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_第1页
中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_第2页
中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_第3页
中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_第4页
中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地理一一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展开全文河流和湖泊、河流湖泊众多 (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 称为外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内流 河分布的区域,称为内流区。(2)我国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汛期较短、有结 冰期,除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外, 它们大多流量小、含沙量大;南方地区的河流大多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 期。(3)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水量小,夏季接纳高山冰雪融水 和山地降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 流。我国最大

2、的湖泊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的鄱阳 湖。【易错警示】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流 入印度洋。二、长江(1)源流概况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海洋东海长度6 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面积180.9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流经的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的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亚热带流经的干湿地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 (大部分在湿润地区)主要支流和湖泊雅碧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上、中、下游河

3、段的划分及其特点范围特点上游源头至湖北宜昌多峡谷、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宜昌至江西湖口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 有 九曲回肠”之称),水面宽阔,流速缓慢下游湖口至入海口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无封冻期,水乡泽国【特别提醒】兼跨长江上、中、下游的省级行政区域 兼跨长江上、中游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湖北省,兼跨长江中、 下游的省级行政区域是江西省。(3)长江的水能开发水能资源丰富。长江的流量和落差很大,水能资源非常丰 富,蕴藏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约 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水能的分布: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开发利用目前我国已在长江干流上修

4、建了三峡、葛洲坝、溪洛渡等多 座水电站,正在金沙江上建造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这些电站均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三、黄河(1)源流概况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渤海长度及干流形状全长5 464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年径流量只有661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 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流经的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流经的温度带高原气候区、暖温带、中温带流经的干湿地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主要支流渭河(陕西)、汾河(山西)【拓展延伸】为什么黄河被称为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

5、河?黄河的长度、流域面积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但流量远 远小于长江和珠江。所以黄河只能被称为我国第二长河,而 不是第二大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其特点范围特点上游源头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上游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进入第二级阶梯,穿越20多个峡谷,落差大、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了惶水、洗河等支流, 水量大增,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河口至河南桃花峪因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流多泥沙下游桃花峪至入海口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形成 地上河”;一部分在入海口附近沉积,使海岸线不断向 海洋推进,形成广阔的三角洲(3)凌汛凌汛是冰凌堵塞河道形成冰坝、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6、。由现河段:主要发生在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的 开封至入海口河段。原因:多发生在河水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因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冰早,春季解冰迟,容易形成冰坝,阻碍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口决堤。解决措施:大多数采用轰炸冰坝等措施来排除险情。(4)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就存在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问题。近年来,河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针对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下表所示:上游中游下游忧患草地退化,荒漠化;凌汛水土流失严重地上河”,易决口;凌汛原因气候干旱;人们过度放牧、滥垦草地等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治理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时炸开冰坝,疏通河道禁止破坏林草,退耕还林、还草,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 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加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