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谏小议》学习导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_第1页
《讽谏小议》学习导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_第2页
《讽谏小议》学习导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讽谏小议?学习导航目标导航 名师引领目标导航1、明确本文的的主要观点 ,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2、对文章结构能够初步划分 ,并概括层意。3、体会文章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名师引领【背景介绍】萧春雷 ,男 ,作家 ,曾用笔名司空小月、十步、围石等 ,福建泰宁人 ,1964年出生。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艺评及其他。著有诗集?时光之砂?、随笔集?文化生灵?、?我们住在皮肤里? ,以及文化随笔集?阳光下的雕花门楼?、?风水林?、?嫁给大海的女人?、?烟路历程?等。作品散见?人民文学?、?小说选刊?、?读书?、?东方?等杂志 ,并被收入多种选本 ,包括两种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现居厦门 ,就职于

2、某媒体。【阅读点拨】这篇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论述了古代帝王和臣子之间因权力的差异而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使谏诤存在着很大的凶险 ,从而得出“没有平等 ,便不能分享真理的结论。【思路分析】1内容结构:文章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1段介绍了谏诤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谏诤的内涵和结果第二局部3段通过历史事实证明进谏的危险 ,也通过事实证明批评对于一个王朝的作用。第三局部78段总结历史故事 ,得出结论“没有平等 ,便不能分享真理。2写作特点:第一、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观点 ,说服力强。事实胜于雄辩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有尧、舜、李世民、明成祖等纳谏的故事 ,也有纣王、隋炀帝等拒谏的

3、事例。第二、多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全文综合运用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正反比照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大量历史事实是事实论证。在写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时设喻:皇帝是标杆 ,大臣是随标杆移动的影子。论述进谏的结果时 ,那么进行了比照 ,“纳谏者昌 ,拒谏者亡。3拓展提示:【学习纪要】1、明确本文的的主要观点 ,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2、对文章结构能够初步划分 ,并概括层意。3、体会文章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纳谏与止谤? (1) 古人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即使君子 ,也难免有过 ,不同的是过也 ,人皆见之 ,及其更也 ,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 ,自己有了错误 ,臣下可以进谏帝

4、王 ,自以为是天之子 ,富有四海 ,臣服万民 ,行为万世师 ,言作万世法 ,坐在高高的宝座上 ,俯视一切 ,能倾听逆耳之言 ,采纳美芹之献的 ,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 ,有少数聪明一点的 ,为了坐稳江山 ,笼络人心 ,也能从谏如流有对君 ,有贤臣 ,使政治稳定 ,国泰民安 ,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 ,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 ,要数齐威王与邹忌了23批龙鳞 ,逆圣听 ,需要大勇瑕大智多少忠臣义士 ,赤心耿耿 ,进忠进谏 ,结果呢 ,有的被挖心 ,有的放逐比干 ,屈原悲惨的故事 ,千古流传4因此 ,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 ,我既佩服他的大智 ,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文章 ,给我们

5、树立了一个宽大的明智 ,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 ,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 ,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 ,立即下令群臣 ,普及全国 ,面刺错误 ,指陈弊病 ,不仅言者无罪 ,反而重赏 ,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 ,犹令人感奋不已!事因难能 ,所以可贵在同一本里 ,小时候也读过这篇古文 ,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 ,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王下紧耳朵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 ,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 ,被流于彘齐王与厉王 ,对待谏谤的态度不同 ,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问题探究:1、 作者在文章中联系现实 ,对?讽齐王纳谏?进行了评价 ,并有所

6、发挥。想一想 ,作者是选择什么角度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行评价的?假设要你进行评价 ,你准备从哪个角度入手?答案:作者选择齐王勇于纳谏的角度进行评价 ,并结合周厉王“止谤的故事 ,对照论述 ,发表感想 ,针砭时弊。 可评价的角度 ,诸如:邹忌敢于讽谏;邹忌善于讽谏;讽谏者的胆识、胸襟、智慧;君王“从善如流与举国上下劝谏直言者“门庭假设市的关系等等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分析角度的考察 ,需要注意分析文本 ,同时又考察学生自己的分析角度。2、 从全文结构看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安排论述层次的?为什么要在第3自然段写及比干、屈原的悲惨故事?答案:文章由“重读引起古今对照 ,由对照引出感想;由感想而提

7、出忠告 ,层层深入;在层进论证中又采用比照手法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第3自然段写及屈原、比干 ,意在说明并非所有的君王都有纳谏的勇气 ,从而赞美齐王的大度与大智;并使文章内容丰富、史料充实 ,立意更为深刻。解析:该题是对文章论证思路的梳理 ,做题时需要整体把握文章 ,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意图。3、 文中除着重评价了这篇引人入胜的佳作外 ,还谈到召公谏厉王止谤和触龙说赵太后 ,并引用了不少古代名言 ,提到了不少古人的故事。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在写法上 ,这是用以和齐王进行正反比照;在内容上 ,这是借历史事实为鉴 ,强调纳谏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并向反其道而行之者提

8、出了警告。解析:该题是对文章引用材料意图的探究 ,注意分析角度的灵活性。4、纳谏一文中 ,通过厉王和威王的对照 ,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如果你把这篇短文中的召公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的讽谏方法作一比拟 ,从中你可能提出什么样的评价性观点呢?答案:为臣者 ,要善于进谏 ,且有胆识、智慧和磊落的胸怀 ,这样 ,才能群臣一致 ,共图大事。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重新整合 ,要求学生能进一步进行探究 ,得出自己的结论。阅读训练:1、上文论述的中心是 答案:纳谏的可贵 ,止谤的危害解析:该题是对文段中心的把握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2、第二段写比干 ,屈原的一句中 ,其作用是答案:反面衬托

9、,说明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解析:该题是对文章中材料作用的分析 ,需要从文章的主旨出发。3、以上文字列举了哪些善于纳谏的君王?答案:唐太宗 ,齐威王解析:该题是对文章信息的提取。4、一个帝王如能纳谏 ,对于个人而言 ,得到的结果会是对国家而言会是均用文中现成句作答答案:坐稳江山 政治稳定 ,国泰民安解析:此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提炼 ,要求能够整体把握文意。5、讽谏帝王 ,是冒险的事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 ,应放在文中1234哪一处 答案:3解析:此题属于衔接性试题 ,注意语句的前后关系。6第四段引用,其作用是 答案:拿齐王与周厉王比拟 ,说明两种态度 ,两种结果解析:该题是对文章中材料作用的分析

10、,需要从文章的主旨出发。7、找出文中四个对偶句:1_2_3_4_答案:例如:1行为万世师 ,言作万世法 2倾听逆耳之言 ,采纳美芹之献3批龙鳞逆圣听4既佩服他的大智 ,也赞赏他的风度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对对偶方法的掌握。积累运用 学会创新阅读下文 ,答复下列问题:斯诺从革命家俭朴生活上 ,发现了一种伟大力量“东方魔力。他断言 ,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兆 ,胜利之本。十三年后“开国大典 ,证明了斯诺先生“东方魔力说。其实 ,这种“力量 ,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先秦时 ,秦穆公问大臣由余 ,君主得国失国 ,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可寻 ,由余说有 ,就是“常以俭得之 ,以奢失之。看来 ,这位由

11、余 ,也以为“俭中自有一种“力量可以“得国。 李商隐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由大比小 ,“治家与“治国同理 ,套用由余的话 ,也可以说是“常以俭兴之 ,以奢败之。有人调查了某市某区的五十名失足青年 ,其家庭都是“奢户。过去讲“侯门多荡子 ,现在可是“奢户多败子。这些青年不爱劳动爱虚荣 ,不讲奉献讲吃穿 ,有了银子想金子 ,做了“皇帝想成仙。为平欲壑 ,就去抢去偷去骗 ,结果走上歧途 ,陷入法网 ,进了“高墙。如果这些青年的家庭能重视对他们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不仅教育他们不追求“高消费 ,也让他们知道 ,俭朴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懿行 ,那么他们A、肯定;B、必然;C、或许;D、往往就不会落得如此结局。记住吧 ,俭朴也是力量。1、“断言意思是:A、十分武断地下结论 B、不十分肯定地预言判断 C、十分肯定地说2、第2段横线上 ,应从它后面的括号里选填? 3、斯诺先生的“东方魔力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