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长江》同步练习1_第1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长江》同步练习1_第2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长江》同步练习1_第3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长江》同步练习1_第4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长江》同步练习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精选长江同步练习第1课时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浦口() 舢板() 驳船()奔赴()曙光()堆zhàn()容光huàn发()波光línlín()()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A宽阔钻探照跃()改为()B玫瑰奔腾舱库()改为()C渡船暑光焕发()改为()D灿烂哺口光辉()改为()三、填空。1长江作者,福建莆田人。他的散文集有等。散文诗有等。2长江是我国第大河,长度约为千米,在长江修建的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吹灭熄灭关闭)2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

2、乳汁,千年万载地了亿万子女的乳娘。(养育养活哺育)3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颂歌赞歌凯歌)五、正确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六、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为什么将长江比作“古老的母亲”?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2在本文中,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和傍晚,而写长江的黎明?长江的“黎明”有什么含义?3课文第2自然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4从文中找出与开头“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一句相照应的句子,并

3、分析其作用。5第4自然段写到的众多升帆的货船、鸣笛的汽轮、穿梭的舢板、驳船、钻探船、仓库、堆栈和高楼等,与前面的描写有没有关系?6这篇文章中,作者较多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直接称长江为“你”,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7文章多处使用了“哦”“呵”这些语气词,说说这些语气词的表达作用。第2课时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你这样的,你的笑容多么。(甜美容光焕发)2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青春一般的。(舒畅欢愉)八、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来往穿唆的舢板和驳船B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C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暑天。D你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和鳞鳞的水波,你以

4、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九、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句子是()。A开展班级文娱是会得到班主任的支持的。B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改善。C不管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有勇气去克服。D小张把字典、书籍和钢笔等文具放进了书包。十、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基本特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对联,以庆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彩虹跨海一体运作两岸连接巨龙卧波,杭州湾;,长三角。2请试着修改某些字词,使这副对联更有气势、更见风采。十一、仔细阅读课文,根据内容解答下列问题。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5、从文中的哪个细节可以看出长江醒来之“早”?为何选择这一细节?3作者在文中反复渲染“早晨”“早春”,而第3自然段却连用两个“古老的”,是否矛盾?为什么?十二、课内精彩语段阅读。阅读“我们从车窗里看见你”至“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些文段中的第1自然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组排比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2说说你对“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一句话的理解。3文中长江的“黎明”有什么含义?4文章的主题仅仅是赞美长江吗?还赞美了什么?5“那是祖国人民的无比的幸福生活,那是祖国

6、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的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照耀得你的心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本语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选一个角度试作简要分析?十三、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人拜倒在她的脚下,为她唱出心底的赞歌,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写出你所知道的赞美长江的古诗文,并标出作者。十四、“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评选活动拉开了序幕,为此,班里要召开一次班会。1作为本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2你心目中的千古风流人物是谁?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十五、阅读下面课外短文,回答文后问题。有着

7、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是一座和水有密切关系的城市,水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不断流淌,渗入了每一户人家的生活。被丽江人奉为神山的玉龙雪山就在古城边,雪水融化后从山上流入古城的每一条小河,然后,汇入了金沙江。金沙江在历史上曾经被叫做丽水,丽江古城之名就由此而来。到宋代时,因为在河道中发现了大量的金沙,这段2308公里长的河流才被称为“金沙江”。那个时候,人们认为金沙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1639年,50多岁的徐霞客来到了丽江,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考订江河源流。正是这一次地理考察,改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长江的认识,为以后江源的探寻指明了方向。在对金沙江的水文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后,徐霞客在溯江纪源考中首

8、次提出了“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的论断。从此,金沙江成为长江干流的上源。直至300多年后,人们沿着金沙江向上游探寻,才最终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横断山脉绵延千里神秘莫测,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自然奇迹就孕育在其中。沿着横断山脉,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条大江,自西向东南平行流淌了1000多公里,三条大江最短的直线距离只有19公里,形成了“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2003年7月,这一地区正式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奇观呢?距今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壳相互挤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大断裂,它们引导着峡谷中的各条水系,按

9、照与山脉平行的走向前行,最终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奇观。这里是长江水流速度最快的地方,30米左右的宽度,16公里的长度,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金沙江纵身跳下了213米,从江面到两岸的山顶之间3900多米的高差,形成了世界上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湍急的江水在崇山峻岭间劈开一个缺口,两岸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就像拉开的帷幕,冲出虎跳峡的金沙江势不可当地向东奔去。狭窄的河面和汹涌的激流也使得金沙江在历史上几乎成了不可逾越的天险。金沙江唯一可以横渡的地方,是在距离虎跳峡20多公里的上游。在这里,远古的造山运动迫使向东南流淌的金沙江改道,拐了一个将近270度的大弯,也使奔流不息的江水放慢了脚步。南津关,长江三峡的出

10、口,这是一道神奇造化的关口。由此向西,高山峡谷连绵不绝。由此向东,地势却宽阔平坦。流过这个关口后,长江终于冲开一条出路,向着大海踏上东归之路。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南津关是一道神奇造化的关口。3为什么说徐霞客对长江的一次地理考察,改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长江的认识,为以后江源的探寻指明了方向?4横断山脉绵延千里、神秘莫测,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自然奇迹就孕育在其中。这个绝无仅有的自然奇迹指的是什么?5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一条亿万年生生不息的大江,一条孕育了伟大民族的大江,一条蕴涵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大江,一条充满了时代活力的大江。请收集关于长江的文化历史

11、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处有关长江的名胜古迹或一位文化名人。6长江的风景名胜无数,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要向游人推荐哪处名胜?推荐的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长江第1课时一、pshnbóbnsh栈焕粼粼二、A“跃”改为“耀”B“舱”改为“仓”C“暑”改为“曙”D“哺”改为“浦”三、1郭风山溪和海岛唱吧,山溪叶笛集2一6397三峡四、1熄灭2哺育3赞歌五、六、1因为长江自古以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它的“古老”,是我们民族、国家、时代的特点。我们的民族是古老的,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作者所处的时代,新中国诞生不久,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作者对此变化充满

12、着兴奋和激动。文中强调“古老”,意不在“古”而在新生,突出的不是历史而是今天的时代。2因为作品要歌颂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用新的一天的开始来比附、象征,自然更为贴切。长江的“黎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祖国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象征。3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式,形象地描绘出长江黎明的温柔、清新、亲切、繁忙的景象。4最后一段第一句“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所照耀,你这样早便醒过来了”与开头相照应。作用:结构上,与文章开头相互照应。内容上,卒章显志,进一步点明中心,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5从表面看,只是写了一些现实的景观,实际上,作者笔下的长江是祖国欣欣向荣的象征。作者在这里刻意要表现出在经过长江时

13、,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外部感觉是目不暇接,内部的情感是兴奋。在这些印象中充满了光和色、动与静的对比:前面的鱼肚白和这里的玫瑰色,前面早晨的宁静和这里的繁忙景象,前面的沉静凝神和这里目不暇接的兴奋,都是对比,而且是全方位的对比。6第二人称在表达感情上有利于直接抒情,表达情感更直接。本文用第二人称更能直接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7这些语气词直接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第2课时七、1容光焕发甜美2舒畅欢愉八、B九、C十、1巨龙卧波两岸连接彩虹跨海一体运作2可将“彩虹”改为“飞虹”,“连接”改为“贯通”十一、1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醒”

14、是人的生命感知,长江是自然物体,不存在醒不醒的问题,以这样的句子开篇,说明文章要表现的不是长江的自然属性。作者没有仅仅把长江当做一条河流,而是将其当做有生命的人的存在。另外,作者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长江的黎明,而是以长江来象征祖国母亲,目的是歌颂那个欣欣向荣的时代、赞美祖国美好的明天。这句话预示了文章的内容,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通过“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这一细节可以看出长江醒来之“早”。这一细节非常简单,却有特点,说明黑夜还没有完全过去,或者刚刚过去,人们还来不及感觉。同时,以少量的、有特点的细节调动读者的想象,体现了散文诗这种体裁的精练特点。3不矛盾,这正表现了我们国家、民族和时代

15、的特点,那就是既古老又年轻。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可谓“古老”;新中国成立不久,青春焕发,万象更新,可谓“年轻”。文中意在借此突出祖国的新生,突出祖国的青春焕发。十二、1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罗列货船、汽轮、仓库、堆栈、高楼等景物,体现了当时中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可以表现出作者经过长江时那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和内心的兴奋。2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由衷的赞美之情。3象征祖国新时代的到来。4不是。主要是借赞美长江来歌颂祖国美好生活的开始,赞美祖国所处的那个欣欣向荣的时代。5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今在新时

16、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新中国的蓬勃发展,所以作者想象长江母亲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无比自豪、无比热爱的情感。6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形象、生动。长短句式的交错使用,使文章流露出一种音韵美。十三、示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十四、1示例: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侠肝义胆的英雄,或聪明过人的智者,或才华横溢的文人,从抗击冰雪到“神州”遨游太空,再到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希望本次活动能评选出大家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人物。2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五、1介绍长江流经南津关一段水域的地理和地质景观,以及三江并流地质景观的形成。2南津关是险峻地势的分界点,向西高山峡谷,向东宽阔平坦,自此形成两种落差极大的自然景观。3徐霞客对此地经过详细考察后,在溯江纪源考中首次推出了“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的论断。从此,金沙江成为长江干流的上源。4怒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