情感,形成杂言体 乐府,表现其雄奇瑰伟的阳刚美、豪放风格
21、,创造了变化莫测、摇曳 多姿的神奇境界,同时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 的时代精神。如: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 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以歌行体造成抑扬顿挫、淋漓 酣畅、气势飞动、铺张扬厉的特点。擅长乐府,他的乐府诗大量沿用 乐府古题,但有创新与个性特色。借古题写时事一一具有鲜明时代精神,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如战城南乌棱曲。用古题书写自己情怀,偏重主观抒情,更体现其创作发兴无端, 气势壮大的特色。如蜀道难,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李白用丰富的 想象、大胆的夸张、精妙的比喻、雄放的语言、穷极变化的句式和韵 律,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22、。这些诗往往借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感情倾向,创造性地生发和联想, 以纵横恣肆的文笔而形成磅礴豪放的气势,把乐府诗推向了无与伦比 的高峰。李白也有清新小巧的绝句,“言微旨远,语浅情深”。如:玉 阶怨,“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五绝和王维并 称,特别是七绝写得很好,向来和王昌龄齐名。李白为了表达内容,形式选择很自由,子夜吴歌此体一向 作四句,六句是作者的创造。 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有味。白描的写法,口语化、散文化, 真率朴实,自然地从心里发出。清新朴素的语言,有从民歌吸取营养, 并能推陈出新。10. 杜甫诗史,杜甫诗歌内容,杜甫诗歌艺术特点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强烈的国家意识
23、,忧国忧民,被称 为“诗圣",诗歌反映一个时代,被称为“诗史对杜甫“诗史"特征的认识。杜甫生活于盛唐到中唐过渡期,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的打击,从对理想的向往回归平实的现实,满怀忧患的现实主义,用 笔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切,其诗歌被称为“诗史”。-杜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 史实,甚至可以证史、补史之阙,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 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杜甫重视诗歌的艺术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1)“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风格:思想含蓄深刻,情感深沉厚重;
24、 语言凝炼苍劲,句式拗折变化。除代表性风格外,杜甫具有风格的多 样性,精粗、巧拙、新陈、浓淡、肥瘦等。成熟的叙事技巧。继承汉乐府的叙事传统,即事名篇,写新题 乐府,把叙事手法发展到成熟阶段。A. 叙述事件富有典型概括性,善于铺陈。杜诗多用赋体,铺排。 杜甫选择写作的事件、人物,能反映那个时代及那个时代的人民,他 能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场景描写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出一个时代和 人民。B. 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杜甫善于捕捉具有表现力的、 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C. 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杜甫吸收了汉乐府的创作经 验,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白,并做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25、D. 寓主观抒情于客观叙事。让事件本身直接感染读者。更有一种 无形的动人力量。以文为诗、成功地以议论入诗。杜甫开宋诗议论的先河。A. 议论常与形象的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B. 有的诗全用议论,如戏为六绝句,开了论诗绝句的先河。 诗体各体皆备,且多有创新。A. 乐府诗摆脱俗套,即事名篇。杜甫一方面继承乐府诗写实事的 传统、精神,另一方面摆脱俗套,根据内容需要,自拟新题,推动乐 府诗发展。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 “三别”,后中唐白居易 在此基础上发起新乐府运动。B. 五七言古诗千变万化,拓展了其表现功能,可用来表现各种内 容。C. 律诗成就高过前人,其七律代表唐代律诗最高成就。杜甫为扩
26、 大律诗的表现力,多用组诗形式,即以律诗写组诗。学习民歌,采用俗语,并注意语言锤炼。杜甫是诗歌集大成者,各种题材、各种诗体,在他手上都能运用 自如,达到诗歌写作的一种炉火纯青。11.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一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提倡写实、尚俗的诗歌。诗歌要真实可信、浅显易懂而且便于入 乐歌唱。白居易主张诗歌反映现实,认为写诗的目的是:“补察时政",是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强调诗歌讽 谕美刺的审美作用,强调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这些诗歌主张, 就是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其讽谕诗也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创作的。12. 长恨
27、歌、琵琶行杰出的艺术成就。叙事技巧的提高:中唐时期唐传奇小说很繁荣,诗歌也从小说汲 取营养,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外貌服饰、动作、心理、气 氛环境等,叙事曲折详尽,描写生动细腻。铺叙手法的运用,使得叙 述宛转生动。抒情因素的强化,注重意境的创造:简化事件,只用一个中心事 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而把重点放在抒情上,加强了抒情 因素。以景抒情多,创造诗歌意境。语言既明白晓畅又精纯确当:既雅又俗,既俗又雅。音韵和谐:运用平仄协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 随情节曲折,依感情而顿挫,多用顶真格,音韵和谐婉转。13. 韩愈的文学主张。(1) “文以明道"。(2) “不平则
28、鸣",揭示了文学创作的规律。“气盛言宜”,他继承发展孟子“养气说”。强调作家自身修养, 包括道德、学养。韩愈精深的学养成就他恣肆奔放的作品。(4) “惟陈言之务去”,学古而不拟古,“词必己出”。14. 白居易诗类。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 感伤诗和杂律诗。一. 讽喻诗的特点:1. 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2. 诗歌的内容:A. 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 “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B. 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 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3. 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
29、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 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二. 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 如问刘十九三. 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又者, 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15, 元稹诗特点元稹有一部分乐府诗仍借用古题,“寓意古题,刺美见事”(乐府古 题序)。写得比他的新题乐府要好。如织妇词。虽用古题,但“全无古义"或“颇同古意,全创新词”,是“即事名 篇''的新题乐府以外,为了革新乐府诗而采取的另一种写作方法,也 属新乐府。元稹的乐府诗反映的现实问题有相当深度和广度。16. 韩愈诗歌的特点(诗歌主张)韩愈诗歌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如山石。按游记散文的叙 述顺序,记叙细致。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造语生僻,句 断而意脉相连,为七言古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上的创新。他的长篇古体诗,以气势雄放和意象诡奇见长,带有“以文为诗” 的特点:一、散文化的赋体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 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临沂机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淮安音乐笔试真题及答案
- 阳江市职业病诊断医师(其他类)考生练习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车工高级实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铁路运输设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比较与分类法”应用测试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学习方法指导测试
- 2025年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个性化学习方案测试
- 2025年气候变化的生物碳汇技术
- 智慧校园XXX学院总体解决方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2025年大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商场品牌引进
- ICEEMDAN与优化LSSVM结合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 钢结构施工工艺指导手册
- 新编民航乘务员英语教程 课件 李勇 Unit 1 Briefing -Unit 8 meal and beverage service I
- 2025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重要知识点
- 宫颈恶性肿瘤的个案护理
-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件
- kfc考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