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_第1页
(2019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_第2页
(2019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_第3页
(2019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_第4页
(2019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水1 .水到哪里去了2 .水沸腾了3 .水结冰了4 .冰融化了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 .加快溶解7 .混合与分离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空气1 .感受空气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 .压缩空气4 .空气有质量吗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 .我们来做“热气球”7 .风的成因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天气1 .我们关心天气2 .认识气温计3 .测量气温4 .测量降水量5 .观测风6 .观察云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活动体验探究学生填写活动课题水到哪里去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

2、学习 目标科学知识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3、水和水蒸气后相同点也扃小同点科学探索: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科学会度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重点1、2、3、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水和水蒸气后相同点也扃小同点难点1、2、3、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

3、有固定的形状,但有f的体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学生猜测回答单刀直入,激发 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究11、试着解释卜囹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 现象叫做蒸发。3、教师小结?学生试着去解 释交流:跑到 空气里去了。学生回答:水-M-* / 烝气初步让学生了解 水蒸发是怎么回 事去发TE水从液体变成体的现象。(展小小思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手心向卜,手背向上对一只手吹气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学生依次做活 动,并认真体 验通过体验活动, 了解影晌烝发

4、的 因素手心向卜,手 背向上手册,并交流学生回忆、交 流学生准备工具材料学生按步骤实 验,认真观察 现象学生回答:加 快烝发速度, 缩短实验时间学生回答:防 止水蒸气外 逃,更好地进 行对照实验学生研讨交 流,填写活动 例培养学生留心观 察生活现象的品 质通过模拟实验, 感受水蒸发特 点,研讨水和水 蒸气的区别对一只手吹气甩动一只手(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向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2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水洼的水会变干涸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晾干衣服吹干湿发三、探索3:模拟实验1、导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2、工具与材料两

5、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耳1 ( 1)(1)实验过程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小盍。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2)注息事项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现象怎么解释依据封口水杯开口水杯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 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 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 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4、实

6、当2: 2 2)(1)实验过程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编成的。5、研讨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学生实验并观 察学生研讨交 流,填写活动 手册学生研讨交 流,填写活动 手册教师点拨: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四、课堂练习(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3、湿手变干、衣服

7、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 同。()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问答题1、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2学生独立完成检测知识掌握和 运用情况教师点拨:1、把衣服展开放在阳光下挂在通风的地方2、提高液体温度加快空气流动五、拓展提高: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冷?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教师点拨:蒸发的过程会吸收热量六、作业布置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怎样减少蒸发?学生思考交流学生课后完成了解蒸发吸热的 特点培养动手查阅、 自主学习的能力课

8、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 形态,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 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水 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 摸/、到的。 在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 因素,培养了我们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 象的科学态度。总结课堂板书蒸发水 水蒸气(液体)吸热(气体)板书设计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课题水沸腾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 目标科学知识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科学探索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

9、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科学会度1、认识到正确使用试验设备的重要性2、培养严谨实验态度重点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难点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发 思索,进入学习 角色讲授新课一、探索1:怎么测量水温1、承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说一说或画一 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教师点拨:

10、水温很高,水会沸腾,热气腾腾,2、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教师指导: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1TF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能离开被测的水3、实战演练卜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说明理由。 .'W45=.金什:、W-”1T & -1" 学生或说或 画,互相交流学生自由回答学生演练培养学生先对现 象进行猜测,为 下步的验证做准 备掌握温度计的使 用方法巩固温度计的使 用要领-nt - - 4 na|BARC教师点拨:U- s r _ .-J L :-*三DA.温度计下端

11、碰到容器底部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C.正确二、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 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模拟实验(1)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 火柴(2)实验装置依次按照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3)酒精灯的结构常见酒精灯一般由灯体、灯芯、灯帽和酒精四大部分所组成。(展示结构示意图)(4)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加热物体。(展示结构示意图)(5)酒精灯的使用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酒精灯灯体无破损

12、;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一般高出灯体 0.30.5cm。若灯芯顶端小平或焦掉则用男力男平。 点燃酒精灯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酒精灯的加热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 加热。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意预热,防止试管受 热不均而炸裂。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缓慢来回移动,使试 管受热均匀。酒精灯的熄灭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吹灭。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时 打开。(6)实战演练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为什么?学生准备工具 与材料学生按老师指

13、 导进行组装学生认真听学生认真听学生认真听学生演练、学生会安装实验 设备了解酒精灯的结 构、火焰结构以 及酒精灯的正确 使用方法和注意 事项巩固酒精灯使用 方法3icQ1次温学生按要求实 验学生观察填写 各项活动体验 记录学生演练:第学生做给水加热 实验,观察沸腾 现象,探究水沸 腾特点 ®教师点拨:使用正确的是,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7)实验操作与要求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力 沸腾时的温度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5 象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至 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8)

14、温馨提示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二看: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三记:当水温升高到 90c时,每隔1秒记录一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 3-5秒四画: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2、填写活动手册(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时气泡温度尸日教师点拨:水在沸腾前r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 大;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 小。(2)实战演练猜猜气泡出现的时间二-二二-上方二三二-二三三二二二二0三国 & a 4 » ia a &.*.J,-w 一耳工- w - 4 q jJL JL- - - - *二

15、十二" 一 一 一a a) j"r "i. m 4 - = K m. V ,k mm-d ,二"C 一 一 J 一 一、 一 一 一. "7"一 .一 一 4 Hi -_c_, _"H W 1VJ1 aB9 ' = i 人 J 一 一 i _ . j _ 一 w -W Wj i aa = » e ef _ _ _ _ _ _ _ _ _强:咨工翘篁事:诙圣军至(3)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一个是水沸腾 前,第二是是 沸腾时学生继续填写 活动手册巩固沸腾特点了解水加热时温 度的变化特点时 间0123456温 度学生

16、在图像上 回出/、同时间 的温度点,用 线平滑连接学生认真听学生回答:水 会停止沸腾学生回答:a、 达到沸点b、 继续吸热学生回答:塑 料袋会膨胀起 来学生回答:体 积变大学生探究研讨 并填写学生认识了解温 度变化曲线图了解沸腾、沸点 的科学概念通过讨论,了解 沸腾的条件等了解蒸发和沸腾 的区别教师总结:水加热时温直上升,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4)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展示图像)3、活动结论(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卜才能发生的在液体表向 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各种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小艾,这个温度叫做 沸点。(3)拓展:温度计100 c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基础规定

17、的。4、讨论(1)如果停止对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提示:水的沸腾要继续吸热。(2)液体沸腾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教师提示:二者同时具备,缺一/、可。(3)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 料袋被挤压过),塑料袋发生怎样变化?教师提示: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 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三、探索3:比较蒸发和沸腾异同蒸发沸腾相同点小同 点发生部 位液温度条 件剧烈程 度液温变 化教师适当点拨四、课堂练习(一)判断卜列说法正误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2、水的沸点是 100 C。()

18、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学生独立完成检测知识掌握和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烝气。()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二)问答题想一想: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 ?运用情况教师点拨: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 的水虽能达到沸点,却不能继续通过大试管中的水 吸热,所以不能沸腾。五、拓展提高:几种液体的沸点学生认真阅读了解/、同液体的沸点,拓宽学生 知识面激发探索科学奥 秘兴趣液态铁275Q 液态钳1740 水银357亚麻仁油287甲芳111水100酒精78液态氮-33.4液态氧-183 液态氮-196液态

19、氮-253 液态氮-268.9六、作业布置:魔术揭秘我们常常在一些魔术表演或是街头巷尾的江湖艺人中看到“油锅取物”这个表演。锅里的油冒着热气沸腾着,这么烫的油,手不会烫伤吗?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课有关知识解释原因。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 和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知道沸腾和蒸发一样都是 水的汽化现象,了解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通 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知道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 用,比较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培养了我们严谨的 科学会度。总结课堂板书温度计、酒精灯使用广沸腾板书设计水沸腾了给水加热沸点蒸发和沸腾区别3、水结冰了【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20、水结冰了?【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2、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学习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学习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学习准备】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试管、自来水、水温计【学习过程】一、冰的观察1、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

21、子的吗?2、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3、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9 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6 、学生比较后汇报。7、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 、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 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 结冰呢?我们一起

22、来探究一下。2、指导学生阅读书P8,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2)、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 温度。(3)、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4)、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3、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 、汇报交流: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水结冰 后有哪些变化?冰还是水吗?5、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三、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23、解制什么收获吗?板书:水(液态)冰(固态)2、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低于0C,水结冰,, t , 凝固 ,板书:水(放态)冰(固态)水结冰过程中,要放出热量科教版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学设计课题冰融化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 目标科学知识1、什么是融化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3、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与体积变化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科学探索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科学会度感受、体验物质状态艾化的可逆性重点1、什么是融化2、冰

24、融化成水的原因3、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与体积变化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难点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用伸冰和加食盐的方法可以使水温下降到0C,水开始结冰。想一想,反过来,如果给冰加热,会看 到什么现象?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谈自己的 看法:冰融化。单刀直入,创设 问题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新知讲解1、你见过冰融化的现象或景观吗?教师点拨:北极冰川融化、河冰融化、冰柱融化、冰花融化等2、活动体验(1)取一小块冰,用吸管

25、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 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 因。(2)填写活动观察学生回忆交流学生活动,观 察,描述学生填写,相 互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准备实验 器材,按照实认识冰融化现象了解加快冰融化 的方法探究冰融化时温 度变化冰吹热气解释现象我的疑问3、让冰融化的办法有哪些?教师提示:用吹风机的热风吹、用手捂热冰块、冰块放到太阳 底卜等。4、冰在融化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 做实验。(1)实验器材:温度计、冰块、烧杯(2)实验操作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 温度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 时间间隔测量温度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

26、数(3)冰融化的温度记录表验步骤和要求 进行实验,记 录相关数据时间/分123456温度IC我的 发现学生填写教师点拨: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0 c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0C,当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5、冰为什么会融化?教师点拨:冰融化过程中,从周围吸热,温度升高,热量增加, 热量是使冰的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6、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继续活动体验(1)活动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变化记录学生回答学生按要求活动,注

27、意观察研讨冰融化的原 因探索冰融化后体 积变化形态体积快慢教师点拨:固体冰变成液体水这一过程叫融化。学生填写交流明确融化概念7、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学生阅读拓展 资料,填写活 动手册辨别水、水蒸气 和冰的异同点水蒸气教师点拨:相同点:都属于同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体积不同点: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形状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是气态的水8、用箭头表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 水学生自己做, 交流了解水、水蒸气 和冰之间的转化 关系水蒸气冰教师点拨(展小小思图):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变成水;水遇冷(0C以下)变成冰,冰受热融化成水;冰受热在融化成水的同时还产生水蒸

28、气,水蒸气在0 C以结成冰。9、自然界中哪些现象能说明水蒸气和冰之间可以 转化?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与冰之间的转化。教师点拨:霜是水蒸气在 0C以下在植物上或地面上形成的小冰晶。温度升高,霜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雪是水蒸气在0c以下形成的小冰晶。温度升高, 雪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10、小牛试刀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水 蒸气和冰之间的 转化夏大取出一瓶冰镇啤酒,倒入茶杯,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为什么?教师点拨:杯子外面有水珠。因为杯壁温度很低,杯子周围的 空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二、课堂练习:选出正确的一项,填在括号内1、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投人到一大桶 0 c的水中,则()学生研讨交流学以

29、致用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 B、冰全部融化成水C、有少量水凝固成 D、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2、卜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A、用火烤B、用手捂C、放在0 C以下的地方3、卜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A、10 cB、50 cC、90 C4、液态的水艾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A.融化B.凝固C.冷却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A.受热了B.受冷了C.温度不变6、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A.室内的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C.桌子产生了热三、拓展提高:熔化、凝固、汽化(蒸发和沸腾)、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液化(凝结)、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区

30、别 展小小思图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汽化:液态到气态 液化:气态到液态 升华:固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学生认真听拓宽知识面四、作业布置在小同的条件卜,冰融化的快慢小同。在相同的条 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试一试吧!学生课后完成继续探索科学奥 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 0C, 冰的温度升至 0 c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 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C,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 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 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 程中的温度和现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艾化的可 逆性。总结课堂板书融化冰水(固体)

31、吸热(液体)板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水能溶解教案教学设计5.水能溶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 问题的兴趣。2、严格按规范利用过滤装置进行实验。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教学难点:1、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2、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教学准备:(分好

32、小组,指定好组长)教师演示实验器材:过滤装置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每组6个烧杯,1根搅拌棒,食盐、沙子、面粉各一小包,过 滤装置,滤纸,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家里的时候,我们都喝过汤吧?为了让汤的味道更加的鲜美,我们常常 在汤里加一些食盐、味精这样的东西,那我们喝汤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消失了, 看不见,没有了)像食盐、味精这样在水中看不见的过程,我们就说食盐、味精在水中溶解了。 板书: 溶解(字稍大一点)二、比较、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发现溶解特征。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放进水中就看不见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验证一下。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我们熟悉的食盐,还有沙子,大家请看,

33、能说说它们是什 么样的吗?(颗粒状)2、接下来,我们就把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入两个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看看它们的颗粒 有什么变化?然后,我们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再看看。(注意:玻璃棒用过一次后一 定要擦干后,才能再次使用。)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教 师巡视)3、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观察到了食盐的颗粒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 化?食盐在水中看不见颗粒了,我们就用x号表示。那沙呢?(能看见。)沙的颗粒在水中能看见,我们就用,表示。像沙粒在水中沉下去的过程,我们就称为沉淀,沙在水中出现了沉淀。)食盐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4、小结:(指板书)食盐在水中看不见了,也没有沉淀出现,食盐

34、在水中是溶解的, 那沙呢?(在水中能看见颗粒,有沉淀出现,是不溶解。)啊,原来水能溶解一些物 质。谁可以再补充完整?(水还不能溶解一些物质)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还是不溶解,有几个标准了? (2个)哪两个(能不能看见颗 粒,有没有沉淀出现)还能不能有第三个标准呢? 三、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深入探究。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你们猜猜看。2、面粉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同学们产生了不同看法,我们必须验证一下了。 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面粉。我们先把面粉倒入水中,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然后搅拌一下再看看,我们还可以把烧杯举起来,对着光观察。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有更多的发现。孩子们

35、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3、谁愿意说说,面粉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4、为了进一步证明,面粉在水中是不溶解的,我们把它们混合物中的面粉和水分离出来,好不好?四、过滤混合物,促进溶解概念的提升。1、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把已经混合在一起的面粉和水分离呢?2、今天老师就推荐一种分离装置:过滤装置教师演示:我们把滤纸先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沿着一条边打开,就可以放入漏斗中,但要注意,滤纸一定要紧贴漏斗内壁。我们在过滤时一定要注意: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投影打出)3、由于过滤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小

36、组,只能过滤一 种混合物,前面6个小组过滤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后面5个小组就过滤食盐溶液。孩子们,老师注意到,你们在过滤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谁说说,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呢?4、教师看到过滤完成后,请同学们坐好。现在我们就把滤纸拿出来,打开,看看滤纸上有什么?谁来说说结果?5、小结:原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有两个标准,现在有几个标准了?孩子们,你们要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有哪些条啊,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啊?要判断物质不溶解呢?五、归纳整理,课外延伸经过今天的探究,我们一定都有很多的收获,谁愿意来谈谈呢?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还不能溶解一些物质,请同学们在课下调查一下,哪些

37、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 板书设计: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教学反思这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溶解”这个词,但前概念还是有的,只是不够明确。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他们简单地认为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或“熔化”了,但他们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溶解了。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到“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是第二单元的第一堂课,但实验操作的量很大,所以需要思考的地方还是很多,只有不断地反思,才

38、能在反思中不断地调整、改进。1 对教学环节的反思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整个教学流程比较顺畅,语言比较简练,学生的实验操作很轻松快乐,而且能较好地突破学生对现象描述上的难点,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小组的实验现象,然后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与描述,纠正不足和错误的地方。既节省了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纠正错误的机会。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把握得当,为学生争取了充分的实验、交流的时间。2对过滤实验的反思过滤实验是实验中规范操作的典型,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来说是个难点。规范的操作要做到“一贴两低三靠”,即: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39、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学生做实验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有的学生不会很好的使用玻璃棒;有的学生把滤纸弄破了;有的液体顺着漏斗和滤纸之间流下去造成耗时低效。因此,老师先演示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必要的,但对于初次接触过滤实验的学生来说,是否完全掌握了这种规范操作技能很难说。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意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给科学教师灵活调整的机会,我认为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目标设置更切合实际。学生知道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即使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只要在倾倒液体时注意不要倒在外面,不要让液面超过滤纸边缘,为了节省时间,我只要求倒到

40、滤纸一半就可以了,在既定的时间看到实验效果,都是有效教学。3对教材处理的反思本课的教学中实验操作内容多,由此带来的“教学时间不够”让老师感到很无奈。作为“溶解”单元的第一课,学生第一次做实验观察、描述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是一个难点,第一次进行过滤实验规范的操作,这更是一个难点,多个难点同时集中在一节课,教师难以各个击破,同时让学生消化、吸收。由于课容量大,所以我将本课安排了两课时,过滤实验这一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完成,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落到实处。4、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反思。实验过程中,由扶到放,学生也经历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学生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操作中,学生动

41、手做实验的能力很强,热情很高,能很好的去观察实验现象,善于总结,而且结果非常准确,出乎我的意料。唯一不足的是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总是大声的讲话,不能集中注意力听取实验要求,还没有养成做实验的习惯,不知道轻声讨论,小组内的合作意识还不够强,虽然已经做好分工,但实验的魅力,让学生忘了一切,大家争先恐后各忙各的,实验过程有些乱。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的时候,深入学生中,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小组进行帮助指导,对一些不遵守操作规范的学生小组进行批评并教育其改正。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观察习惯和思考习惯,以及小组合作意识,更加规范实验的操作。另外,实验结束后要给时间让学生整理器材、

42、擦干净桌子。离开教室前把桌子、椅子排放整齐,这些在第一次实验的时候都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实验后就明白。相信这些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实验课中,良好的习惯会慢慢地形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 加快溶解教案教学设计6. 加快溶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探索“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 假设 验证 证实 ”的科学探究过程。2 .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3 .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教学重点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

43、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5 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二、新课学习1 .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1. 1) 教师设问:你们提到

44、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 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 必须不同呢?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

45、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 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 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 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 4 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2. 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使用学乐师生录像、拍照,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46、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 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 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6)分发肥皂片,实验。(7)交流结果。4.生活中应用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

47、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 在哪里了?生讨论后答(如: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 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三、结论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小组交流,小组长发言。四、课堂练习1 .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应用加快溶解的方法的,列举一个例子?2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有关。3 .判断题:(1)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2)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

48、)(3)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影响”实验中,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4)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5) 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6)溶解就是放入水中的物质完全与水混合,水中没有沉淀物。()(7)食糖在水中溶解后,中间的地方最甜。()五、作业布置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六、板书设计5怎样加快溶解 搅拌、加热(热水)、切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7. 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7、混合与分离<> ()【学习内容】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

49、一单元第七课?混合与分离?【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分离方法的兴趣。【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学习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学习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食盐、清水、蒸发皿、放大镜、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学习过程】一、聚焦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比如,

50、食盐洒落在沙土里。怎样把它们分开呢?二、探索1、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区分什么是食盐,什么是沙。2、思考怎样将食盐和沙分开.3、分组实验:用水分离食盐和沙(1)、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2)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4 、分离食盐和水( 1)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2)、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3)、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

51、灯、三脚架)( 4)、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5)、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6) 、分组实验,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7) 、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8) 、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活手册上。三、研讨1、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2、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分离后的水到哪里去了?四、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