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大学语文教案_第1页
专科大学语文教案_第2页
专科大学语文教案_第3页
专科大学语文教案_第4页
专科大学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科大学语文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专科大学语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教学目的】通过诗经产生背景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学习本篇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掌握其起兴、重章迭句手法的运用。【教学提要】采薇写的是一位征战凯回的士兵于回归家乡的途中那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教学设想】安排两教时。重点是第六章;难点是词句的理解;讲授的重点放在词句的讲解上,同时,要加强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要点】题解、学生自学、朗读

2、、讲授一至六章、特点分析、小结、启示。【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姐儿歌:“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见了低下头”年年难为姐做鞋:其歌词是:“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起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房县是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首、诗经的采风、编撰者周朝太师尹吉甫的故里,清同治版房县志载:“房县,古称房陵。”“披览郡志,知房为尹公故里。”房县文化部门有关文物普查发现,房县文物馆现存有“周太师尹吉甫之墓”石碑,榔

3、口乡白渔村(现合并为七星村)尚有宝堂寺岩庙遗迹。专家们在这次挖掘整理和抢救中发现,在房县农村还在传唱着诗经中的关雎蓼莪等民歌,当地的'一些“待尸歌”(当地办丧事时唱的民歌)中也有不少关于诗经的句子。什么是“风”、“雅”、“颂”?二、作者简介与题解、学生对照注释作归纳发言教师补充: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诗或诗三百。它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它是民间歌谣,民歌占大多数。“雅”有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它是周王朝的乐歌,民歌数量少,多数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

4、四十篇,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经济、政治、生产、重大的历史事件;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习俗风尚等。诗经相当数量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情感,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的劣行和罪恶。表现形式上,诗经一般来说,句式以四言为主,但也杂用其它句式;较多使用重章叠句,讲求节奏和用韵;有的采用比兴手法。一些优秀作品,描写生动,形象鲜明;大多数作品,语言准确、优美、朴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些思想和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提问:本篇选自诗经的哪一部分?教师补充:采薇产生的年代是西周,当时猃狁已不断向中原侵扰,周王朝多次出兵讨伐。、

5、提问:课文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篇反映的内容是中原兵士为了抗击猃狁的侵扰而征战边塞,从而造成了中原兵士有家难归的现状。采薇的作者应是一位征战凯回的士兵。写的是他回归家乡的途中那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三、学生自学四、朗读全诗五、讲授诗篇、串讲【作品】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架,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牧,四牧骙骙。君子所依,小

6、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1薇:野豌豆,嫩茎、叶、种子可吃;一说“薇”即“蕨”,因初生的嫩芽甚薇,即薇。2作:刚生出。止:语气助词。3曰:说;一说为语首助词。4莫:同“暮”。以上两句,意思说要回去,可是不能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5靡:无。这句说征人远戍边塞,有家像没家一样。6猃狁(xinyn险允):古代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或写作“严允”或“猃狁”。春秋称北狄,秦汉称匈奴。周代以来,常在我国北方进行军事干扰。7不遑:没有空闲。启居:指坐下休息。8柔:指薇柔嫩。9烈烈:指忧心如焚。10载饥

7、载渴:又饥又渴。11戍:守。这句说戍守地点未有定处。12聘:问。这句说,没有人代我问候家室。13刚:指薇生长得老硬了。14阳:指农厉十月。15靡盬(g古):无止息。16启处:启居。17孔疚(jiù救):很痛苦。18来:归。这句说远行了,恐怕不能归去了。19尔:指花盛开貌。维:什么。这句说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呀?20常:常棣,又名小叶杨。华:通“花”。21路:大战车。斯何:都是属语助词。22君子:指军中将帅。车:战车。23戎车:兵车。24牡:公马。业业:强壮高大。25定居:安居。26三:指多次。捷:通“接”指交战。这句说,一月之中,与敌人多次交战。27骙(ku揆)骙:威武雄壮。28依:乘

8、。29小人:兵士。腓(héi肥):掩护。30翼翼:排列整齐。31弭(m米):弓两端受弦的地方。象弭:用象牙装饰的弓弭。鱼服:用鱼皮制的箭袋。服:是“箙”的假借字,即盛箭的器具。32日戒:每天防范。33孔棘:紧急。棘,同“亟”,急。34昔:指出征时。35依依:形容柳树枝叶随风摇曳的样子;一说依恋。这两句说明出征时是在春天。36思:语助词。37雨:作动词。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这两句说明回来时是在冬天。38迟迟:缓慢。第二教时:、诗篇结构层次分析诗篇从结构层次看,全诗六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三章,写兵士为征战猃狁远赴,环境恶劣的边塞,而有家不能归;征战兵士渴望回家的迫

9、切心情;征战兵士战场生活的苦况。第二部分为四、五章,主要写征战兵士战场生活的紧张与艰苦。第三部分是最后一章,抒发了征战兵士归途中的困苦以及其无限惆怅的悲伤之情。、中心思想归纳本诗通过一个戍兵回归途中的歌唱,真实地表现了兵士军旅生涯的艰难苦楚和归家时的无限感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同时也揭示了对统治阶级的怨恨和不满。六、艺术特色、起兴手法的成功采用诗篇开始到第三章全部采用“采薇”起兴,这既在结构上达到领起各章,前后连贯的作用,又贴切地突现战场生活的艰辛。因为“薇”是一中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戍边兵士即以此物充饥,以表现兵士的浓烈思乡情怀。、运用反复修辞,达到摹物抒情的目的如

10、“业业”、“依依”等大量迭词,就形象的表现出了景物的形态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运用重章迭句,进行反复咏唱,既显现出强烈的节奏感、音乐感,又表现出征战兵士久战难归、忧心如焚的痛苦内心世界。、情景交融诗篇中,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作者在抚今追昔的景物描写中到达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艺术境界,令人深思和回味。七、小结通过诗篇的学习,认识当时中原兵士为了抗击猃狁的侵扰而征战边塞,从而造成了中原兵士有家难归的现状;从采薇的作者写的是他回归家乡的途中那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中,可以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困苦,以及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八、启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九、思考与练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你怎么理解这一千古名句?它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