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7)_第1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7)_第2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7)_第3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7)_第4页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7)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7)一、现代文阅读1.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 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 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 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 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 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 感兴趣。有一

2、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去卩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印懒惰地伏着, 吃得胖胖的。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 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 悲楚地叫了一声 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的

3、,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 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 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 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 为什么我们一家不喜欢这只小猫?请简要概括。(2 2 )文中画线句

4、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3 )作者说: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4)请结合全文,分析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5)文中的 我”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 1 1)长得不好看;不活泼,性格忧郁;懒惰,不捉老鼠。(2 2)比喻,把“我的暴怒、虐待 ”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 “我”明白真相、知 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蒙冤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之情。(3 3)“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4

5、4)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 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结构上,这句 话照应文章的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经历的最终影响,首尾呼应。(5 5)“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解析】 【分析】( 1 1)细读文本从“ 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可概括出:长得不好看;从“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 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可以概括出:不活泼

6、性格忧郁; 从“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 吃得胖胖的。 ”可以概括出:懒惰,不捉老鼠。(2 2)把“我的虐待”比作“针”,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 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 3)作者在弄清真相时,有一段心理描写,“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 会了 ! !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 “我”难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妄下断语

7、,冤苦了一只不能 说话辩诉的动物;二是我想补救,但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4 4)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懊悔, 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话又与文章的开头遥相 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5 5)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由结尾“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 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

8、失, 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可以看出 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故答案为:长得不好看;不活泼,性格忧郁;懒惰,不捉老鼠;比喻,把 我的暴怒、虐待”比作 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 我”明白真相、知道 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蒙冤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之情; 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

9、我家永不养猫 ”。结构上,这句话 照应文章的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经历的最终影响,首尾呼应;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 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 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注意明确所用修辞及突出表现的内容。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 断。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

10、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 ,(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 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心。结尾的话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 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 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2.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1、。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晓蕊1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到了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 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2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岀阵阵欢快的笑声。_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lUlUQ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抚摩),一嘟噜(一 串)花朵落进筐里。3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 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 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

12、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4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 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5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 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 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6妈妈说: 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7走进童年的小

13、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 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8那一刻,安静极了。忽然,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 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 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9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地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10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

14、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 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 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 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 达幸福的彼岸。(1 1 )阅读全文,说说以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 2 )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1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2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15、3 3)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 默地承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4 4) 本文结尾写道: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对此,你一定有所感悟吧?请将你的感悟具体写出来。【答案】 (1 1 )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新颖别 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有意蕴,暗示(揭示)文章的中心;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2 2)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风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团团簇簇的槐 花紧密、随风摇动的姿态和声音,表现出孩子们采摘槐

16、花充饥时的喜悦之情。句中贴”拥抱”等动词(动作描写),传神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为曾遭受风雨摧毁的 洋槐树,竟奇迹般变得更加枝繁叶茂的蓬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的情态。(3 3 )以花喻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拥有平和的心态,勇敢地承 受,坚强、乐观定会战胜人生的一切苦难和不幸。(4 4)槐树是 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 ”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狂风雷击,但后来却长得枝 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幸的时候,要想到生命的顽强 与美好,拥有一颗坚强与乐观的心,定能战胜人生的一切风雨,绽开人生美丽幸福的花 朵。【解析】 【分析】(1 1 )本文以 心是一

17、棵会开花的树 ”为题,文章围绕着 洋槐树”叙写往 事,构成了文章的叙事线索;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 会开花的树”生 动形象,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题目还暗示文章的中心 “洋槐树 ”的 顽强生命力的讴歌和赞美,表达了作者要像 “树 ”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挫折和不幸。 据此理解作答。(2 2) 语句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 的笑声 ”把 “槐花洁白的花朵 ”比作 “舞动的风铃 ”,并用 “欢快的笑声 ”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槐花繁多以及随风摇动的姿态和声音,表现了孩子们 采摘槐花的喜悦之情。

18、 语句 “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 地拥抱那棵树 ”运用了 “走”贴”拥抱 ”等一系列的动词,运用的是动作描写,具体准确传神 地写出了弟弟被洋槐树遭受风雨摧毁后竟然变得更加枝繁叶茂所感动的神情和态度。据此 理解分析作答。( 3 3) 语句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那枝叶是信念, 那树干是平和, 那深入地底的根须, 就 是默默地承受 ”, 把 “心”喻为“树”,把 “树叶”说成是 “人的信念 ”,把“树干”喻说成 “平和 ”,把 “根须 ”喻写成 “默默地承受 ”一切。结合文章叙写的内容可知,采用以花喻人的写法,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告诉人们,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拥有

19、平和的心态,要有坚定的信 念,勇敢地承受所遇到一切苦难和不幸。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 4)本文叙写了槐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狂风和雷击的摧残后,却长得更加枝繁叶茂, 充满生机与活力。可从 “勇于战胜困难 ”要做生活的强者 ”等方面来谈感悟。没有固定答 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故答案为: 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有意蕴,暗示(揭示)文章的中心;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风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团团簇簇的槐花 紧密、随风摇动的姿态和声音,表现出孩子们采摘槐花充饥时

20、的喜悦之情。 句中“贴”拥抱 ”等动词(动作描写),传神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为曾遭受风雨摧毁的 洋槐树,竟奇迹般变得更加枝繁叶茂的蓬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的情态。 以花喻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拥有平和的心态,勇敢地承 受,坚强、乐观定会战胜人生的一切苦难和不幸。 槐树是 “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 ”,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狂风雷击,但后来却长得枝繁 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幸的时候,要想到生命的顽强与 美好,拥有一颗坚强与乐观的心,定能战胜人生的一切风雨,绽开人生美丽幸福的花朵。【点评】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 象征

21、意义;语带双关; 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线索; 文眼;揭示文章 中心; 吸引读者、新颖。我们可标题的内容来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句子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 容,体会表达的感情。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全文内容,体会以花喻人写法的作用。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结合文章主旨,揣摩结尾语句的作用。3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轮车夫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 冬夜带来些许温馨。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 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

22、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 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 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 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车夫

23、想了想,说: 这样吧,你们谁肯出 2020 块钱,我就拉谁! ”咦,你这不是宰人吗? 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嗦,上不上? ”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 ”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 ”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20 块钱,你坐不坐? ”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2(就 20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 ”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

24、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 不得花 2020 块钱坐这三轮车的。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 2020 块吗? ” 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 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1)第一段中画线句表面上是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义?(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1“一

25、分钱都不能少! ”车夫斩钉截铁地说。2她把心一横:“2(2(就 2020。”(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4 4 )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5)如果你是文中的 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 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 6060 字)【答案】 ( 1 1)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2 2) “斩钉截铁 ”表现了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把心一横 ”表现了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3 3)“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

26、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 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想了想,说 ”“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 出去好远 ”。(4 4)勤劳、机智、善良、乐于助人。(5 5)表示想法的有:真是个好人啊! / / 他是在帮我啊! /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法 的有: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 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 / 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钱车费,迟疑地放回口 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解析】 【分析】( 1 1)结合文本中 “医院三轮车夫不收车钱,并道出要高价的原因 ”分析, 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

27、馨。( 2 2) “斩钉截铁 ”,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在 这里表现了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结合妇女此时的处境,三更 半夜,孩子病着, “心一横 ”表现了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3 3)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 “伏笔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 示或暗示,根据这一要点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即可。如: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 吧。 ”表现出车夫的善良,为下文不收车费,埋下伏笔。“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 去好远。 ”表现车夫对孩子的关心,不惜自己的体力。为下文不收车费,埋下伏笔。(4 4)本文主要通过对车夫

28、言行的描写,写出了车夫的勤劳、机智、善良、乐于助人。结 合“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得出:善良;结合 “这样吧,你们谁肯出 2020 块钱,我就 拉谁! ”得出:机智;结合 “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 家用。 ”得出:勤劳;结合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 的车钱就不用给了。 ”得出:乐于助人。( 5 5)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 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 用第一人称。注意字数要求。想法:感激,感动。行动:看远去的三轮车,然后进入

29、医 院。故答案为: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斩钉截铁 ”表现了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把心一横 ”表 现了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 “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想了想,说 ”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 去好远 ”。 勤劳、机智、善良、乐于助人。 表示想法的有:真是个好人啊! / / 他是在帮我啊! /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法的 有: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 / 望着远去的背影,她 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

30、医院。/ / 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钱车费,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点评】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 +内容+ +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 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理解感悟能力。解答时,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加点词的作用对人物 的心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伏笔的理解与信息筛选。解答此题先要了解什么是伏笔,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 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根据这一要点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即可。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判定与性格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人物描写的一般方

31、法,结合 文章内容做出具体判断,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全文重点描写了车夫的语言,从他的话 语中我们感觉到了他的善良、聪明与勤劳。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想、想象和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 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 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4.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 _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

32、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选自杨绛老王(二)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一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一我一一”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一你们走吧。”-选自都德最后一课(三)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

33、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选自李森祥台阶(1 1)阅读写人文章,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品析文中划线词语镶嵌”直僵僵”的表达效果。(2 2)细节中见人物性格,见内心世界,见真情。试分析划线句的含义。(3 3)以形写神,父亲专注的目光里,我们读到了父亲的执着。刻画人物,不仅要写出人物 的外在特点,也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试着描写一个人物片段,注意在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字数 150150 字左右。【答案】(1 1)镶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

34、形态;直僵僵”写出了老王病入膏肓,而 我”面对这样的老王到来时的惊讶。(2 2)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朗士的心中显得崇高、伟大。(3 3 )略【解析】【分析】(1 1)镶嵌”本义是指一物附着在另一物上,直僵僵”形容身体僵硬。这里形象的说法,表明老王身体十分虚弱,不能独立站着,只能依靠门框,僵硬的站着,从 修辞手法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老王步履维艰、体僵直的形态。(2 2)这句话是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对于不爱学习的小弗朗士来说,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老师,突然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在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爱国形象的肯定与理解,重点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3 3)此题考查片段作文。要求抓住细节,体

35、现人物性格品质即可。如:善良,勤劳,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等都可以写。【点评】此题考查小说的阅读理解。(1 1)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先从词语本身的意思开始分析,还要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等方面来分析。(2 2)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回答,也可以从表现手法,表情达意方面分析,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思考。(3 3)此题考查片段作文。属于写人记事类,讲述一件事,要有细节描写,突出某方面的性格,要求做到语意连贯,中心明确。5.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端阳忆旧丰子恺1我写民间生活的漫画中,门上往往有一个王字。读者都不解其意。有的以为这门里的 人家姓

36、王。我在重庆的画展中,有人重订一幅这类的画,特别关照会场司订件的人,说:请他画时在门上写一个李字。因为我姓李。”这买画人把画当作自己家里看,其欣赏态度可谓特殊之极!而我的在门上写王字,也可说是悖事之至!因为这门上的王字原是端午日 正午用雄黄酒写上的。2我幼时看见我乡家家户户如此,所以我画如此。岂知这办法只限于某一地带;又只限于我幼时,现在大家懒得行古之道了。许多读者不懂这王字的意思,也挺难怪的。3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

37、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 床上。我的母亲呢,忙于 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 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 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 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 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 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一个孩子肚脐眼里。据说,老虎头、桃叶、蒲剑可以驱邪;蜘 蛛煨蛋可以祛病;苍术白芷和雄黄可以驱除毒虫及毒气。至于门上的王字呢,据说是消毒 药的储蓄

38、;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 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4世相无常,现在这种古道已经不可多见。我独记惦门上这个王字,是为了画中的门上 的点缀。光裸裸的画一扇门,怪单调的;在门上画点东西呢,像是门牌,又不好看。惟有 这个王字,既有装饰的效果,又有端阳的回想与纪念的意味。从前日本废除纸伞而流行蝙蝠伞”(就是布制的洋伞)的时候,日本的画家大为惋惜。因为在直线形过多的市街风景 中,圆线的纸伞大有对比作用,有时一幅市街风景画全靠一顶纸伞而生成;而蝙蝠伞的对 比效果,是远不及纸伞的。现在我的心情,正与当时的日本画家相似。用实利的眼光看, 这事近于削足适履。这原是

39、艺术的非人情”。(选自丰子恺散文,略有改动)(1 1)文章写了端午的哪些 古道”?请简要概括。(2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划线语句。(3 3) 文章开头说,我写民间生活的漫画中,门上往往有一个王字。”这是为什么?根据文 意简要回答。(4 4)第段中划线的 现在我的心情”具体是指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答案】(1 1)制 老虎头”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制造蒲剑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打蚊烟”; 捉蜘蛛;调雄黄酒喷洒到每间屋的角落里; 蘸雄黄酒在门上写王字;用雄黄酒塞在小孩肚脐眼里。(2 2)运用动作描写,用 放”调”喷”蘸”捞”塞”等动词,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幼时端午的习 俗,

40、体现出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忆,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3 3 )因为幼时端午节有蘸雄黄酒在门上写王字的风俗;惟有这个王字,既有装饰的效果, 又有端阳的回想与纪念的意味。(4 4)作者因为现在社会把以前的风俗,即古道都丢弃了 ,影响(伤及)了艺术的表现力而感到遗憾、惋惜的心情。【解析】【分析】(1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能从文 中相关句子中筛选出有效词语作答。从第段选取关键句总结即可。(2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语句的能力。要求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经分析,此句用放”调”喷”蘸”捞”塞”等动词,使用了人物的动作描写,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则使用了神态描

41、写。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作用。细读文章内容从“世相无常,现在这种古道 已经不可多见。我独记惦门上这个王字,是为了画中的门上的点缀。光裸裸的画一扇门,怪单调的;在门上画点东西呢,像是门牌,又不好看。惟有这个王字,既有装饰的效果, 又有端阳的回想与纪念的意味。”这一关键句即可总结作答。(4 4)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结合下文 从前日本废除纸伞而流行蝙蝠伞”(就是布制的洋伞)的时候,日本的画家大为惋惜。 “现在我的心情, 正与当时的日本画家相似。 用实利的眼光看, 这事近于削足 适履。 这原是艺术的非人情

42、”。 ”这句话即可作答。故答案为: 制 老虎头”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制造蒲剑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打蚊烟”; 捉蜘蛛;调雄黄酒喷洒到每间屋的角落里; 蘸雄黄酒在门上写王字;用雄黄酒塞在小孩肚脐眼里。 运用动作描写,用 放”调”喷”蘸”捞”塞”等动词,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幼时端午的习俗,体现出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忆,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因为幼时端午节有蘸雄黄酒在门上写王字的风俗;惟有这个王字,既有装饰的效果,又 有端阳的回想与纪念的意味。 作者因为现在社会把以前的风俗 ,即古道都丢弃了 ,影响(伤及)了艺术的表现力而感到 遗憾、惋惜的心情。【点评】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

43、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 理组合也可。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赏析。答题时注意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 +内容+ +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写出了 表达了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要点,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审题后确定答题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的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语句 提取出来作答。散文阅读分析关键是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先阅读全文然后筛选关键信息,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

44、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6.6.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祖母的葵花丁立梅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 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 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 乌子 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

45、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梵高在 18881888 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 怒放,仿佛是 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 ”。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 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

46、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如

47、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选自知识文库,有删改)(1 1)作者笔下的葵花有什么特点?试从外形和精神两个方面加以概括。(2 2)品味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3 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4)文章以 祖母的葵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 1)外形:挺立,昂起,迎着太阳(向阳,随着太阳转);精神:斗志昂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不屈服。(2 2)“妖娆”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黄花开在绿叶中间的可爱情态,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