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 案 首 页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次时数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痀偻承蜩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1.了解痀偻承蜩的基本意思。2.把握成功来自不断努力学习,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经验多了,熟能生巧,掌握到了某种工作的规律,就能成功。3.掌握本文所阐释的道理,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重点、难点:重点: 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难点:掌握本文所阐释的道理,成功来自不断努力学习,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经验多了,熟能生巧,掌握到了某种工作的规律,就能成功。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教具:PPT课件
2、 图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痀偻承蜩(一)题解 (二)文体1.庄子简介 2.庄子的品质 3.庄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关系 4.庄子的哲学5.庄子的地位6.庄子对后人的影响 7.庄子的思想和地位 8.对庄子的评价学习课文 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后记(经验、不足):教 案 内 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一、导入新课庄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
3、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寓言故事。二、板书课题 痀偻承蜩(一)题解佝偻承蜩(tiáo) “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二)文体1.寓言 :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
4、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2. (三)作家作品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的区别: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
5、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
6、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
7、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教 案 内 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
8、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史记的介绍史记用寥寥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庄子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
9、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2.庄子的品质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
10、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3.庄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关系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
11、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4.庄子的哲学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
12、”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教 案 内 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
13、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5.庄子的地位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
14、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
15、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6.庄子对后人的影响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7.庄子的思想和地位(1)私人感觉可以间接判断 庄子·秋
16、水篇记载了庄周和惠施这两位老朋友散步中的一次辩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的第一句话很平常,小学生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小鸟在快乐地歌唱。”从平常处发现其不平常,惠子提出了一个精彩的问题:“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呢?”快乐是一种内在的感觉,超出我们的观察之外。我们如何体会他人的快乐呢,我们又如何证实呢?这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庄子的回答也很精彩,他使用的是反证法:“如果说不同个体间的感觉完全无法感知,那么你也不是我,你又如何可能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因此,如果认为其他个体的感觉
17、完全无法感知,就会使辩论无法进行。这是反面的回答,庄子其实也已经给出了正面的回答,也就是第一句,庄子看到鱼儿“出游从容”,因此他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如果在菜市场看到正在被杀的鱼儿,它们使尽浑身的力气在扑腾滚翻,我们也会认为这时的鱼儿是痛苦恐惧的,因为趋生避死的本能,鱼儿与人类是一样的。教 案 内 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2)私人感觉无法直接判断 然而,这种判断是间接的。鱼儿也有可能内心很痛苦,外表却作出一副“出游从容”的样子。正如小孩子有时也会装出疼痛的样子,
18、以博取大人的同情与爱护。影视里的演员表演疼痛,也是同样的情形。对于私人感觉,他人无法进行确定的判断。 私人感觉难以直接判断的难点在于,私人感觉的对象在内心之中,而不在外境。如果我们讨论的对象在外境,比如“这朵花是红色的”,别人听了这句话,只要去看看那朵花,看是不是红色的,就可以进行判断。当讨论的对象在内心之中,比如“我疼”,“我快乐”,“我知道这朵花是红色的”(注意与上句不同),这些都是本人对自己内心对象的言说,他人无法直接观察判断你的“疼”、“快乐”和“知道”。以佛学来看,我们知识有六个来源:“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依“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可以识别“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前面的五境“色声香味触”一般
19、是外境,讨论这五境对象时,他人可以判断。最后一境“法”境则在内心中,本人可以进行判断和言说,外人却无法直接进行判断。 (3)“本质直观”是一种私人感觉 实在论者倾向于相信个别之后有一般,唯名论者倾向于相信语词是约定的其背后没有一般的对象。一个理论往往有实在论的一面,也有唯名论的一面。简单地给一个理论带上“实在论”或者“唯名论”似乎不妥。或许,我们可以在“实在”这个度上来给理论排序,说一个理论相对另一个理论更“实在”当且仅当这个理论更倾向“实在论”。现象学相对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可以说是更“不实在”的;现象学相对于佛教唯识学来说,又可以说是更“实在”的。每个理论“实在”度的不同,往往在于理
20、论提出者私人感觉的不同。以下以现象学的“本质直观”为例。 胡塞尔认为,从具体的红色中,可以本质直观到一般的红。他的“本质直观”来源于对自己内心认识方法的反思。这也正是私人感觉,讨论对象处于内心之中,每个人只能问自己是否可以“本质直观”。有些人感觉有,就接受“本质直观”。有些人感觉没有,就否定“本质直观”。这两类人原则上也没有辩论的必要,他们观点的分歧,在于他们拥有各自的私人感觉,都无法通过分析说理的方式说服对方。每个人只能求诸于己,通过对自己内心认识活动的反思,来澄清自己是否接受“本质直观”。 (4)越侧重私人感觉的理论越不好检验 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外部世界,很少涉及私人感觉,因此科学理论容
21、易检验,就像“这朵花是红色的”,每个人都可以去检验判断并接受这句话。因此,科学具有公众性。 宗教领域则侧重私人感觉,宗教告诉我们如此如此消恶向善,可以获得心灵的平静。这种心灵的平静,他人是不好检验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此,宗教更是私人的。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8.对庄子的评价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
22、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教 案 内 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
23、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庄子在唐代(618-907年)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
24、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 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高度评价庄子散文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四)学习课文1.题解佝偻承蜩(tiáo) “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先秦庄子庄周2.课文翻译孔子出游楚国,遇见一个驼背老人,举着竿子捕蝉,象从地上拿东西一样方便。他请问老人有什么秘诀。 老人说:“刚开始练习捕蝉,我经常一只也抓不到,练习了五六
25、个月以后蝉跑掉的机会就很少了;之后更加专心一致,抓不到的情况就更少了,到后来就象在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我的方法是先站稳身子,全心全意注意蝉的翅膀,不左顾右盼,不因为纷乱的外部环境而影响自己的注意力,眼中看见的只有蝉,怎么会抓不到呢?” 孔子感慨的对弟子说:“专一就能够静心,使得自己能够聚精会神,技术自然高妙,这位驼背老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啊!”3.讲解课文痀偻承蜩,并非出自孔子行为记事中,而是出自庄周的原著中,且无贬意。可见庄子对痀偻丈人承蜩的方法原理以及孔子对弟子的教导,给予了赞许。庄子常以“寓言故事”,推导哲学理论和方法理论。痀偻承蜩,是其中之一。依世人的理解,阅读该文,主要应领会“立志专
26、一不分心”的精神,这点固然不错。然而,由此更深一层观之,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处在同一个巨大系统之中,具有共同的道理(普遍规律);人们利用、改造、协调事物,具有共同的方法。那末,这篇文章也说明,庄子并非“相对主义”观念,认为事物互不相干。4.感想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五)课外练习1.选文庄子·秋水-惠子相(xiàng)梁教 案 内 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
27、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 示2.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n chú ),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泉不饮。于是鸱(ch)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3.翻译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
28、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4.中心思想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5.说明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没主见的人。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
29、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6.人物特点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惠子:醉心功名、无端猜忌、心胸狭窄、薄情寡意(六)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1.善用寓言,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2.庄子全书大小寓言共计二百多个,其短者或二十多字,其长者或千余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干脆通篇就是一个寓言。如此大量采用寓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即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庄子的寓言又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先秦其他作家如孟子、韩非子等人亦可谓善用寓言的,但孟子多采用民间传说故事来加强自己的论辩,韩非多利用历史传说与典故以佐证自己的说理。而庄子的寓言却大多"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为庄子本人所虚构而成,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电磁炉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防锈保装纸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电子密码锁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分子筛13X型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刃具制造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催化剂处理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铌铁火法冶炼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焦化装置操作工作业指导书
- 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指南
-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及管理
- 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深度研究
- 股骨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 《鲍曼不动杆菌》课件
- 2025年上海合伙企业协议模板
- Unit 1 Making friends Section A How do we greet friends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DB11-T 1211-2023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节能监测
- 《肺动脉高压的护理》课件
- 《继电保护知识培训》课件
- 《英语测试与评价》教学大纲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8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宠物美容与护理》课件-耳道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